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西湖
短暫的國慶假期眨眼就結束了,離開杭州前的那一夜,雲已經睡熟了,我卻依然無眠。
每次離開杭州之前,心情有那麼一點特別。於是我悄悄地出了門,深夜裡來到西湖邊。
坐在湧金門的小拱橋上,我環顧四周,夜晚的西湖與白天的喧鬧景像完全不同,樹影中,亭台樓閣,湖畔水榭都靜默無聲,仿佛伴著西湖進入沉沉的睡夢中。
我放輕了腳步,漫步在柳浪間,一絲風兒也沒有,柳枝低垂,無聲無息。西湖也是靜謐的,只有四處彌漫著桂花香,使我沉醉。濃熏不如此,何以慰幽棲。
於是我也忍不住破了例,走到桂花樹下偷偷地掐下幾朵桂花包在紙巾裡面,為的是留住這杭州秋天的氣息。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夜已深了,帶著這一點小小的滿足,回到旅館收拾行裝。
後記
蕭條、悲涼一直是秋天亙古不變的主題,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裡,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
正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裡所說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我只是個愛瞎寫流水賬的人,當然無法與名家攀比。但在寫杭州秋天的時候,特別是寫桂花的時候,無論如何也無法寫生出那種蕭條和悲涼的秋意來。那是因為湖風吹過時,甜甜的桂花味道早就把那層秋意給吹散了。
相信今後每到桂花香飄的季節,我都會想我在西湖的那一次邀月,那一次賞花,那一場三生石的緣。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只是一個西湖,縱便有千種風情,更待有心人解讀。
我願意我,就是那有心人。
p.s.
因了朋友的約稿,好不容易把這篇應節的瑣憶寫完了。
當然,趕著寫出來的東西總是粗糙和不完整的,而且散亂,因為想寫的東西太多,思緒還不太能理清,然而我也沒有什麼辦法改動補救。
但因此而又挑起了我對杭州西湖的思念。真恨不得立刻拋開身邊的一切事務,再暢游西湖。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丹妮 2005年9月14日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