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憶江南

作者: badboy2728

導讀對我們這些久居繁囂都市的人來說,生活猶如節奏強勁的勁歌;而小城生活卻是一曲清新可人的小曲。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猶在耳邊;在江南的小城鎮裡,如古鎮同裡、六直、西塘,至今還保存著明清建築清秀淡雅的風格。小巷深處,石板路古樸靜謐,清清流水之上各式橋梁櫛比;“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煙雨斜陽的秀美景色、河汊四出的水鄉風貌、寧靜簡樸的休閑 ...

對我們這些久居繁囂都市的人來說,生活猶如節奏強勁的勁歌;而小城生活卻是一曲清新可人的小曲。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猶在耳邊;在江南的小城鎮裡,如古鎮同裡、六直、西塘,至今還保存著明清建築清秀淡雅的風格。小巷深處,石板路古樸靜謐,清清流水之上各式橋梁櫛比;“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煙雨斜陽的秀美景色、河汊四出的水鄉風貌、寧靜簡樸的休閑生活、文人雅士的風流逸興———都在這裡異常精彩地呈現著。同裡人家萬戶春

江蘇吳縣的同裡古鎮是江南著名的6個古鎮(南潯、西塘、烏鎮、周莊、六直、同裡)中古民居最多的一個,現今住有一萬二千多戶人家。雖然這裡的古民居不像周莊是全部沿河而建,分散各處的古民居反而給人一種空間更加開闊的感覺。鎮內河港交叉,青石板鋪路,古鎮建在水上,因水成街,就水成河,貼水成園。鎮內街河並行,舟楫往來,20多座造型優美的宋、元、明、清時期的古橋將全鎮連成一體。前街後河,裡狹弄長,古樸典雅。踩三輪的師傅帶我們看的串心弄長達上百米,從這一頭串到那一頭,真可謂小巷深深深幾許;燒賣弄一牆之隔,兩條弄平行,真像串起來賣的兩個燒賣。這裡,茶館、店鋪、民居,鱗次櫛比,水鄉風情濃郁。鎮上居住的有80%以上的是老人,看上去都是怡閑安逸、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樣子,令整日奔忙的都市人感到多麼羨慕啊!

許多生活在這裡的老人,一生中或許沒有幾次去過外地,他們在小鎮上度過了童年、壯年,現已退休在家。也許,這些老人已經歷了時代的數度變遷,家庭的悲歡離合,個人生活道路上的坎坷,而今正在安享其寧靜的晚年------喜歡旅游的我們為老人沒有機會外出闖世界而嘆息,可誰又知道這些老人曾經有過怎樣曲折離奇的生平呢?而一個幸福安寧的晚年卻又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

在同裡,最為著名的是“一園、二堂、三橋”。一園指江南名園退思園,此園在不大的面積裡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園林給人一種移步換景千變萬化的感覺。三橋指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同裡鎮和周邊地區的群眾無論是小孩滿月還是喜慶婚嫁,都要到三座橋走一走,以圖吉祥如意.

三步兩橋話六直

位於吳縣東南部、吳松江畔的六直古鎮因鎮東有直港可通往六處而得名六直(後逐漸演變為六直),六直以水網橋多而著稱,自古以來有橋鄉的美譽。據說,當年僅1平方公裡的範圍內有宋元明清的各式古橋72座半,現存古橋也達41座之多,有“三步跨兩橋,家家盡枕河”之說。這裡河已成為路的一種,橋是路的延續,乘舟漫游,過了一橋又一橋,旅程頗有節奏感。每穿過一個橋洞,就出現一種景色,每拐過一個橋堍,又有另一番意境;從不同的角度構成一幅幅美妙的水鄉風情畫。鎮裡還有一條2000米的古街和近2000米的水鄉駁岸,沿岸還有不少雕刻精美的拴纜柱。街道屋宇古樸,水鄉風物與服飾也獨具特色。六直婦女至今還穿戴著據說是西施傳下來的服飾。一帕淡燕尾毛巾包頭,身著漿洗得干淨筆挺的士林藍布大襟短襖,淺湖色的滾邊和琵琶扣,腰間一抹百摺小圍裙,裙下一條青布褲,背後垂下兩條彩帶———打扮得清新可人。

斜陽古道還西塘

位於浙江嘉善縣的西塘鎮,相對於其他古鎮而言,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相爭的交界地,有“吳根越角”之稱。興辦旅游還是最近兩年的事,所以這裡還是一個少為人知的新興旅游點。因而也更為寧靜;堂前河邊,西塘人過著他們平靜且真實的生活,比之周莊等處,少了一些隨時准備開門納客的矯飾,它更像個特立獨行的隱士,不溫不火,深沉博大,鎮內的古民居歷經滄桑,無富貴氣,而多生活化格局。當我們流連於老屋的花窗、雕梁、深深庭院,會發現這蒼老的屋宇中蘊含的對美的渴望與創造如春天般生生不息。

寧靜清幽的西塘古鎮,家家臨水,處處綠波。晨間小橋流水,薄霧似紗,兩岸粉牆高聳,瓦屋倒映;傍晚斜陽弄影,曲水流金,魚舟唱晚,桅篙如林;觸目皆詩畫。這裡的時間流逝比其他地方要慢一些,生活悠悠,節奏姍姍,每一個細節和角落都可以仔細咀嚼。

古弄、廊棚,展示出古鎮的個性和獨有的魅力,被譽為西塘“雙絕”。那些長短參差的古弄,彎彎曲曲,最窄處僅0.7米。兩人相遇得側身而過。弄內左右兩邊的梯狀山牆有十來米高,仰望蒼穹,只現一條狹縫,人稱“一線天”。

造型古樸的廊棚沿河而建,達300多米長,全部為木結構的柱子,一色的魚鱗黑瓦蓋頂,廊棚的下面是一條古板道,綿延不斷,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性景觀。

煙花三月下揚州

比之同裡、西塘等古鎮,古城揚州更多了幾分靈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這首詩不知曾引起了多少人對揚州的向往;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必到揚州,可見揚州景致之美。陽春時節,霧靄墟霏,柳暗花明,山情水態,盎然可掬,正是游揚州的最佳時節。

俗話說“天下西湖三十六,獨一無二瘦西湖”,揚州蜀岡———瘦西湖景區,北起蜀岡三峰,南至清乾隆下江南泊船處的“御碼頭”,凡春風十裡,景色醉人。作陸上游,可觀“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景色,作水上游,可享受“船在水中游,景在岸上走”的詩情畫意。

長堤春柳為揚州二十四景之一,春日踏訪柳堤,當是最有情趣的,楊柳吐絮,桃花綻紅。三步一桃,五步一柳,風乍起,綠浪層層,花潮滾滾,鶯啼燕舞,給人以“沾衣欲濕桃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之快。每逢雨天,只見迷蒙柳色,或沉或浮,時隱時現;月下柳如青煙如綠霧,溶溶月,淡淡月,更令人心往神馳。丁溪水榭,白塔晴雲,吹台攬勝,四橋煙雨———瘦西湖無處不是美景,直叫人眼花繚亂,幾疑身在天上人間。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晚唐詩人杜牧的千古絕唱婦孺皆知,詩因橋而得名,橋因詩而聞名。《紅樓夢》中黛玉思鄉想到“春花秋月,山明水秀,二十四橋,六朝遺跡”。如今舊貌新顏,春台祝壽,簫聲月色,樓上望春,玲瓏花界,靜香書屋,小李將軍畫本,春光無限,讓人流連。

瘦西湖之隨意曰“瘦”,一指其長湖如繩,二指其清俏綽約之美。其實景區面積很大,有100多公頃,加上美景無數,只怕是走一天也走不完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