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沿海過年[二]——福安溪潭尋古(上)

作者: 泥鰍師傅

導讀福安城已經很新了,我逛了一個傍晚,只找到二座古屋。從圍牆的規模和建造質量來看,應該屬於豪宅。但城裡人固有的冷漠和對陌生人的戒備心,成功地阻止了我進大門。吃飯時間,這裡也有飯館一條街。突然,我眼睛大睜,我看見……,看見了在寧德市吃過的覺得鮮甜無敵的二都珠蚶,急忙點一盤。廚師倒是干得很賣力,拼老命洗啊洗,裝在鋼絲網撈瓢裡,嘩!淋下一鍋 ...

福安城已經很新了,我逛了一個傍晚,只找到二座古屋。從圍牆的規模和建造質量來看,應該屬於豪宅。但城裡人固有的冷漠和對陌生人的戒備心,成功地阻止了我進大門。吃飯時間,這裡也有飯館一條街。突然,我眼睛大睜,我看見……,看見了在寧德市吃過的覺得鮮甜無敵的二都珠蚶,急忙點一盤。廚師倒是干得很賣力,拼老命洗啊洗,裝在鋼絲網撈瓢裡,嘩!淋下一鍋滾開水,倒進菜盤,澆好蒜醬。就可惜它空有二都珠蚶的外表,缺那種美味。老板又推薦了一個海腸子啊還是什麼的,不僅滋味平淡,我現在連它的形狀都忘了。晨起,乘車前往溪潭鎮廉村村。村口菜地裡就有一座中型的古建築,我入內看了一下,可能是家廟。出來,在不遠處找塊岩石坐下,慢慢看。圍牆用石頭壘了一人高,上面再砌磚塊。圍牆密布帶墨綠色葉子的爬藤,有滄桑感。

村子用城牆團團圍住,有消息說,這是宋朝修的牆,姑且信之。又有文字稱,這廉村是反腐倡廉的意思,說是村裡宋代出了個非常廉潔的高官,因此他的故裡定名廉村。唉……

被新磚樓擋住的老屋,大門上方照例用白灰刷出一塊長方形,寫了四個大字,我照例讀不懂。長方形的上頭有雨披,是古代的啦,用了很多雕得很漂亮的木件當架子,架子上覆蓋瓦片。木架照例纏滿電線電纜。進門,大廳裡面各窗戶的窗扇是精美的木雕。木雕內容場面宏大,人只有我的手指大(我不是巨人喔)。搬把凳子,坐下細看。嘿嘿!俺看不懂,這恐怕得請師大教古典文學的老師,或是戲劇票友來才行。住民陸陸續續起床了,今天才正月初四嘛。他們笑笑,也不懂,他們的爺爺沒告訴他們。

出得門去,看新磚樓,樓牆的下半截是老石牆。看來,他們祖上把這基礎建得可牢了。搞不好,村子的寨牆還真是八百年前的遺物。

沿著微微下坡的村路,穿過村牆側門,到小河邊。綠竹林中,清亮的小河水平靜流淌。我流連忘返,踩著河邊青草地,踏青。竹林過完是樹林,此處村牆亦開後門,我進,村路微微上坡。

這裡有一座大祠堂,裡面牆上貼滿相片。我正看呢,有個老漢熱情地對我說話。我聽不懂。那邊有幾名在搞衛生的年輕婦女,她們當翻譯。這祠堂同時是村史館,相片裡都是村裡的文物,分散在各家或野地裡,但是有許多被賣掉,看不到原物了。為何大門裡搭閣樓?弄得人走側門進出。嘻嘻!不叫閣樓,是給正廳上祖宗看戲的戲台。非發生特殊大事,祠堂大門不開。我們族人大學生可多,在外面工作,過年回來團聚。請了戲班子,明天在這裡唱戲。人坐在兩翼走廊裡,擺桌子,置酒菜,敘軼聞,換名片。

後來又看到一座大祠堂。正好有人進去搬椅子,我得以入內。在戲台與祖宗牌位殿之間的天井裡,擺兩排石獸,精致可愛,且慢行研究。結果人家要鎖門了,請我出去。祠堂外空地,與祠堂大門相對應的一堵牆,裝飾華麗,修成大門的形狀(沒有實際的門),也有對聯,“大門”上方用白灰刷出一塊長方形,寫“世德作求”。

街道路面是石板鋪的,街邊牌子上說:古官道。

再到一處豪華古民宅,它的大門不直接對著街道,而要通過外圍牆與屋牆間形成的夾道。夾道裡築花壇,花壇上方的牆上修了一塊精致的“白板”,板上塑四個繁體字:“天章漢×”,最後面那個字我實在不認識。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