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尋夢(-)高貴與孤傲

作者: lake_wander

導讀廊橋尋夢(-)高貴與孤傲五月三日,一早起來,打的趕往牛山北路的客運站,坐了6:40開往泰順羅陽的客車臥,其實那是第二班車,早班車是6點10分。車在閩浙邊關分水關後進入了泰順縣內,漸漸地居民區變得越來越稀,大山連綿不斷。我在蓮頭下了車,換了一輛去泗溪的中巴車,車到泗溪已是中午時分,早餐還沒有解決的我隨便找了家面店吃了一碗面(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特 ...

廊橋尋夢(-)高貴與孤傲五月三日,一早起來,打的趕往牛山北路的客運站,坐了6:40開往泰順羅陽的客車臥,其實那是第二班車,早班車是6點10分。車在閩浙邊關分水關後進入了泰順縣內,漸漸地居民區變得越來越稀,大山連綿不斷。我在蓮頭下了車,換了一輛去泗溪的中巴車,車到泗溪已是中午時分,早餐還沒有解決的我隨便找了家面店吃了一碗面(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特色的面食)。

泗溪的上下橋就在鎮的邊上,特別是上橋,又叫溪東橋,她的造型十分的美,線條流暢而華貴。她有著華麗的的官家風範,橋的結構十分牢固。遺憾的是周圍環境不好。

下橋又名七澗橋。她的美麗在於橋頭的古樹和古屋。古老的香樟樹是我到目前為止見到的最大的一棵,橋兩邊的古老房子連著古橋。天地之間,虹橋橫亙在我的面前,如果沒有遠處的許多新造的樓房,我想我已回到從前,那屬於我們祖先的農耕年代。它是此行所見最美的一座廊橋。

在附近攔了輛拖拉機,來到了三魁鎮,在車站打聽到去洲嶺的車大約兩點才開,1點半去洲嶺的車來了,它在鎮上徘徊直到2點才開往目的地。一路的山路比較好開,那是因為很少很少有車會去那兒,這是一段最美的公路,沒有什麼灰塵,遠方的山有著不同的風格。

車行了一大半,售票員讓我下車,指了指一條沒入樹林的石階路說:三條橋就往那邊去。剛下石階不久,遇兩個背包游客,看著他們滿頭大汗的樣子,就知道山路還要走一段。在路邊看到了木梓所說的唯一一座農家,有一老農在梯田裡耕作,一小孩在附近采摘杜鵑花。左拐右拐,突然間,一座超然於世的廊橋橫跨在奔騰的溪流上。我心已飛揚,它就是我旅行的目的,可能那種感覺會跟淘金者找到金礦一樣。面對著它,孤獨的旅行者找到了那種夢裡家園的感覺。

橋有點兒舊,顏色也褪去,橋的內部沒有什麼裝飾。它是當時連接閩浙二地的必經之路,當年的過客匆匆走入了歷史,如今它靜靜躺在深山之中,橋依在,人卻稀。背包走在橋上,“古道西風孤驢,廊橋流水貢台,尋夢人在天涯”油然而生,它最能引發人的聯想。在橋上,那首著名的山野人的《點絳唇》依在:常憶五月,與君依依,解笑趣,山清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吟吟水邊立,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橋邊有個貢台,可以求簽,我求了一簽,那是下下簽:看爾運未通,何必問天公,災禍二三重。還好,災禍就那麼二三重,事不過三嘛。

下到谷底,光著腳丫坐在溪石上,抬頭望孤獨的橋,淡淡的雲彩,淡淡的風,淡淡的我,耳邊只有潺潺的流水聲和清脆的鳥鳴聲。仿佛這塵世間的煩惱離我遠去,不需要任何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當我踏上歸途時,來兩批十來人的游客。只在橋上待了一個半小時,太可惜了。

深山中的三條橋是最適合一個人的旅行,她與旅客有著莫名的交流。就這卓傲不群的三條橋值得我回味很久。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