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25日原定13:30的從廣州起飛的飛機由於春運調度,推遲到15:00,到達成都雙流機場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天氣預報說今天的溫度是4-9度,果然挺冷。小藍到機場來接我們,說今天下午的太陽可是好久沒有見到的了。
這次的行程計劃是四天,從成都出發走川藏南線,經雅安、天全,翻越二郎山,到達磨西海螺溝,再去康定木格措,翻越折多山,過塔公草原後走川藏北線,經丹巴、小金到日隆四姑娘山雙橋溝,最後經臥龍、都江堰回成都。整個路線基本上是一個圈。
當晚住銀都花園小L家,為了准備接下來四天的行程,我們去了太平洋百貨和王府井百貨采購了食品,可惜跑了幾家奧索卡仍然買不到上個月去麗江犛牛坪玩時弄丟的那頂藍色抓毛絨的帽子。順便走了一下有名的春溪路夜市,果然人頭喁喁,什麼玩意都有的賣。成都的夜景挺漂亮的,只是公共衛生太差。
吃完龍連鍋的菌子火鍋,回到銀都花園的停車場,看見白色的寶馬Z3敞蓬跑車,我圍著她轉了幾圈,口水流了一地。
2001年1月26日
成都的冬天日照時間短,六點半起床時天還沒亮。
我們一行六人——小L、小廖、James和我,成都的小藍、小詹。小藍和小L駕駛兩部越野車。將所有行李和食品搬上車,並給車加滿了油後,上午八點鐘,我們正式出發了。
成都到雅安的高速公路很暢順,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到達青衣江。由此轉入一條公路,慢慢轉向二郎山的盤山路。隨著盤山公路逐漸爬高,天色轉陰,氣溫逐漸下降。先是看見路邊的草葉上結了霜,然後是灌木叢,最後是山路兩旁堆滿了雪,茂密的樹木枝頭壓著雪,峰回路轉之間,遠遠看去灰蒙蒙的一片。車行在山腰間,灰白慘淡的天空下,雲霧繚繞著連綿不絕的灰白的山。
二郎山山勢頗險,原來盤山公路是一直通向山頂的,現在在半山修築了長4176米的隧道,大大縮短了行車時間。但這一來卻也失去了欣賞山頂美景的機會,據小藍說山頂的風景才是最美的。在離隧道還有二十分鐘車程的二郎山冬季管制站前停滿了大小車輛,下車一問,原來昨天下午有一輛重慶面包車在隧道附近急剎車時,因為路面有冰導致擺尾,掉下了山,車上九個人全部遇難。為此公安局要求車輛在此均要掛上防滑鏈才能前行。路邊有很多出售並安裝防滑鏈的店,每部車兩條防滑鏈要價300,我們花了整整兩個小時才給兩部車裝好防滑鏈。這時已經是中午一點了,天色轉晴,路面積雪和薄冰已經融化大半,管制站已取消了管制,我們又忙乎著拆掉防滑鏈繼續上路。
接下來到隧道二十分鐘車程的山色果然絕美,一片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我無法用語言來一一描述。更可惜的是連用我的CAMERA來描述都不行,因為山路崎嶇,彎道又多,小L任我如何大呼小叫,也不肯停車。終於到了隧道的入口,趕緊下車拍了兩個鏡頭,才發現原來樹枝上壓著的不是雪,而是冰。
出了隧道之後,山的這一邊陽光照耀,植被和公路上幾乎沒有冰雪。就這樣很順暢地下了山,在快到廬定縣城時轉入一條去磨西鎮的公路,這條路沿大渡河在山谷裡蜿蜒,比較平坦,路況很好,車開得飛快。由於是枯水期,大渡河水在這段路上河面較窄,水流湍急,顏色卻是碧玉般。河邊背靠大山的小村莊裡疏疏落落的幾戶人家,門前院後開著亮黃的油菜花。下午三點,車過了大渡河大橋(不是那個廬定橋)後進入磨西鎮一個加油站,這裡是進入海螺溝的大門,所有游客必須坐海螺溝專用旅游車才能進溝。飢腸轆轆的幾個人在路邊的一間飯館裡狼吞虎咽了一頓之後,四點鐘坐上一輛上山的中巴,很快就睡得東倒西歪了。
車行約一小時後,抵達一號營地時醒來,窗外已是白茫茫一片,樹上壓著厚厚的積雪,天開始暗下來。我們預定的是二號營地的溫泉渡假山莊,車繼續盤山而上,不時見到大大小小的冰瀑掛在山間。到二號營地一下車天空就飄起了小雪花,伸出手,看著一顆顆六角形的晶瑩透明的雪花落在手套上,我不禁又跳又叫起來。這個溫泉渡假山莊聽說是個廣州人經營的,門口的那輛粵A三菱車上滿是積雪。
趁天還沒黑,剛放下行李,我們就各自拿著照相機和攝影機出動了。小雪一直飄著,溫泉水從積雪的半山間流下來,冰天雪地間熱氣蒸騰。溫泉源頭,嫩綠的樹葉上積著厚厚的冰雪。滾燙的溫泉水被一級級地引到下面十幾個人工圍起的露天小池子裡,溫度各異,旁邊有小牌子標示。好多游人在泡著溫泉,我們也換了衣服,從更衣室一路哆嗦著跳下了一個水溫40度的池子。不過很快又覺得不夠暖了。天已經完全黑了,瑟縮著往上走了一級後來不及看清池邊的溫度牌就伸腳下去,哎呀,燙死了,一看,60度!趕快縮回來,好容易才找著一個50度的池子跳了下去。真是舒服透了。我趴出水缺口上往下看,James正在那個60度水裡鍛煉自己的忍耐力呢。蒸騰的熱氣熏得我有點頭暈了,站起來看路燈暈黃的光和著池面的熱氣,看雪花一點點飄灑在頭發上、臉上、皮膚上,竟一點也不覺得冷。
泡完溫泉,個個都在喊餓,說要吃肉,這天晚餐山莊做的孜蘭羊腿味道不錯。
雪整晚都在下著。
2001年1月27日
早上七點起床,推門走出木屋一看,飄了整晚的雪已經變成大團大團的中雪了,橫著在飛舞。路面的雪也厚了不少,踩在松軟的雪地裡,一步一個深深的腳印。早餐後九點鐘坐上了下山的旅游專車。由於時間關系,不能繼續上去三號營地看冰川,聽小詹說還有一個四號營地正在開發中。
下山的路上雪景比昨天更美了,快到山下的那一段路更是一幅流動的水墨田園畫:覆蓋著白雪的屏障似的高山,灰白色的樹木,山腰間濃淡變幻的雲霧,炊煙裊裊的人家,一塊塊綠綠的菜田,一條冰雪融成的小溪流過。
十點多下到山腳,已經沒有雪了。背著大大的背囊回到自己的三菱車上,今天的目的地是康定。一路上逆著大渡河水上行,十二點到達甘孜洲瀘定縣城,著名的瀘定橋就座落在這裡。該橋始建於清朝康熙44年,建成於1706年,“瀘定橋”三字由康熙皇帝御筆題寫, 並立御碑於橋頭。橋的一頭是縣城,一頭是座荒山,猜想著當年紅軍一定是從那座荒山打過縣城來的。碧綠的大渡河水在橋下靜靜地流淌,除了橋頭幾座紀念性的小亭子,全然看不出歷史的影子。瀘定橋是用13根鐵鏈固定在大渡河兩岸的鐵鎖橋。(大渡河上有很多的鐵索橋。)
下午兩點到達康定縣城,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在康定賓館放下行李後,飯也沒吃,就驅車上木格措。木格措,又叫野人海,距康定城北26公裡,海拔3780米,為川西北最大的高原湖泊。車上行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拐過一個彎後,豁然看見一個偌大的冰湖在眼前反著刺眼的銀光。走下車才發現連湖邊停車場也結了厚厚的冰,走起路來要特別小心。放眼望去,整個湖面都結滿了冰,好美。環湖四周生長著茂密的紅杉、杜鵑林、高山白楊和高山草甸,冬天葉子全脫落了,只有山頂的雪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湖邊有藏族人牽著馬給游人騎上山,據說上到山頂可以遙望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想想上個月才在玉龍雪山上遙望過貢嘎山呢,算了吧。小心地下到湖裡後,自然是抓著CAMERA一陣狂拍。從來沒有見過結得這麼厚的冰,堅硬、透明,鋪滿整個湖面,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一不留神,突然腳下一滑,坐了下去,好痛。爬起來剛走兩步,整個人又趴在冰上了,活像一個“大”字。James趕快過來扶我,我一邊揉著刺痛的膝蓋,一邊責怪他怎麼不先拍下作紀念。
木格措景區內還有芳草坪、七色海、藥池沸泉、瑤池等幾個景點。瑤池其實是個小水池,碧綠的水面上浮著幾塊薄冰,在陽光下晶瑩剔透。七色海湖如月牙,上山經過時從車窗看過去,在陽光折射下,湖水色彩多變,可惜下山時已經沒有了陽光。七色海是冷泉與溫泉交融的共生海,湖的左半邊全結了冰,右邊卻白煙裊裊,串串水泡從水底湧出。對岸有水草的地方,不時有野鴨飛過。
回到康定縣城,天已經全黑了。小城康定四面環山(跑馬山、折多山、木格措、二郎山),中間有府城河穿城而過,河上有座將軍橋,夜幕裡彩燈將河水照得通體明亮,嘩嘩的水聲和著孩子們的鞭炮聲回響在寒冷的山城裡。而那首情歌裡的跑馬山頂上,只看見一座電視塔在發光。由於是春節,很多店鋪都關著門,好容易找到一家叫“老康泡菜魚”的火鍋店,只有三、四張桌子的屋子裡人坐得滿滿的。店裡的老劉師傅熱情招待我們,他說也是應了熟客們的要求才提早開門的。雖然我們特意叫他少放點辣椒,可是端上來的還是紅紅的一鍋湯底。味道真不錯,連我這個最怕辣的也吃得停不下來,不時走出屋外吹吹冷風冷卻一下。劉師傅很堅持原則,他說放什麼菜要有順序才行,否則不好吃。我們跟他要飯吃,他不給,說要等吃完火鍋才能吃飯,否則味道不正。他說等今年底要把火鍋店開到成都附近去,小藍他們高興地說到時一定要再去。
明天要翻越折多山和塔公草原到達四姑娘山。春節期間四川普遍都降了大雪,路面結冰。從海螺溝過來的一路上,小L一直在向當地人打聽翻越折多山的可行性,有人說沒事,有人說危險。當晚我們幾個人在康定賓館的茶座喝了一個小時的茶,一致決定明天就冒一次險。
山城的夜很冷,很靜,遠處零星的鞭炮聲伴著我睡了個好覺。
2001年1月28日
六點半起了床,外面又開始飄起了小雪,跑馬山上雲霧繚繞。早餐、熱車後九點半,我們踏上了翻越折多山的路。
剛出康定城往西,道路出現了一個分支,沒有標示牌,我們走了一條看上去像國道的路。十幾分鐘後來到一個廢棄的工廠,路沒了。正好兩個住在這裡的當地人要到城裡去,就坐上我們的車給指路。迎面開來一輛捷達,看來也是走錯路的,我們招呼他們一起走上正道。原來就是在那個分支路口應該要向右轉(轉角處有一戶人家住的大院,院裡有兩條大狗,路邊有“開放式”公共廁所)。捷達和我們同路,也是要去四姑娘山,見我們兩輛吉普車,便約說一起走,好有個照應。走上川藏公路後不久,就是上折多山的路了。隨著山路向上延伸,雪停了,天開始放晴,我們歡呼了起來。一路上山溝裡溪流不斷,溪裡的石頭上頂著厚厚的雪,及到再高時,已經是整條溪流都結了冰,凝固了。兩個小時後,到達折多山山口,樹著海拔4298米的牌子。遠處連綿起伏的山,重重疊疊。上山的路如一條細線纏繞,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天藍得那麼純淨,幾片薄雲低低地浮著,陽光刺眼地亮,曬在臉上好痛。不時有烏鴉在高空滑翔,路邊經常會見到藏族的經幡。
由於折多山那邊海拔較康定高,下山的路顯得比較平緩,中午到達新都橋後北行往塔公草原。“塔公”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塔公草原地勢和緩、水草豐茂、物產甚豐,沿線的河流、草原、森林、山體、寺廟、建築呈現濃郁的藏蔟風情。冬天,枯黃的田野上藏民家的房屋顯得越發地色彩艷麗,村落間或大或小的白塔,在藍天、河流地映襯下又那麼自然協調。多麼旺盛而又平和的生命力啊。
下午兩點,我們到達塔公寺。塔公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著名寺廟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稱,是康巴地區藏民朝聖地之一。每年寺廟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動。在塔公寺附近,我們看見幾個藏族老人正虔誠的在一遍一遍繞著轉經筒,一個小山坡上插滿了排列成幾個碩大的三角形的經幡陣,藍天下天葬台上低低的盤旋著烏鴉,一個藏民正騎著快馬從遠處飛馳過來。路邊上坐著一老一少祖孫倆,看樣子是剛來朝拜過塔公寺,向我們微笑招手。當我們拍完照,准備離開時,看見遠處老人正牽著孫子的手一步一步走在回家的路上,遠處的雪山和塔公寺的金頂在陽光下反著刺眼的光。
車離開塔公寺後道路開始顛簸難行,藏民的村落也漸漸稀落了,灰蒙蒙一片荒涼貧瘠的土地,只有我們這兩輛車掀起陣陣塵土一路狂奔。今晚要趕到日隆鎮,任務很艱巨。過八美鎮土石林後,險些走上去稻城的路,幸得兩位年輕藏民指路,我們開上了去丹巴縣的317國道。
接下來到丹巴這三個小時的路程,說是國道,其實根本就是在石頭縫裡找路走,草原不見了,到處是崇山峻嶺。用小藍和小L兩位司機的話來說,簡直就像一場汽車拉力賽。車在山谷裡走,道路只容兩輛車並行,兩邊是刀削般的高山,藍天只剩下一條縫漏下光來,路邊山體滑坡坍方滾下來的石頭滿眼皆是,甚至有些山坡就是由一座隨時會滾下來的無數個大石頭組成的。常常見到巨石擋在路中央,真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有這樣的東西落下來呢。雖然一路上都有碧綠清澈的溪流陪伴我們,還是一步也不敢停留,車以在這種路況下可以行駛的最快速度在逃跑著。崎嶇的路上一個接一個的溝溝坎坎被我們越過,對面一輛來車也沒有。每次轉過一個彎,看見陽光射進谷底,總以為就要走出大山了,可是路再一轉,還是石頭。如此數次,我開始懷疑這座山到底有沒有盡頭。拿出地圖,翻到地形圖那一頁,終於嘆了口氣,這一帶根本就是高海拔的山區,腦海裡跳出“蜀道難”三個字來。
正被山路顛得暈頭轉向的時候,看見前面亂石叢中停著兩輛車,一輛長安車拋錨了在那裡,聽說是大梁斷了。剛出康定城時遇到的那輛捷達這時也趕上來了,還給了那輛長安一條拖車繩,看來長安今晚只能在附近的道班過夜了。我們又繼續前進,在顛簸的車內我翻著地圖,算計著今晚可能要在丹巴晚餐了。下午五點半,到達丹巴縣城,天開始暗下來。這個破舊的縣城更像是個建在亂石叢中的小鎮,國道從中穿過,根本沒有看到一家可以吃飯的地方。和“捷達王”商量之後,決定直去小金(自從經過三個鐘頭拉力賽路段後,捷達仍能跟上我們的吉普,我們就開始叫它“捷達王”)了。從丹巴到小金行程兩個小時,公路一邊是高山,一邊是小金川水。一路逆碧綠的小金川水上行,路平坦了許多,緊張了幾個小時的心情也放松了下來。天完全黑了,車窗外漆黑一片,只看見前面小藍的車揚起的陣陣煙塵。偶爾有一兩點燈光在閃爍,想必是山上人家的吧。天上的星星卻慢慢多起來,我在搖搖晃晃之中睡著了。
八點,到小金縣城。小金可比丹巴大多了,不過飛快地兜了小城一遍之後,仍然找不到一個可以好好吃飯的地方。我們六個又累又餓的家伙只好在路邊一家小餐館昏暗的燈光下將就了一頓,好在沒有預想中那麼糟糕,菜還沒來得及看清楚就被吃光了。晚上十點,我們終於到達四姑娘山下的日隆鎮。日隆鎮遍布賓館酒店,而且幾乎全都叫“四姑娘山賓館”,由於春節期間游客稀少,都沒開門營業。終於找到一家開了門的,雖然條件很糟糕,一倒在床上也就睡著了。
晚上很冷,星星很美。
2001年1月29日
四姑娘山位於阿壩洲小金縣和汶川縣交界處,由橫斷山脈中四座從北到南毗連的山峰組成,高度分別為海拔6250米、5355米,5454米,5664米,根據當地藏民的傳說,是四個冰清玉潔的姑娘的化生,因而得名四姑娘山。現在人們常說的“四姑娘山”指的就是最高的那座山峰。
在四姑娘山景區被稱為“中國的阿爾卑斯”,景區內有三個溝: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小L說,海子溝較遠,去長坪溝要徒步,只有雙橋溝能開車進去。於是,上午九點半,我們出發去雙橋溝。一路上,陽光格外地明媚。大約半小時後,到達溝口。入溝兩面都是高山,路變得陰暗起來,陽光照不到的地方,積雪仍然很厚。
從網上的資料,我了解到雙橋溝的全長是34.8公裡,面積約為216.6平方公裡,目前已開發二十幾個景點,可看到十幾座海撥4000多米以上的雪山。景區分三段:下段為楊柳橋,有陰陽谷、白楊林帶、日月寶鏡山、五色山;中段為攆魚壩,包括人參果坪、沙棘林、尖山子、九架海;上段為牛棚子草坪和長河灘,內有阿妣山、獵人峰、血築牆垣、牛棚子、長河壩等。
隨著蜿蜒伸展的泥路,我們慢慢深入景區內部。薄冰下潺潺流動的銀色溪水、陣列般站立的墨綠松柏林、結滿了黃燦燦小果的沙棘樹、頂著白雪的皚皚山峰、晴朗得沒有一絲雲的藍天。誰還會去管它那些什麼什麼景點呢?峰回路轉之間,每一個視線、每一個角度都可入畫。
中午我們在雪山老屋午餐。雪山老屋處於景區中段,一家山民自蓋的幾間小木屋。如果事先預約,這裡還能為游人提供午餐。它背靠雪峰,周圍是野生的沙棘樹,屋前不遠處一條溪水流過,一架水車在旁。雖然我們沒有預約,屋主人還是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馬上燒火做飯。廚房裡燒著紅紅的炭火,我們圍爐而坐。剛才只顧著狂拍美景,幾乎都要凍僵了。除了小詹和小廖沒帶照相機,JAMES、小L、小藍和我都是人手一機,每次車一停,四個人各自抱著家伙以最快的速度從車上衝下去擄掠風景。小詹叫我們作“羽絨黨”,因為都穿著OZARKA的羽絨服。
趁著屋主做飯的間隙,我帶著CAMERA下到溪水邊的樹林裡,腳下的雪剛好到腳裸那麼深。坐在一根橫臥的枯樹干上,看溪流拍打著岸邊厚厚薄薄的冰。薄冰下,流水在顫動,晶瑩的薄冰,六角形花樣的結晶,在陽光下閃著光,生命的感覺。山風緩緩吹來,陽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閉上眼,吸一口清涼的空氣,聆聽著流水的聲音。仿佛回到小時候才有的久違的寧靜、安逸的感覺,心境平和如處子。
JAMES在遠處叫我,回到雪山老屋,飯桌就擺在小院裡陽光下。主人給每人先上了一碗酥油茶,幾個家常小炒,還有剛在木炭上烘過、粘著煙灰的馕。看著雪峰,喝著酥油茶,真舒服。主人家養的貓、狗、雞、鵝在我們身邊自由地閑逛,悠悠的幾聲啼叫勾出一組農家交響曲的主題。主人的小女孩有一張紅樸樸的臉,很自豪地捧出一個大大的鵝蛋給我們看,指著旁邊那只大白鵝,是剛下的。
由於晚上就要趕回成都,下午1點半,我們離開雪山老屋出雙橋溝。
從日窿到臥龍,中間要翻越巴郎山。巴郎山藏語叫巴郎拉,海撥5040米。車剛開上盤山公路不久,回頭一望,四座山峰一字排開,原來這就是一直未能見到的四姑娘山全貌,果然秀美無比。
小詹說,春天的巴郎山最美,沿途高山草甸覆蓋,牛羊成群,雲海茫茫。我們的車順著盤山公路上行,天晴得一絲雲也沒有,陽光透過窗玻璃曬著人很痛。越往上行,路面積雪越厚,到達海拔4523米的山口時,已經是下午四點了,這裡是小金和臥龍的分界線。站在山口齊小腿深的雪裡,耳邊風聲呼嘯。由於沒有雲海,可以遠眺群山。再看腳下上山的路,蜿蜒盤旋如細線,山勢起伏線條絕美。
下山的路很陡、彎道又多,可是小L和小藍開得飛快,一路上旋風般衝過無數個小村莊。晚上七點半,我們在都江堰市吃了幾天來最豐盛的一頓晚餐。兩輛滿是灰泥的吉普車載著六個疲憊不堪的家伙,開上了回成都的平坦順暢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