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黃龍-松潘紀行(下)

作者: davideelee

導讀雪山*黃龍去黃龍的路上,除去有點險峻,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回憶。一清早車從九寨溝開出後,路上首先是碰到了一群上學的小學生,奇怪的是每輛從他們身邊經過的車輛,他們都要舉手敬禮,後來聽人說,西部的小學生的家庭大多貧困,家裡的孩子上學的費用,有一大部份需要國家或者內地的人民扶貧捐款支援才能讀書,所以當地的老師常教育他們的學生要用敬禮來感謝那些 ...

雪山*黃龍去黃龍的路上,除去有點險峻,其實是一個不錯的回憶。一清早車從九寨溝開出後,路上首先是碰到了一群上學的小學生,奇怪的是每輛從他們身邊經過的車輛,他們都要舉手敬禮,後來聽人說,西部的小學生的家庭大多貧困,家裡的孩子上學的費用,有一大部份需要國家或者內地的人民扶貧捐款支援才能讀書,所以當地的老師常教育他們的學生要用敬禮來感謝那些乘車來的無私扶援他們的外來人員,久而久之,無論看到什麼樣的汽車,學生們都會敬禮,多可愛的孩子們啊!車過“九道拐”後,越開越慢,車內的溫度越來越低,漸漸地,窗外山坡的植物披上了一層白霜,原來是快要接近山頂了,這就是我們途中要翻越的雪山呀。對於我們這些在南方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來說,近距離地接觸雪山還是第一次,興奮的情緒一下子上升起來。車內的乘客也顯得很興奮,紛紛要求下車拍照。到了山頂後,司機師傅很慷慨地停下了車,車內的所有乘客都下去了,山上的雪已經沒過整個腳脖子,大家盡情地在雪地裡以雪山、犛牛為背景合影留念。中午時分,車到黃龍門口,我們買了門票進入景區。看著黃龍的地圖,地圖上的黃龍景區就像一條正在飛翔的龍,再加上黃龍是由一個個多年沉積的鈣化池所組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池水呈現金黃的顏色,所以黃龍因些得名。遺憾的是,我們去時的黃龍,因為缺水,下游的鈣化池大多干涸,白花花池子只是一個個白坑,連有名的洗身洞和金沙鋪地,也變得毫不起眼。一路走到黃龍景區的頂部,也是黃龍的精華,海拔3550米的黃龍寺後的七彩池才看到了冰藍色的池水,聽說根據季節的不同,池水顏色各有所不同,只可惜由於山上天氣很冷,飄著雪花,我們身上的衣服也穿得不多,只待了一個小時後,就返程出景區去了。黃龍之行,雖然有點遺憾,但我們兩人憑著較好的身體素質,並沒有像沿途上山的一些人那樣,坐轎子或者吸氧來完成入口到終點垂直落差達1000多米的全程,成為我們黃龍之行唯一覺得欣慰的事情,嘻嘻。黃龍有到九寨溝的車子,由於我們在黃龍玩得並不是太盡興,所以還要去附近的松潘游玩,因為沒有直接到松潘的車,所以我們先搭乘去川主寺的車,然後再找了當地的的士在下午六點多到達了松潘縣城。小貼士:由於黃龍地處海拔2500以上,所以景區沿途大多有供氧站可以吸氧,黃龍門口的接待中心有羽絨衣褲、大衣出租,還有吸氧器具的購買。此外,如果碰上黃龍的涸水期,還是奉勸不必進入。黃龍的鈣化池和附近的神仙池同屬一類,但我們並沒有去神仙池游玩。川主寺是黃龍去松潘、九寨溝的必經之路,在那裡可以包車去松潘,推薦可以找四人座的綠色夏利小的士,人滿發車,車費是6元/人。

松潘*騎馬

松潘城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建立,在唐朝時做為一個連通藏區和內地的重要城鎮,古稱:“松州”。對於背包旅行者來說,來松潘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租騎這裡的馬去四周的山區草地游玩。松潘是個小城,並不大,不一會我們就找到了馬場。一塊寫著中英文的廣告牌下面,就是這裡目前唯一的馬場—順江騎馬隊。原先出發前,查找網上的資料得知,松潘有一家馬場,名叫“快樂的小路”,一打聽下來,原本松潘有幾個馬場存在,“快樂的小路”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個,也是實力最雄厚的一個,後來馬場老板楊友富聯結了其余幾個馬場的老板,成立了統一的一個大馬場,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順江馬隊。老板楊友富是個獨眼鑲金牙的干瘦老頭,但他和他的親威在松潘這個小城市開了馬場、飯館、旅店,屬於有點實力的富戶了。我們的吃飯、住宿、游玩都找了他。由於我們在松潘只能停留一天時間,所以他推薦的紅原草地、黃河九曲、雪寶鼎等超過一天的游程都不去了,選擇了去牟泥溝的“二道海”景區。經過討價還價,我們兩人以130元/人的價格包了四匹馬,兩個向導兼馬夫。去之前的夜裡住在松潘城裡楊友富家開的交通賓館,據說是當地最好的賓館,我們以140元/兩天包了個雙人間,可惜當時當地政府正在改建松潘城裡的供水系統,所以當天夜裡一會停電,一會水管裡排黃泥水,弄得我們都沒有洗好澡。幸好晚上十點以後,電源就穩定了,還能通過衛星電視收看到上海的東方衛視,呵呵。早上一大早,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順江馬場外,等了一會才等來了我們的向導兼馬夫,兩個面目黑黑的漢子。報了我們的姓名後,他倆就開始做著出發前的准備工作。只見他們熟練地給馬套上了鞍具,在給我們講了些關於旅途的安全知識後,就起程出發了。天氣依然晴朗燦爛,矮小的川馬離開大路走上了上山的羊腸小道。起先我和我的同學都沒有騎馬的實戰經驗,在攀爬如此高的險陡山峰,心理如打鼓一樣七上八下。幸虧兩位馬夫知道我們是新手,他們一前一後兩匹馬把我倆夾在當中,不斷提示我們騎馬的正確姿勢和控制馬的技巧。聽從了他們的指導,我們在上山下坡的時候,就不斷改變我們的坐姿調整重心,以便配合馬兒上下坡時不至於摔下馬背。經過一段時間的邊走邊練,逐漸地我們適應了馬背上簡單駕馭。這樣,我們一顆懸著的心放松下來,眼光一邊欣賞著壯麗的美景,一邊口中忍不住唱起了<青藏高原><康定情歌>等曲調。然後好奇地向我們的向導提一些問題,從交談中得知,兩個馬夫一個姓宋,一個姓張,都是川西的漢人,從他們的穿著上本來我們還以為他們是藏族人呢。我騎的是一匹黑馬,我同學騎了一匹白馬,據馬夫說,都是只有三四歲的年輕母馬,脾氣比較溫順。可惜馬夫們並沒有為它們起名字,我只能根據它們的顏色來起名“小黑”和“小白”了,哈哈。走過了一陣的陡峭的上山路後,我們走在了一段平坦的泥路上。泥路上到處可見馬兒踩出的蹄子印,馬夫說,經常有外來的游客來找馬隊帶他們去附近各處游玩,人員大多數是外國人居多。據說十多年前還沒有搞騎馬旅游的時候,老宋和老張都是馬幫的人員,以馬馱貨物進出山區為生。後來有外國人雇佣他們的馬搞探險、旅游,他們來擔任向導,這些外國人回去以後經過相互宣傳,以及網絡的幫助,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地騎馬旅游。這樣,當初的那些馬幫老板也轉行搞起了馬隊,隊中長期和老外接觸的人也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來到馬場看到的那塊廣告招牌是中英文的原因。隨後的幾年裡,國內來馬隊租馬旅游的人員也逐漸多了起來,其中大部分是四川及周邊地區的人,像我們這樣的來自遙遠上海的客人還是很少的,為此,我覺得很是意外和自豪。在到達山頂時,老宋指著遠方的一座巍峨的雪山說,那是這裡的藏民信奉的神山之一-海拔5500米的雪寶鼎雪山。於是,我就在這個地方留下了我的一張騎馬照片。由於昨天晚上下了一陣的小雨,山頂上積了一層白雪,而下山的路卻是泥濘不堪,馬匹下山腿吃不上力,所以我們都下馬步行,老宋和老張他們是山裡人,腿腳如風,很快地就把我們甩在了身後。到了二道海以後,我們兩人花了70元門票進去,老宋和老張他們就在外面等候我們歸來後,再送我們返程。二道海是牟泥溝的一個主要景點,然而因為二道海景區裡的人行道路都在剛開始的鋪設中,所以顯得很是凌亂,並且裡面沒有什麼游人進入,更覺得冷清。在二道海的盡頭有二個硫磺溫泉池,據說許多藏人都來這硫磺溫泉池泡上一泡,對治療皮膚病很有好處。我倆到時,硫磺溫泉池並沒有人在裡面洗泡,我們只是在裡面泡了泡腳,體會一下泡溫泉的感覺,然後在這裡遇到了住在山上的幾個看山林的藏人,送了他們一些食品,他們也回贈我們一些山裡采摘的菌類可食植物,非常不錯。之後,就是出溝返回了.至此,我們的“九寨溝-黃龍-松潘”之行也已結束,回到成都後,乘上返程的飛機回到上海。八天的旅行雖然短暫,但回憶卻是美好的,在這裡引用一句老話來形容九寨溝景色的美麗和神奇:“如果你愛一個人,請帶她來這裡,如果你恨一個人,也請帶她來這裡”。

田雨2005/8/28(松潘騎馬)



(松潘騎馬)


精選遊記: 瀘沽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