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九州之---荊州游

作者: sunlin

導讀中華九州之---荊州游荊州下轄石首市有項目需要走一趟,恰好有同學LL在荊州工作,這次石首之行也算一舉兩得了。2005年3月10日,從上海出發,到達武漢,11日早起乘大巴到石首。石首在長江南岸,沒有跨江大橋,只能輪渡過江。但是江面風高浪大,輪渡停航,等了兩個多小時以後,才換乘客輪渡江。石首不大,過了江也就進了城。天氣陰冷,路面上行人不多。石首市地處萬裡 ...

中華九州之---荊州游荊州下轄石首市有項目需要走一趟,恰好有同學LL在荊州工作,這次石首之行也算一舉兩得了。2005年3月10日,從上海出發,到達武漢,11日早起乘大巴到石首。石首在長江南岸,沒有跨江大橋,只能輪渡過江。但是江面風高浪大,輪渡停航,等了兩個多小時以後,才換乘客輪渡江。石首不大,過了江也就進了城。天氣陰冷,路面上行人不多。石首市地處萬裡長江最危險的九曲十八彎地段,每年防洪任務很重,98年長江發大水,這裡就是最危險的地方。長江在這一段也經常改道。在此處下游不遠,是石首市天鵝洲長江故道(由於長江改道淤積而成的),1991年,國家在天鵝洲建立2.3萬畝濕地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野生麋鹿、江豚(世界瀕危鯨類動物)的保護區。麋鹿是世界珍稀物種。19世紀末,由於戰亂、洪災和人類的過度捕殺,野生麋鹿在我國絕跡。1985年,英國人貝福特的後裔將22頭麋鹿送回北京。現在這裡繁衍生息。天鵝洲濕地自然保護區也是其他野生動植物的樂園,只可惜這次不能親自去看一看。3月12日十點多,辦完公事,登上荊石快客,2個多小時後到達荊州。荊州,8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王朝建立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楚文化中心,歷史悠久。4000年前,大禹治水,曾歷經祖國高山大川,尋找低窪引水之處,根據地勢,大禹將華夏大地分為九州(《尚書·禹貢》載:九州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荊州即為其一,因此,荊州之名已有4000多年歷史。當然,禹分九州是以方便冶水為用,以大河大川自然地理為其標准;荊州當時也不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西周分封諸侯國---楚國開始,荊州成為當時南方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經800余年,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楚文化。荊州始於大禹,盛於三國,據說總共120回的三國演義中,有70多回談到荊州,至今,荊州一帶有多處與三國有關的遺跡。現在的荊州市,是原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並而成,曾經叫荊沙市,現改名荊州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LL說。盡管很忙,他還是陪我游覽了荊州城。下午5:00左右,在他的市場部Y陪同下,我們來到荊州古城牆。在古城東門,拾級而上,登上東門城樓,上面立有諸葛亮,劉、關、張、趙的塑像,以體現荊州極盛時期的三國文化。城牆為磚砌,寬約2米,牆垛上留有射箭孔,為守成兵士所用。外側是護城河,城高約10米,遠遠可見護城河對岸的廣場。袁主任介紹說,這些磚牆是明、清時期修的,而磚牆下面由泥土夯成的牆基,是三國時期打下的基礎,也就是說,古城的規模,是三國時期就已經定下來的。站在城牆上看城內,有為數不多的仿古建築,大多是鋼筋混凝土的當代建築。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平遙古城。中國現保存完好的古城牆有四座:陝西西安、山西平遙、遼寧興城、湖北荊州。如今這是見過的第三座古城,遼寧興城沒有見過。其中,屬西安古城最為壯觀,歷史地位使然;平遙古城最為完整,現在城內民房全部是明清所建,是真正的古城。其他的三座,只是城牆而已。荊州城牆歷史最悠久,三國時的地基還在。荊州古城牆內現在也要建成旅游景點,只是限於經濟條件,似乎做得並不好。建於城牆上的城樓,原為戰爭瞭望,或迎賓之用,非常壯觀、氣派,有2層,下層供奉著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塑像,上層布置一塊荊州古城沙盤,從沙盤上可知,荊州古城呈大致的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短,周長超過10公裡。屋內還有一些紀念品及介紹荊州的書籍出售,只是天色已晚,賣書的人已經下班走了。LL說,明天到荊州博物館買書吧。下了城牆,Y開車繞城牆轉了一圈,邊走邊介紹:荊州城牆有6座城門:東門、小東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磚牆高高在上,下面的泥土地基就是三國時留下的,以前社會治安好的時候,白天小孩子玩,晚上情侶們在談戀愛,現在情侶們不敢來了。車直接開到江邊,那裡有一家漁村,老同學攜夫人邀請我吃一頓當地特產:肥魚。Y介紹說,這種魚,嘴像鯊魚,全身無麟,肉質白嫩,只在長江中上游生長,今天天氣冷,就吃水煮魚吧!LL要了一瓶當地的白酒:枝江大曲。邊吃邊喝邊聊,同時又給當年同宿舍的幾位同學打了電話,敘敘舊。3月13日,荊州博物館荊州博物館是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該館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是了解楚文化的最佳窗口,也是了解長江中游文明史的重要途徑。博物館分前院、後院兩大展區。前院按歷史發展順序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示了荊州地區從新舊石器時代到秦、漢期間的文明發展史,包括石器、陶器、青銅器、玉器等,最著名的是一整套戰國時期打擊樂器---編鐘。後院展區的珍品館,內設3個專題展。1、《荊州鳳凰山168號漢墓》專題陳列,展出的是該館1975年在楚故都紀南城內出土的一具西漢男屍及其棺槨、隨葬物品。據墓中出土文字記載,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於漢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早於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該男屍在地下埋葬2000多年而不腐,世所罕見。據說剛出土時,屍體用手扶著竟然能夠坐起來!解剖後,內髒器官完整!裝殮男屍的一槨二棺亦保存完好,大型槨室及二套棺表明了主人的高貴身份。陳列展出的數百件隨葬物品中,有稱為“天下第一”的兩件式樣別致、保存年代最久至今仍完整無損的物品:麻裙和麻鞋,異常珍貴。2、《古代漆器精品展》,其中一件為虎座鳥架鼓,兩只臥虎為底,兩只鳴鳳立於虎背之上,鳴鳳之間懸一面大鼓,制作精巧美觀。我問李凌,兩只鳥為什麼不做成九頭鳥呢?楚人不是自稱九頭鳥嗎?哈哈哈,那就去問制作者吧。 3、《楚漢織繡品展》,有一件被子很特別,LL說,古人比我們現代人聰明,被子在兩肩膀處突出來,蓋著更舒服,我們怎麼就想不到呢?由於時間關系,荊州一游也就匆匆結束,LL送我去車站,踏上歸程。


精選遊記: 武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