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哥拉來

作者: Kemila

導讀離天堂很遠,離快樂很近——古巴記行 (4) 我走在提尼達城永遠也走不厭的鵝卵石街道,小城一角是當地人售賣手工制品的露天市場。太陽下那些人在斑駁的的房子前掛起白色棉麻制的服裝、桌布、圍巾、挎包,好像歲月就回到了中古世紀。也沒有人強行兜售,我像看展覽品似地一一瀏覽過去,街角一位胖胖的婦人坐在自家門坎前,在給小孩子切桔子吮,“你又從哪裡來呢? ...

離天堂很遠,離快樂很近——古巴記行 (4)

我走在提尼達城永遠也走不厭的鵝卵石街道,小城一角是當地人售賣手工制品的露天市場。太陽下那些人在斑駁的的房子前掛起白色棉麻制的服裝、桌布、圍巾、挎包,好像歲月就回到了中古世紀。也沒有人強行兜售,我像看展覽品似地一一瀏覽過去,街角一位胖胖的婦人坐在自家門坎前,在給小孩子切桔子吮,“你又從哪裡來呢?”她興致很高地問我。

我才把自己曬得就快和她一樣黑,便回答,“我來自古巴啊。你看不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她臉上笑成一朵綻放的花,“你要是來自古巴,我還來自安哥拉。哈哈哈哈……”

安哥拉?為什麼不?她的祖先,可能真的就從安哥拉被販賣過來?

我對於她世界上那麼多國家都不提,專提安哥拉,便以為是其自身血液裡的某種認同。

可是那個遙遠的西非國家,對於古巴人,顯然還有更大的意義。那比我們中年以上的中國人,所知道的“羅馬尼亞”、“南斯拉夫”那樣的國家還意義深遠。可以想像,在不久前的日子裡,古巴人一打開收音機,每天聽到的都是關於“安哥拉”這個國家的新聞。

不滿於美國策動其他美洲國家對古巴的“集體制裁”和政權顛覆活動,古巴針鋒相對地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起積極向拉美和第三世界其他國家推廣其武裝鬥爭經驗,支援這些國家的革命運動。其中踩得比較深的是安哥拉。從1975年到1988年,派駐幾萬士兵在安哥拉援助政府軍,將受美國支持的安盟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在島國東部尖尖角上的一個書上說“偏遠寧靜得你不能不去的” 古城巴拉卡(Baracoa),我們發現,它的路途雖然遙遠,但旅游客顯然為“寧靜”而受誘,紛紛跑來又已令它快成為旅游勝地了。我們開車在幾條街上轉來轉去,才最後找到一家可以接受我們的casa particular。男主人帶我們進房門的時候,房間內的女人還在匆匆忙忙鋪床整理房間,顯然上面一輪客人才剛走。這家人做的晚飯是我們在旅途中最無可圈點之處的飯食,可是男主人比較有意思。

他見我抽雪茄,便扔過來一捆,說三美金你拿去吧。賣東西比較霸氣,卻也是個爽快之人。我見他有軍人氣質,問他,他果然找來一張黑白照片,迷彩軍服,貝雷軍帽,步槍斜支在地上,那時他身型還沒變化,顯得年輕而漂亮。我問他是哪裡,他說那是安哥拉。

“去了幾年?”

“三年。”

“坐船?”

“難道還有飛機坐?”

“沒有戰死,你很幸運。”

“是。我的一些戰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講得很輕松。

我還想多了解關於安哥拉關於戰爭關於他的人生經歷關於他為什麼擁有這個可以掙美金的房子在這個偏遠的地方,可是我的西班牙語太有限他的興趣好像也不在談人生。他只是扔過來一疊名片,說,“你回去你的國家幫我派發。住我們這裡還好吧?”

“還好還好。”……可是,那是地球的天涯海角古巴古巴的天涯海角巴拉卡哎,我派給誰去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