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麗江->香格裡拉, 松贊林寺資料:
“香格裡拉”一詞,是1933年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中所描繪的一塊永恆和平寧靜的土地。是個有雪峰峽谷、金碧輝煌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廟宇、被森林環繞著的寧靜的湖泊、美麗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慶卻惟妙惟肖的擁有著詹姆斯· 希爾頓(James Hilton)書中描寫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裡拉”一詞是迪慶中甸的藏語,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慶高原就是人們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裡拉”。廣義的香格裡拉包括迪慶州到稻城亞丁一線,稱大香格裡拉,俠義的香格裡拉就直迪慶州政府所在地――中甸。把那個巨大的登山包寄在了客棧背個小運動包輕裝上路了。麗江到香格裡拉不到兩百公裡,約4.5小時車程。從古城出發約十幾分鐘便到了我們昨天計劃而未成行的拉色海,這是個典型的高原濕地湖泊景觀,這片水域每年有3萬多只水鳥來此過冬,其中有很多瀕危珍稀鳥類,因此這裡也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拉色海過去連續幾公裡都是林蔭道,路兩旁齊刷刷立了一溜我叫不出名的大樹,偶爾露出個臉的太陽光從樹葉的縫隙裡漏下幾道光,斑駁地打在車窗玻璃上,感覺不像在海拔三千多的高原而是行進在江南的某個小鎮上。往下的路上到處可見前幾天洪水肆虐過留下的痕跡,苞谷地裡積淤了退水後留下的泥沙,靠河的田裡還有許多莊稼泡在水裡。車過虎跳峽,路面變得狹窄,今天是214停線後開通的第二天,路基上到處是剛清理開的一堆堆山體滑坡下來的石頭堆,山腳的護坡上許多用來抵擋半山落石的鐵絲網已被過量的落石壓得傾斜,更多的護堤被泥石流衝垮,車子經過時往上看去全是搖搖欲墜的石塊,恨不能幫司機師傅也踩上一腳油門趕緊通過。到新舊公路的岔口時發現新路入口已設卡封堵,被告知剛開通的路昨天因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今天再度關閉,只好繞舊路走,師傅說這得多花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車子搖搖晃晃結束了顛簸重又拐上了新路,路面也一下開闊起來,兩邊牛羊和野花一起點綴著大片的草場,偶爾掠過窗外的掛滿經幡的白塔總會引起滿車的驚嘆,所有的腦袋和鏡頭都擠到了窗口,從這裡開始就進入了真正的藏區,把耳塞掛上,耳邊響起了許巍的歌聲“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對自由的向往……”,和著那旋律我們奔向香格裡拉…….
兩點多車終於到了中甸(香格裡拉)車站,下了車一堆人正嘰嘰喳喳整理著行李,一個黑衣留著絡腮胡的魁梧大漢徑直朝我們走了過來,這便是阿根,美特MM的網友,一頭老驢同時也是迪慶香格裡拉高原探險俱樂部的資深導游。中甸的天氣很干燥,陽光打在臉上有刺痛的感覺,阿根帶著我們搭公車去客棧,呼啦一上去小小的公交一下滿了,發現這裡的公交車居然也是無人售票的,而且沒有投幣箱,只在司機位置旁的發動機蓋上放了個裁掉一半的蒙牛包裝箱,一堆紙幣就堆在那,每人上車便往裡仍一塊錢,更有意思的是沒零錢的乘客往裡放了大額鈔票後便自己在那揀鈔票找零,司機卻自顧自地開車。很奇怪地問阿根怎麼會這樣,他卻很困惑地反問“為什麼不能這樣?”,一時為自己的想法羞赧不已,足見這裡民風的淳樸。下榻的地方叫龍行客棧,名字挺炫的,是個北京小伙開的,挺大的兩層藏式院子,天井裡種著怒放的花花草草,右邊是酒吧和廚房,進門的服務台對面巨大的公告欄上花花地貼著各類旅游信息,出游征伴的小條,很典型的一個背包客旅館,迪慶州藏地青年旅館就在龍行的斜對面,因床位較少擔心我們人多住不下便沒選擇它。因時間尚早於是決定下午就去松贊林寺,整理好東西便出門先去找東西吃,沒走多遠便看到一家掛著”維西風味”面館,看小店還挺衛生的便決定在此用餐。意外的“大單”讓店老板喜出望外,雖然我們每人只要了碗5元的面塊。老板的兩個小女兒也很乖巧地馬上忙呼開了,小的給大家倒茶,大的在廚房裡洗著青菜。也許是高原沸點真的低很多,看廚房熱氣騰騰半天了才端出來第一碗面,等給我端出最後一碗時我發現只有大半碗而已,於是開玩笑地問端面的小姑娘是不是她肚子餓先吃了,她紅著臉笑著說“沒算准,前面幾碗打太滿了。”真是樸實得可愛。大伙很不斯文地哧溜哧溜吃開了,結帳時十個人剛好便給了她五十塊,走到門口她卻拿著一塊錢追出來說“最後一碗沒滿少收你們一塊錢”,我們笑著說剛才是開玩笑的不用了,一時她捏著那一元錢站在那不知所措。走出店外,一輛火紅的宗申125CC越野摩托賽車轟鳴著停在我們面前,車手拿下安全頭盔露出了一張黝黑硬朗的臉和一頭微卷的長發,阿根從後座下來給我們介紹說這是他的同事――丹增,他將為我們去松贊林寺作導游,丹增用生澀的漢語跟我們打著招呼,阿根告訴我們丹增是康巴漢子,小時候在四川做喇嘛,後來去印度學英文並研習藏傳佛教,前兩年回到中甸成了他們俱樂部歐美團的專職導游,精通英語但漢話卻說得很爛更不用說讀寫了。丹增騎車先過去了,阿根帶我們到青年旅館門口等公交車,站沒一會卻見到剛才店裡的小姑娘拿著瓶礦泉水跑了過來,原來我剛才在店裡添水時忘在桌上了,還來不及跟她道謝她已經一溜煙又跑了。車十來分鐘便到了松贊林寺的腳下,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因外形酷似布達拉宮而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寺廟依山而建,遠看過去氣勢非凡,扎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寺中僧侶分為活佛和扎巴兩類,除活佛外的僧侶按學歷及資歷分為格西、格弄、班卓等。我們從門口進去,迎面便是一條長長的石階玉帶般通往主寺。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丹增用他那拗口的漢語夾雜著英語給我們講解松贊林寺的建造歷史和傳說,給我們講大殿牆上的人世輪回圖,給我們講屋頂上的雙鹿聽經圖,給我們講哈達的來源…….大家似懂非懂地聽得津津有味,走到偏殿,這裡有個喇嘛在幫游客用藏文寫祝福語點酥油燈許願,我們也都去點了盞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祝福,站在佛台前心裡感覺竟是前所未有的虔誠,雖然我既不是佛教徒也非藏民。下到停車場,回頭看松贊林寺在夕陽的輝映下仿佛披了一身金衣,更顯得金壁輝煌逼人心扉。
晚飯阿根和丹增帶我們到了家火鍋店吃犛牛火鍋,這裡的犛牛肉片並不像廈門一樣凍硬後片成薄薄的卷,而是切得大而厚實,燙熟了冒著熱氣沾了調料漿往口裡一送,美得冒泡,口感太好了,這裡犛牛肉的廣告是“牛吃蟲草我吃牛”,說的是香格裡拉盛產名貴藥材――蟲草,這裡的牛都是吃蟲草長大的,雖說有些誇張,但其營養價值之高可見一斑。松茸也是這裡的特產之一,每年6、7、8月雨季來臨,在海拔較高的松林裡便會長出這種叫松茸的蘑菇,屬山珍類野生植物,因其純天然和高營養價值曾風靡於日本和東南亞一帶,價格高時達三五百元一斤。今年雨季長,雨量大,松茸高產價格掉了,我們也得以奢侈一會品嘗了一下山珍,量太少除了鮮倒也沒吃出別的味道。飯後大家興致未減去了酒吧繼續切磋,海闊天空地神侃,聽阿根和丹增講他們跟各種各樣的團出行的樂趣和艱辛,喝得興起丹增站起身給我們唱藏歌,他那粗曠的嗓音配上悠遠的旋律真讓我們感覺到了。。。。,我們都覺得阿根低沉的男中音很迷人就起哄要他獻歌一首秀一下歌喉,阿根卻欲唱還休地左右推擋不願展示,美特在一旁連慫恿帶鼓勵加激將阿根仍不為所動,只好作罷。一晚上阿根不停地給我們描述梅裡雪山的迷人,雨崩神瀑的神聖,聽得我們怦然心動,他又承諾如果我們要去他會親自陪我們前往,最後還是一句“走一趟雨崩你就是真正的驢了…”,一時我們熱血沸騰覺得機會難得便拍板定了。不知何時窗外下起了雨,淅瀝的雨點輕輕地打在窗戶上,屋裡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或因酒力或因興奮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異常生動而充滿激情,沒有人看得出來這是一群來自四面八方才認識一兩天的臨時團隊,一股無形的力量將我們吸引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