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西塘

作者: 天曉得*我形我塑

導讀到西塘的時候已臨近中午時分,一走進古街,那踏之有聲的石板路、那清一色的灰瓦白牆和淌漾在腳邊的河水一下子便將我的心弄得溫柔起來,陽光下一切都是慵懶而透明的。石橋下不時響起的槳聲,河裡輕輕蕩漾的粼粼波光,還有那長廊裡的一串隨風搖搖晃晃的燈籠,所有的這一切,使我把曾斤斤計較的時間快忘得一干二淨了。西塘在春秋戰國時代,就被稱為“吳根越角” ...

到西塘的時候已臨近中午時分,一走進古街,那踏之有聲的石板路、那清一色的灰瓦白牆和淌漾在腳邊的河水一下子便將我的心弄得溫柔起來,陽光下一切都是慵懶而透明的。石橋下不時響起的槳聲,河裡輕輕蕩漾的粼粼波光,還有那長廊裡的一串隨風搖搖晃晃的燈籠,所有的這一切,使我把曾斤斤計較的時間快忘得一干二淨了。西塘在春秋戰國時代,就被稱為“吳根越角”,是吳越兩國相爭的地方,而且伍子胥也曾在此築修水利,所以西塘的原名叫“胥塘”,後才改名為“西塘”。西塘著實不大,主要的景點都在河的兩邊,你順著河邊走自然能都轉到。西塘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和古橋,但“廊棚”和“古弄”才是西塘的“雙絕”。所謂廊棚,就是帶屋頂的街,西塘人給廊棚取了個很富有詩意的名字――煙雨長廊。這可是名符其實的長廊,總長約有1000多米,清一色的黑瓦蓋頂,每隔一根柱子梁上垂著一個燈籠,綿延向前。在臨河的街邊店鋪裡隨意地吃了些午飯,便順著石板路去欣賞西塘的第二絕“古弄”。這裡弄堂真是的很多,大概有100多條,最有名的便是石皮弄了。石皮弄總長68米,兩邊都是高宅牆壁,最寬處1米,最狹處僅0.8米,不用說胖子過弄十分勉強,就是一般人在這裡相遇也要側身而過。全弄由168塊花崗岩條石鋪成,條石寬0.3~0.4米,長0.8~1米,厚僅3公分,故稱石皮。西塘除了有 “雙絕”,還有“西塘三把刀”首屈一指的,據說這三把刀曾上過中央電視台的電視。一把紙刀說的是“桐村雅居” 的主人錢錦銘的剪紙藝術,一把竹刀說的是“水陽樓”的主人徐永明的竹雕藝術,一把版刀說的是“醉園”王氏父子的版畫藝術。可惜那不曾想要計較的時間卻讓我們只探詢了那第三把刀。入園才得知,而今這裡基本上只能見到父親了,兒子幾年前已在外買了房子搬出去居住了,偶爾才會回來和老父做伴。晚上,長廊上亮起了一盞盞紅燈,微風吹過,在河中的燈影悠悠的搖蕩,鳳送子橋邊停著一排烏篷船。上了船坐下,看著河面上浮動的人影和燈影,聽著從戲台上隱約傳來的和著那船夫搖櫓發出的咿咿呀呀,竟然讓我不知是人在畫中游,還是畫在心中移。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