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馬爾代夫 我們的Rannalhi結婚周年快到了,一直沒想好該去哪裡重溫蜜月的感覺!
自從看到馬爾代夫降價的廣告,我就有些沉不住氣,整天在LP耳邊鼓噪:“咱們去馬爾代夫吧!”LP覺得銀子太多猶豫不決“去還是不去,這是個問題!”我則下定決心:有困難要去,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去!當馬爾代夫“3晚5天”跌破5000元心理大關時(春節時還在1萬以上呢!),我實在憋不住了,毅然替LP做出了決定:“Let’s go!”
決策篇
最初我們計劃“天地任我行”!體驗最純粹的“自由行”的感覺。接下來要做三件事:簽證、機票、酒店。
1st :簽證
馬爾代夫是“落地簽”。即事前不需要到大使館去辦簽證,而是飛機降落在馬累國際機場,出關時,現辦簽證,只要你不是國際通緝犯,一切OK。
但是咱們國家規定:你必須有目的地國的簽證才放你出去。So we must辦第三國簽證。考慮到轉機、簽證費等因素,我們決定:辦斯裡蘭卡的Visa。上網查得斯裡蘭卡大使館的地址與電話。
本著前人植樹,後人乘涼的精神,現將斯裡蘭卡大使館網頁上辦簽證的資料摘錄如下,希望能對後人有所幫助:
斯裡蘭卡大使館 北京建國門外建華路3號 65321861;65325426
“自1999年6月21日起, 中國公民到斯裡蘭卡可獲落地簽證。”
如在出發前需要簽證,請遞交以下資料,則使館可當日發放簽證:
一. 申請簽證所需基本文件:
1. 完整填寫的申請表正反面
2. 護照(至少在機票上所顯示的出發日後還有3個月有效)及銀行存款證明,往返機票原件及復印件(日期定在一個月之內)
3. 彩色證件照一張(4cm×3cm),人民幣150RMB簽證費
付款方式:
A 如本人來申請
需現金支付,當時給收據
B. 如快遞或郵寄
需將簽證費和郵費通過郵局
收款人名址為:斯裡蘭卡駐華使館 北京市建國門外建華路3號 100600
2nd :機票
從北京到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可以選擇三家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斯裡蘭卡航空公司。其中斯航6月15日剛剛開通北京至科倫坡直航,為此6月15日至8月15日的推出特惠機票(這就是當前馬爾代夫游大幅降價的真正原因),所以我們選擇了斯航。(在攜程網上看到,有個幸運兒選擇在今年3月新航北京馬累往返驚暴價1900大洋時去的馬爾代夫,真想對這位朋友大吼:怎麼不叫我一聲!)
在與斯航的通話中,欣聞“搭乘斯航,您可免費停宿科倫坡一夜!”我於是浮想聯翩:既然可以免費住宿,何不再多玩一個科倫坡,反正有斯裡蘭卡的簽證。但很快斯航的中國員工就讓我知道到什麼叫“南柯一夢”——“滯留時間不足8小時不提供住宿”。而且他們的全部機票都交由旅行社代理!
斯裡蘭卡航空公司的電話:(010)64617205 網址:www.srilankan.aero/chinese
3rd :訂酒店
上網可以查到馬爾代夫主要酒店集團的詳細資料:(如果你英語好的話)
http://www.visitmaldives.comhttp://www.mal-dives.com 與此同時,我收集的各旅行社的資料也接踵而至,攜程、國旅、中青旅、康輝、港中、首創新大都等。綜合各方信息,權衡再三,我們最後還是選擇了旅行代理。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各種渠道的報價大都是“裸價”即所謂“機票+酒店”,可真掏銀子時可不止這些,去馬爾代夫的先期費用包括如下:護照、簽證、機票、燃油稅、酒店住宿、午晚餐、機場到酒店往返。燃油稅是浮動的,我們是7月15日拿到的機票,每人626元,再晚一天,就是930多了,好險!簽證大部分旅行社都要再收費200~300元不等,若自己去斯裡蘭卡大使館辦是150元。午晚餐是否包含要問清,一般5000多的報價是只含早餐的,但可單訂正餐,一般是10~25刀勒/餐/人。酒店接送大部分都包含,但也要問清。比較報價,要問清各個細節,最後算綜合帳。
LP比較了大量的資料,最後選定了新大都國旅,價錢便宜不說,最重要的是他們代理的小島—Rannalhi是首次對中國人開放,我們要去的度假村“Club Rannalhi”隸屬於斯裡蘭卡最大的旅游集團(Aitken Spence其主頁:http://www.aitkenspenceholidays.com/club-rannalhi/detectflash.htm),從1996年至今一直被法
國Jet Tour旅游集團評為A級旅游度假地,以前主要接待法國、意大利游客,在島上可以少受國人打擾(不是瞧不起自己人,實在是中國人太多,到一個地方“毀”一個地方);而且Rannalhi超迷你,全島面積only 5公頃。(天安門廣場的全面積是100公頃—含毛澤東紀念堂及前門樓)一看到Rannalhi的照片我們就喜歡上它了,不是沒見過世面,對比了中國人常去的FullMoon、Paradise Island、Laguna、Kurumba,小巧精致的Rannalhi更合我們的口味,很有種南海仙島的感覺。
旅行社“3晚5天”的報價是4999RMB,代辦簽證且不收費,(這是眾多旅游代理中唯一不收簽證費的!)只含早餐,另訂中餐、晚餐都是10刀勒/餐/人。(島上的實際價格:中餐9刀勒/餐/人,晚餐12刀勒/餐/人),機場稅626RMB/人,包含酒店接送。“3晚5天”實際上是玩3天,我們覺得3天太少,就加了1天,變成4晚6天,由於斯航是周三、五、日往返,所以只能訂3晚5天、4晚6天或6晚8天幾種選擇,當然還可以再延長,但這已達到多數我輩中人的經濟承受能力的極限了。延住一晚標准房間的費用是580RMB/晚/人,由於都是自助餐,我們每天只訂了一餐,三個晚餐一個中餐(事後證明此舉果然聖明!),4餐共40刀勒,合332元(旅行社按1:8.3算的),然後又買了旅行保險30元/人,這樣我們交給旅行社共:4999+580+332+626+30=6567,最後LP跟旅行社磨嘰了一會價格,6500/人搞定!我直誇LP辦事多快好省:P
籌備篇
攜程網是我們這次馬爾代夫之行的啟蒙老師。各個島的資料以及出去玩的注意事項應有盡有,可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1st :水下一次性相機
上網查了半天也沒找著,多為江、浙、滬、粵等地人士所有。最後我親自出馬,跑到五顆松攝影器材城,在一層1008號找到據說產自美國的一次性水下相機“argus waterproof 400 speed”不足30RMB(我應該向該店老板收廣告費)事後使用感覺還行。網上廣為傳頌的KODAK一次性水下相機竟在偌大的首都尋不見絲毫蹤跡!是不是KODAK的銷售人員都在睡午覺!該產品在科倫坡國際機場賣15刀勒,馬累的KODAK專賣店賣14刀勒,Rannalhi島上賣20刀勒。
2nd :高SPF防曬
防曬霜既不像商家吹噓的那麼神,也不像有些有些網友貶得那麼差,我們買的“Kanebo SPF114 PA+++”在日後的使用中確實收效不錯,既保護了自己免受曬傷的皮肉之苦,又得到了在西方人人羨慕的“古銅色”。
3rd :浮潛裝備
我們准備的浮潛裝備有:普通泳鏡(兩副)、防霧劑(一瓶)、向朋友借的腳蹼(可惜只借到一個)、帶透明橡膠層的線手套(兩副)——就是七十年代廣為使用的工作手套,拿它作潛水手套非常合適,不會被珊瑚劃傷手,只是現在很難找,多虧了老媽“勤儉持家久”的一貫作風!
4th :零食
雖然我反對,LP還是准備了“足夠”的各種“口頭饞”,反正有飛機托運。最後它們中的大多數被托運了兩回。
5th :閑書
臨行前選了幾本閑書准備在海邊的躺椅上消磨陽光、海水、沙灘、椰林時作道具。
6th :Water
聽說那地方的水比油還貴。我們以沙漠中的求生標准為自己准備了6升礦泉水。(它們在機場海關受到了特別關注)
飛行篇
7月17日周五下午2點多,我們坐在AIRBUS340—200上,人很少,不到一半,我們可以站累了,坐著,坐累了,躺著,躺累了,看大片玩游戲。AIRBUS340比一些老型號的Boeing747舒適性好,每個座位前面都有小液晶屏,顯示飛行路線圖以及機頭前視、下視、後視攝像機的實時圖像,如同坐在駕駛艙一樣。同時還可選擇看電影、玩游戲,各有十幾個選擇,電影有《撒哈拉》、《韓城攻略》等,還算新,有好幾部都是我們回來後《環球影視》才以新片推介的。飛機經停曼谷1小時左右,再到科倫坡換AIRBUS320。
空姐的服裝很有南亞特色,和印度歌舞片中的差不多。服務挺好,親切周到,吃的也不錯。從北京→曼谷、曼谷→科倫坡、科倫坡→馬累,三次起落都有餐飲供應,且前兩次各有三種選擇,味道也不錯,令LP高興的是每餐的飯後甜點都非常精美,從科倫坡到馬累起飛已是當地時間晚10點半,只飛1個半小時,竟然還有一份海鮮餐。曼谷時間比北京晚1個小時,科倫坡比北京晚2個小時,馬累比北京晚3個小時,要及時調整手表,因為機票上打印的時間都是各地的當地時間!我在曼谷飛科倫坡途中就誤以為飛機晚點怕趕不上科倫坡飛馬累的航班而瞎著急半天。
飛經武漢上空時,機翼下豁然開朗,一條大河橫亙在眼前。那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一直到曼谷機翼下都是萬裡無雲。廣西的紅水河、越南的紅河、老撾的湄公河、泰國的湄南河都清晰可見。可能是熱帶紅土的關系,它們大都呈現土紅色。印度支那茂密的熱帶雨林、越南的大片農田、老撾首都萬像的市容風光、泰國星羅棋布的湖泊都依次呈現在眼前。
科倫坡“闖”關記
在科倫坡轉機要等兩個多小時,科倫坡國際機場很小。我們的活動空間樓上樓下加一起就兩個籃球場大。既然我們有斯裡蘭卡簽證,於是我們決定:“出去轉轉”。
三轉兩轉,我們溜達到海關。對方是一位帥氣的南亞小伙子:黑黑的皮膚,卷卷的短發,凹陷的眼窩。
我們出示護照後,他問我們來斯裡蘭卡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說我們的目的地其實是馬爾代夫。他疑惑地看著我們:“Then,Why You Come Here ?”我們只好用我們不太熟練的英語把咱們國家出國的規定告訴他。
小伙子似懂非懂地看了我們一會。作無奈狀,然後拿起大印在我們的護照上蓋了下去。
我們走出機場大樓,兩邊是昏暗的旅游商品小店,還未等我們看清什麼,迎面圍上幾個皮膚黝黑、穿著裙子的男人,唧哩呱啦說著什麼。遠處聚集著許多等著拉客人的出租車司機。這陣勢我們並不陌生,在國內各地的火車站隨處可見。
這裡距市區30公裡,周圍既陌生又嘈雜,不時有當地人迎上來圍著我們兜售紀念品或者出租車司機堅持要帶我們去他推薦的旅館。看看不會有什麼收獲,我們決定“離境”。
黑暗中我們一時竟找不到機場入口,焦急中我們向一位和善的“警察叔叔”求助。結果他唧哩呱啦地說了一大堆話,讓我懷疑他就是“火星叔叔馬丁”。真是應了句古話:“天無絕人之路!”正當我們不知所措時,眼前神奇般走過來幾個中國人(看他們的衣著、他們的談吐、他們的神態一准是中國人),疾步上前搭話,果然言中。這會兒真切地體會到古人為什麼把“他鄉遇故知”當成人生最得意的三件事之一。他們是一個商務考察團,經他們的翻譯與“火星叔叔”溝通,原來我們前方不足50米處就是入口!謝過“救星”和“火星叔叔”,興衝衝走向機場入口。這時覺得自己要是早活一千多年,“山窮水覆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指不定是誰寫的呢。
走進機場“大廳”,那環境感覺像是國內某個經濟比較發達的縣城的長途車站。周圍的斯裡蘭卡人身材像廣東人、膚色像非洲人、服侍像孟加拉人。與黝黑的皮膚相比,牙齒和眼白顯得尤為明顯。我們走到哪,都引來無數眼白。有種游街示眾的感覺。估計80年代外國人在國內街頭被圍觀時就是這種感覺。在安檢處排隊時,不知道為什麼,周圍幾個金發碧眼西方人讓我們增添了些許安全感。排到我們時當值的警察說我們不該排這個隊,說這是國際航線讓我們排國內航線的隊。我們走到他說的地方,但這兒的警察攔住我們說我們不該排這兒,應該去國際航線登機處。我有些煩了(辦事怎麼和國內的政府機關似的),我告訴他是剛才那個警察讓我們從這個入口進入的,我們的飛機快起飛了,我們希望趕緊出關。他將信將疑地聽著,看看我們實在不像泰米爾猛虎組織的恐怖分子,一揮手,把我們放了進去。海關人員一邊聊天一邊漫不經心地翻了翻我們的護照,蓋了章。
我們短暫的科倫坡之旅就這樣結束了!可謂一波三折、有驚無險。
馬累機場受難記
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也許如來佛祖覺得我們的修行還不夠,不該如此容易就來到隔世天堂,因此一個更大的考驗在馬累的國際機場等著我們。
正如網友所說的那樣:馬累的機場劇冷,LP連蹦帶跳的都暖和不過來,不知他們為何把空調定這麼低,難道他們不需要節能嗎?
馬累時間晚上12點,我們到達了馬累機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沒有人來接我們!其他人紛紛被接走,最後機場只剩了孤零零我們兩個。我們找到機場的Information(一個漂亮的綠色小屋,打馬爾代夫當地的電話免費),裡面坐著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我們把情況跟他說了,他幫我們打接待人的電話,沒人接聽,他又幫我們查詢度假村的電話,打過去還是沒人接。事情看來很奇怪!我們買了張國際電話卡想打回國內,但機場的IC電話很舊用不了,有的液晶屏上的字都看不清,只好把卡退了。已經深夜2點多了,沒辦法,回到Information,老人幫我們打了好幾遍電話,一直沒人接,我們也不好意思再麻煩他了,就在機場外來回溜達,好在機場外有很多供人休息的椅子,還有24小時餐吧。當我們又一次從Information前晃過時,老人主動叫住我們說再替我們再試一次,但還是沒人接聽,老人很替我們遺憾,我們也累了,找了個座位坐下想等天亮再和國內的旅行社聯系。坐了沒一會,那個Information的老人過來找我們,他說他可以幫我們叫一輛免費BUS,到附近的機場酒店打電話回國,只是電話費要我們自己付。我們說可以。老人就帶我們去路邊等BUS,路的另一邊就是大海,月光下的海水清澈晶瑩,有幾尾大魚在岸邊游弋,LP說真美,老人笑著說,這不算什麼,那些島上才叫美呢。剛下飛機時很不習慣這裡人帶馬爾代夫口音的英語,他們說話打嘟嚕,現在習慣了,老頭人很好,怕我們著急,一直陪著我們,他對中國很感興趣,我們正聊得高興。車來了,原來是他深夜特意為我們叫的一輛中巴,只為我們兩個人,向老人家道謝後,我們上了車。酒店很近,開車也就3分鐘。到酒店後,前台先給了我們兩杯錫蘭紅茶,然後幫我們接電話,我們打國內旅行社負責人的手機,沒開機。想想也是,此時正是深夜,我們只好等天亮再打了。問酒店可不可以在大堂休息,服務員微笑著說:“Yes Of course”。我們就在大堂的沙發上躺下了。LP很快睡著了,還睡得很香,而我則輾轉難眠,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快六點時我把LP叫醒,她還以為在家呢。和國內還是聯系不上。這時酒店內有一批韓國人要乘車去機場,我想我們順路回去,看有沒有人在等我們。到了機場還是沒人接!這時天空已經漸亮,周圍的海景也越來越清晰,果然是碧海藍天。看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被人紛紛接走,而我們兩個一直孤獨地看著別人喜笑顏開地來來往往心裡很不是滋味,正當我身心疲憊、焦慮不安時,昨晚那個熱情、和藹的老頭走過來找我們說Rannalhi的代理人來了!見到那個人,原來他是好幾個酒店的代理人,專門負責接機,問他的接機名單有沒有我們,他說沒有,但他可以與度假村聯系。7點多,終於聯系到了度假村,竟然是旅行社弄錯了訂房時間!將7月17日寫成了8月17日,(真是不可饒恕的錯誤!)所以度假村沒來接我們。(事後得知並不是國內旅行社的錯,是他們委托的一家斯裡蘭卡旅行代理弄錯了日期),得知我們在機場後,對方表示立即派高速快艇來接我們,並給我們調整了住宿日期,這樣,我們在滯留機場9個多小時後,終於踏上了駛往Rannalhi的高速快艇。
我這回算是深刻領會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真諦!
神秘的母女
Rannalhi距馬累機場35公裡,坐高速快艇大約要45分鐘。高速快艇上除了我們還有一對母女。都帶著白色伊斯蘭頭巾,從頭到腳都裹得嚴嚴實實,女兒不時用手中的SONY DCR—HC1000記錄著周圍發生的一切。我們的高速快艇裝備了兩台大功率的雅馬哈發動機,在蔚藍的大海中劈波斬浪,伴隨著轟鳴的馬達聲,朵朵雪白的浪花從我們身邊疾馳而過。(比玩《極品飛車》刺激多了)隨著高速快艇在浪花中上下顛簸,LP的驚叫一聲接著一聲,而對面的母女則一直正襟威坐、一聲不吭,呈現出一種處亂不驚的大無畏氣概。我開始懷疑她們是不是來自中東的穆斯林“人彈”要讓Rannalhi成為第二個巴釐島。
在隨後的幾天中,這對母女一直深居簡出,絕少在公共場合出現,沙灘海邊更難見她們的身影。只有在餐廳會准時見到正在用餐的母女倆。每每都是匆匆而來,然後悄然離去。以她們的信仰,決不可能身著泳裝出現在海邊,不知道為什麼她們要來馬爾代夫?
椰風樹影、水清沙幼的“伊勒哇”
馬爾代夫(Maldives),由印度語Malodheep而來,為“花環”之意。全國有大小19組環礁組成,從空中俯瞰猶如19朵開在海中的花環。“伊勒哇”是當地Dhivehi語,就是島的意思。馬爾代夫是世界潛水聖地之一,只有澳大利亞的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才與之有一拚。我們的高速快艇靠向碼頭時,度假村的經理已經在碼頭等候我們多時了。他個子不高、黝黑的皮膚、卷卷的黑發像是抹了很多發油,胡子經過精心修飾,上身是墨綠色T shirt,一條米黃色的休閑褲下面的皮鞋擦得锃亮。一副英國紳士的做派。一見到我們,就連聲道歉,並拿出傳真原件,向我們驗證預訂房間時間的錯誤與他們無關。並保證我們在島上會得到非常周到的服務,如果升級房間的話,他會提供最優惠的價格。(真是個精明的商人)既然事已至此,我還能說什麼呢。見我們的怨氣消了大半,他讓侍者端上兩杯精美的飲料,並送上毛巾擦汗,然後帶我們到酒吧免費用餐,這時,我才感到非常餓。
Rannalhi的接客人碼頭是一個簡單質樸的茅草亭子,後面的木制棧橋一直通到度假村的大堂。大堂其實是一間比較大的茅屋,三面立柱,沒有圍牆,正面是接待台,外形是古代馬爾代夫漁船的模樣,大堂的地面不是大理石或木地板,而全是沙子,有員工定時用耙子將被踩得凹凸不平的沙子修整為平面。接待台的側面有一個公告板,上面是付費娛樂項目的預訂單,你只要寫上自己房間號即可,你可以知道那些活動最受歡迎,那些鄰居與你有共同的娛樂需求,當然只要實際沒有發生,你可以隨時取消預訂。
我們用餐的酒吧建在海邊,與接客人的碼頭相望,是個可以三面觀海茅草亭子,在兩個側面個修了一小段玻璃磚牆,晚上燈光打在上面非常好看。酒吧外面是一個木質平台建在海裡,平台上放有桌椅。供人飲酒觀海。後來發現這個平台有多個用途:桌椅收走後白天可以躺在上面曬日光浴,傍晚可以伴著夕陽跟隨酒吧裡的音樂跳舞,也有人在此練瑜伽的。
坐在酒吧裡,邊喝冷飲邊吃甜點邊欣賞周圍的海景。眼前海水的顏色令人難忘。最近處晶瑩剔透,五彩斑斕的小魚仿若懸在空中一般;稍遠處的海水青淡純淨、沁人心脾,如果說九寨溝的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那麼馬爾代夫的水讓人覺得清新自然、心曠神怡。Rannalhi很小,在馬爾代夫屬於四星級度假村,設施比五星級的要簡陋一些。沒有像有些島那樣的電動車接送服務,步行一會就到了我們的房間。我們訂的房間離大海的直線距離不足10米,一個玻璃折門正對大海,床單的花紋很有大海的氣息,躺在床上打開折門就可以聆聽大海的聲音,地面是棕紅色彩釉瓷磚,茶幾上放著迎賓果籃,電話可以直撥國內(4刀勒/分鐘),有趣的是衛生間放的手紙竟是國貨“白貓”牌(而且標識全是中文),在國內只見過“白貓”洗衣粉,不曾想,他們的手紙更是漂洋過海遠銷馬爾代夫!與網上有些驢友所說的在馬爾代夫住70平米的大HOUSE相比,我們的房間不算大,但是恬靜舒適。門外的兩個物件很有海島的特色:一個是盛了水的陶盆,一個是木質桁架。桁架是用來晾曬浴巾、泳衣的,浴巾由度假村提供,而泳衣則花花綠綠、爭奇鬥艷,是Rannalhi的又一道風景;陶盆是為防止將腳上的沙子帶進房間涮腳用的,在Rannalhi的幾天中,我由衷地做了回“赤腳大仙”。除了有些地方要留心一些小貝殼、沙礫、樹枝外,在可以讓雙腳盡情放松。如果那個房間門前的陶盆沒有水而倒筘著的話,則可以判斷此屋無人居住。
Rannalhi的餐廳別具熱帶風情,茅屋頂、吊扇、四面通風。屋頂邊緣卷有草簾,在惡劣天氣時可以防下來。早、中、晚都是自助餐,全部男侍,上身黃色短袖襯衫,下穿深棕色長裙,服務周到熱情。(就是說英語時馬爾代夫口音太重)每個人就餐的位子是固定的。(我們特別選了個離大海最近的)當有新游客時,他們會在你的餐桌上用彩色的大米擺出歡迎的圖案,非常別致。Rannalhi的廚師廚藝不錯、也非常敬業,用餐時間快結束時,只要還有游客在用餐,他們就會繼續上菜。LP對冰激凌、甜點贊不絕口,我則對牛排、拷鮮魚情有獨衷。每每必吃得“走不動道”(“真是太好吃了!”—LP每次都對著面前的美味大發感慨,早把“減肥”的決心忘到九霄雲外了)。
LP小時在體校練過游泳,拿過北京市第三,其泳技非常人能比,浮潛更是不在話下。我們裝備整齊躍入水中,周圍不時有五彩斑斕的熱帶魚陪伴在我們身旁,珊瑚近在咫尺,只是眼前的珊瑚不如想像中的絢麗多彩。(珊瑚對周圍的生長環境非常敏感,溫室效應使地球變暖、海嘯的影響、環境污染、人為因素等都會影響到珊瑚的生長,據說,澳大利亞已經開始在大堡礁限制游客人數以及游客與珊瑚的接觸。)
近海很淺,海底的沙子非常白,這是為什麼這裡的海水看起來晶瑩剔透的原因,這裡的海水比普吉的清澈,但珊瑚則比普吉稍遜一籌。繞島一周後我們決定參加度假村組織的出海浮潛,(24刀勒/人)欣賞一下別處的海底風光。我們的救生員是一位矮小壯碩的馬爾代夫人(我覺得他長得很像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他分別用流利的意大利語和英語講解注意事項。船上多數是意大利人,然後是two couples香港人、one couple美國人,(我不能確定他們是否已經結婚)再有就是我們。馬爾代夫是由環礁組成,我們的船駛出大約兩個小時,穿越環礁中心的海域來到環礁另一邊,這裡有兩個比Rannalhi大得多的島,有更深的海、有更多的珊瑚。隨著海面的波動,無數光柱搖曳者身姿爭先恐後射向深邃莫測的海底,穿著各異的人們穿梭在光柱間,探尋各自感興趣的海洋秘密。我們的救生員身著鮮艷的潛水服,潛到很深的水下幫人們拍照,然後,擺動兩個碩大的黃色腳蹼,昂著頭,身體筆直穿越搖曳的光柱升向海面仿若橫空出世,又如明星“閃亮”出場。這一日,我們一共轉戰三個海域。返程時,船老大竟然睡著了,致使我們的船一度處在無人駕駛、漫無目標的狀態,在人們的哄笑中船老大不好意思地讓船回到正確的航向上。(真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啊!)
隔日,我們抬著雙人獨木舟重新回到大海的懷抱。(據說在馬爾代夫的有些島,雙人獨木舟須付費,15刀勒/小時,而在Rannalhi則Free)一開始我們還駕馭不了它,紛紛落入水中,看著對方的狼狽樣,我們笑得前仰後合。憑著我們的運動天賦,在眾多金發碧眼好奇的目光中,我們終於啟航了。這是考驗兩個人協調一致能力的運動,又是親近大海的另一種絕妙方式。碧海、藍天、陽光、沙灘一直伴隨在我們身旁,讓你情不自禁地融入大自然的懷抱。迎面有微風拂面、身下有魚兒娓娓相伴、舉頭是青天白雲、周圍是翠島椰風,我想古人“天人合一”的感受不過如此吧。
Rannalhi屬於珊瑚島,最高海拔不過1.5米,為了深度感受海島風情,我們在Rannalhi的最後一天搬進了熱帶海島特有的完全建在海床上通過棧橋與海島相連的水上屋(Water Bungalows)。Rannalhi的Water Bungalows一共有8座,茅屋頂,16套房間。房間裡紅木地板中央有一塊玻璃地板其下方的水中正好有一塊珊瑚吸引來各種小魚圍繞著它,晚上打開燈,燈光可以吸引來更多、更大的魚。面向大海的落地窗戶掛著薄若蟬翼地白色窗簾,為水上屋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氣息。每個套房都有獨立的觀海涼台,兩個並列的木質躺椅面朝大海,躺在上面,白天吹著海風,欣賞翡翠般的大海;夜晚可以像兒時那樣認真數著星星,耳畔是陣陣濤聲此起彼伏。好不愜意!
除了沒有桃花、沒有農田,Rannalhi很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寧謐、安詳。記得有驢友說過“如果你有很多出國機會,那麼去馬爾代夫吧;如果你只有一次出國機會,那麼你更應去馬爾代夫!”回國後,在《Discover》一期節目中一些西方的旅游記者評選世界上最有特色的20個海島。馬爾代夫以其隔世海景名列12,(古巴、斯裡蘭卡、毛裡求斯名列三甲,曼哈頓以其財富排列第五,巴釐島以眾神之島名列第七,香港因中西合璧位居第九)從其評語中可知只以風景取勝的唯有馬爾代夫。亞平寧的熱情
島上有許多游客來自意大利。Rannalhi唯一的潛水中心“Ventag Diving”就是由意大利人開設的,潛水中心的經理就是一位金發披肩、英俊帥氣的米蘭小伙子,他說他來Rannalhi一年了,他愛這個島。意大利人都帶有地中海式的熱情、開朗。Rannalhi有一個“Open theater”,音響設備一應俱全。每天都有好多意大利游客在那自娛自樂,有時候他們還排演小節目、知識問答、卡拉OK、街舞……。他們的演出熱情奔放,很富有感染力,往往台上台下一片歡騰,連蹣跚學步的小豆丁也隨著音樂學者大人們的樣子扭著小屁股。
沙灘上的意大利人更具活力,每天下午都有beach vollyball聯賽,有裁判,有觀眾,還有音樂。規則像我們平時玩乒乓球:勝者繼續留在場中,輸者換人。他們在發球時一點也不局氣,嘴裡要喊“巴啦”(意大利語,就是“發球”、“開始”的意思)以示提醒對方。很像我們玩麻將時報“落亭”一樣。可能島上很少有亞洲人玩沙灘排球,我剛當了一會兒觀眾,就被熱情相邀“加撥”,感覺像被邀請加盟意甲一樣興奮。我們隊的核心是一位身高足有兩米的父親和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十五六歲,一米八的個頭,少年氣盛,排球、足球都不錯,經常埋怨弟弟打得太臭;弟弟十一二歲,靦腆內向,發球時“巴啦”的聲音恐怕只有他自己能聽見。別看我在他們一家人面前沒有身高優勢,但卻能得到“波諾”(意大利語,就是“好”的意思)的贊許。一直到落日的余輝灑滿沙灘,我們才意猶未盡地離去。(真是場難忘的比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既然來到海島,怎能不“漁樂”一下。於是我們報名參加“Sunset Fishing”(20刀勒/人),本來要求至少8人參能成行,但當我們來到碼頭時,卻只有我和LP兩個人,開始度假村的人提議我們是否願意改在明天,但看到LP一臉不悅的表情,船老大詢問我們是否真的想出海釣魚,LP堅定地說:“Sure!”,船老大手臂一揮:“Follow me。”(真是個憐香惜玉的船老大)
偌大的船裡除了我們、船老大、還有兩個漁夫。他們三個人個子都不高,很黑、很瘦,面部輪廓分明,頭發烏黑卷曲。船老大瀟灑地只用一只腳操縱著船槳。不多時,我們便置身在浩瀚的印度洋中。這時候,夕陽西下,海風拂面、海鷗翱翔、大海微瀾。與一般的海釣使用長長的釣竿不同,我們的裝備非常簡單:魚鉤、魚線而已。魚線纏在一個小木板上,以魚肉為餌。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手感。雙腳蕩在船邊,放下誘餌,靜靜地看著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那份靜寂、那份輕松正是忙忙碌碌的城市中人平時可欲不可求的。忽然間,耳畔爆發出LP的歡呼聲,回頭一看,LP的戰利品正在她手中不屈不撓地顯示著自己的存在。受LP的感染,三個馬爾代夫人也忍不住加入放線垂釣,船老大不愧是老大,一會兒功夫,他身後就一大片活蹦亂跳。(想想黃土高原的西北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一年所得有限,熱帶人民輕松的就可以解決一日三餐,真是幸福啊!)
太陽逐漸落到海平面以下,天空中的雲彩都被披上紅彤彤披肩。蒼茫的大海中只有我們五個人各自守候著自己的期待。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是誰首先打破寂寞,彼此開始試探接近、了解對方。(溝通是人類的本性吧。)我們的船長叫“安波”。年滿21歲,世代漁民。(難怪釣魚水平那麼高!)開朗熱情,另外兩個則靦腆內向。漸漸地我們已不管魚兒是否上鉤,坐在船艙中攀談起來。他們知道我們來自遙遠的中國,他們難以想像在內陸一個千萬人口城市中生活是什麼樣?我們則羨慕他們每天都在天堂裡過著輕松、自在的生活。馬爾代夫有一千多個珊瑚島礁,其中約六七十個被開發為旅游度假之地,安波他們現在已不像父輩那樣出海捕魚為生,而是為來此度假的世界各地游客提供潛水、垂釣的用船服務。平時船上人多,今晚難得閑在,安波他們也樂得陪我們開懷暢聊。我們學了不少馬爾代夫語:[kihinei balabano]—“你好”、[dhoni]—“船”、[yilu]—“太陽”、[kandu]—“月亮”、[yilrua]—“海島”、[dalei]—“星星”……有些沒有真正明白其涵義,有些則還給安波他們了。
一輪皓月當空,墨色的大海撒滿了柔和的月光,我們五個人或站或坐,談笑風生。雖然我們相隔萬裡,文化背景迥異,生活環境天壤之別,語言障礙並沒有完全被克服,但這一切並不妨礙我們快樂的心情。(我相信安波他們也懂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袖珍首都半日游
最後一天,吃過午飯,我們登上高速快艇戀戀不舍地離開了Rannalhi,還是那艘快艇,這次我們卻希望它開得慢一點,再慢一點。小島迅速離我們而去,慢慢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逝者如斯夫!)從馬累得碼頭登岸,眼前是另一副城鎮景像。街道、行人、銀行、商店……。
據《各國概況》(世界知識出版社1979年版)介紹:馬爾代夫各珊瑚島之間南北長800 KM,東西寬130 KM,全國面積298平方KM(北京市行政區面積16800平方KM)。在1978年4月,當時馬爾代夫全國人口143469人,首都馬累人口29515人。(估計現在也多不到那去,真是小國寡民啊!)
馬累是全國190個有人居住的島嶼中最大的一個。主要政府機關集中在馬累的北部。我們沒有參加度假村組織的“Male City Tour”(30刀勒/人),而是選擇了更經濟更自由的“平蹚”。碼頭所在的路名很繞口,叫“BODUTHAKURUF FAANU MAGU”。正當我們東張西望時,一個當地人湊上來,自告奮勇硬要免費當我們的導游。(難道馬爾代夫也學雷鋒?)我們先走街串巷看了看馬累的平民區(不是貧民區)的房子。感覺就是“小”。馬路比長安街的自行車道寬點兒,有限,房屋都不大。薩利姆(我們的義務導游)帶我們走進一所男校,馬爾代夫是伊斯蘭國家,男女不能同校上學。校園不大,綠化不錯,就是小點,沒有操場。在“MEDHU ZIYAARAIY MAGU”路上,我們看到一個白色兩層建築“Maldives Majlis”,是由巴基斯坦援建的馬爾代夫議會(其實就是馬爾代夫的人民大會堂,面積相當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一個零頭)。順著路向西,不多遠是一座漂亮的建築:馬爾代夫蘇丹陵園。繼續前行,一座白色上有蘭色阿拉伯文的圓柱形建築呈現在眼前,那是穆斯林覲見真主的祈禱塔。(在很多伊斯蘭國家都有,最有名的在伊拉克,馬爾代夫貨幣中,“25 Laari”硬幣背面的圖案就是眼前的祈禱塔。)
繞過祈禱塔是一個街心噴水池,其南面是馬累最大的一座公園:“蘇丹公園”(面積相當於西單文化廣場),裡面的花草植被豐富。薩利姆向我們隆重介紹了蘇丹公園裡的三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有一顆樹冠非常大的樹,薩利姆說那是馬爾代夫樹齡最大的樹,有九十五年的高壽了。另外兩棵也出身名門:一棵是由印度的聖雄甘地親手栽種,一棵則是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一手種植。相對樹而言,LP對這裡的花花草草更感興趣,一種當地人叫它[taozen]的花首先吸引了LP的注意力。另一種白色的花,薩利姆非常肯定地說中國沒有,LP趕忙過去與之合影。要出蘇丹公園時,一個淡綠色的小房子映入眼簾,想不到竟是馬爾代夫國家博物館!在一些破舊的壇壇罐罐中,一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遺留的魚雷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出了蘇丹公園,在“CHAND HANEE MAGU”路的盡頭西側是馬累最宏偉的建築:“伊斯蘭中心”,一個白色大清真寺。薩利姆介紹說它用的全是名貴的意大利大理石。門前作清潔工作的全是婦女,用綠色的穆斯林袍子將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整個建築莊嚴肅穆很有氣勢。路東是一個有著白色高牆、四角有碉堡、且標有嚴禁照相標志的建築:“國家安全部”。再向前就是臨海的“共和國廣場”。(一塊大約100米×40米、豎著馬爾代夫國旗的草坪)廣場上有噴泉、和平鴿,許多游客還有當地人悠閑地散步,一派祥和的景像。廣場北側是大海,海邊停泊著馬爾代夫的海軍艦艇,4艘小快艇,4艘更小的小快艇;廣場東側是“警察局”,南側是“國家安全部”和“伊斯蘭中心”,西側是商業區。從廣場沿海邊向西沒多遠,就是“鮮魚市場”,一個暗紅色、充滿魚腥味的兩層小樓。海邊停著很多漁船,樓前是各種車輛,人們進進出出,有些魚有一米多長,魚的名字我幾乎一個也叫不出來。薩利姆帶我們從“鮮魚市場”側面的一個小門進去,上到二樓,原來繞了一個大彎,薩利姆最終把我們帶到他自己家開的旅游紀念品商店來了。告別薩利姆之後,我們繼續走街串巷,在“ORCHID MAGU”路,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士兵把守的大院,裡面一個頗有氣勢的建築,這是馬爾代夫的白宮:“PRESIDENT PALACE”。繼續向前溜達,在一個比較僻靜地街道上,我們走進一家KODAK專賣店,裡面的三個女店員對我們既好奇又熱情。我們用2美元兌換了25個羅菲婭。(1Rufiyaa=100 Laari 1US$≈12.75 Rufiyaa馬爾代夫的銀行下午2點就打烊了!)然後返回碼頭。在“BODUTHAKURUF FAANU MAGU”路上意外發現一個“安全生產”的條幅掛在一棟正在施工的建築前,上前探個究竟,原來是上海一家建築公司承建由中國政府買單的“馬爾代夫外交部大樓”。幾個在這要待近一年時間的上海人抱怨“這裡的飯沒法吃!周圍沒什麼可玩的!”(真是待在福中不知福!)在碼頭,我們登上開往機場的公交船,船票如果支付美元的話是1刀勒,付馬爾代夫貨幣則是10個羅菲婭(當然是付羅菲婭劃算。)不多時,我們就回到了熟悉、難忘的馬累國際機場。
飛機緩緩駛離跑道,馬累的燈光逐漸遠去,別了,助人為樂的老頭兒;別了,我的意大利球友;別了,釣魚高手安波;別了,馬爾代夫;別了,我們的Rannalhi!
中國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寫蘇杭的文人雅士大有人在,卻鮮見有筆墨說天堂的。我不知道古人心中的天堂是何樣?但我知道我和我LP眼中的天堂在哪。我們的假期是短暫的,但是它所帶來的愉悅心情卻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回味很久……
結束語
坐在駛往市區的機場BUS上,看著窗外逝去的高樓大廈、一望無際的車流一起釋放著尾氣、嘈雜的建築工地塵土飛揚、熙熙攘攘的人流行色匆匆、污染嚴重的天空灰暗低沉……我不盡感慨萬千:北京是人住的地方嗎!
友情提示
1st :態度決定一切
去馬爾代夫要端正思想:旅游中“快樂才是硬道理!”。如果像國內旅游那樣“旅游景點急行軍,商場超市大掃蕩”,那麼馬爾代夫會讓你失望的:舉目四周天海一色;步行空間沒有天安門廣場大;所謂商場比“林家鋪子”大不了多少;沒有棋牌室;更難找歌廳。你所能做的就是肆意揮霍陽光、沙灘、碧海、藍天。
如果你有和麥兜一樣的理想;如果你希望像楊過那樣過神仙日子;如果你想遠離塵世的煩雜;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純粹的度假;如果你相信有天堂的話;那麼,來馬爾代夫吧!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游!
2nd :Club Rannalhi簡介
FACT SHEETFull Name:Club RannalhiClassification:★★★★ (Four Star)Company:Jetan Travel Sevices Company (Pvt) Ltd.Location:South-Male Atoll, Maldives, Indian OceanResort Phone:(960)44 2688,44 2034,44 2036Resort ManagerA. A. H. Mohamed AliResort Fax:(960)44 2035E-mail:reserve@rannalhi.com.mvWeb Page:www.aitkenspenceholidays.comDate of Resort Opening:1978, reopened 05th August 1996Dive Centre Co. Name:Venta Diving - ItalyArea of Island:10 AcresNumber of Rooms:116Type of Rooms:02 Story Chalets & Water BungalowsRoom Categories:Standard & Water BungalowsNumber of Standard Rooms:100Number of Water Bungalows:16Major Tour Operators:Ventaglio-Italy, Jet Tours-France, and othersNationalities:Italian, French, British, German, USA, Singaporean,Distance Airport-Resort:35KM/22MilesSpeed Boat Time:45 MinutesCredit Cards Accepted:American Express, Visa, MasterFACILITIESRestaurant:1Bar:2Souvenir Shop:2Jewellery Shop:1Laundry Service:AvailableSpeed Boat / Dhoni for Rent:AvailableAyurvedic MassageAvailableDoctor:In-houseROOM FACILITIESAir Condition:All RoomsAttached Toilet:All RoomsCeiling Fan:All RoomsCoffee / Tea Set:Water Bungalows onlyHair Dryer, Wall mounted:All RoomsHead/Hand Shower:All RoomsHot & Cold Water:All RoomsIDD Telephone:All RoomsMini Bar:All RoomsPrivate Sun Deck:Water Bungalows onlyRoom Service:(break fast)Water Bungalows onlySatellite TV:All RoomsWATER SPORTS RECREATIONAL ACTIVITIESCannoeing:AvailableCatamaran sailing:AvailableWind Surfing:AvailableExcursions:AvailableFishing:AvailableScuba Diving:AvailableSnorkeling:AvailableBeach Volley Ball:AvailableTable Tennis:Available3rd :語言關
從學校出來這麼多年,英語只剩下了初中的語法和單詞量,不過兜裡揣著快譯通,我們還是滿懷信心地踏出了國門。在與空姐、海關人員、行人、酒店經理、餐廳侍者……的交往中,我們本著“連蒙帶猜”的原則基本上跨過語言障礙。甚至回國後,我們倆之間不說英語還不行了,而且都帶有濃重的馬爾代夫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