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滇西到甘南(4)尋找珍珠海

作者: nj老菜

導讀從滇西到甘南(4)尋找珍珠海從中甸到四川,肯定是要去稻城亞丁的。在我原來的設想裡,是准備先到德榮,再到鄉城,然後去稻城。但去德榮的設想在向師嫣老師咨詢後放棄了,在鄉城停一天的想法在與Z商量後也放棄了。我、Z、小鄒三人買了中甸到稻城的班車票,98元,7時開車。 這一路基本上全是沙石路,要翻越小、大雪山丫口。在丫口處,幾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山火。漫 ...

從滇西到甘南(4)尋找珍珠海從中甸到四川,肯定是要去稻城亞丁的。在我原來的設想裡,是准備先到德榮,再到鄉城,然後去稻城。但去德榮的設想在向師嫣老師咨詢後放棄了,在鄉城停一天的想法在與Z商量後也放棄了。我、Z、小鄒三人買了中甸到稻城的班車票,98元,7時開車。

這一路基本上全是沙石路,要翻越小、大雪山丫口。在丫口處,幾年前曾發生過一次山火。漫山白雪,殘存著的黝黑的樹樁成片地突出著,黑白相間,仿佛墓地,被埋葬的綠色用殘酷的黑在控訴著火紅的暴虐。在中翁水停車吃飯,這兒也是碧攘峽谷的入口處,幾年前我曾來過,但現在似乎沒有游客。

翻過大雪山丫口,進入鄉城,山谷中的平地變的開闊些了,谷地順著山勢如長龍般蜿蜒而去,似鱗片的片片綠地間錯落著座座白色的藏房,形式與中甸的房屋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有名的鄉城民居。從鄉城到稻城的路況較好,一路地貌變化多,高山峽谷峻險,丘陵荒灘連綿。進入稻城後,這兒地勢變得更為開闊,藏居又變成了未塗色的石塊砌壘的形式,公路左右高大的楊樹夾持著黑色路面,鋪張在背景的藍天白雲顯得通透純粹。

約下午4時到了稻城,住在藏巴拉,40元的二人間,公共衛浴。安排住下後,便去城外河邊的楊樹林,雖然季節不對,楊樹尚光禿禿一片,但在傍晚的陽光下,仍然透過它的枝干,映射出一圈金色環邊。

從河邊回來後上街去找明天到亞丁龍同壩的車,經幾番交戰,將來回車價談定在350元。由於車上還有空位,為提高投入產出比,再到車站去拉客,還就給我們拉到了二人,一位是港人,另一位是成都某大學的大四學子楊,這位楊同學以後與我們一路耍到了丹巴。

楊同學極有特色,先對他侃述一番。該同學是山西人氏,體形碩大,開朗樂觀,對於吃尤為津津樂道,一談起家鄉的面食,便眉飛色舞滿面生輝,聽他一一細細道來,連我這聽客也好像剛喝了一口山西老醋般的口中生津。楊同學的隨身行囊中還帶有不少美味嚼物,不時掏出以好饕舌,當然我等也得以分享,以免徒費津沫。

楊同學深得近日關於“節約型”其中奧妙,每日在飯桌上大行其道,總是最後一個離開,並且無論巨細,總將桌面上無論大小盤中的非液體物逐個一一撮納入口中,其神情之投入,目光之專注,表情之愉悅,常令我深深感動,並深感今後無論如何要對浪費實行痛深惡絕。

楊同學既好美食,亦好美色,平時常發現他目光專注,那時如順其注視方向引導,定然會發現窈窕淑女。在與他分手後,一日忽念他,遂發短信問候,楊同學回復:“現在重慶解放碑下看美女,晚上吃火鍋”,據此可見其行狀始終如一,我也回一短信,“拾物啟事:現有人在解放碑下拾得眼珠一對,其狀大而圓,且珠內深印美女數人,其貌若天人,望失主速來領取。”

一、天公不做美

早7時開車,在亞丁停車吃早飯,面條7元。在售票處小鄒產生了個笑話,門票128元,我與Z當然如數奉上,楊同學則得意洋洋地亮出學生證,在我們仰慕地注視下半價購票,隨後售票員的目光轉向了小鄒:“小同學,你的學生證呢?”,原來,由於他面容的青春,身材的嬌小,已年近30的他被誤以為是個中學生了,面對著天大的誤會即將帶來的天大的好處,小鄒強壓住心頭的狂喜,以小心翼翼地口氣解釋忘記帶學生證了,原以為面對小同學,售票員會放他一馬,卻沒想在原則性前碰了壁,無奈地付出銀子後,小鄒的臉上也失去了青春,郁悶啊!

約11時到了龍同壩,來之前,關於亞丁做了不少功課,看了不少的文字圖片,對那裡充滿了向往。車到龍同壩後,我與Z准備騎馬進山(到牛場100元),而鄒與周則徒步,小伙子到底是小伙子。天氣不好,雲層低,壓在大山的半腰,陰沉沉灰蒙蒙一片。季節也不對,草色枯黃,樹未出綠。眼前的景色與心中的預期產生了巨大的反差,反思,所有找到的信息給出的均是美好的,因為人總是願意展現美好的,照片也要挑所謂拍得好的,而真正的自然是變化的,我們所能的,只是盡可能的按規律外,還需要的就是運氣了。天氣不好,也只能怪運氣了。既來之,則安之罷。

從龍同壩到衝古寺的一段是上坡,徒步的人在這兒要耗費體力,我們騎馬不累,但馬到了衝古寺也得歇歇了,寺後的仙乃日雲遮霧障,不見真容。休息後上馬繼續往前,今天的計劃是到洛絨牛場,道路不錯,從未見過路旁有如許多的瑪尼堆,大大小小,間隔不長,如行道樹般伴隨著。天氣非但不見好,反而紛紛揚揚地起了小雪。到了牛場,幾頂帳篷和兩棟木屋,這就是終點了,應該說條件不好,但總有個可以歇的地方了,這時的天又下起小冰粒。Z在中甸高原反應,然後一路勞頓,感覺不太好(由於售票處地圖將洛絨牛場錯誤地標高為4986米),並且對明天的景色失去了期望,打算返回衝古寺,我也有同感,決定陪他一同返回。不過,我要再向前走一段,去盡可能的靠近央邁勇,與Z約好一小時後回來。

遠方的央邁勇只見底部,文殊菩薩的身軀被帳幔般的濃雲遮擋。黃色的草場上,散布著點點黑色,犛牛們在啃食著短短的草。我走過幾根木頭搭成的小橋,順著山坡的小路走向央邁勇。沒用多少時間,我到了這段路的盡頭,一座小山橫亙在前,前方是坡度較大的山路了,翻過去是什麼?只要上路,前方總是有著未知和誘惑,但,總有放棄的時候。看不見你了,永恆的文殊,留待以後的拜訪吧。

二、一尋珍珠海

回到牧場,其他的同伴們也到了,我們5人,還有另一車的4人。與鄒、楊分手,約好第二天下午4時龍同壩會合,Z騎馬,我步行,踏上了回衝古寺的路。這段路,我用了二小時,在接近衝古寺時,天氣轉好,看見了局部的藍天,有光,景色也好了,衝古寺前的草灘和彎曲的小溪都泛著光,激起拍片的欲望。

衝古寺的住宿處條件也不好,木板房,到處是縫,裡面用土工布圍上,兩條通鋪。想不通,應該是成熟的景區了,為何條件這樣差,甚至還比不上珠峰大本營,那裡還有太陽能電燈和溫暖的大火爐。

在板屋裡已經有三位背包(在景區過夜的共13人),其中一人躺在鋪上,似乎生病了,另二人正圍著他忙碌。原來這位北京人用兩天時間獨自完成了小轉山,今天在翻越山口時,由於體力透支,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要不是遇見兩個藏族女孩將他送到衝古寺,恐怕後果嚴重。另二人一是成都的大學生,一是新加坡的攝影采風者,在他們的照顧下,北京人已經恢復過來了。

議論一陣後,我們和成都的小X准備上山去看仙乃日,有老鄉表示要帶路,心想近在眼前何需向導,於是簡單的打聽後,三人便上路了。小X手上拎了個塑料袋,一路檢拾,不少都是看來印制精美的食品包裝,看來是旅行團的人們所為,享受兼不環保。

很快的上了山,一片灘地,左面山勢險峭,岩壁暴露,右邊山形稍緩,樹木林立,仙乃日高大地聳立在正前方灘地盡頭,山的肩部以上仍是雲,積雪鋪掛而下。我們開始尋找珍珠海,她應該就在附近,但前後左右望去,不見水色只見樹影。是否她藏在灘地灌木的綠叢中,我們曲折探尋,見不到她;是否她躲在山坡高樹的帳幔後,我們登高張目,見不到她。你在哪裡?珍珠海。

太陽西傾,天色轉暗,看來今天是無從尋找她了。我們又下到灘地,席地而坐,准備看傍晚的仙乃日。天空中仍是濃雲多多,黑黑白白,小塊的藍色點綴在其中,成了奢侈的向往。西方的陽光從雲中打出窄窄的一條,用一筆金黃抹在左面的山壁上,這一抹隨著夕陽的下落在慢慢地抬升,金色的岩壁、金色的樹叢、金色的山尖,直至將雲也鍍上了金黃。而前方的仙乃日還是不見真容,聽任夕陽的余輝將她的其余塗抹。金色的顏料要用完了罷,不可避免的黑漸漸地攙雜了進來,我們也該下去了。

晚飯是面條加西紅柿炒蛋,二人30元。

三、二尋珍珠海

早晨起來,Z喊頭疼,雖然昨晚蓋的較多,但暴露的頭部卻遭受了冷空氣,而我因頭上戴了帽子,避免了頭疼。

清晨的天空不錯,仙乃日一覽無遺,連遠方的夏若多吉也清清楚楚,Z的長焦大顯威力,橫掃無遺。觀世音撩開面紗的時間並不長,一縷薄雲又飄在了她的面前。我們再次上山,二尋珍珠海。我認為,珍珠海也許藏在仙乃日腳下灘地的灌木叢中,順著小溪走一定能找到。於是我和Z沿著干枯的溪溝向仙乃日走去,淺淺的溪溝無水,滿是卵石,溝旁是一人高的一叢叢灌木。一腳高一腳低的走著,不見任何水的蹤跡,直到仙乃日的山腳下。珍珠海在哪裡?漫無頭緒。

仙乃日高聳在我們的面前,上部又給雲遮住了,一段小冰川掛在山腰,冰川的下段已經崩墮,湛藍的斷面十分清晰。聽到了一陣隆隆的聲響,山上的積雪在崩落,騰起了一波雪塵。我們的前面有一堆巨大的石礫,都是仙乃日的棄物,從山而降,形成了一面扇形斜坡。沒什麼好選擇的,“我們爬上去看看吧”,Z與我都這樣決定。

這坍塌堆的礫石大大小小,並且松散,易於滾動,攀爬起來腳下不易著力。上了一段後,看見幾棵樹的尖稍露出亂石,可能山石的塌落是逐次的,所以沒有將大樹砸倒,而是漸漸掩埋。我與Z全神貫注於前方和腳下,慢慢地登高,在上升了約幾十米後,這裡活剝一句大家耳熟能詳而的確符合當時的句子,“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湖卻在,樹木環繞處”。下面不遠處,一泓碧水靜靜地臥在一片樹林中,珍珠海,原來她躲在那裡,地點就位於我們昨天看夕照的附近,失之交臂,郁悶啊。

既然找到了她,我們就去拜訪吧。小心地下了亂石坡,回到我們搜尋珍珠海的出發處,過了右側的小坡,就到了海子旁。不大,平靜,水邊的經幡在微風中輕拂,只有一對情侶在岸邊徜徉。天色不好,撒撒揚揚地又飛起了小雪,仙乃日的倒影在水中只剩下半截,我們在一段木頭上坐著,面對著來之不易的珍珠海。

由於自信,由於粗心,由於忽視,將原本簡單的過程變得繁復,這就是教訓。得到的,爬上了一般人不去的亂石坡,從那裡看珍珠海。

時近中午,我們踏上回去的路,到龍同壩是一路下坡,很輕松地就到了。搭了便車去山坡上的一個村子吃中飯,條件比龍同壩好得多。下午4時,我們與鄒、周准時會合,大家七嘴八舌地講述各自的經歷。

回到稻城,晚上去洗溫泉,給司機帶到一藏民家開辦的浴室。溫泉用管子接入每間浴室,室內約5、6平米,一矩形池子,可供雙人浴,但水溫不高,甚至我懷疑冬天會感覺冷,我們四人要了三個池子,共25元。溫泉水從池底不斷湧出,很是干淨,水滑凝脂,在經歷了多日的奔波勞累和五天未洗澡後,在水中的享受是平時體會不到的,讓疲憊在溫暖中流去,將塵垢在流動裡剝落,似飄若搖,似神若仙,呵呵。

這就是我們的稻城之旅,未達到期望值,不過這就是旅行必然會產生的結果之一,我是欣然接受,也帶來了對再一次探望的期待。

我們的下一段,要去新都橋、塔公、丹巴、四姑娘山了。

注:還有幾篇,要過段時間才能貼出,見諒。



(仙乃日下觀余輝)



(回望珍珠海,終於看見她)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