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西塘

作者: Aegean23

導讀{姚宅} 出游前預定了姚宅的房子,周六在誤點的火車上收到了姚宅主人三番五次的短信,詢問到達時間,叮囑不要輕信三輪車夫,約好地點相迎引路,不論他是攬客也好,精明也罷,這一番細致和熱心倒也讓人覺得貼心。見到時只見他白衣西褲,在果攤前買下了消暑水果,猜是給家人的吧,一路上我們問一句,他才答一句,話也不多,很純樸的中年漢子。房間很令我和BF滿 ...

{姚宅}

出游前預定了姚宅的房子,周六在誤點的火車上收到了姚宅主人三番五次的短信,詢問到達時間,叮囑不要輕信三輪車夫,約好地點相迎引路,不論他是攬客也好,精明也罷,這一番細致和熱心倒也讓人覺得貼心。見到時只見他白衣西褲,在果攤前買下了消暑水果,猜是給家人的吧,一路上我們問一句,他才答一句,話也不多,很純樸的中年漢子。房間很令我和BF滿意,紅木雕花床,老式梳妝台,紅木盥洗架,推開吱吱呀呀的落地木花格窗,是頂樓諾大的一個天台。

{燈籠}

其實西塘的紅燈籠是當地政府撥款掛上去的。沒想到這成了西塘的神來之筆,幾乎每一幅後來的攝影書畫作品上都少不了或主角或配角的紅燈籠。它如同不施粉黛的少女額角的一顆朱砂,平白多了幾分楚楚動人;於是還暗暗的想,也許小鎮人祈望的吉祥如意都承載在這火紅的燈籠之中了吧。

{響堂}

響堂的名字很響亮,老板也很和氣,幾十平米的臨河小店,擺著十來個半舊的桌子,幾把壁扇和吊扇在悠悠得轉著,牆上掛著幾副楹聯和書畫,質樸的氣息看來出自當地居民之手。點了醬爆螺螄、薺菜包圓、毛豆菱角、白絲魚湯、椒鹽南瓜。都是用料新鮮的農家小菜,口味清單,仲夏消暑正是恰當。

{戲台}

上海城隍廟老街上有一處戲台,聽說也曾由業余愛好者一起表演過108將;去年在浙江新昌也看到過裝修十分華麗的戲台,穹頂滿是金黃和深紅花紋。西塘的戲台臨水而建,晚上游船時可以近在咫尺觀賞,也可以遠遠傾聽。夏夜,河對岸樹蔭下宵夜的人們,小酌善釀,偶爾瞥一眼對岸通亮的戲台,賞心悅目。

{從一到十}

仲夏夜,坐上了十人的烏蓬船,船工是位清瘦矍爍的老人,在西塘住了大半輩子。BF讓他給大家講講西塘的特色,他問大家知不知道“從一到十”,大家連連搖頭。原來故事是這樣的“一線天,兩棵樹(百年古樹),三長廊(風雨長廊),四燈籠,五座橋,六青豆,七公廟,八珍糕,善釀(酒)九,十(石)皮弄”,哈哈,末了,大家紛紛對照著自己的行程,還有哪些地方沒去,哪些好吃的沒嘗。

{天台看星星}

入夜,繁星滿天,買了八珍糕,粉蒸肉,青豆,油炸小魚,沏一壺熱茶,將小桌小椅搬到天台上,和BF並肩而坐,搖著手中的大蒲扇,講著各自小時候的趣事,講累了,笑夠了,吃飽了,倒在他懷裡,一顆兩顆……開始數天上的星星。要知道上海的夜晚是無論如何都看不到星星的,常看到的是一兩個飛機上的信號燈在天空游移。

{水豆腐和小餛飩}

這兩家攤頭僅幾步之遙,做的美味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一個“嫩”字。水豆腐嫩如絹絲,連佐料小蝦皮,紫菜也是老夫妻倆自家做的;小餛飩皮薄如蟬翼,個小如珠丸,入口滿是鮮香,主人早上挑擔來買,九十點光景就收攤了,貪睡的人是享受不到這美味的。

{拍照}

以我和BF的技術,只能稱之為拍照,而非攝影。雖是愛好,但熱情絲毫不亞於扛“炮筒”的專業人士,硬是將美景塞滿各自128,256的SIM卡後才善罷甘休,沿途還有不少“另類攝影者”――寫生人群。絕大部分是白描,也有水粉水彩。小橋流水在他們筆下也竟是流動而美麗的。這樣的江南小鎮也需要我這樣的江南小女子來襯托一下啊,於是臭美地穿上中式翠藍裙,盤上發髻,在街邊買一珠釵插於發髻,買一折扇搖於臉側,於裡弄樓閣間擺pose數個,惹得BF連連笑我自戀。

{夢裡水鄉西塘版}

仲夏的清晨請你陪我到夢中的水鄉

串串紅燈籠

在長廊中飄蕩

不要驚醒楊柳岸

那些纏綿的往事

化作一縷炊煙

我們酣暢在“響堂”

懶懶的午後

閃過一片片水藍的衣裳

誰也載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我們流連在岸上

打開相機的閃光

拍那對岸戲台上酣唱的徐娘

香香的青豆嚼在嘴裡

糯糯的八珍糕拿在手上

滑嫩的水豆腐和鮮香的小餛飩

滋味還留在嘴旁

看那小船蕩漾水中

看那晚霞吻著夕陽

憶起兒時的記憶 暢游夢裡的水鄉

轉回頭迎著你的笑顏

心事全都被你發現

夢裡遙遠的幸福它就在我的心上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