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決定去南京出差,在黃金周的前夕這可不是明智之舉。回程的火車票已全部售完,聽同事說可以座汽車回來,時間也不算很長,實在沒辦法也只能這樣了。上一次去南京還是上高中時學校組織的秋游。好像要坐六七個小時的火車,半夜出發,第二天早上到,哪像現在才兩個半小時,從上海的這頭到那頭坐汽車也要這麼些時間呢。看當時拍的照片,應該是去了玄武湖,明孝陵,中山陵,雨花台,長江大橋等地方。但給我映像最深的還屬中山陵了,特別是那四個大字“天下為公”,喜歡那裡長長的台階,喜歡那裡寬廣的視野,更喜歡那裡讓人肅然起敬的感覺。其它的地方早已記不太清了。南京其實和上海也差不多,只因為是六朝古都,所以歷史的痕跡更多些。市裡應該種著許多桂花樹,空氣中夾帶著淡淡的若隱若現的桂花香,沁人心脾,很是舒服,只是我一株也沒見著。酒店的服務生很熱情,當我問他路時,他主動給了我一張南京地圖。曾被一個朋友嘲笑說在外地我對方向特敏感,可一回到上海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了。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在上海我不用擔心會迷路,無論到哪兒,我都能回家,實在不行,不還有你嗎?所以我從來不去care這是什麼地方,哪條馬路等等。可是在外地不同,那裡沒有親友,沒有熟悉的面孔,有的只是陌生的語言,陌生的環境,連空氣也是那麼的不習慣。我必須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位置,這樣我才有了方向,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安全感。雖然,南京出租的起步價是8元/3公裡,但每公裡要2.4元,還是挺貴的。不過的哥都還不錯,沒有繞路,還熱心的給我介紹各景點,以及好玩的地方,只是都忘了告訴我哪兒有好吃的,這點有些郁悶,害我都沒怎麼吃好,除了KFC就是老麥。辦完正事兒,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改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到不是我思想覺悟高,只是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到了南京應該去看一看,感受一下,畢竟那是一段永遠不可能抹滅的歷史。路過外秦淮的時候感覺這河和我們上海的蘇州河很像。司機說夫子廟裡的內秦淮還要好,但我並不這麼覺得。我是下午四點多才到的大屠殺紀念館,不要門票,這到不錯。人很多,旅游團一個接一個的來,但是一點兒也不喧嘩,好像一進門,人們就很自覺的沒了聲音,當然也有可能和那麼多標識“肅靜”二字的告示牌兒有關吧。當司機得知我是一個人去的時候,還一個勁兒的說我膽大,敢一個人去看那一堆堆的白骨。起初,我並不在意,可當我真的站在白骨前面的時候,說實話,我有些害怕。大大小小,長短不一的白骨堆成了左右兩堆,還有許多頭顱散露在外面,陰深深的,多看幾眼,我還真擔心自己會吐。我無法想像,也想像不出屠殺時的場面,當然也不願去想。夫子廟就是上海的城隍廟,我去只為了找地方吃飯,可事實證明這裡什麼好吃的也沒有。內秦淮貫穿其中,兩邊的房子正在改建,真不明白為什麼要把它弄成江南小鎮的模樣呢,真沒創意。胡亂吃了些東西後天已全黑,應該說正是逛街的好時候,可我突然沒了興致,早早的回了賓館。一點兒也不喜歡出差,不喜歡一個人坐火車,不喜歡一個人住賓館,不喜歡一個人在陌生的城市裡。突然間明白,有些人為什麼寧願在故鄉過著幾十年如一日一成不變的生活,而不願到新的環境過新的生活了。新的開始固然容易,可不同的結果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外來人員往往要比當地人付出N多的努力才能得到相同的回報。第二天,本來想早早起床的我,一下睡到八點多,匆匆吃了早飯便去總統府了。其實我也無所謂去不去,本來對人文的東西就不太感興趣,只是聽司機師傅說那裡很大,可以消磨幾個小時。對我這個無所事是的人來說好像很不錯哦。不過真的沒什麼好逛的,無非是些辦公樓什麼的。總統府離1912很近,所謂的1912,其實就是個小型的新天地。把一些民國典型的建築裝修成酒吧餐館,前一天司機就強烈推薦了,可惜我不是小資也不喜歡泡吧,更不會一個人泡吧,路過看看也就可以了。記得有個朋友說每到一個地方他就喜歡坐當地的地鐵,來上海的時候就曾從起點坐到終點,不為別的,僅僅是想感受一下當地的地鐵文化,於是我也被感染了。Check out之後,因為還有時間,便打算坐坐南京的地鐵。一看就是新造好的,比上海的要先進干淨些,車子也很漂亮。一上車就感覺有人盯著我看,用眼角的余光眇了一下,原來是兩個老伯。看看也就算了,可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把目光移開,弄得我很不自然,心想我還不至於漂亮到可以吸引四十多歲的老伯吧。細聽他們竊竊私言,原來是在討論我耳環是什麼材質的,哈~~~~暈倒地鐵的一頭是奧體中心,是南京為十運會特地建造的,很大的一個體育場,去的時候正有十運會單項比賽,所以不讓進,很可惜。從外觀看很漂亮,很大氣。買的是下午四點的汽車票回上海,什麼很快啊,還要四個小時呢。車站的人很多,和春運也差不多了,好不容易擠進了候車室,真的種逃荒的感覺,活受罪啊,不過總算可以回家了。

(歷史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