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竇曾在法國留學近四年的時間,養成了每天喝一杯葡萄酒的習慣。自他回國以後,家中的葡萄酒消耗量呈直線上升趨勢。我是不喜歡酒的,嫌葡萄酒太酸,啤酒太苦,白酒太辣,只能偶爾喝點菠蘿啤。同學聚會或聚餐的主要節目之一就是拼酒,而不會喝酒的我就只能當壁花。他們總說我,不管怎樣,大學期間至少要學會喝啤酒。我都置若罔聞。
今夏到煙台旅游,除了鼎鼎有名的蓬萊仙境和煙台山之外,還去了一趟張裕酒文化博物館。在火車站廣場乘17路雙層公共汽車,在第一個能看見海的站下車,步行便到。與印像中的博物館很不一樣,張裕沒有氣派的大門,方磚所砌的那個只夠一輛汽車進出的拱門上方用金色寫著“張裕釀酒公司”——這也是張裕不同於一般文化遺址博物館的地方:建立在自張裕公司原址,與整個張裕公司渾然一體。進到博物館裡面,買了三十元的門票,便身無分文。做賊似的跟了一位解說員(因解說是要付錢的),進到歷史廳。這裡展示了張裕的歷史。公元1892年,華僑張弼士投資三百萬兩白銀,創立了中國第一家葡萄酒釀造企業——張裕。“張”取張弼士的姓,“裕”則意寓著興旺繁榮。果然,113年後的今天,張裕仍然蓬勃發展著。此外,歷史廳裡還以雕塑的形式,展示了過去手工的釀酒技術;以及張裕早期的產品。
在現代廳裡,由張裕公司最新產品的展示,也有最新的白蘭地釀造工藝的演示,只要投入幾枚硬幣,就可以現場釀造一杯芳香醇厚的白蘭地。但引起我興趣的是有關世界葡萄及葡萄酒產量的一個統計。統計顯示: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分別占據世界葡萄種植面積,葡萄酒產量和出口量的頭名。而這些,中國還排不上名次。中國是一個面積很大的國家,幾乎相當於整個歐洲,也並非只有煙台一個地方種植葡萄,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經過一番思考,我認為還是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有關。歐洲人的飲食中,肉類占到很大的比重,此外奶酪,牛奶,黃油等也都是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但是歐洲人患癌症及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所占的比重卻並不高,為什麼?那是因為他們有用葡萄酒佐餐的習慣。葡萄酒中含有糖類、果膠質、醇類、有機酸、無機物質、微量元素和幾十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這些物質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有不同的益處,其中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是其他食品中所沒有的。譬如說果膠質、粘液質和各種有機酸,礦物質都與人體代謝密切相關;而且葡萄糖、果糖和多種氨基酸,能直接被人體吸收;此外,葡萄酒中還含有具存刺激嗅覺神經和味蕾的醋酸、單寧酸等物質,可增進食欲,增強體質;而其中的一些元素還能防止人體內某些病菌的繁殖。所以在國外,葡萄酒是食用海味、生吃蔬萊時不可缺少的飲料。而中國人相對來說食用肉類比較少,因此不需要擔心正常的飲食會產生什麼心腦血管疾病,自然無需經常飲用葡萄酒了,所以產量低也是正常的(小小自誇一下,個人認為自己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呵呵)。不過現在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吃的東西也不似過去那麼清淡了,各種心腦血管及癌症的發病率也在上升,所以適量飲用葡萄酒還是有好處的,可以滋補,助消化,殺菌,利尿,防止心腦血管疾病,也可以振興我國的葡萄酒產業嘛!也難怪老竇喜歡上葡萄酒了呢!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還有一個百年地下大酒窖,始建於1894年,至今也仍在使用。這個九角距海邊不足百米,可是卻不滲不漏,風風雨雨堅挺到現在。為了使張裕的葡萄酒保持良好的品質,酒窖的溫度控制在攝氏十四度左右,凍得我直發抖。在酒窖裡還設有一個酒吧,專供游客品嘗張裕出品的各種酒類。門票中包含了品酒這一項,所以盡管很冷還是坐下來品嘗了一番。首先要欣賞葡萄酒的掛杯情況,品質優良的葡萄酒都會這樣;然後對著燈光欣賞酒的顏色,晃動杯子,嗅一嗅酒的氣味;最後喝一大口,讓酒的芳香充滿整個口腔……盡管解說小姐聲情並茂,我還是不太能接受酒的味道。以後慢慢培養吧。這次張裕之行,真是收獲頗豐。除了了解了張裕這樣一個企業的文化,更實用的是了解了許多關於葡萄酒的知識,真是不虛此行啊!也難怪早在古代王瀚就寫出了《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千古佳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