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樂樂悠悠之攜手逛古城

作者: Aegean23

導讀南京,這塊相傳被諸葛亮稱譽為“帝王之宅”的土地上曾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民國先後在此定都,被稱為“十朝都城”。 南京,自古就有十裡秦淮多佳麗的美譽。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她們留下的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為秦淮河增添了幾多傳奇色彩,曾被冠以“秦淮八艷”。 南京,美食之 ...

南京,這塊相傳被諸葛亮稱譽為“帝王之宅”的土地上曾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平天國、民國先後在此定都,被稱為“十朝都城”。

南京,自古就有十裡秦淮多佳麗的美譽。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她們留下的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為秦淮河增添了幾多傳奇色彩,曾被冠以“秦淮八艷”。

南京,美食之中不知為何對鴨子情有獨衷。鹽水鴨、金陵烤鴨、燒鴨、板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桂花鴨、鹹鴨肫、鴨血粉絲湯,不勝枚舉。

盛名之下,是否難符?我和bf樂悠悠得踏上了尋訪之路,准備在古城好好地閑逛兩天。

總統府

五月二日,從上海坐長途汽車於中午到達南京,打車到了莫愁湖邊的星湖賓館,check in之後在旁邊的餐館裡一個船型的小屋裡飽餐了一頓,才把上午堵車的郁悶一掃而空。而後,在公車站和BF決定出租和公交哪個先到就乘哪個先,我巴巴地盼望著taxi,BF卻喜笑顏開地說公車到了,於是被他拉上了公交,駛到了我們的第一站:長江路292號――總統府。

來到總統府的大門口,只見朝南立面有八根古羅馬愛奧尼式石柱,立面向外有三座拱形門洞,四周是巴洛克風格的線腳,“總統府”三個金色的大字十分醒目。據說在清軍攻破天王府後,縱火焚燒,後在原址建起兩江總督府,那時的大門就是電影裡常見的衙門式的中式矮門。到1929年,原有的大門由於太狹窄,無法走汽車,因此拆除了原來的中式門,改為巴洛克風格的西式古典門廊。總統府大門上的這三個字,是1948年由當時國民黨的四大書法家之一、總統府資政周鐘岳所書,直到解放以後被摘了下來,後來在擴建時再被掛上去的。BF說這裡讓他想起了小時候學的課文“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裡面解放軍叔叔們把勝利的五星紅旗插在總統府上的一幕。看來他從小屁孩時期就喜歡看戰爭題材的東西了,怪不得對這類的電影很是喜歡。

往裡走,看到了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匾額,後來參觀到孫中山十分簡樸的起居室,也不失為這四個字的寫照。1912年1月到1912年4月1日,孫中山在此擔任了91天的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現在總統府的西線就是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辦公室、秘書處和參謀本部以及西花園。

沿著總統府中軸線走,依次是大門、大堂、二堂、會客室、麒麟門、總統辦公樓(子超樓),據說蔣介石的坐車可以一直駛入大堂,至二堂下車。而一般的車輛到大堂前必須停下。蔣介石下車後,踏上台階,走過麒麟門,穿過磨石子甬道,過政務局,直入“子超樓”,登上美制“奧迪斯”電梯,到達二樓辦公室。望著身邊如織的游人在此間閑庭信步,談笑風生,攝影留念,飄忽的思緒才慢慢回復過來。

東部以兩江總督署、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和國民政府行政院為主線。一路走到“清朝兩江總督署史料展”,BF突然問我“兩江”是指什麼,我想也沒想就“江蘇江西”脫口而出。他得意的大笑,然後振振有詞地“教導”我說:“兩江,指江南省(今江蘇、安徽兩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是清王朝的財賦重地,也是人文薈萃之區。”哼,他還不是比我早看到了牆上的介紹,不過還真了解了點小知識。

秦淮河

和bf的南京老友吃過晚飯後已是夜幕降臨,於是前往秦淮河看夜景。一路上從杜牧的《泊秦淮》到劉禹錫的《烏衣巷》,從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夫子廟、貢院到孔尚任的《桃花扇》裡李香君在腦海裡一一“復習”了一遍。原來出差曾走馬觀花地草草而過,只覺得今日的“漿聲燈影”已平添了許多的商賈氣氛,不絕於耳的是商家的叫賣和著的流行樂,加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於是很快就逃離了。今天肩負著不讓BF“遺憾終生”的使命陪他前往,但願他看過後不要“終生遺憾”:)不過他倒早就懷著一顆平常心,“游人這麼多,哪能有你想像的意境呢,能拍點不錯的夜景回去就行了。”和BF沿河慢慢走著,只見兩岸的亭台樓閣在水中流光溢彩,並隨著波紋搖曳舞動,一艘艘畫舫在河面慢慢穿行,是啊,“在這薄靄和微漪裡,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 於是和BF各自揣著DC狂拍一陣,可惜忘了帶三角架,於是只能留下一點小小的遺憾了。

中山陵

第二天一早和BF吃完賓館的自助早餐就乘公交去了中山陵。在一片蒼松翠柏的綠色之中層層台階連接著的是幾幢藍白相間的樓牌和建築,莊嚴肅穆的氣氛頓時濃重了許多。中山陵博愛坊,是一座三門衝天式花崗石牌坊,中間橫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博愛”兩個鎦金大字。通過博愛坊大門,是一條長達480多米的墓道登上平台便可看到陵門,中門的橫額上鐫刻著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四字。陵門後是碑亭,正中立高達9米的豐碑,上刻“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出自譚延闿手筆。1928年葬事籌備處認為先生思想和業績非文字所能要概括,故決定不用碑文。再往上走是祭堂,現在通常稱靈堂,是一座融合中西建築風格的宮殿式建築,堂頂是中國傳統的重檐歇山式,上蓋藍色琉璃瓦,橫楣上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祭堂正中,是一尊大理石雕的孫中山先生坐像。墓室中央是一個圓形的大理石壙,墓壙正中是一具用漢白玉雕刻的孫中山先生臥像,孫中山的遺體就安放在這個圓石壙裡,並用鋼筋水泥密封。和BF在392級台階上邊走邊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歷史教育”。

靈谷寺

隨後和BF乘坐旅游觀光車到了鐘山第一剎――靈谷寺,靈谷寺始建於南朝,是梁武帝為安葬名僧寶訪而建立的寺院。明朝建都南京後,選擇龍盤虎踞的鐘山西邊為皇家陵園,明太祖就把寺廟遷到鐘山東南麓,並賜額“靈谷禪寺”。康熙皇帝南巡時,臨幸鐘山,御賜“靈谷禪林”匾額,並書“天香飄廣殿,山氣宿空廓”對聯賜寺。景區內古木參天,十分涼爽,和BF在裡面悠閑地散步,呼吸那帶著樹葉清香的空氣,很是愜意。不過要說到吹風的好去處,還是”靈谷塔“,我們倆一鼓作氣登到九層塔頂,只見群山起伏,松海無邊,松濤陣陣,涼風將疲勞頓時吹地無影無蹤。

明孝陵

好不容易打到的士去明孝陵,一路上擁堵無比,司機更是及不耐煩,後來才知道南京的出租在等候的時段是不跳表的,怪不得司機都不願去擁擠的景區。明孝陵位於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東鄰中山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合葬於此,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布局宏雄,規制嚴謹,陵神道開了彎而且長的先例並影響了明清兩代。從大門進入後就一直在尋找“神道“,後來出了大門走了一段才看到傳說中的神道,各種動物石雕果然是線條粗率,簡約生動。之後又經歷了打不到出租的尷尬,後來和BF只能草草跳上一公車,反正只要能開出景區就行。

湖南路美食街

到了市區,乘出租轉戰“湖南路美食街”。此時已是三點多,我們倆早已是飢腸轆轆,(午飯在景區就吃了塊自帶的蛋糕),看到各種飯店、小吃、特色菜館後激動地不知選哪家好,最後進了家人氣比較旺的小吃店,要了兩盤手抓排骨,一份嗦螺,小龍蝦和數碟涼菜和兩份甜點。至今還特別想念的是手抓排骨,做得十分入味,鮮香酥嫩,和BF兩人戴著手套,及其不顧及形像地在店內大啃特啃,後來還把剩下的肉剔骨後打包帶回。

玄武湖

解決了溫飽問題後,看看離火車時間還有兩個多小時,便決定去玄武湖看看。玄武湖公園位於南京城中,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 玄武湖中分布有五塊綠洲,形成環洲煙柳、櫻洲花海、菱洲山嵐、梁洲秋菊、翠洲雲樹五處景區。進其大門是不收門票的,於是和BF在裡面悠篤篤地進行飯後散步。在回滬的火車上倒在BF懷裡美美睡了一覺,夢裡還在吃香香的“手抓排骨”……

和周邊婉約清秀的江南小城相比,南京城是滄桑凝重的,這裡沉積了太多的人文歷史,見證了十朝的興衰沉浮,即使是一片城牆,一塊磚瓦似乎也多了幾分厚重,多了幾縷煙塵,多了幾段金戈鐵馬的故事。然而和BF一起探尋古城的心情卻是明朗而歡快的,也許正是那句所說“風景不在乎山水之中,而在於心境之間”吧。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