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新安江

作者: frost70

導讀那一年冬天,正好有假期,獨自背包坐夜裡的火車到歙縣。到達時已是凌晨五,六點鐘的樣子,記不太准了。 天還沒大亮,隱隱看到車站外綿延的山的輪廓。在火車上結識一對在常熟做生意的年青夫婦,回歙縣過年,旅途寂寞,大家相談甚歡。 出了站我有些茫然,沒有家鄉的火車站前喧鬧的人群,沒有公交 站牌,沒有拉客的出租車。我獨自背著包站在風裡,看得出剛下過一 ...

那一年冬天,正好有假期,獨自背包坐夜裡的火車到歙縣。到達時已是凌晨五,六點鐘的樣子,記不太准了。

天還沒大亮,隱隱看到車站外綿延的山的輪廓。在火車上結識一對在常熟做生意的年青夫婦,回歙縣過年,旅途寂寞,大家相談甚歡。

出了站我有些茫然,沒有家鄉的火車站前喧鬧的人群,沒有公交 站牌,沒有拉客的出租車。我獨自背著包站在風裡,看得出剛下過一場雪,有點冷。

那對夫婦走過來問我到哪裡,我說我要到縣城看牌坊,但不知往哪個方向走。男的對我說:從車站到我想去的地方路不算近,他哥會開農用三輪車來接他們,我可以搭車到目的地。女的關切地說:還沒吃早飯吧,跟我們回去一起吃好了。他們的家在縣城還要下去十幾裡路。我謝了她吃飯的好意,一方面真的覺得不好意思,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斷要求自己提高警惕,畢竟大家萍水相逢,我不想讓一頓早飯作出讓自己後悔的事。不一會他哥開著車過來,熱情地招呼我,看得出也是很純樸的一個人。

路上這一家人對我說:這裡有什麼好玩,去千島湖吧,那裡才好玩呢。我笑著說:千島湖在浙江呢。他們告訴我從歙縣坐船去千島湖,只要5個小時就到了。這是我第一次聽說從安徽到浙江有這樣一條水路可直達。那位年輕的皖南女子詳細告訴了我有關路線,從縣城做中巴到深渡,那是個渡口,每天有兩班船到千島湖,一般是18元/人,她說她娘家就在新安江上浙江與安徽的交界處,經常來往,所以很熟。

天漸漸亮起來,終於看到晨光裡肅立的那座八腳牌坊。我謝過那一家人,心想自己運氣不錯。

來之前,我查了很多資料,這座著名的許國石坊,明萬歷十二年九月始建,(好像皖南遺存的牌坊多數建於明清兩代,如同保留下來的那些古民居)。樓體部分均用大塊石料制作,有的重達4噸多。整座石坊氣勢恢宏,遍飾雕刻圖案,其圖寓意出新,耐人尋味。刻在南面的巨龍飛騰,寓皇上面南而王,許國對明王朝的忠誠;北面的瑞鶴翔雲,寓天下太平,許國品格高潔,超凡脫俗;東面的魚躍龍門,寓許國先學後臣,科班出身;西面吉鳳祥麟,寓太平盛世,許國是太平盛世的功臣,難得的人才。內側的騰龍舞鷹,以“舞鷹”諧音“武英”。三只豹仰對一只喜鵲,意思是“三報喜”,示許國從入東閣進文淵與武英殿的三次升遷’,牌坊四面頂層正中均鑲嵌一方雙龍盤邊的“恩榮”匾額,底層四面額枋上分別鐫有“大學士”三個大字,下注“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二樓東枋書“上台元老”、西枋書“先學後臣”,兩邊刻當時地方官員的姓名、職位和紀年。這些字據考出自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之手。

而這座牌坊的主人-----許國,明嘉靖乙醜年(1565年)中進士,歷任嘉靖、隆慶、萬歷三朝,故人稱“三朝元老”。曾獲御賜一品服出使朝鮮,駐外期間“饋贈一無所受,朝鮮勒石以頌”。萬歷十一年(1583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贊機務,旋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淵閣大學士,次年9月又晉少保,授武英殿大學士。不久,即得恩榮,在故鄉修建了這座石坊。

整座牌坊蒼桑古樸,威儀萬方,與那些傳說中鑄在皖南鄉野專用表彰貞節烈女之類的牌坊自無可比之處。

許國石坊正位於縣城入口處,穿過石坊,即進入了那條同樣著名的老街------鬥山街。這條街上全是典型的徽州名宅,以規模及保存完好著稱。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街兩旁全是緊挨著的店鋪,這時天已大亮,已有店家開始下門板做早市。陸陸續續游人漸多,且全是抗著長槍短炮的專業隊伍,像我這樣純粹游蕩的反倒不多。整條街依山而建,山名鬥山,想來街名亦出於此。另叫我意外的是在街的一角,一座不起眼的老宅處,牆上的牌子標的是:陶行知故居。旁邊栓了一頭安靜的毛驢,一聲不吭。

出鬥山街不遠,就能看到老太平橋,橋上人來車往,到比老街還熱鬧許多。這座同樣建於明朝年間的老橋,同徽州無盡的老屋牌坊一樣,也留給後人一個凄絕的傳說故事:古代民間只准建單孔橋,造雙孔便有欺君之罪。歙縣一寡婦為修善事,建造了這座16孔橋,因為雙數而犯了王法,欽處剝皮之刑,致使此寡婦含冤而死。所以後人稱太平橋為“人皮橋”,也稱“寡婦橋”。時至今日,橋身依然堅固無比,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人群車輛足以告慰九泉下哀怨的寡婦。

橋的另一側便是大名鼎鼎的太白樓。傳說李白到歙縣尋找一位朋友,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築,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牌,古今名人楹聯佳句。

不知不覺上午即將過去,我想起了那個聽起來深刻而又直白的地名-----深渡,便決定去趕中午那一班船。

招手即上了一輛嚴重超載的中巴,一路駛出城去。

沿路上只見青山入雲,白霧繚繞,時時在樹叢中閃出成片的白牆黑瓦。山路上老牛慢吞吞的走,散養的雞鴨自顧無人地喧鳴。

開了大約一個多小時,忽然間山路一轉,眼前陡然一亮:一大片綠得逼人的水呈現在眼前。我一下子有些呆了,因為先前在太平橋下看到可能由於季節的關系,河流幾乎是干涸的,只有瀝瀝的細水至石縫間流過,叫人空嘆青山雖好,無綠水陪伴,似乎總是少了些靈氣。現在是怎麼了?我貪婪地望著眼前的這一汪碧水,忖著岸邊寂寂山巒,冬日的肅殺一掃而光,分外妖嬈,有些叫人絢目。

司機說,深渡到了。

深渡是安徽歙縣的古渡口,歷史上曾是皖南山區通往浙江的口岸,自古這裡就是徽州商賈出入滬杭的必經之所和泊舟之處。同時,一直是古徽州通往浙江的水上咽喉,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當年的徽商就是從這裡下江南,開始他們的經商旅程的。我買到了中午十一點半的船票,上船前,我又想起歙縣那純樸熱情的一家人。

未曾到到過新安江的人,真的無法體會那是怎樣秀麗明澈的一條清流。放眼望去,綠得閃閃發亮,不見一星雜質。船駛離渡口,一轉舵,江面立時開闊起來。兩岸奇峰高聳,山頂上還有未化的皚皚積雪。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直叫人嘆為觀止。

半山腰上一條小道遠望似白線一根繞在山梁,隱約看到山民挑擔如行走,身形有如蟻蟲般小。

天忽然下起蒙蒙細雨,水面上泛起陣陣漣漪。碧波蕩漾間,有漁民搖一葉小舟,蓑衣鬥笠,頂風冒雨撒網而漁。

船開了5個多小時,終於停靠在千島湖鎮。

淳安縣城規模不見得比歙縣縣城要大,多半是由於經濟條件與年代的原因,與安徽地段相比。總顯得更干淨,繁榮,不知是否由於水氣豐沛的原因,空氣分外清新。

千島湖原名“新安江水庫”,由於蓄水而形成現在這樣的景像。我參加了第二天的包船一日游。一日的行程是坐船參觀幾個非常有特色的開發過的小島。給我印像最深的是其中一座島上建有海瑞祠,海瑞在淳安為官期間,清正廉明,老母大壽,無以為拜,手書條幅為母賀壽。足見其兩袖清風,為後人萬世景仰。

這裡的人們一樣熱情質樸,看到我只身一人,處處給我行了方便。湖光山色,何曾相識,但比這風景更美的,是在這土地上生存的人們。

千島湖鎮四面環水,一天的游覽結束後,我決定坐船到臨近的建德縣過夜。

建德同樣是一個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古稱嚴州府,自古就有“錦峰繡嶺、山水之鄉”之譽。

我住的的賓館一樣地依山而建,外牆是石頭壘的。推窗即能看到新安江緩緩流過。江中白帆點點,魚鷹歇在船上。“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 從安徽發源,一路激蕩奔流到建德,已是波平浪靜,一派幽然。山光雲影,飄忽不定,好似一幅潑墨畫。

在賓館前台買了一張建德旅游地圖,定好了明天的行程。

第二天一早,上街吃了碗河粉當早飯(河粉與霉干菜似乎浙江全境皆流通)。

隨後搭上開往大慈岩的中巴,公路兩旁載種了綿延不絕的桔樹,看來桔子是此地的主要副業。到了大慈岩景區門口,一抬頭一座大山橫亙在眼前。山腳下小雜貨店的老伯招呼我將包寄放在他那裡,他會免費替我看到下山為止,並囑咐我將包內貴重物品隨身攜帶即可,放心去爬山。我聞言不禁莞爾,遂無包一身輕。沒想到此地居然還有纜車乘,只是車行一半,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大塊凹限,形狀猙獰,撲面而來,我嚇得大叫一聲緊閉雙眼,好在有驚無險,最終安全抵達。後來景區工作人員告之是因為前幾天下大雨,山體塌方。

纜車下來走了沒多遠山路,就到了傳說中的江南懸空寺。遠看著廟宇像是掛在峭壁上一樣,山風吹過,凌空的棧道似乎也跟著搖晃起來。等我走到了半懸在山體外的棧道上,心中只剩一個字:悔!實在是太恐怖了,腳下的棧道居然是木板鋪就,而且透過縫隙可以清楚地看到腳下的萬丈深淵。不知道這棧道到底修成了多少年,踩上去吱吱作響,像是隨時要散架一樣。我兩腿亂顫,頭暈目鳴,死死拉著一側碗口粗的鐵練,總算爬到地藏王廟,我已沒有勇氣再多看一眼外面的景色,我怕自己把持不住要癱倒在地。滿腦子只有一個念頭:下山!只有腳踏實地才能減輕我的恐懼。

稍事休整,經寺內僧眾指點,繞到後門准備下山。不料再一看下山的路,立刻欲哭無淚:是一條石板砌成的小道,寬度只容一人通過,幾乎與地面將成90度角!我戰戰兢兢抓住旁邊充當扶手鏽跡斑斑的鐵練,光滑的石板上凝滿了水汽,每踩一步都讓人膽戰心驚。記不起來是怎樣撞撞跌跌連滾帶爬終於峰回路轉看到了寬闊的石階,耳中不再充斥哄鳴聲,聽到了婉轉的鳥啼。我正在慶幸自己重回人間,忽然腳下有東西一閃而過,停下一看,是只小松鼠,也正停下來,看著我呢!一路上密林清幽,鳥鳴陣陣,只聽到山的一側傳來瀑布轟然作響。山風吹來,神清氣爽。除了不時有小松鼠跳出陪我,一路走到山下,沒看到另外有人的蹤影。

我不解為何此地取名大慈岩,隨手翻開門票無意中看到介紹,因從側面看整個大慈岩主峰就是一尊地藏王菩薩的立像,像一尊天然立佛,故取此名。

回到山下小店,我想起我的包。老伯已不見蹤影,店裡只有一個年輕女子,我心裡一驚。那女子看到我,一笑,說:來拿你的包啊?我放到裡屋了。我放下心來,到裡屋取了包,問她:那位老伯呢?答:那是他公公,回家休息了,換她來看店的,走時交待她看管好我的包,等我下山來取。其實包裡不過幾件換洗衣服而已。我謝過她,順便問了下去下一個景點----靈棲洞天的路線,愉快地告別了。

靈棲洞在白沙鎮西南30余公裡,真是別有一番洞天。這裡是一組奇麗的石灰岩溶洞景觀,我們游覽的是山腳的靈泉洞、半山腰的清風洞和近山頂的靄雲洞三洞。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其實這裡還不止這幾個洞,還有待於一一開發出來。進入景區只看見一座蔥脆秀麗的大山,腳下一個深不見底的碧潭,我們便坐船劃入靈泉洞。也有人傳,靈泉洞是仙靈居住地,故也稱靈棲洞。洞內泉水長流不息,聽聞此洞還有地下湖泊存在,各色石景倒映在水中,如真如幻。

出靈泉洞,爬約百米,即達清風洞。一到洞口,清風撲面面來,勢不可擋。清風洞面積非常大,也比靈泉洞景觀要多。各色石鐘石筍已不稀奇,許多造型全靠天然形成,卻幾可亂真,怎不叫人稱奇?

出清風洞口再往上爬幾百米山,即到了面積最大的藹雲洞。據說每當山雨欲來之時,就有縷縷雲氣從洞口上升,似騰雲駕霧,狀極奇異,因而得名。洞內不僅寬敞,很多石柱長到十幾米高。壯觀的石瀑仿佛從天而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這千姿百態的地下世界,讓人流連忘返。

靈棲洞天洞外山景也十分清幽,空氣沁人心脾,真是一塊不可多得的神奇寶地。

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我已坐上開往金華的中巴,一路上鄰座的一位阿姨聽說我只身一人踏過這一路山水,十分驚訝,除了在旅途告之我沿途許多風土人情,下車後更是執意將我送到了金華火車站才轉身離去。

1997年的冬天,由於這一趟旅程,我生命的記憶因此顯得分外清晰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