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裡雪山:一個神秘的向往

作者: meimei129

導讀最初知道“卡瓦格博”這個名字,緣於髭毛黑猩猩網購的一本小說——《絕頂》。作者張海迪在前言裡介紹說,“梅裡雪山遠沒有珠穆朗瑪峰高,主峰卡瓦格博(Kawagarbo)海拔6740m——至今還是一座人類未及山頂的處女峰。只要人們達不到頂峰,卡瓦格博就永遠是一個神秘的向往,一個神秘的存在。——人們可能還記得中日聯合登山隊的慘劇,17個登山勇士無一人生還——。” ...

最初知道“卡瓦格博”這個名字,緣於髭毛黑猩猩網購的一本小說——《絕頂》。作者張海迪在前言裡介紹說,“梅裡雪山遠沒有珠穆朗瑪峰高,主峰卡瓦格博(Kawagarbo)海拔6740m——至今還是一座人類未及山頂的處女峰。只要人們達不到頂峰,卡瓦格博就永遠是一個神秘的向往,一個神秘的存在。——人們可能還記得中日聯合登山隊的慘劇,17個登山勇士無一人生還——。”雖然到現在我也沒能有空將這本書讀上20頁,但是梅裡雪山——卡瓦格博,卻從此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裡,直到上了雲南自助旅游咨詢網,找到了結伴者,才在假期,終於站在了哪裡,看著濃霧從他身上慢慢散去,看著他偉岸挺拔的英姿漸漸清現,才似乎真正體會到一直被人們稱作神聖的感覺的真諦——人類對寬容了自己存在的自然由衷的感激和崇敬。

我們從昆明出發,出了中甸(現在已經正式改稱香格裡拉了)縣城,我們沿214國道北上不過數km,路過名播萬裡的“納帕海”。納帕海(藏語稱“納帕錯”,漢語意為“森林背後的湖”)是高原季節性湖泊,也是雲南省少有的亞熱高山沼澤和沼澤化草甸。每年夏末秋初,雨水頻降,湖面增大,秋末至次年夏秋,湖水下落,遺塘星羅。至10月,秋風漸起,成群的黑頸鶴、斑頭雁、白鶴、黃鴨、麻鴨能如期而至,在湖邊沼澤覓食、嬉戲。透過車窗可以看見冰封的湖面和枯黃的原野,如果不是冬季,這裡不知該有多美呢。(沒能停車拍下冬景,甚憾) 太子雪山,卡瓦格博,梅裡雪山,是什麼關系?我們從昆明到中甸,到這裡,經常聽人們說起這3個名稱,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通過請教當地人士和回來查找資料,我的理解如下(尚未經過權威機構或權威人士核證,切勿亂引,同時希望知道的人士指點):

梅裡雪山:現在普遍流行的“梅裡雪山”一詞,在當地原指卡瓦格博以北的另一座神山,梅裡是“藥山”的意思。20世紀50年代地質測量隊把卡瓦格博誤標為“梅裡”,1987年以來數次中外登山隊的活動更使該名稱在媒體上廣為傳播,看來竟是以錯就錯的範例呢。現在,多將這數百裡冰峰相連、雪巒綿亙的群山統稱為梅裡雪山。

太子雪山:在梅裡雪山群中,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當地藏民稱為“太子十三峰”。在太子十三峰中,緬楚姆峰(大海神女峰)線條優美,婀娜多姿,恰似亭亭玉立的女性,傳說是卡瓦格博的妻子。洛拉爭歸貢布(紅臉神峰)則如一個膽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緬楚姆身後。松吉吾學、甲娃林安、烏格冬、巴烏八蒙、帕巴乃丁德雜也姿態奇異,久負盛名。太子十三峰早已被藏傳佛教的信徒們尊奉為神,有《卡格槽松語》(經書)在雪山下廣泛傳誦。連噶舉派第二祖師噶瑪希也留有著述《絨贊山神卡格博頌》傳揚民間。山下還有取登貢寺、袞瑪頂寺,為朝聖者的崇拜之地,至今香火旺盛,轉經者絡繹不絕。

卡瓦格博:高聳入雲,橫亙天際,傲然挺立於十三峰之上的雪峰就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雲南的第一高峰,也是享譽中外的奇峰。

車向山下疾駛,觀景台越來越近,太子雪山也越來越近。到了!開門,下車,我疾步走到觀景台的邊緣。我們的運氣看來太好了,堆垛在群山之上的雲霧正在慢慢散開,好像仙女的手指輕輕揉搓著神山午休後的睡眼,皚皚雪峰逐一抬起了高貴的頭顱,微笑著准備接受人們的朝覲……。



(MM)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