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 晴轉陰因為是臨時決定登梵淨山,資料准備不充分。只是從地圖上的介紹知道梵淨山位於江口、印江和松桃三縣交界處,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海拔2572米,1988年因物種的多樣性被聯合國確定為自然生態保護圈。我一直想搞清楚梵淨山得名的緣由,這名字實在有些怪,極有禪意。有的書上說“梵淨”取自“佛家境界”之意,而攜程網上一位網友卻有自己的解釋:“由於梵淨山的形狀像個飯甄子,當地人又稱飯甄山。我懷疑梵淨山就是飯甄山變化而來。”我覺得他的說法很有道理。
進山門票僅15元,是我這幾年到過的最便宜的山。先坐景區的小面包到魚坳,車票每人10元。不到8點,我們開始登山。剛到山門,我們已被“滑竿”編了號,立時六個“滑竿”圍了過來,勸說我們坐滑竿。我們的態度很堅決,於是“滑竿”們煞有介事地說這山可有7800步台階呢!我心想黃山、泰山、峨眉山都去了,難道還怕這座小山不成,就算有7800步台階,也不會有峨眉山九十九道拐痛苦吧!六個“滑竿”開始一直在後面跟著,爬了三百多級台階後,我們已是氣喘吁吁,同伴迫不及待地問“滑竿”我們走了有多遠?“滑竿”們笑嘻嘻地說早呢,才二十五分之一!我們頓時松了勁兒,這時呂君開始和其中一對“滑竿”討價還價,打定主意坐滑竿了,我們則休息片刻,繼續攀登。另外四個“滑竿”一看沒戲,撤了。
台階似乎越來越陡,路旁是密密的灌木,喬木林。很多樹上掛著介紹牌,最多的是以前從未見過的名為亮葉水青岡的喬木,長得高大挺拔,姿態很好,也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的,我覺得它的樹葉是比其他樹發亮。山上的杜鵑盛開不久,可惜沒有成片。靠近道旁不知名的花樹總引來無數勇敢的游人奮力地爬上去,僅僅是為了和嬌艷的花兒們合張影。我們看得嘆為觀止,只有在花樹下喘氣的份兒。據說梵淨山最珍貴的樹是珙桐,但我們一直沒有發現。從幾百級台階挪到三千多級台階,我覺得到了極限,似乎再不能上一步了。而呂君此時高高在上地坐著滑竿,悠閑地看著我們費力地移動並不苗條的身體,非常得意。梵淨山的問題是路上景色變化不大,缺乏人文景觀,甚至休息的地方都很少,不像峨眉山,沿路有清音閣、萬年寺、九老洞……等參照物,爬起來有趣味多了。這兒,只能埋頭苦爬,唯一有成就感的是數台階,1/20,1/10,1/5,1/3……,終於在12:00到達鎮國寺,只感到全身快散架,從來沒有這麼累過!心裡還是很得意的,呂君看我們這樣,越發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
我們徑直前往蘑菇石,大概還有幾百級台階,希望就在前面。小道右側有一片廢墟,是明清的古剎留下的斷壁殘岩,據說當年香火很盛,與峨眉齊名。我愛煞這片廢墟,烏黑的岩石透著歷史的滄桑,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登上山頂,蘑菇石赫然顯現,我們千辛萬苦地就是為了它呀!取名蘑菇石,大概是人們能想到最貼切的名字。中國旅游上有一張照片,純淨的藍天襯著這尊孤獨的巨石,傲視群山。可惜我們看到的是雲霧繚繞的蘑菇石,增添了幾分神秘。即便如此,我們感到疲勞一掃而光,一路的辛勞都是值得的!蘑菇石下是廢棄的古堡,想不出為什麼會在這裡修建古堡,石質與剛才路過的廢墟一模一樣,均烏黑發亮。我們在此一氣狂拍。站在蘑菇石,回頭眺望如絕壁一般的新金頂,雲霧纏繞的金頂上還有一座小廟,上山的小道好像只有一條鐵索拉著,體力嚴重透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我們只能望而卻步,留下些許遺憾。
“滑竿”告訴我們快下雨了,為節約時間,當然也是體力不支,我們最後還是坐上了滑竿。這是我第一次坐滑竿,緊張得不行,一路都在受罪,真不知呂君怎麼如此悠然自得,我發誓以後再累也不坐這勞人的玩意兒。下到黑河灣已是下午四點,沿路不斷有上山的人,今天梵淨山的各旅店又將爆滿。我們匆匆吃了午飯後,包了一輛夏利趕往銅仁。原路返回,累極入睡,沒能再一次欣賞沿途美景。司機把我們拉到銅仁的金彙酒店,房價不便宜,五一打折148元一間。稍事休息後,我們打車到市中心吃飯,出租車上車3元錢,只要在城裡,走哪兒都是這價。銅仁有一條和舞陽河媲美的錦江,完全沒有受到污染,生活在這兒的人真是幸福。市中心小十字有很多小攤,各種砂鍋,炒菜、燒烤,飽餐之後,買了個大西瓜,2元一斤,這是我今年第一次吃西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