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西藏(一):蒼茫進藏路

作者: yangguo3804

導讀走 過 西 藏前言猝不及防的,我就決定了去西藏。盡管西藏多年來一直是我的夢想,多少次在夢裡我都去到了那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可是,當這一天真的要到來時,心裡還是顫抖不已。一個聲音不斷的在我心裡說:走吧,走吧,這也許是你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機會了,再不走,你一定會抱憾終身的!我曾經以為,兩年前的稻城之行,將是我最後一次以那般的心境出行了,並 ...

走 過 西 藏前言猝不及防的,我就決定了去西藏。盡管西藏多年來一直是我的夢想,多少次在夢裡我都去到了那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可是,當這一天真的要到來時,心裡還是顫抖不已。一個聲音不斷的在我心裡說:走吧,走吧,這也許是你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機會了,再不走,你一定會抱憾終身的!我曾經以為,兩年前的稻城之行,將是我最後一次以那般的心境出行了,並為此而遺憾過,卻也慶幸過,因為我一直以為,幸福的人不遠行。但是,一些事發生了,一些人改變了。恍然間,我又回到了起點。一切都沒有變,可仿佛一切都變了,變得熟悉,變得陌生。熟悉的是自己,陌生的是周圍的這個世界。正要上路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重感冒襲擊了我。我深知患了感冒是不適宜上高原的,只好將出發的日子一推再推。一直都覺得,與心情相比,身體的健康是微不足道的,但現在,從沒像現在這般希望身體盡快復原。走出門口的一霎那,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還會、還能回到這裡,重新打開這扇門。我只是知道,既然已經決定了上路,就走吧,前方要遇到什麼,結果是怎樣,已不是我所能預料所能把握的了。希望西藏能給我一個答案吧。出發前,我給自己買了一份保險,受益人寫的是父母的名字。而直到最後,我都沒有告訴他們我將要去的地方。這一次,還是一個人。第一篇 蒼茫進藏路2005年5月17日中午12點,飛機抵達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由於我買的是轉機聯票,需在鹹陽逗留4個小時再轉飛西寧。鹹陽的天氣很好,陽光燦爛,空氣清爽,風很大,走出機場,覺得有點冷。這裡離市區還有47公裡,附近又沒有什麼地方好去,順便打聽了一下,找到機場酒店的一間網吧打發了幾個小時,3:30回到機場,卻被告知,因前方天氣原因,飛機需要DELAY。我望望外面,晴空萬裡,想像不出前方的天氣會糟到怎樣。只好等吧。5:50,飛機終於起飛了。70分鐘後降落在西寧曹家堡機場。西寧雖是青海的省會,但這個機場實在是簡陋得讓人難以置信:只有一條跑道,停機坪裡連上我們這架一共只有兩家飛機。看起來更像一個縣的汽車站而不像機場。也許我們這趟機是最後一班機了,我們到達了,機場的工作人員也隨之下班了。在開往市區的機場大巴上,機場的工作人員比普通乘客還多。機場雖然簡陋,離市區也不遠(只有27公裡),乘坐大巴的收費卻不含糊,每人20元。20分鐘就到了市區。首先來到汽車站,發現已經關門了。附近開了許多旅館,街上到處是三五成群的回民,顯得有些雜亂。就在旁邊的車站招待所住下。在邊遠地區旅行,我一般會選擇交通旅館住宿,一來裡車站近,方便坐車,而且價格便宜,還有一點就是比較正規和安全。也許是以前有過多次上高原的經歷,也也許是海拔不高的緣故(西寧海拔僅2700米),我沒有感覺任何的不適,只是隨著夜幕降臨,氣溫迅速降到了幾度,提醒我,這裡真的已經是高原了。而十幾個小時以前,我還在悶熱潮濕的廣州,想來就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如果不是感冒沒有完全好,真想買一瓶啤酒來喝的。只好買了一包哈德門香煙。對於行走在寂寞旅途的人來說,怎能少得了啤酒和香煙這兩位朋友?5月18日一早醒來,發現外面下起了雨,天氣更冷了。今天將要去的地方是青海湖。7:45,汽車開出了西寧汽車站。雨越下越大了。出了市區,更是下起了雪。過了湟源,雨停了,而雪卻下得更大了。只見漫天雪花飛舞,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唯見一條黑色的柏油公路通向遠方。汽車走的是環青海湖北線。雖然是環湖,但實際上離湖還有一段距離。經過海晏,看見王洛賓紀念廣場。據說《在那遙遠的地方》就是在這裡寫就的。過了海晏,雪漸漸小了,地勢也平坦起來,公路兩旁是寬闊的草原,但這時被厚厚的雪覆蓋著,白茫茫的看不見一絲草色,無數的牛羊在雪原上覓食,也不知它們能吃到什麼。時值5月下旬,南方一帶已是熱浪逼人,人在街上站著不動都會冒汗,這裡卻是雨雪紛飛,冷徹入骨。不禁想起,這次出行前不少朋友都對我說現在這個季節不是進藏的最佳時候。但是,什麼時候才是最好的呢?只要上路了,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對的。只要在路上,就是最好的。突然想起一位朋友說過的一句話:“有時,坐長途客車是會上癮的”。我同意。旅行也會上癮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旅行,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已經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當你有一天發覺你已經離不開它時,已經太晚了,因為它已經深入你的靈魂深處,時時糾纏著的。到剛察縣城,又下起了大雪。司機把車停下,說要吃點東西暖暖身子。我沒有下車,取出包裡的烙餅吃了幾口,又凍又脆,瓶裡的水也如雪水般冰冷。下車找到一家小飯館,討了點開水,把水壺放進胸口,感覺暖和了許多。下午4時許,終於看到了青海湖!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藏語叫“溫布錯”,意思是“青色的海”,青海由此得名。青海湖海拔3260米,面積4456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和最大的內陸湖。在西藏的原始佛教苯教的教義裡,青海湖被視為世界四大聖湖之一。只見湖邊立著一巨大的經幡堆,五彩經幡迎風飄舞,湖水碧藍清澈,湖波蕩漾,遠處祈連山脈如巨龍探水橫臥天水相接處,湖面沙鷗飛舞。車停了下來。前方臨時設了一個關卡,幾名工作人員拿著噴霧消毒器在給進出的人員和車輛噴撒消毒。一問,原來從昨天開始,青海湖的鳥島開始封島了,原因是島上出現了不明疫情,每天都有大批的侯鳥死亡,現在人員車輛都不能進去。不禁沮喪之極。向一位看起來像領導的央求,看能否通融一下。工作人員語氣委婉,而且充滿了歉意,態度卻異常堅決,對我們說:“你們可以找有關部門投訴,但對於規定我們還是要堅決的執行,請你們諒解”。車上有8、9人,大多是來自不同地方的旅行者,這一趟主要是去鳥島。但對於這種突發情況都預料不及,卻又無可奈何。我們下了車,經過消毒、登記身份證等手續後繼續上車前行。一開始我還以為有了轉機,但最後汽車在鳥島入口處停下,我們就再不能往前走了,而這裡離青海湖邊還有16公裡遠。只好在附近找旅店住下。時值黃昏,雨已經停了。放下行李,往不遠處的沙陀寺走去。沙陀寺就在公路邊不遠的沙陀山的半山腰上,經堂和僧舍錯落有致,規模龐大。歷史上沙陀寺一度成為環湖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同時也是青海省頗負勝名的寧瑪派寺院。沙陀寺後山頂有一塔。這塔跟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白塔很不一樣:塔的主體由石頭壘成,外面用茅草樹枝嚴嚴實實地包了起來,再繞上經幡。山的兩側各有一道長長的經幡,由山腳沿著山脊直達草塔。沙陀寺頂上是草塔,兩側是經幡,遠處望去,甚為壯觀。我沿著左側山脊的經幡道爬上山頂,腳下的大草原,遠處的青海湖和祁連雪山盡收眼底。轉了一圈塔,坐下來休息了一會,我再沿著另一側的經幡道下山。下到山下,太陽出來了,雨後的天空變得異常湛藍和純淨,一群群的牛羊在悠閑著吃草。我坐在草原上,享受著黃昏時份高原的這份獨特的清冷和寧靜。我看著夕陽慢慢的落下去,直到暮色蒼茫,寒風凜冽。5月19日。昨晚的青海湖畔異常寒冷,雖然蓋了兩張被子,但睡了許久,身體還是冰冷的。於是起來把燈打開。也不知是燈炮發出的熱使屋子溫暖了許多,還是燈光讓人感覺到了溫暖,之後便感覺沒那麼冷了。7點多醒來,太陽已照得人睜不開眼。八點多,汽車開始往回走。車上的還是昨天的那些人。其中有一對年老的夫婦,他們是青海人,但也是第一次來青海湖,本來打算去鳥島的,但還是沒去成。他們與一般的來旅游的人不同,只用一個塑料袋帶了一些簡單的用品,連相機也沒有帶。我想他們已經走過了人生的大部分風風雨雨,已經不再需要用照片帶走景色。看著他們相互攙扶著上車、下車,我突然很感動。人們常說穿少年夫妻老來伴,也許就是這個樣子的吧。在剛察縣城汽車站,我下了車。這個車站很簡陋,讓我好像回到了20年前的那個年代,那個小縣城。買好了去火車站的車票,坐在汽車站門前的台階上等車。剛察縣火車站位於青海湖農場內,離縣城還有24公裡。一點多,車來了。雖然是車站售的票,坐的卻是郵車。到了火車站,雖然之前對於車站的簡陋程度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備,但真正見到時還是大吃一驚,簡直就不相信這竟然就是一個縣城的火車站:想像中的候車室是絕對沒有的,在一片殘瓦亂磚堆上,就是候車“室”兼站台了。等車的人也不多,稀稀落落的或站著,或坐在地上。一塊寫著“剛察站”的牌子,和一名穿著制服的鐵路工作人員,提醒人們,這裡確確實實是一個火車站。看看時間還早,我把包寄存在調度室的門口,越過鐵路,朝青海湖方向走去。車站離湖邊還有8公裡,但極目遠眺,已能隱隱約約看到渺渺湖面了。沒有什麼路,好在草原平坦,向著湖的方向一直走就是了。沿途經過一大片廢棄了多年的房屋遺址,看不出到底有多久遠了,但藍天白雲下,雪山碧湖旁,殘斷壁,衰草連天,卻也顯得蒼涼和悲壯。青海湖越來越近了,近得就在眼前,可是卻怎麼走也觸及不到它,仿佛永遠在前方!有好幾次,怕時間不夠誤了車,都想往回走了,但始終是不甘心半途而廢。最後終於走到了湖邊,用了整整兩個小時!青海湖碧波蕩漾,無邊無際,,湖邊水草豐美,群鷗飛舞,牛羊無數。卻看不見一個人!只聽見湖水輕輕拍岸的聲音。和藏區的其他聖湖一樣,在青海湖也沒有看見一艘船!在藏區,藏民視聖湖為神聖不可侵犯之地,所以一般是不會有船出現的。看看時間,不敢逗留太久,在湖邊呆了一會兒就急忙往回走了。回去幾乎是急行軍似的,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回到了車站。調度員說,你運氣不壞,火車慢點了,如果正點的話,已經走了有15分鐘了。正暗暗慶幸之際,火車就來了。坐上了開往格爾木的火車。頭有點痛,也不知是高原反應還是感冒又發作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感冒藥再說,希望沒事吧。傍晚的時候,外面下起了雪。經過一個很長的隧道,好像叫關角隧道吧。車廂沒有開燈,火車一進隧道,突然就陷入了黑暗之中。感覺很漫長,但不管怎樣漫長,你知道一定是可以走出的,那麼你的心裡就不會太過彷徨。當火車最終走出黑暗的隧道,重見光明時,我的MP3正好傳來了《天亮了》的歌聲!5月20日。天亮的時候火車抵達格爾木。火車站對面就是格爾木汽車站。買好了車票,在附近找了間理發店洗了個頭,回到車站等開車。中午11:30,坐上了開往拉薩的班車。我的西藏之旅,正式開始了。一路上景色非常漂亮,草原、雪山、戈壁、荒漠、沼澤、湖泊、藍天、白雲。。。。。。令人目不暇接。新修建的青藏鐵路沿青藏公路而鋪,如巨龍般橫臥雪域高原。聽說鐵路今年底可以通貨車,到了明年6月就可以全線通車了。客車車廂全部根據高原特點采用最新科技設計的高壓艙,感覺就跟坐飛機差不多,而且朝發夕至。到那時候,人們西藏藏就更容易和方便了。青藏鐵路的修建對於西藏的經濟發展無疑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政治意義也十分重大。但對於西藏這片原本純潔的雪域高原有什麼影響,真的不好說。我只知道,如果想去西藏,就趕緊去吧。現在的西藏,已不再是原來的西藏,而若干年以後的西藏,也不會是今天的西藏。我曾於前年走過四川境內的川藏線,最遠到了理塘。與險峻而荒涼的川藏線相比,青藏線無疑要平坦許多,繁忙許多。軍車就是其中一景。一出格爾木就遇到一隊軍車,共有60余輛之多。最有意思的是每一輛軍車的車頭都會貼上標語,標語的種類繁多,格式也各異,但大多與政治思想教育有關。後來在青藏線上看到的另一隊軍車規模更為龐大,有近百輛之多,車頭同樣寫著標語,而且全部是6個字的,格式也幾乎一模一樣,都是“抓**,保**”,或“抓**,促**”。記得其中一個就是“抓規範,謀統一”。我等是“位卑未敢忘國”,而這裡的軍人卻是“位遠尚念統一”,畢竟是解放軍啊。近百輛的軍車在青藏線上浩浩蕩蕩,延綿數公裡,蔚為壯觀!說起標語,可能也是中國特色之一。可以說中國有人的地方就有標語,在內地,看得最多的是計劃生育、森林防火、防止犯罪等等的標語,而且“這片神奇的土地、這個偉大的民族”創造了無數具天才創意,卻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標語口號。但在西藏,除了關於教育的,你幾乎看不到有其他內容的標語,偶爾也有保護野生動物或交通警示標語,但極少。在西藏,有村落的地方幾乎都有關於教育的標語,如“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等。這也許也放映了某種現實,如在內地最需要抓的是計生、治安等,而在藏區,兒童的受教育問題是比較嚴峻的。事實上我在西藏許多地方的所見所聞也在某種程度證實了這一點。如在拉薩,最令人難以接受的就是乞丐太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職業乞丐,職業乞丐中又有很多是小孩子。他們對著游客伸手要錢,不給就死纏爛打。試問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有何前途可言?他們會有怎樣一種人格?令人憂慮的不僅僅在拉薩這種現像很普遍,在其他一些偏遠地方也存在這種小孩做職業乞丐的現像。希望這種現像不要再延續下去了,孩子是無辜的,該負責任是“大人”!青藏線上十分荒涼,經常上走上上百公裡都見不到一戶人家。但青藏鐵路的修建給這片荒蕪的高原帶來了不少生機。我在一個工地旁還看到一輛救護車,上面寫著“中鐵十二局救護車”字樣。企業有自己的專業救護車,恐怕只能在青藏高原上才能看得到。快到曲麻來縣時(這也是可可西裡高原的邊緣地帶),看見了中鐵十四局樹立的警示牌:“這裡是野生動物經過路段,請減速行駛!”、“請愛護我國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我努力睜大雙眼望著窗外,希望能看到藏羚羊。果然過了一公裡左右,我就看見離公路幾十米遠有兩只羚羊,一只蹲在地上,另一只在它身邊站著,東張西望,神色緊張。我趕緊用相機拍了下來。更遠處還有一群,不過隔得太遠,看不清楚。後來又看見了一群野驢。不過實在離得太遠,沒能拍下來,有點遺憾。中鐵十四局宣傳處的同志一定是充滿愛心的人,因為我又看見了他們樹的另外一塊宣傳標語:“小草在睡覺,請您別打攪!”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這塊牌子如果放在內地任何一個公園或小區的草地上那絕對是合適的,但在這一片常年朔風如刀、酷寒無比的雪域高原上突然看到這樣一個充滿溫情和愛心的標語,總有一種很突兀、進而想笑的感覺。今天的天氣非常好,陽光明媚,天空蔚藍,汽車行駛在青藏公路上,兩旁風景不斷變化,或崇山峻嶺,或平原草甸,或河流,或湖泊,心情也舒展開來,幾欲忘卻塵世的一切煩惱。傍晚八點多,但太陽還沒下山,天空還是很明亮。來到一處叫雁石坪的地方停車吃飯。這裡地處唐古拉山腳,離埡口還有幾十公裡,從地圖上看還在青海省境內,但我看了幾家小飯館的營業執照,卻都是西藏拉薩頒發的,不禁有點奇怪。這地方很小,就是一個停車食宿點,開店的同樣是無處不在的四川人。這裡有5000米左右的海拔了,我還是沒有任何不適的感覺。花14元叫了一個大白菜炒肉,飽飽地吃了一頓,這是我出來這幾天吃的第一頓“米飯”。吃飯晚飯後,汽車重新上路。這時天已經暗了下來,遠處的草原隱沒在夜色中,而雪山在月光的映照下仍清晰可見。汽車在爬唐古拉山,而我也在不知不覺中睡著了。過了沒多久突然醒來,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我們快到唐古拉山口了。我努力睜大眼睛朝車窗外望去,但外面除了遠處蒙蒙朧朧的雪峰外什麼也看不見。過了一會,車停了下來,司機說到山口了。我拿起相機下了車。埡口較平坦,還停了幾輛車。這是已是晚上的十點多了,夜色茫茫,幾乎看不見什麼。依稀看見路旁有一巨大的紀念碑,看樣子有點像觀音的像。四周掛滿了經幡,在猛烈的寒風中獵獵做響。在公路的另一側有一較小的石碑,上面刻著:“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而不遠處,隱隱約約可見到修建中的青藏鐵路。我用相機把石碑拍了下來,由於只有我一個人下了車,周圍沒有一個旁人,所以我自己沒能在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塹公路的最頂點拍照留念,有點遺憾。但我畢竟來過,這才是最重要的。由於看不清路,也由於激動,我一腳就踩到了一潭水裡。司機催促我趕緊上車,要走了。回到車上後,我的心跳還是很快,過了許久才漸漸平靜下來。翻過唐古拉山口,汽車開始下坡。我躺在座位上,側著頭,透過車窗望著外面的夜空,只見月朗星稀,遠處群山若隱若現,不知不覺就睡著了。不知過了多久車停了下來。看了一下表,凌晨2:30。只覺得頭痛欲裂,心跳得厲害,呼吸非常困難,只能大口大口的喘氣。我知道,我最終還是沒能避免高原反應的眷顧。這次出來,我帶了不少藥,但偏偏就沒有帶抗高原反應的藥。本來在格爾木時想買一盒紅景天膠囊的的,但那藥店剛好賣完了,只剩下口服液,干脆就不買了。一來我之前曾數上高原,也沒什麼事,因而對自己適應高原的能力充滿了信心,二來真有高原反應我也不怕,要來就來吧,死生由命罷了。這裡是那曲縣城,地處藏北高原,海拔4700米以上。我躺在臥鋪上,一動不動,盡量調節自己的呼吸,但汽車顛簸不已,渾身都很難受。迷迷糊糊間又睡著了。


精選遊記: 阿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