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鄱陽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廬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香爐瀑布;“白如雪,軟如綿,光如銀,闊如 海”的雲景奇觀,這便是腦海中對九江的一些零碎美好印像,4月6日我終於來到了向稱"吳頭楚尾”的九江,開始了潯陽古城的四天四晚之旅。
東晉名士陶淵明故土、“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故裡,再加上宋時兩大書院--周敦頤建的濂溪書院、朱熹建的白鹿洞書院,九江沉澱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這一切讓我感受到 ,僅僅使上一雙眼睛來看九江是遠遠不夠的,那將是一種莫大的遺憾,更是對古文化的不尊重。
一世間無比酒 天下有名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 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 血染潯陽江口”,宋江醉酒反詩讓我們顧不上旅途疲勞,匆匆趕往 令他大呼“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的潯陽樓.
潯陽樓始建於唐代,宋朝重修,以後屢經興廢,現存的建築為1986年重建,全樓明三層暗 四層,高21米.或許是重建的東西已經沒有當初的原汁原味,站在樓上,望著一排又一排波浪 從江心往這裡狂奔,我居然沒有古人的激動與豪嘆.江南名樓皆傍水---岳陽樓依洞庭,騰王閣臨贛江,黃鶴樓、潯陽樓都把肩頭依在揚子江上.“樓以文傳”,名樓出名終是多虧那些曠世名人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好詩文,範仲淹先憤“憂讒畏譏”,又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王勃先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又誓“窮旦益堅,不墮青雲之志”;崔顥嘆“黃鶴一去不復返”;李白悲“唯見長江天際流”;都令名樓揚名,潯陽樓也搭上了“文人車”.回頭想想,倒是發現了一些奇事:先是景觀被寫入文章,再是文章化做了景觀,或許可以說,文化和自然已經在交融中傳承給後人了,在這方面,祖國文學的力量倒顯得特別強大.。
二 水光山色兼具 嵐影波光並收
“茫茫彭蠡青無地,白浪卷風濕天際”王安石的2句贊詩把我們帶到了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鄱陽湖雖不及黃河那樣家喻戶曉,但是它每年流入長江的水量卻超過黃,淮,海 三河水量總和,它的流量約占長江流域總面積的百分之九。名垂千古的《石鐘山記》把我們誘到鄱陽湖的湖口縣段,奔向雄距於鄱陽湖與長江交彙處東南岸的石鐘山。自上了高中語文課以來,我一直夢想著能到這裡。爬上百尺懸崖之上的清濁亭,連我的雙眼也激動起來。放眼望去,浩浩鄱陽,滾滾長江,萬千壯麗,盡收眼底.在寬闊的水面上有一條十分明顯的分解線,一邊是清水,另一邊是濁水.我終於見到了“水分兩色” 的奇觀,這種奇觀是由於清澈的鄱陽湖水和渾濁的長江水彙合而形成的,江湖濁清二水彙合後流經50多裡遠才交融在一起.50裡,人的眼睛是看不見了,但在人的內心深處,清濁永遠是分明的.怪不得陶淵明,王勃,李白,白居易,蘇東坡,黃庭堅,米蒂等文人來石鐘山都寫下了瑰麗的詩篇。
三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首《望廬山瀑布》,讓我鐵了心,即使做近3小時的“穿山甲”,也要爬上令李白獲得詠詩靈感的秀峰.( 秀峰在廬山的南部,泛指香爐、雙劍等六峰,素有"廬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之譽。)
走進山門,便開始征服3600級台階。台階順著山勢忽而上,忽而又下,山高,路又窄,力氣似乎已經耗盡,後來完全是麻木的抬腿,抬腿,放腿,放腿。小山峰無窮無盡地一個個排列過去,內心似乎產生絲絲的悔意,而最後連後悔的力氣也沒有了,只得在默不作聲中磕磕絆絆地行進,走到半山腰,終究撐不住在小澗邊歇腳,用冰涼的溪水好好的洗了一把臉。抬起頭,香爐峰、雙劍峰在淡淡的雲霧中若隱若現,配合著眼前的流水,落花,很有些米家山水的迷蒙意境,讓我們這些世俗人一時之間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美景竟讓我們忘掉了疲勞。
不知何時,驚人的景像和聲響已出現在眼前,從高及雲端的山頂上,一幅巨大的銀簾奔湧而下,氣勢之雄,恰似長江,黃河倒掛,猛地一下向峽谷衝殺下來,其聲轟然震耳,那飛般向 下的瀑水四處揮濺,噴在我們身上。衣裳盡濕的我們誰也沒有躲開,反都抬起頭來仰望,我真想氣喘吁吁地叫一聲:“我報到.李太白!”,更想化作一條小魚,游入瀑布化成的幽藍水中……
一片連續不斷的哢嚓聲之後,我們便收起相機開始返行了,准備向廬山山頂牯嶺進軍了, 一部《廬山戀》,一直讓我向往著那裡.聽說我們是未來的導游,司機故意給我們選擇了一條最陡峭的上山公路--廬山北線解放大道(1959年6月30日毛澤東從此路初登廬山,寫下氣勢磅礡的七律《登廬山》),30公裡的路,竟須經400多個陡彎盤旋而上,我從來沒有遇過如此險峻的公路,故挺不習慣身體在車裡的東顛西顛。不過後來聽一些“廬山”的行家說,上廬山徒步走“之”字型的蓮谷好漢坡小道,那才是一種美的享受!雖然9公裡的上山小道要花上4個多小時,可是美 景一定會讓人忘掉疲勞的,當地更有“從此路上廬山是好漢”之說,我有點後悔了,著實為自己沒有走好漢坡、好漢路,沒有做一回“好漢”而遺憾了。
汽車盤旋了約90多分鐘,終於把我們送到了蜚聲海外的牯嶺街。眼前的廬山與想像中的全然對不上號了,這裡絕對算得上是一座小城,它所呈現的面貌使人忘了這是在山頂。車首先把我們載到住處--廬山大廈。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6層的鋼筋水泥建築,正門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傳習學舍”四個大字,抬眼,一絲失望襲上心頭,外表看來,廬山大廈古樸、飽經滄桑,准確的說該是古板、灰暗,但青山為屏,綠水環繞,倒也有一番趣味,加上它獨特的政治色彩,我馬上調整心態,它的獨特地位本不在乎外觀。查查歷史記憶,這裡原為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大廈左側的一座宮殿式建築,即為1935年落成的廬山圖書館,館內小禮堂就是蔣介石當時召開“廬山談話會”、發表著名的《抗日談話》的地方.圖書館左側便是廬山會議會址,1959年中共八屆八中全會,1961年中央工作會議和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均在此召開。印像中,20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政治活動,外交談判、軍事決定產生於廬山,密密層層的雲霧,藏進了中國現代史的神秘經緯。接下來的2天,我們的雙眼飽餐秀色,加之古人的浪漫情懷,廬山的風情也一道存入自己的記憶。“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詩中的花徑,在我們眼前已經芳草凄凄;“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次地巢雲松”,李白的詩和動人傳說又為五老峰平添幾分人文氣息;“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飄渺一身輕”的錦鏽谷,如果有鶯歌鳥語,便可稱為人間天堂;“上級若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的三疊泉,讓人身心俱爽,不由道一聲好一個清涼境地;抗戰初期,周恩來同蔣介石談判和遞交《中共中央關於國共合作抗日宣言》的地方——美廬,至今仍無言地敘述著當代中國的命運和歷史 ;還有千年古木三寶樹、名剎黃龍寺等等,一一看過去,眼前有古人留下的詩,腳下有平整光潔的路,耳邊有此起彼伏的叫賣,歷史與現實似乎與此處交融了……尤值得一提的是,哥特式、巴洛克式、萊特式等16個不同國家風格的355幢別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遠遠望去,尖樓圓塔掩映在翠綠的山林之中,別具風味。
當我們從廬山南線下山時,竟下起了小雨。那淅淅瀝瀝,纏纏綿綿,微微的濕潤,似乎只在遙遠的夢境中相會過,且總是斷斷續續、飄忽不定的勾人魂魄。太虛幻境般的廬山雲霧也出來湊熱鬧了,薄薄的霧給山川披上了嫵媚的輕紗。霧從谷中升起,浮游蕩漾,山巒時隱時現,這時,我倒真真切切找到了古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滿足感。雖然北線的陡彎在這裡打了折,讓南線的陡彎少了許多,但我卻希望車永遠盤旋不下去了 ……旅游提示: 一、交通 公路:南昌至九江、九江至景德鎮均為高速公路,昌九高速路是目前江西境內最好的公路,九江市內所有鄉村、景點都通公路。九江已開通至南京、上海、合肥、長沙、武漢等地的直達班車。南昌長途車站有與廬山對開的豪華空調旅游車。早上7:00--下午4:30,50 分鐘一班,票價38元,走昌九高速公路,約行2小時。九江至廬山隨時有中巴往返,一般營業到晚上7點,票價約6元。 鐵路:京九線將廬山、九江、南昌串在一起,九江距南昌135千米,火車約行1.5小時。南昌設有至九江、廬山的旅游專列。
水路:九江港是我國長江航運5個主要港口之一,有4個長江干線客運舶位,東至上海,西至重慶,每天有14班客輪停*九江港,另有九江往返武漢快艇2只,九江至武漢上行需4小時,武漢至九江則為3小時45分。
航空:九江機場位於迥嶺,距九江市中心和廬山牯嶺均約好公裡,機場不大,可起降波音707,737等客機,主要通航南昌,景德鎮,北京,上海,海口,惠州,廈門,廣州。二、不可不去的地方 潯陽樓:6元;石鐘山:24元;白鹿洞書院:20元;秀峰:28元;廬山園門:85元;三疊泉:31元;廬山會址:10元;美廬:15元。此外,煙水亭(唐白居易築;5元),琵琶亭 (白居易送客處;5元),東林寺(我國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10元),共青城等市內著名景點也值得一游。
三、特色小吃黎蒿炒辣肉:黎蒿是生長在鄱陽湖周圍灘塗濕地的一種野生植物 。在鄱陽湖石鐘山附近的酒店都可以吃到這一美食。潯陽魚席:全部酒席的冷盤、熱炒、大菜、湯和點心所用主料均是鮮魚和蝦蟹,色、香 、味、形獨具特色。在市中心的酒店都能吃到這種少有的特色菜哦,價錢也不貴。
四、其他 (1)廬山是著名避暑勝地,氣溫比山下低,逢雨驟冷,需酌情備帶雨具。注意夏季游覽要帶夾衣,秋季要帶大衣。(2)千萬不要在景點附近買膠卷,還有不要在火車站打公用電話。 (3)建議游九江先把山下景點“掃蕩”(安排早上爬秀峰,這樣精神好多了),再上廬山山頂。
(4)游秀峰、三疊泉、五老峰時,若不是重度攀爬發燒友,建議去時自己攀爬,返回可考慮做人力轎子,這樣會有更多精力游下面景點。
(5)原創www.toursk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