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回味的十國之旅⑵——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

作者: kaisacm

導讀早早地就起床了,出來是旅游觀光的,可不是出來睡懶覺的。昨天來到這裡也沒時間拍照,所以,想趁早逛一逛,拍些照片。我們來到酒店大堂,從落地玻璃窗朝外看去,外面已經好些人了,都在拍照。推開門,一股寒氣撲面而來,不由得使人退避三舍。好在加了一件厚茄克衫,勉強抵御了“夏寒料峭”。酒店靜悄悄的,找了幾圈也沒有找到餐廳,似乎整個酒店就只是一些到 ...

早早地就起床了,出來是旅游觀光的,可不是出來睡懶覺的。昨天來到這裡也沒時間拍照,所以,想趁早逛一逛,拍些照片。我們來到酒店大堂,從落地玻璃窗朝外看去,外面已經好些人了,都在拍照。推開門,一股寒氣撲面而來,不由得使人退避三舍。好在加了一件厚茄克衫,勉強抵御了“夏寒料峭”。酒店靜悄悄的,找了幾圈也沒有找到餐廳,似乎整個酒店就只是一些到處亂轉等吃早餐的中國人。不得已只好搜腸刮肚把幾十年前學過的英語翻出來洋涇浜地問總服務台:Excuse me. Will you tell me where the breakfast ,please? 一位值班的老先生幾裡哇啦地說了一通,我是似懂非懂OKOK。總算找到了餐廳,可不到時間人家不開。於是,又巴巴地跑過去問了一句:Excuse me. When does breakfast begin,please? 這句聽懂了:Breakfast will be at seven oclock。終於等到7點鐘了,人們一擁而入,迫不及待地、爭先恐後地拿了盆子往裡“搶”食品,堆得滿滿的。這家酒店的早餐食品是豐富的,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看見中國人的大肆搶奪,那位黑人服務生一個勁地搖頭,或許他認為中國是不發達第三世界國家,食物極其匱乏;或許他認為中國人太沒有教養,缺乏起碼的舉止風度。總之,他大概實在是看不懂眼前所發生的一切。早餐後不久,我們就在酒店門前的場地上集中准備出發了。趁著還沒有上車之前,領隊徐小姐為我們拍了一張合影。8點鐘大巴出發了,我們首先要去的地方是扎達姆風車村(Zaandam)。它位於阿姆斯特丹北面9公裡左右,我們沿著阿姆斯特丹的環城高速公路,穿過河底隧道,來到了風車村。人們一下子歡呼起來,噢——,快看啊,荷蘭風車。只見一條蜿蜒的小河,前面空曠的草地上,鮮花盛開,遠處一字排開四、五座緩緩轉動著的風車,啊,這就是網上早已熟悉的畫面。據陳導說,風車村也叫民俗村,它以風車為代表集中反映了荷蘭的風情民俗,這些風車原來並不是在這裡的,是為了旅游需要把其它地方的風車移到這裡集中展示,所以,很有人工刻畫的痕跡。村口設置了欄杆,游客必須依次進入,而就在你依次進入的同時,有人拿著照相機為每一個進村的游客拍照。這使我想起了泰國,一些景點有人為游客拍照,然後,很短的功夫,照片就張貼在你必經的路口,願意要的付錢,不願意的也絕對沒有人強迫。一問,果然這裡也是如此。我們首先來到了著名的荷蘭木鞋屋(Woodenshoe Workshop),那是一棟大屋頂的木頭房子,在房子山頭的牆上掛著荷蘭國旗和一只大木鞋。山頭前的場地上,還安放了一雙有半人高的巨大木鞋,好些游客爬進鞋肚裡拍照留念。走進房子,展現在眼前的是掛在牆上無數雙大大小小顏色各異的木鞋,在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來、來、來,到這邊來”,一位人高馬大的荷蘭男人操著生硬的漢語招呼著我們。他站在一排簡易的木欄杆後面,身後是二台機器和堆著的一段一段的木頭,腳下是亂七八糟的木屑。通過陳導翻譯,原來他是要演示木鞋的制作過程。一段楊樹的木頭,在他手裡運用機器三下兩下就變成了一只木鞋。趁著大家在木鞋前拍照留念的時候,我從放在地上的籮筐裡挑選了三雙包裝在一起的微型木鞋,准備帶回去給女兒穿“小鞋”。這麼三雙微型的木鞋,雖然僅僅只能是洋娃娃的木履,但是價格不菲,要7.5個歐元。這是我來歐洲後所購買的第一件東西。我們走出木鞋屋,轉而去觀賞風車。由於隔著一條小河,並且僅僅只有及其有限的45分鐘,所以,並沒有能夠深入風車的城堡裡仔細探究,只是走馬觀花遠遠地拍了幾張照片。令我感動的是,那河邊的草叢中,一只母野鴨正帶著她的子女悠閑地散步,那些個小鴨子忽前忽後歡快在她的周圍。母鴨似乎並不理睬身邊的游人,自顧自地率領著子民在自由王國裡享受著上帝賜予它的天倫之樂。湛藍的天空下浮雲朵朵,碧綠的草地上野花點點,遠處,笨拙的木圍欄裡幾只花白乳牛漫不經心地趴著吃草。紅瓦,綠地,蘭天,白雲,風車悠悠地轉動,柳枝微微地擺動,一派歐羅巴田園風光。走出風車村,那些先前拍攝的照片張貼在牆上,5個歐元一張。我們上車前往範莫比斯鑽石加工廠參觀購物。大巴進入阿姆斯特丹市區後,又停在了昨天停靠的地方。下車後我們走過一座橋梁,陳導說,橋堍的右邊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姆斯特丹紅燈區,也就是聞名遐爾的櫥窗女郎所在地,大家在參觀了鑽石加工廠後可以去那裡游覽一下,但是,千萬千萬不能拍照和攝影。範莫比斯鑽石加工廠,實際上也就是在昨晚吃飯的那條街上,大概是一棟五、六層樓的建築。進去之後,一位華人女子講解了鑽石的加工過程,並且講述了挑選鑽石需要注意的什麼幾個“S”,可見,同任何一個旅游點一樣,參觀是幌子,誘使你購物才是實質。在它的購物廳裡,服務生都是華人女子,看來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是它服務的主要對像,這裡甚至可以用人民幣購物,但是,游客中多沒有帶人民幣的,他們的錢包裡有的只是歐元。在這裡購物的僅僅是少數人,大多數人在講解過後就分散離去。我們走出鑽石加工廠,沿著左手的人行道走去,在橋堍附近再往左拐,不多幾步路就看到了那著名的櫥窗女郎。阿姆斯特丹街面房子的門面本來就小,而這裡的似乎更小一些,在小門的兩側是二個玻璃櫥窗,一人多高,每一個櫥窗裡放著一張高腳凳子,半立半坐著一個穿著巴掌大那麼一丁點三點式內衣的“性工作者”,櫥窗的一邊角落裡點燃著一支豎著安裝的粉紅色日光燈,另一邊角落裡垂掛著收起的窗簾,小門和玻璃櫥窗的上方,大紅色的遮陽蓬籠罩著,如果你敢於鬥膽拍照的話,那也一定會曝光不足。她們之中,有白人,有黑人,還有的似乎是亞裔人;有年輕的,有年紀稍大的,甚至還有在我看來簡直就是老太婆的;有性感的,有稍有姿色的,也有在我看來簡直就是母夜叉的,黝黑的膚色,松弛的皮膚,厚厚的脂粉掩飾不過滿臉的雀斑,五顏六色的濃妝在粉紅色燈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恐怖。由於導游的事前關照,所以,大家靜聲靜氣腳不停步地從她們面前緩緩走過,裝模作樣地似乎不是特意來觀賞西洋景的,然而,我敢說她們卻壓根兒就沒有正眼瞧一瞧從門前走過的中國人。櫥窗像店鋪一樣,一家挨著一家,鱗次櫛比,大概在十多家之後,就是街角了。同伴中有人提議再拐到裡面去看看,我卻沒有了胃口,雖然我知道就在這附近還有一家性博物館,但總感到這裡彌漫著一種詭異的氣氛。順著來路,我們返回橋堍,看見一個黑人男子走進了其中的一扇小門,而那個窗簾就此拉上,一筆生意成交了。我們往回走過那座已經走了三次的大橋,來到運河邊的大巴旁等候那些在鑽石加工廠購買首飾的游客,等一會還有自費乘坐游船項目。一大群人三三兩兩地佇立在運河邊,欣賞著運河上的風景,談論著各自的話題,海鷗不時地尖叫著飛快地掠過河面,我舉起手中的相機拍攝著水邊自由自在游弋覓食的野鴨。突然,“砰通”一聲,鏡頭中的野鴨不見了,我扭頭一看,原來是我們團員中有人揀起半塊磚頭扔向了野鴨。那只從小到大也許都不知道人類傷害為何物的野鴨一下子就沉到水裡去了,好一會才浮出水面,但是,它耷拉著的頭無力地垂在水中。附近一只野鴨趕忙游了過來,只見它用喙不停地啄動著那只受傷的野鴨,它一會游近,一會游開,若即若離,目睹所發生的這一切,我真為我們人類感到羞愧,怎麼可以這麼做呢!河邊圍觀的人們無不懷著痛惜的心情目送著受傷的野鴨順著河水向遠方飄去,漸漸地,漸漸地,它終於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之外。等了將近一個半小時,終於等來了購買鑽石首飾的少數一、二個人。據說,在買了鑽石過後可以為你鑲嵌在18K戒指上,原來說是僅僅只需要20分鐘的,卻一等等了一個半小時,結果還是沒有拿到,陳導說,等一會再來拿吧。由於時間關系,我們的游船項目取消了。陳導說,現在我們到水壩廣場拍照。嗚呼,俗話說,人家是到此一游,我們卻是到此一照,但又不得不照,因為,這裡是阿姆斯特丹的發源地。阿姆斯特丹這個名詞始於12世紀末,當時的居民為了防範洪水侵犯,在阿姆斯托河(Amstel)建起了水壩,所以,有了“Amsterdam”的名稱,而其中“dam”的意思就是指“水壩”。因此,水壩廣場也叫達姆廣場,這裡就是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廣場的一側樹立著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犧牲者而建的民族紀念碑。12點30分,匆匆一拍之後,我們驅車去吃午飯。途中,大巴停靠過在運河邊,陳導讓人去拿鑽石首飾。正好櫥窗女郎和大巴隔河相望,趁此機會我舉起相機用有限的3倍變焦拍攝了對岸那西洋景的畫面。午飯是在一家太湖大酒樓用的,門面很是氣派,雕梁畫棟,一派古色古香的中國風格。下午2點20分,我們離開阿姆斯特丹前往布魯塞爾。這是比利時的首都,也是現代歐洲的中心,歐盟總部和北大西洋公約總部都在這裡。上車後不久,大多數人都昏昏入睡了,確實這段行程很長。3點35分,我們進入了比利時。車上陳導說,像你們這樣的團在歐洲旅游真的是很辛苦的,有四句話可以概括: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去啥都不知道。為了不至於回去啥都不知道,我努力地使自己不要睡著,並且爭取記錄點什麼。一路上見到原野裡矗立著很多的風力發電機,巨大的風頁在碧空藍天下緩緩地轉動著。4點30分,我們在一個叫“梅赫倫”的地方中途休息,司機給大巴加油。值得記錄的是,這個加油站完全是全自動的,司機自己刷卡,自己加油,根本就沒有服務人員。到達布魯塞爾(Brusells),已經是下午5點20分了。天氣真好,傍晚的陽光明亮。在老城區下車後,經過幾條狹窄熱鬧的小街,到了著名的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 Place),據說,這是全歐洲最美麗而古老的廣場,我們漫步在花崗石鋪砌的地面上,環視四周灰暗色的充滿十七世紀風情的哥特式建築群,好像通過“時光隧道”來到了中世紀。這裡每幢建築都有自己的特色,建築的外牆裝飾著精雕細刻的圖案和花紋,每扇窗戶的窗台上都裝點著鮮花。陳導特意關照我們,天鵝餐廳你們一定要拍一拍,因為,這裡就是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初次會面的地方。懷著對偉人的敬仰,找尋到那天鵝餐廳。我們抬頭自下而上細細端詳,這是一棟五層樓的建築,門面不寬,門也很窄,在門楣的上方是一只白色的天鵝張開翅膀的雕塑,三樓陽台的上方二個裸體的小天使簇擁著一個什麼標志,旁邊的文字1698表明了它是十七世紀的建築,在樓的最高處豎立著一高二低三尊雕像,我猜想這大概同聖經故事有關吧?夕陽日斜,朝陽的一面能夠很好地拍攝,而天鵝餐廳則是背對陽光,在這高樓林立的廣場上就很難拍攝了。廣場四周散布著露天餐廳,我們轉而穿過陰暗狹窄的小街,來到一個十字路口,這裡就是聞名遐邇的尿童於連銅像,他的尿救了布魯塞爾,所以,人們把他尊稱為布魯塞爾第一公民。銅像在十字街口的轉角處,在一個似乎像中國佛龕的石碑環抱下,他穿著一襲紅呢袍子,戴著一頂綠色的圓型帽子,高高在上笑嘻嘻地朝人們撒著那永遠也撒不完的“尿”。銅像約有半米高,後面雕花石碑灰暗古舊,石碑四周全是賣尿童像等旅游紀念品的。環顧左右,幾乎全都是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在人群中,我們隔著柵欄匆忙照了幾張像後離開。陳導說,比利時的巧克力是很有名的,他並且已經為我們聯系了一家專賣店。於是,我們在他的引導下來到那家商店。12盒裝的一打巧克力25歐元,我買了一打,反正回去送人總是要買點什麼的,其他人也或多或少地買了一些。一時間,店堂裡人頭攢動,老板是樂得合不攏嘴。晚飯安排在一條狹窄的小街上一家叫上海餐館的餐館裡。這條小街上,餐館一家挨著一家,盡管街道已經很是狹窄,但是,兩旁擺滿了形式各異的餐桌,歐洲人悠閑地享用著他們的美食。服務生不停地吆喝,招呼路人坐下用餐,那個眼睛有點瞥的服務生,看見我們從他的餐館門前走過,居然用蘇北口音的中國話問,吃過乜(nía),吃過乜?或許是對阿姆斯特丹的補償,或許是對我們購買了那麼多巧克力的獎賞,陳導又帶我們額外地去參觀比利時獨立大門。這是一處環形的整體建築群,其中的獨立大門是類似法國凱旋門的建築物,雖然它是三拱的建築,而凱旋門僅是一拱的建築,但遠沒有凱旋門那麼令人矚目。我們往布魯塞爾的東南方向馳去,今天晚上將在一處叫AC Restaurants Hotels 的旅館住宿。在前往旅館的途中,經過著名的歐洲廣場,蒙哥馬利元帥的塑像坐西朝東,戴著貝雷帽,反背著雙手,叉開著雙腿,面對著大噴泉廣場,似乎在檢閱著他的千軍萬馬。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