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人總是歷史的產物
——雲貴高原上的備課札記之一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中心教授陳海春
引子:2003年6月底至7月初,我只身一人走了一趟青藏高原。高原上天高氣爽,心曠神怡,針對所教授的“領導科學與領導藝術”課程,我思考了一路,感悟了一路。下高原後,由於在教育部科技司借調工作,周六周日無事可干,於是就將一路思考和感悟的東西,整理成四篇小文章,並用“青藏高原上的備課札記”為題統攬(見攜程網之游記發表之作者chc4123)。按照一個觀點串一個故事的套路,在上課時偶爾拿出來講講,效果尚可。今年8月初,我有幸又走了一趟雲南,在雲貴高原上,雖不及上次那麼悠閑,但圍繞下學期的課程,也不敢停止思考,於是就又有了這四篇小東西,是為序。
在課堂上,我曾經引用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自傳《我的生活》序言中的一段話,他說:“我的政治生活充滿了歡樂。我喜歡競選,我喜歡主政。我總是努力讓事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給更多的人夢想成真的機會,讓人們振奮精神,攜手共進。我就是這樣給自己打分的。”的確,領導者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生活去改變歷史,改變格局,沒有這樣一種觀念、心態和能力,他就很難成就一番事業。但是人們也萬萬不可忘記,人總是歷史的產物,人並不是萬能的。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雖可以改變歷史的進程,但也脫離不了歷史的束縛和局限。因此,人尤其是領導者要學會對歷史負責,不要違背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否則是要遭報應的。
8月初在北京辦完事,臨時決定走一趟雲南。4日清晨,我們從北京飛往昆明,三小時後抵達,但並沒有在昆明多停,旋即趕往大理。這是我第二次來大理了,1997年,我曾經來過此地。大理的出名得益於50年代的一部叫《五朵金花》的電影,這是一個應景的故事,講大躍進的。一位北京的記者要找一個叫金花的女鄉長、女勞模,於是愛情與友情、真實與誤會、先進與落後等等糾葛在一起組成一台戲,這個戲後來成為建國十周年獻禮片的精品而獲了獎。幾十年過去了,人們早已忘記電影中具體的情節,但是,一首悠揚的曲子“大理三月好風光,蝴蝶泉邊好梳妝,蝴蝶飛來采花蜜,阿妹梳頭為哪樁”,以及美麗的蒼山和洱海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大理也成為旅游時代到來後最熱門的地方之一。由此可見,你讓人們記住的東西,人們未必去記;而那些不經意的東西,它的生命力才是最頑強的。
5號上午,我們參觀了大理古城,由於還要去麗江,那裡的古城更出名、更壯觀,因此匆匆而過。我們將重點放在拜三塔寺、看蝴蝶泉和逛洱海湖。細雨朦朦下,我們乘一輛武漢人稱之為“麻木的士”的電動摩托來到三塔寺,車主好心地告訴我們別進去,55元的門票錢,還不如在外面照個像,裡面都是近年來蓋的新寺廟,既沒有看頭,也沒有靈氣,有的只是俗氣。我們盤算了一下,覺得車主所說極是,於是在寺廟外照完像後就離開了。沒想到蝴蝶泉公園門票也比上次來要貴得多,一人37元。但來都來了,即便是為了穿著民族服飾在蝴蝶泉邊照張像做紀念,此門也不進不行。在售票窗口,看到一個個導游拿著訂單,只要半票,我明白了門票的漲價緣由,團隊是這裡的大頭,門票的差額是為了讓更多參與這個行業的人獲利,至於我們這些一般游客的利益,沒人會顧及的。在蝴蝶泉公園照了幾張照片,我們就出來了,總共呆了不到半小時,其實這就足夠了。真實的體會是,不進來心不甘,進來了不值當。
從蝴蝶泉出來,我們登上“洱海一號”游覽洱海。洱海屬於高原湖泊,海拔有1972米,之所以叫洱海,是因為從高處看下去,這個海像一只耳朵的形狀。洱海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漢代已名載史冊,泛舟洱海看蒼山曾經是多少人為之向往的事情。可如今,蒼山的景和洱海的水質比我1997年來時差多了。蒼山角下的房子越蓋越多,越蓋越高,幾乎都到了半山腰,這使得蒼山如同一個英俊挺拔的壯漢卻穿著五顏六色、補丁重重的短裙,給人以不倫不類的感覺。至於曾經是清澈見底的洱海,如今卻越來越渾濁,不僅幾乎已經看不到水草,而且與昆明的滇池一樣泛著輕微的腥臭。一路上,我的心情如同不時下的陣雨,時喜時悲,並且是喜短悲長。上次來時游船曾在兩個湖中島停留,我們有較長的時間看廟逛村、燒香拜佛,而這次只在一個島停留半小時,且島上也只有幾個新開發的人文景觀。更多的時間裡船在慢慢地開著,好讓連續5場的民族表演演完,因為船上有千余游客要打發,這是門票收入的一部分。
在這樣一個令人沮喪的環境裡,人很難產生激情,有的倒是頹廢。由此,胡謅小詩一首:“船行洱海起波瀾,雨打蒼山顯怡然,人生陰晴無定數,不如趁早歸一禪。”此次來大理,總體感覺是可自然感受的東西越來越少,人為雕琢的東西越來越多。站在船舷邊,我真想大叫一聲:還我“風花雪月”——下關的風、上關的花、蒼山的雪、洱海的月。想想1997年,我興致勃勃到大理,從從容容逛洱海,上蒼山,回去是何等的興奮,告訴家人,告訴朋友,我到了“五朵金花”的故鄉,看到了洱海蒼山!到如今,十年都不到,我卻一刻也不想在這裡多呆。當天晚上,我們就乘車前往麗江,而當後來不得不在大理中轉時,也一刻都不想停留。
別了,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