其實,陽朔西街是我們的桂林之旅的倒數第二站;而且也是我寫的介紹桂林之行的第二篇文章。這所以要把它擺在第一,實在是它在我心中有著至重的地位。
人們游漓江,一般都順水,這樣可以看到的景多一些(因為那些石頭的長像你就得從一個方向看去才像什麼東東)。我們也不例外,跟了散團。按常規,從桂林順水到了陽朔,游完陽朔的“聚龍潭”、“大榕樹”、“蝴蝶泉”以及“世外桃源”之後,便踏上了返回桂林的路。西街是不去的,而西街的特色又在於它的夜晚。
游漓江時,最好坐早一點的船。其實,在桂林跟散團也是很好的,跟團費裡除去游船費、各個景點費,也差不多了;而且省得自己費心。(節日期間,旅行團一般不單獨賣游漓江的船票,一般都是加上景點一起的通票。船票一般要到碼頭買,碼頭離市區幾十公裡;而且節日期間你還要擔心是否可以買到船票。)
我和朋友冒著在陽朔露宿街頭的危險,退了桂林的房間,把大件行李寄存在了酒店(寄存一般是不用另外花Money)的。到了指定上車的地方,發現車裡幾乎已坐滿了客人。上車才知道由於散客們住在不同的賓館,只得到各個地方去接人。所以路上也磨蹭了不少時間。趕到碼頭時,我們已排上幾乎是最後一班船了。
節假日期間,由於游客過多,桂林旅游局幾乎把大大小小、好好壞壞的游船都利用了起來,每五分鐘左右就有一班船出發。江上就是連連續續的船。我們雖然是最後的一班船,但我們的老船長硬是憑借自己嫻熟的技術,讓我們追過了無數艘船,下午一點左右到達了陽朔。上了碼頭,沿街兩旁擺掛著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從碼頭到旅游車停車場,你沒有必要坐電瓶車,一條直路走過去,花不了二十分鐘時間,而且還有好多漂亮的工藝品可以欣賞。陽朔的工藝品一般都會比桂林的便宜一些,而且品種也比較齊全。尤以扇子最為出名。如果你要在陽朔過夜,完全可以晚上逛逛夜市,再挑一些你喜歡的東東。
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先游了“聚龍潭”。聽其名本以為是一處瀑布,其下一潭。誰知又是一處溶洞而已。然後就去了劉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大榕樹。導游小姐把我們帶到大榕樹附近後,送了我一個漂亮的繡球。大榕樹估計需三人合抱,只可惜周圍已圍了起來,要不可以親自去抱一抱。雙雙對對或在榕樹前留影,或手牽手圍著大榕樹走,據說可以祈求百年好合。最後去的就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也實在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實在不忍心把它拉到“西街”這一文中,抹了它的美麗,如有機會,再將它另行成文。)我們那一車人,只有我和朋友兩人留在了陽朔。
在“世外桃源”玩得夜色將近,我們倆才搭了個客車返回陽朔(只需兩塊錢左右,半個多小時就能到)。雖然留宿陽朔的人很多,但一般來說都能找到住的地方。賓館或私人旅店。你要是Money足夠多,還可以住到西街或它附近,那你就可以好好感受一番西街的夜生活了。
找好住的地方,舒舒服服洗個澡,先找個大排檔,先點上一兩個頗具地方特色的小菜,填了填肚子,以免沒有力氣逛街。當然還是留了些空給西街的那些美食。
一路走來,隨時可見一些零零星星的賣工藝品的或小吃的或大排檔。這會兒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要不後邊看到更多更漂亮的更好吃的,那可就要找後悔藥了。越走越能見到各式各樣的老外。未到西街,已感受到了西街的熱鬧。
進到西街,終於感受到了什麼叫人頭攢動。密密匝匝的,各式各樣的,各種膚色的,各個國籍的,讓我感覺這裡是不是要召開聯合國大會。其實西街之所以為西街,也就在於它彙聚了各個國家的人們,以游客,更有居民。
看到這種熱鬧氣氛,我像吃了興奮劑,白天的疲勞一掃而空,興致勃勃。拉著朋友先在西街上走一遭,了解一下全局。西街不過是一條200米的石板步行街,街寬不過五米左右;街道兩邊全是頗具中國特色或外國特色的小店。店主把餐桌都擺到了街上,只在中間留了一條過人的小道。這條小街上主要有 3 種東西:老外、西式的Bar和手工藝品小攤。店外懸掛的各式紅燈籠,又讓人感覺這裡比哪裡都更像中國。西街上,到處是吃得意興昂然、生氣勃勃的老外、老中們;到處迷漫著烤肉的香味;到處是畫畫的、做糖人……的藝人。我走走停停,連立在路邊的菜譜都能吸引我,更別說西部牛仔的表演,和其它種種頗具特色的表演。
和西街緊鄰的一條垂直的路——一般沒有明確的區分,都稱為西街——全是賣工藝品的。竹器、木器、玉器、銅器……應有盡有,各種蠟染制品千奇百怪,文革時期的毛主席像章、書籍,……甚至連風箏也多姿多彩。在這裡,你一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把西街角角落落都走過、看過了,和朋友找了一家兩街緊鄰處的小店,坐在路邊——實際上差不多已經快到路的中間了——把一壺菊花茶,再要上一兩碟烤薯條和其它的小吃,悠然自得地欣賞過過往往各式的人。雖已近午夜,西街上仍燈火通明,映照著人們歡樂的笑臉,我仿佛也感覺到了他們的歡樂。而街角燃起的禮花,讓我感覺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想著第二日還要早起去興坪漁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西街。
現在回想起西街,仍然難以忘懷那裡的那種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