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半段紀事--松贊林寺(4)

作者: shelphen

導讀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今天一碧萬傾,天空是高原上特有的蔚藍色,白雲低得仿佛觸手可及。金殿頂在陽光下閃耀著神聖的光芒,佛光普照。一條長長的石階直直向上,像通往天堂的天梯,需要仰望才可望及高高矗立在上的扎倉、吉康兩座主殿。 寺門口有許多盛裝打扮的藏族娃娃,被大人牽著要與游人留影,一人2元,一只羊也2元。樣貌生得可愛討喜 ...

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今天一碧萬傾,天空是高原上特有的蔚藍色,白雲低得仿佛觸手可及。金殿頂在陽光下閃耀著神聖的光芒,佛光普照。一條長長的石階直直向上,像通往天堂的天梯,需要仰望才可望及高高矗立在上的扎倉、吉康兩座主殿。

寺門口有許多盛裝打扮的藏族娃娃,被大人牽著要與游人留影,一人2元,一只羊也2元。樣貌生得可愛討喜,惹得眾游人不忍拒絕,竟比年長的孩子生意要好得多。

一老阿媽與我們同時邁進寺門,行至石階腳下,虔誠地跪向佛殿,口中念念有詞,然後起身在台階上坐了一會兒,繼而抬頭望了望,朝我微笑了一下,轉身離去了。

我們拾階而上,台階很陡直,走急了還真有點氣喘呢。回頭遠眺,將整個縣城盡收眼底,還有繁茂充滿生機的山谷。宗教是給民眾頂禮膜拜,無尚信仰的,建在這山崗上,自然氣勢逼人,但沒有凌人的盛氣,讓人感到的是佛祖的寬容宏大。

藏傳佛教要遵循順時針行走的規矩,無論是大殿內外,還是野外瑪尼堆。有著紅色袍衣的喇嘛站在屋頂打夯,這裡究竟不是藏地,香火不如藏地寺廟鼎盛,許多地方仍在修葺,甚至於主殿的金頂也只在最顯眼惹人注目的部分鎏金,好些面積仍用黃漆代替金漆,掩了拙。看到此種景像,心中不免戚戚然。

赭紅的外牆,金色的殿頂,黑白相間的布簾。一切都顯得莊重肅穆。廣場兩側有兩根極高的旗杆,主殿的正對面有一座供養堂,畫得十分精美的藏傳佛教傳統唐卡宗教圖案,中間一尊為釋迦牟尼本尊,兩旁分別是綠度母和白度母,再旁邊則是很凶的神靈,有很多頭而且長相惡煞,做菩薩的護衛(我忘記名字了)。

宗喀巴大師是格魯派黃教的創始人。大殿內光線很暗,但隱約能見到壁畫的精美,那是一個個的宗教故事,比如釋迦牟尼成佛,都有記載。其實藏傳佛教的確相當有魅力,不止我一個在第一次接觸它,敬畏和似曾相識感在心底交錯揮之不去。

供奉台上7個銀器皿內盛有7碗清水,是獻給佛祖的七供養,叫“水、水、燈、香、花、茶、飯”。第一碗水是給遠道而來的活佛飲用,第二碗水給風塵僕僕的活佛濯足,第三碗水表示酥油燈長明,第四碗水表示香火,第五碗水表示鮮花,第六、七碗水表示清茶和淡飯。

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分別是量光佛(燃燈佛)、釋迦牟尼、彌勒佛。人生有無常,有變化。藏傳佛教稱,人是有來生和前世的,現在你受的苦是因為前世的因,想要來生不受苦和折磨,那現在就要積福德,做好事,祈求轉世。六道輪回,上三界為阿修羅、天、人;天界居中,是有大修為、大福份的轉世。

藏傳佛教分密宗和顯宗。歡喜佛表現得是密宗的一種修煉方法,把歡喜佛也供奉在明處,這是我頭一次見到。記得上一次見是在札達古格王朝,嘴皮子都說破了,才說動看守的老頭打開密室的小門,允我們進去參觀一把。

二樓有繞屋一圈的轉經筒,玻璃天頂灑落的自然光很充足。此刻我的內心異常平靜,路途上永不知的疲倦,只為那永不泯滅的信仰,和永不停下的腳步。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