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翠(民間傳說)
斯鑒
在V字型的山那邊,有匹綿長的T字型高山,海拔1000米。爬上3700步石梯,展現出平坦的波浪型山地。
省上的一位電視台女記者,是位實習生,到V字型山下北水鎮采訪,見東山頭活像人頭雕塑,仰坐高空;西山頭也像人的半身側像。她拉開長焦距鏡頭,攝下了奇特的山形山勢。
同事和老師來了,准備親入深山。
在 V字型山脊,傳來了吹樹葉的響聲和歌聲:
香茶山,千裡翠,滴滴香翠心頭醉;
茶葉響,河水唱,聲聲入耳迷人睡。
東山太公仰面恨,西山太婆掉眼淚。
爬上山去飲香茶,再上高山心不累。
記者們尋聲找到了吹葉唱歌的一對男女,讓他們觀看了攝影機的鏡頭。女的說,太像了:東山頭老人雕塑像,短發後梳,前額平坦,肉鼻肥厚,嘴角半開,喉結突出,似有無限言語未一吐為快。夕陽輝照,金光燦燦,尊嚴雄莊。西山頭樹木茂密,似濃發長披,秀額彎眉,隆鼻高聳,雙唇緊閉,削肩隆胸,夕陽下勾勒出的輪廓,凄美的曲線,慈祥的面容,似有述說不完的往事。
那男士則講述了袁將軍和田妃飲恨化為石頭的傳說故事:從彭州順北水河而上,T字型高山上是一片盛產香茶的山丘地。青翠的茶樹下行行復行行,排排復排排,一梯一級 ,包圍著大大小小千個山包。唐玄宗躲安史之亂來四川暫駐時,早聽楊貴妃說,除她家鄉青城山青茶出名外,就數有個三縣交界的北水河上香茶山綠茶特香,時有上貢,他都不以為然。此時此刻,她懷念貴妃,特令地方官采頡七顆茶樹上的明前茶上貢,唐明皇綴後龍顏大悅,即刻御賜為“天下香翠第一品”。
唐肅宗年代,盛唐繁華之景不再,邊兵不時侵犯邊境。千裡茶香山幾遭戰亂,人散茶枯,香茗蕩然無存。就在這時,香茶山上來了四川節度副使袁曲扎下駐軍營盤,袁副使袁天卻觀察地理,測算凶吉,說,山高路險,在此駐扎重兵,節制五方諸侯可保成都平安,西川太平;即使兵敗問斬,隱居深山,也可保性命無誤。袁曲升為節度使也常年住在山上和茶農談茶問經。5.6代人過去了,他的後代也參軍,就是戍邊的青年軍士袁天健,人稱三哥。他和落第舉人、老秀才的女兒田平川(小名翠兒)熱戀,時日曠久。到了預訂拜天地拜高堂之際,袁田兩家商議:當兵總要復歸田園,不如現時種好香茶,日後也有個好生計。依計而行,兩家人到山下去砍回北水河邊的香茶樹枝條,背上山來壓枝、種下墊土。新茶枝很快就發芽繁殖。由於有守軍保護,而袁天健人緣又好,很快就升為千夫長,這片五性繁殖的茶長勢喜人。
話說邊兵快打到成都了, 袁天健奉命調往成都抵抗。三年後,犯邊之兵被打退了,袁天健也被封為副將,又調回北水鎮統兵戍邊。袁將軍接令後興衝衝地騎馬上香茶山,准備迎娶田翠兒。
一路上只見香茶山的茶地郁郁蔥蔥,枝挺葉嫩,喜煞將軍。他望著親自護守種植的茶山,夢想著成親後,先多種新茶樹,再到名山、敘府去學會制茶技術,讓千擔萬擔山茶飄香人間。
去見田翠兒的路似乎特別漫長,好不容易到了田家門口,田老爹老淚縱橫地來接他進屋,打躬作揖地說:三兒啊,對不住你,翠兒被可恨的宦官選送去宮中了。早知如此,該早一天拜堂成親就好了。話說那翠兒過了18歲,出落得細皮嫩肉,柳眉杏眼桃腮,高挑個兒,又跟從父親初識文墨。這樣一個知書達禮、容貌出眾的山鄉姑娘,怎叫人看了不喜歡?難怪朝中宦官要選中她獻到宮中去了。袁三哥聽完田老爹哭訴,也未怪罪田家,只說是地方官拿翠兒做晉官之階了。
又三年過去,翠兒以貴妃身份回鄉省親,捐獻給家鄉的是一座銅佛,銅佛高約一丈余,相貌堂堂。可袁田兩家怎麼看這銅佛,都像袁天健的相貌,特別是平坦的前額、高聳的肉鼻和濃黑的挑眉。不過袁田兩家對此卻絕對隱而不語。翠兒另捐獻一座廟,賜名“三郎廟”,並傳下懿旨說是當今皇上是“三郎”,這是為皇上在家鄉立廟,令誰也不敢起疑心。袁三哥心知肚明,那是翠兒當了貴妃也惦念他,並痴想有朝一日,皇上也像其父一樣,帶貴妃倉皇出逃四川,趁兵亂突變之際,劫了翠兒遠走高飛。
時隔多年,袁天健思念翠兒,一直未迎娶正房,官至郎將也未拜堂。待田老爹歸天,田貴妃請旨帶孝。是時,九州雄傑竟相起事,朝廷大亂。田貴妃回不去長安,就請旨就地歸袁郎將護佑,待平安之後由其護送回家。可益州牧已擁兵自重,自立為王。那種情勢下哪裡回得去?袁天健與田平川計議,時機已到,就雙雙奔往北水,隱姓埋名,以種茶為生。那時他們只種苗圃,賣茶苗茶種,幾年時間就把千裡茶山上下的老茶樹改良完畢,讓優良茶樹遍布山鄉了。
後來新蜀王手下宦官經多方打聽,終於發現他們倆的隱身之處。蜀王即三叩六說袁天健進成都,官拜兵部大夫。與此同時,唐朝皇宮一班官兵也想啟用袁將軍帶兵反擊新蜀王。在新舊王朝兩批官兵爭奪將軍使其無處藏身之時,袁、田一對情深意重的恩愛夫妻,干脆爬上了人跡罕至的東山頭,要到他們賣茶樹苗時才化妝下山一次。一次袁將軍去北水鎮賣完茶樹苗正上山時,一位昔時的兵卒見到他對他耳語道:“蜀王下令,送袁將軍回成都者,賞錢封官,場裡有畫像懸賞張掛”,袁將軍一聽,立時回去帶田翠兒搬往西山頭。誰知不久後他們的行蹤仍被發現,袁天健好不容易掙脫羈絆,重返東山頭秘居,並與翠兒約定,待平安後再迎接翠兒,另擇地而居。
因為蜀兵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地圍守著山下,使他們過了一年又一年,始終在山頭互相守望,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千裡茶山香飄多少次......也許過了36年吧,他們始終隔著北水河、W字山,相見不能相依,相約不能相伴。
所以後代人就叫東山頭為太公山,就是袁將軍的化身;西山頭為太婆山,就是田平川的化身。他倆飲恨滴淚的石山,永遠護佑著千裡茶山,使茶樹年年新枝煥發。人們為了忘卻的紀念,以翠兒為名,取茶名為“千裡翠”。
這山沒有那山高,那山的葉尖更加香。
西山頂上披彩霞,東山頭頂放豪光。
霞披千裡葉兒翠,光耀千山萬裡長。
記者返程時,聽見青年男女悠揚的歌聲隨風飄蕩。
溫馨提示:作者系四川省工商管理局《四川工商》編輯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