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土樓之旅(1)

作者: 嘻嘻紫魚

導讀閩西土樓之旅游記 2005年8月24日 18:48(姑且算准點) 坐在K297次列車上,心情無比愉悅。火車上很舒服,這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 在東站附近的麥記,從陌生人手裡拿來一張優惠券,買了麥辣雞腿堡、可樂和巧克力新地帶上火車。這個組合是我的最愛,百吃不厭,多神奇。 同車廂一群老小對號入座都花了老半天時間,吵吵嚷嚷地講著我幾乎完全不懂的話,這就是客 ...

閩西土樓之旅游記

2005年8月24日

18:48(姑且算准點)

坐在K297次列車上,心情無比愉悅。火車上很舒服,這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

在東站附近的麥記,從陌生人手裡拿來一張優惠券,買了麥辣雞腿堡、可樂和巧克力新地帶上火車。這個組合是我的最愛,百吃不厭,多神奇。

同車廂一群老小對號入座都花了老半天時間,吵吵嚷嚷地講著我幾乎完全不懂的話,這就是客家話?更加期待目的地的到來。

5:00

從火車站出來不到四點半,小店老板娘很熱情地拉我進去坐,順便要了碗特色小吃――牛肉丸,味道一般。

摩的三塊來到客運站(後來知道2元就行了),售票處5點開門,實際上快5點半才會開始營業。

沒有到書洋的車(本來有一班的,早上書洋開過來,中午開回書洋,今天不發車),只好買到湖坑的土樓專線,18塊。最早那趟7點多的也不發車,只好買了8點10分的。

6:00

離開車還有2個小時,跑到汽車站門口找個摩的司機問附近有沒有什麼景點。說有中山公園和蓮花山,my god,這兩個名字幾乎在每個城市都見得到。大家也太沒有創意了。

選擇蓮花山。

蓮花山比起白雲山來,秀氣得多,沿途星星點點的小黃花和水仙一路相伴,蛐蛐在草叢中鳴叫,清晨空氣特別新鮮。

有位老伯特別可愛,登山時大聲數著階梯數“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一路上去,像個老頑童。

到山頂時大汗淋漓,眼界頓時開朗,山頂廣場中心有座塔,登上去,市區全貌盡收眼底。涼風陣陣,十分舒服。

伸展一下四肢,下山。上山途中見到有人用樹枝撥開草叢,撿一種樹上掉下來的果子。有位阿伯厲害,撿了大半斤回家。我都不知道有什麼用,能不能直接吃。還竟然給我撿到一顆。揣褲兜裡,見幾位阿姨在抬頭研究那種果樹,上前問,才知道叫酸棗,剝皮即食。嘗嘗,還真酸,不過很好味。於是下山路上一直盯牢腳下,卻再無所獲。

7:40

在車站小賣部詢問傳說中的特產“八大干”,尤其關注“老鼠干”,一問還真有,拿了一袋在手上,感覺怪怪的,不像網上介紹的能將老鼠身體部位都看得清清楚楚,但無論如何還是不敢買更不敢吃。十二塊一只呢,還不便宜。

10:30

一路上睡睡醒醒的,兩個多小時才到湖坑鎮洪坑文化村門口。在車上碰到一個女孩子,是文化村門口悅圓飯店的老板娘。到她飯店研究牆上的路線圖,先選擇了到南溪一線。老板娘推出來一個小伙子,說是摩的司機,叫阿富,對路線很熟,會講解,是那個在網上很多人提到的著名的野導。好吧,就是他了。講好價錢,到他們介紹的那個最遠的南溪觀景台,沿途有八角樓、環極樓、衍香樓、振福樓,來回60塊。住悅圓飯店,40塊,包晚餐。

我們決定從遠的景點開始游覽,一路玩回來。所以先到南溪觀景台。路上下起小雨,過了八角樓之後,路也不好走了,但是阿富技術很好,不用擔心安全。一路上和阿富海侃。阿富今年十八歲,十二歲就開始帶游客。他帶的最初幾批客人在當地來說可以算最早的游客。從那時起阿富也出了名,在最近幾年經常看到游客帶的資料裡面提到他的名字。說到這個,他很自豪,還說“我現在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孩子阿富了”,嘿,現在也不過十八歲而已嘛。

當地盛產柿子,路邊很多柿子樹都結滿了,可惜還是青的。要不然隨時可以停下來摘幾個。阿富說,路邊的柿子是可以摘的,但是不要摘太多,十幾斤就差不多了。靠,十幾斤!

南溪觀景台離湖坑鎮三十多公裡,而且是山路,但是據阿富說是景色最好的觀景台。翻山越嶺的爬了很高了,途中還有客家人在居住。山上很多亞熱帶樹木、瀑布,勤勞的客家人還在高山上開了很多梯田,種水稻和茶葉。由於下雨的關系,霧很大,從山上往下看,白茫茫一片,於是決定半途而返,不過沒有遺憾,因為路上的風景已經讓我很滿足了。

11:50

回程中第一個土樓是“八角樓”,這個樓不算大,但幾乎每戶都住著人,生活氣息很濃,顯得有些髒亂。我還沒有進入狀態,走進土樓有些拘謹,隨便轉了轉。有個老人翹著腳躺在門口的躺椅上看書,還是繁體的,在這陰雨綿綿的中午顯得特別悠閑,仿佛時間在這裡悄悄放慢了速度。

八角樓出來到了環極樓,這個樓建於十七世紀,站在樓中間空地上講話會有回音。我站上去試試,果真有比較大的回音。想必當初召開全體會議時,樓長就是站在中央發表講話,大家都會聽得很清楚。

環極樓之後陸續經過“衍香樓”、“振福樓”,但據阿富說裡面已經不住人了,被開辟為商業化的商店和展館,不是我喜好的那種,便在門口拍了照就走,省了幾十塊門票。

12:30

回到湖坑鎮。找了間飯館吃午餐,順便重新研究線路和包車的事情。阿富不僅開車技術好,而且對土樓非常熟悉,一路上聊得很開心,准備就包他摩的玩這兩天了。

那家土樓什麼魚飯館,要批評一下,一條魚,魚頭熬湯,魚身紅燒,再加一盤地瓜葉,味道極為一般,還要40塊。不過席間和阿富經過殘酷的討價還價鬥爭,敲定了線路和價格。我在參考網上資料和阿富建議的前提下,准備下午去初溪土樓群,明天去阿富推薦的繩武樓、厥寧樓,田螺坑四菜一湯、塔下村、下阪的東倒西歪樓——裕昌樓以及高頭鎮的在八十年代被繪制成郵票的土樓王——承啟樓。加上上午的60塊,兩天一共200塊。第三天再進悅圓飯店旁邊的土樓文化村轉轉。還好,基本在我預算之內。

14:50

我們抄小路去初溪,可以少走12公裡。雨停了,在香蕉林和稻田中穿行,聽阿富講他如何偷別人田地裡的西瓜給外國客人吃,如何丟掉摩托車車牌,然後沿路返回尋找,以及在廈門超市當保安,卻因為超市收銀台布局混亂,幾個月內被人順手牽羊拿走價值一萬多塊的商品,和其他幾個保安一人賠了幾千塊的賠本打工經歷,一路上不亦樂乎。

到了初溪土樓群,買票時打擊了我一把。門票50塊,我拿出2年前的學生證,以為能混過去,誰知道那女孩子查看得很仔細,看到我學號是99年的,問我學什麼專業,怎麼學了6年。只好灰溜溜地買全票。阿富幸災樂禍地說:“早說了你一看就不像學生。”這話聽了恨不得吐血而死。

在初溪待了一下午,主要都在集慶樓。(土樓的名字大同小異,總記不住,這個集慶樓就被我記成繩慶樓,又被阿富笑)這是個土樓博物館,住很少人,幾乎每一間都是展館,主要是客家文化展品,石器、瓷器、漆器、木器、木雕、磚雕、石雕;各種工具,造紙的、印刷的、釀酒的、打鐵的、兵器、農耕用具,以及明清兩代的官服、官帽、科舉的捷報、聖旨、民俗服裝、婚禮用品、木偶戲道具,還有青樓用品。

長見識。原來古時老爺們去青樓都是給姑娘們專門的歡場錢,上面還刻了四種歡愛姿勢。還有,聖旨居然有七種顏色,龍袍也有很多顏色和款式,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穿著,並不總是明黃色,但是一定要在領口袖口胸前後背等位置繡上九條龍。還看到鳳冠,介紹中說皇後出席典禮,要戴鳳冠,配其他珠寶首飾,想必非常明艷照人。還有還有,常說的龍生九子,九子九樣,那九子的名字都非常難寫難念,像比較熟悉的有饕餮、睚眥、螭吻、貔貅,它們外型和性情各不一樣,有的能負重、有的喜歡張望、有的性凶、有的暴躁、有的好美食、有的好水,真有趣。

在我進集慶樓之後,雨下的大了,綿綿不絕。天留客呢,我們便更有理由多待一陣子了,慢慢走慢慢看。因為現在是淡季,加上我是散客,也沒人理我,自己開燈關燈,一間一間地看。一個人走在這座500多年的寧靜的土樓,正在想像幾十代客家人在這裡的生活,某處忽然傳來《童話》《歐若拉》這些流行歌曲,仿佛有一只手通過時光隧道,把我從幾百年前拉回到現代。

但是這個地方,後來跟阿富抱怨,他們收那麼多錢門票,卻不肯花錢把展品好好保護一下,幾百年前的衣服,隨隨便便釘在展板上,衣角都撕爛了,聖旨也是,被蟲蛀了好多孔,很多展品沒有編號,隨便放在那裡。真不應該。

18:30

回到悅圓飯店。洗了個熱水澡,跟老板一家人一起吃晚飯。嘗了客家米酒,甜甜的口感很好,誰知道後勁很足,喝了三杯,感覺暈暈地,趕緊回房間躺下睡了。


精選遊記: 龍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