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藍色的多瑙河
《藍色的多瑙河》據說是奧地利的第二國歌了,史特勞斯的雕像也成了維也納的像征,但在我眼裡,多瑙河的婀娜嫵媚卻是到了匈牙利才盡情展現出來。
從奧地利到匈牙利,高速公路沿途的景觀已經有所變化,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很熟悉的丘陵和田地,有點像置身國內。於是刻板的印像開始作祟,以為這一個變革不過十來年的國家,離三代貴族的距離還是太遠了些。
布達佩斯藝術般的街道建築漸次映入眼簾時,我開始感到自己的臆測太冒失。但導游還要吊吊我們的胃口,午飯過後,車子離開市區,先往另一個城市埃斯特貢。那裡有匈牙利最大的教堂——埃斯特貢大教堂。
歷史上這座教堂很有來頭,本來是在十一世紀建造的,但在和土耳其人的戰鬥中被摧毀了。十八世紀開始在原址上修建新教堂,建築過程相當漫長,雖然1856年舉行了揭幕儀式,時為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茲,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啦,率領一眾達官貴人參加了這一盛典,大音樂家李斯特也專門為教堂譜寫了彌撒曲,但在此後很多年,教堂的工程和裝修還一直在進行。
原始的教堂我們已經看不到了,不過現在的教堂還是匈牙利最大,裡面有一間小屋存放了被毀掉的原教堂的建築材料,和現教堂精美的畫像、雕塑,還有那發出聲音來氣勢恢弘的碩大的管風琴一道,同屬珍貴的財產。而埃斯特貢,這個匈牙利歷史上曾經的首都,也牢牢占據著今天匈牙利宗教中心的位置。
教堂後有一塊平地,是很好的觀景台,多瑙河在這裡轉了個彎,一座造型優美的橋梁連接兩岸,我們腳下是河邊的綠化帶,而對岸全是建築,看起來既有工廠又有民居,多而雜亂。這不是風景,但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那就是斯洛伐克了。一河之隔,兩個國家。
教堂附近有教皇為伊斯特萬國王加冕的雕像。這位國王在公元1000年實現了他的理想,將匈牙利變成一個天主教國家,因而有了聖史蒂芬的封號。不過後來土耳其人短暫的統治以及帶來的戰爭著實把已有的秩序破壞了不少,不僅原始的埃斯特貢教堂沒有了,這城市附近很多的城堡也毀掉了。
導游在路上停車,指著遠處山上的城堡遺址給我們看。聽了一番描述之後,回憶竟跳到阿裡的古格王國。旅途中總有這樣與歷史的遽然相遇,對著一片廢墟唏噓:那些曾經鮮活的色彩和生命呢?到哪裡去了?那些笑過哭過的人物和故事,到了哪個空間與國度?
欣慰的是有一些景像總是存在的,流雲,清風,烈日,暴雨,還有眼前細水長流的多瑙河。那些我看不見聽不到的故事,她都見證過呢。
我們到山丹丹去。這裡能成為著名的藝術家城市,據說要得益於十七世紀末大量塞爾維亞族人湧到這裡,建起東正教堂,也使山丹丹真正興旺起來。可惜我們逗留的時間太短,根本來不及體會這座城市的藝術精髓,只留下一個鄉土旅游商品購物小鎮的印像。
再就是城邊靜靜流淌的多瑙河,兩岸蔥郁的林木,以及河堤上悠閑乘涼的人們。
開始有了喜歡匈牙利的理由。
第二天,終於迎來重頭戲。我們哪也不去,就在布達佩斯,這座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美麗城市,從早到晚泡上一天。
早晨有小雨,起了風,氣溫一下子降了不少。但我們打著傘,在商業步行街上來回逡巡,依然樂此不疲。街上東西很多,其中古董不少,不過我們觀賞的意欲多於購買。匈牙利的貨幣福林單位也實在太小,1歐元可以換240福林,上個洗手間也要100福林,我們對著標價單上的大串數字總是發愣,皆因腦子不能及時轉過彎來,弄清那些大數字的概念。到了後來,為了花掉手上的福林,著實花了不少時間。
一邊逛街,我就一邊遺憾。這個城市,建築實在太美太規整,可是步行拍不下全貌,坐車掃描,機子又抖得厲害。布達佩斯的道路是出名的差,奧地利和匈牙利兩位導游意見完全一致。我想他們沒有見識過我們國內許多地方的道路,到了布達佩斯以後,匈牙利在我眼裡已經變成仰角。
午後,雨水散去,天空放晴,我們對布達佩斯經典景點的拜訪也開始了。
這個城市被多瑙河一分為二,東岸是平原佩斯,“水”的意思,如今是商業區;西岸是山地布達,以住宅區為主,特別是有錢人的住宅。布達和佩斯過去一直是兩個城市,合並的歷史不過100多年。連接它們的,是多瑙河上9座造型各異、風采斐然的大橋。
最著名的當然是鏈子橋了,布達佩斯的標志性建築。班駁的色調說明了她的古老,橋頭的獅子造型剛毅雄偉,最奇特的是臉上還有滄桑的表情。
鏈子橋的北面是瑪格麗特橋,以為宗教而獻身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南面有伊麗莎白橋,以茜茜公主的名字命名,橋身全白,造型很現代,所以也叫白橋;還有自由橋,外形很有些青銅的味道。在布達佩斯逗留期間,我們的車子就在這幾座橋上來回地走,多瑙河兩岸布達與佩斯的風光,也就在眼裡反復溫習。
卻是百看不厭。
佩斯最美麗的建築無疑是國會大廈,典型的新哥特式風格,尖頂、雕塑、浮雕、飾紋,外表裝飾極盡華美壯觀之能事。268米的高度,無論遠觀近玩感覺到的都是撲面而來的宏偉。大廈限制入內參觀的人數,因此我們在外面看到長長的人龍。而另一邊有一面半空飄揚的匈牙利舊國旗,中間被挖了一個洞,那是當年“匈牙利事件”的證明。
國會大廈是公開競爭的結果,當年在競爭中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建築方案也成為現實,分別在國會大廈對面建成,比較之下藝術感還是相去甚遠。
佩斯另一個景點是英雄廣場,也叫千年廣場,因為是1896年為了紀念匈牙利立國1000年而建。廣場很空曠,中央有一尊高高的紀念柱,柱基平台雕刻著當年匈牙利7個主要部落的首領形像。與國會大廈一樣,明月總要有伴星,英雄廣場兩側相當精美的建築,分別是匈牙利的兩大博物館。
古老的布達可看的地方就更多了。伊麗莎白橋的一端正對蓋列特山,山巔上自由女神雙手高舉一片棕櫚葉,看護著多瑙河穿梭往來的船只。我們在山腰眺望,多瑙河滋潤的這個城市,真是美得無以言表。
鏈子橋連接的是布達舊皇宮,坐落在城堡山上,旁邊還有700多年歷史的馬加什教堂,可惜正在整修,我們不能進去。不過漁人堡的游覽可以彌補所有遺憾,這裡本身就有造型優雅的雕像,在城牆上可以俯瞰對岸佩斯全景,尤其是國會大廈就在對面遙遙相對,再沒有比這合適的拍攝地點了。
我們在漁人堡還碰到一些身穿當地民族服裝的年輕小伙和姑娘,可能是藝術學院學生在進行暑期表演,其中兩個金發姑娘的吉他清唱如同天籟,令我們在日後數天,還一直念念不忘。
傍晚登上游船,暢游多瑙河。船上沒有別的游客,只有我們幾個中國人,但是一應服務依然齊全。啜著香醇的咖啡,《藍色的多瑙河》在耳邊悠揚往復,江風獵獵中,飛鳥自由翱翔的姿態優美無比。我們的船從瑪格麗特橋碼頭出發,穿過鏈子橋、伊麗莎白橋、自由橋,再掉頭折回,兩岸精美的建築如同畫卷不斷展開。我們現在對它們已經非常熟悉了,每見一個就叫一回,興奮得如同記住了功課的小學生:國會大廈、布達皇宮、自由女神像、工業大學……
多瑙河兩岸的這一段風光,是布達佩斯最先獲得世界文化遺產資格的地方,這個城市最精華的部分。
游船一個小時,然後到一個匈牙利風味餐廳吃晚飯。品嘗地道的風味餐還在其次,歡快的民族歌舞表演才是重點。我很喜歡樂手和舞者自得其樂的表情,那位薩克斯手鼓起的腮幫很有喜劇效果,把我拉起來共舞的那位大叔魁梧得像座鐵塔。他們大多不是俊男美女,卻都具有散播歡笑種子的能力。
吃完飯已經入夜,坐車最後一次經過鏈子橋,橋身閃閃發亮如同綴上顆顆明珠。
布達佩斯何嘗不是如此?多瑙河上的明珠,名不虛傳。
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