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9月15日)
今天的計劃是遇龍河漂流。出發以前本來已經打聽好,據說遇龍河漂流有富裡橋碼頭、遇龍橋碼頭、朝陽碼頭分別到工農橋三種漂流方式,價格也已打聽好。誰知昨天到了陽朔實地一打聽,情況竟然已經大變了:價格幾乎都翻了一翻,從遇龍橋出發要價240元/筏,從朝陽碼頭也要150元/筏。再一打聽,原來是上個月政府接管了整個遇龍河漂流,說是要規範管理,價格也水漲船高,當然也就此養活了一批所謂的管理人員啦,真可謂“與民爭利”也。不過統管是統管了,可以鑽的漏洞也還是有的,畢竟當地人幾乎相互都認識。在官價以外還存在一個可以私下商量的“民間價格”,只是這個價格也不可與原來同日而語了。最後,我們聯系了一個網友推薦的當地楊姓女導游,講好價從興隆寨漂完130元/筏。興隆寨位於遇龍橋和朝陽碼頭之間,也可以說是從遇龍河的中游漂到工農橋,時間大約是3到4個小時,時間正合適,也不用請筏工吃午飯,還可以避免漂得太久產生審美疲勞呢。
早上我們約好7點鐘,楊導到馬可波羅接上我們,簡單吃了早飯就包車去興隆寨,25元一車,這個價格我猜有點“敲”我們,不過我們游興正濃也就懶得計較了。車行不到半小時到達興隆寨碼頭,筏工是楊導的妹夫,姓何。我們四個人要了兩個筏,我和enyaya一個,爸媽一個。大約7點40分,出發了,這時河面上看不到別的筏子,周遭一片寧靜,似乎只有竹蒿劃破水面的碎聲;早上的霧靄都還沒有散盡,陽光也沒有正午的酷熱,映在水面上泛著一些兒柔光;河水是灰灰的藍色,水下長著長長的蔓草,蔓草隨著竹蒿的攪動搖擺身資,真讓人想起徐志摩的名句:“尋夢,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水面並不寬,兩側是一小座一小座的秀麗山巒,都青翠的那麼可愛,那麼小家碧玉般的溫潤妥貼。竹筏上是兩把躺椅,我們半躺著,靜靜劃著、劃著,就連旅途中的幾分勞累好像都煙消雲散了。不過漂流也並不都是如此平靜安詳,河中不時會出現一道道矮矮的水壩,擋住我們的水路。豐水的時候,水漫過堤壩,竹筏就會順水蕩下,很好玩;可惜現在正是枯水,我們經過的十余個堤壩都露出了水面,竹筏不能順水而下,只好由筏工下來將我們連筏子一塊推下水,濺起了點點水花,倒也有趣。最有趣的則是在幾道比較大的堤壩前,當地人擺了攤子給漂流的人們照相,照下你過堤壩時手舞足蹈的高興樣,也照下你被水花飛濺到的狼狽模樣,如果你看了喜歡,就當場打印並塑封給你,10元一張;如果你不要,他便從相機裡抹掉就是,很方便,可是也很誘惑,因為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都被拍的很自然生動,看了心中一喜,便不由自主掏錢埋單了,我們就是這樣,買下了三張,確實照得好,可惜後來才想起來這樣沒有取得數碼文件(底片),價格未免太貴啦。不知不覺,太陽漸漸烈了起來,我們也已劃到了下游,水面出現了別的竹筏,還有叫賣的水中小賣店。這時我們的筏工忽然歌興大發,主動給我們唱起了山歌,他的嗓音醇亮而且很有民歌韻味,感覺很舒服很質樸;我誇獎他,他還得意的說,經常他唱完歌,客人都叫他“阿牛哥”呢;我們被他逗得很開心,就主動給他買了一瓶冰鎮啤酒請他潤潤嗓子。三個多小時就這樣過去了,工農橋碼頭也已越來越近,11點過,我們到了終點站,遇龍河漂流確實是一次令人陶醉的旅程啊。
看看還有時間,而且已經近在咫尺,爸媽接著順便去了據說是陽朔標志的大榕樹公園;而我和enyaya因為聽說這大榕樹其實很一般,就沒打算進去(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很正確,後來爸媽都說沒看頭),在門口攔了進陽朔縣城的車先自回旅店了。今天的旅店換了另一家位於西街桂花巷的“玫瑰木旅社”,木樓木屋,背向西街,一點不吵鬧;也很干淨,還有面向小溪的陽台,設施齊全;標間平時90元/間,周末是120元/間,很有家庭的溫馨感覺,爸媽都很滿意,說比馬可波羅還好呢,推薦大家可以住這裡哦。
中午一點,等到爸媽回來了,我們到“玫瑰木”對面的一家野菜館吃午飯。我得說這是我們整個旅程中吃得最好的一頓中餐了:這家店主打菌類和野菜,野菌炒飯很香,炒小魚也酥脆,而最好吃的則是一道廚師推薦菜——秘制龍脊茄,這個“龍脊茄”可不是指龍脊梯田的茄子,而是把茄子做成龍脊梯田的形狀,中間嵌了肉沫,茄汁更是美味,用錫箔紙包了,送上桌來,掀開,熱騰騰的,還滋滋作響,一下就讓人食欲大開啊。價格也便宜,四個人才吃了60多元。吃完飯,我們回到旅店休息,因為中午實在太熱,什麼也干不了;不過enyaya就沒有午休的習慣,自管自跑去泡咖啡吧了。
下午將近四點,待到太陽已不太烈,我們出發去幾十公裡外的興坪漁村,就是克林頓去過的那個地方。在汽車站搭車到興坪,然後坐機動船到漁村,連門票帶船費30元/人。其實漁村實在是小,人丁也寂寥的樣子,清代的老房子倒還保留了幾座,據說都是當時外出作官的大戶人家的房子,是個適合攝影的地方,有幾處小巷深處可以拍出江南雨巷的味道。但是總體而言,漁村還是不太值得大老遠專門跑去游覽,看來總是依仗了小克的名頭,至於小克當初為什麼會光臨這麼一個偏僻無名的小漁村,則據說是這村裡出了一個人,在美國當了切爾西的老師……
晚上在紅星特快吃了披薩,味道卻沒有覺得多麼特別。爸媽回去休息了,我和enyaya照例去泡吧,縣前街上的“如果”吧是網上有過推薦的,我們去的時候正好二樓臨窗的位置還空著,極低極矮的窗欞毫不阻擋視線,矮矮的藤椅給人墉懶的感覺。酒吧的老板是個扎了長長馬尾的“藝青”,DJ也是,連端酒上來的waiter也好看的扭著屁股。酒吧裝修其實很簡陋,但是很有LOFT風格,酷酷的;放的音樂也好聽,真想去問問是誰的歌聲,不過到底還是沒有去。不喜歡含酒精,要了“水果賓治”和“青檸蘇打”,啜飲著,俯瞰樓下的熱鬧景像,又是一翻紙醉金迷的迷離世界。
D7(9月16日)
今天的路線本是完全的“雙行線”,不過卻有了出乎意料的彙合。計劃中,上午爸媽去世外桃源,而我們則准備去“徒步”富裡橋和遇龍橋。早上七點,爸媽先出發了,我和enyaya則美美的睡了個懶覺,8點才起床,然後到著名的“沒有”去吃著名的“沒有什麼特別早餐”。其實老外的早餐也還真是沒有什麼特別,總是那幾樣:切片面包(黃油或果醬)、煎雞蛋、培根、咖啡或果汁,想來跟我們的豆漿油條包子稀飯也是彼此彼此。大約九點我們坐上了去金寶方向的汽車,車行半個小時左右到達金龍橋,我們下車,左邊即下游能看見遇龍橋,右邊即上游卻還看不見富裡橋的芳蹤。向路邊村民打聽,說是有一條大路遠一點,一條小路近一點,但是很難走。看看村民指點的方向,大路還不知道在遙遠的什麼地方,於是我們決定走小路,心裡還想又不是山路,能難走到哪裡啊。誰知接下來的事實證明我們的決定是多麼錯誤啊。所謂小路,開始還有點路的模樣,蜿蜒在田地之間,越走向田地深處,小路越來越窄,及至最後終於變成了巴掌寬、布滿亂草、稀泥一般的極矮田埂。等到我們終於看見了照片中荒美的富裡橋出現在我們視線裡時,腳下的路卻也到了盡頭,甚至連來路都有點搞不清東西南北了,真可稱是“咫尺天涯”、望橋興嘆啊。已是中午十一點,太陽又變成了灼熱的火球,我再沒有了生生走出一條路的想法,腳下也變的沉重起來——不是因為累而是因為粘上了滿鞋的爛泥。就在此時,電話響起,爸媽打來的,告訴我們世外桃源“不錯啊,可以來看看啊”。這更堅定了我回頭的決心。好不容易回到金龍橋,這裡也可以搭車去世外桃源所在的白沙鎮,然而人一脫離“困境”想法就又不同了。實在是已經走到這一步,難道就這樣完全放棄?想想實在有點不甘心。富裡橋去不了,遇龍橋怎麼著也該去看看吧,何況看起來比較近,似乎路也好走多了……最後我們終於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在金龍橋頭包了一輛摩托車,可以載兩個人的,遇龍橋往返6元錢。事後想想,甚好啊,我們這一路的交通方式有了火車、飛機、輪船、竹筏、自行車、徒步,再加上這一項沒有預料到的摩托車,不是更加豐富多彩嗎。有了摩托車的幫助,遇龍橋很快到達,橋是拱橋、青石板、爬滿青蔓,仍在使用,橋下就是我們曾經漂流的遇龍河(但我們是從橋下游漂起的,所以沒有見到這座橋)。仍然是安安靜靜的氣質,鄉土中國的氣質,這也是陽朔啊,跟西街卻已是兩個世界。
匆匆離開遇龍橋,我們又請摩托車司機載我們去世外桃源,一路飛馳,頭上遮陽的頭巾隨勁風飛揚,真真是拉風啊。十多二十分鐘後到了世外桃源,車費又一個6元,實在不算貴,門票50元(爸媽是早上請楊導買的票,40元/人),就實在不便宜了。爸媽已在園門口等我們,“雙行線”又一次彙合。世外桃源實際是一個人工景點,類似民俗村之類,在網上聽有人說人工景點就不值得去了,原本我們也是因為這個所以本沒打算來的。不過游過之後,倒是覺得這地方也有自己的魅力,魅力不在於所謂原始部落——是真是假也說不清,不過黑黑的部落帥哥倒確實養眼,身材很棒,長發,健康的膚色,便說是西街哪個搖滾樂隊的主唱,怕也無人不信吧。世外桃源的魅力在那座純屬人造的淵明山莊,如果對中國民間文化感興趣當也會對這裡心有戚戚,江南園林的建築糅合當地的民居風格,向我們展示古時的釀酒、造紙、雕版印刷、書法、繪畫、木刻、印章、瓷器、盆景,每一樣都是中國古時的風雅之事,大概放在今天就是“小資情調”一說吧。值得一提的還有園內有一座同比例仿制的三江“程陽風雨橋”。一家人手牽著手、不回頭走過這座橋,據說代表著一家人共經風雨,和和美美。
出得世外桃源回到人間,已是一點鐘,趕忙搭過路車回到西街,在街口一家中餐館“福滿樓”吃午飯,菜都還一般,獨有兩盅烏骨雞湯和老鴨湯甚是滋潤,一味啤酒魚的湯汁拌著飯吃美味得很呢。吃過飯照例是回旅社午休。
下午三點半,我和enyaya進行陽朔的最後一項游程:自行車騎行“月亮山—大榕樹—蝴蝶泉”號稱“十裡畫廊”的一線。我們在西街口租了兩輛女式單車,5元/車,雖然雙人單車看起來更有趣,不過我們曾經在大連星海廣場騎過,實在不好掌握方向,再加上今天要騎行山路,只要放棄了。為了不至迷路,我們還是請了導游,講好價,去時走鄉間土路,回時走公路,10元錢。導游戴著當地的鬥笠,enyaya看了也想買一個,可是想到回家以後就沒有用處了,最後還是放棄。原本還有點擔心自己七八年沒有騎車了,不知道還會不會騎,一上車才發現這項本領原來是學會了就再也甩不掉的了。騎車出了縣城,不久就拐上一條土路,迎面騎來一個老外,赤裸著上身,很健美,背著小山樣的一個背包,不免有些奇怪,為什麼碰到的老外好像多背著這樣的大包,似乎他們從來不會存包似的?鄉間的小路並不算難騎,不過很顛簸,很快就將我的手臂顛得發癢繼而發麻了。鄉間的景色確實是美,不過可能因為已經看多了也看熟了,便不再覺得驚嘆,漸漸的,騎車已變成了一種放松身心的鍛煉,沿途的景色不再是重點,心曠神怡的感覺才最愜意,就好像又回到了大學時代騎車郊游的日子。幾大景點只有月亮山我們停車觀賞,看到了月牙卻不見滿月,但也不遺憾,竟還和網上著名的據說會五種外語的月亮媽媽擦肩而過,幸會啊幸會。大榕樹沒什麼可說的,蝴蝶泉卻要一說——那山壁上號稱世界最大的蝴蝶模型實在是太醜啦!
六點過我們回到城內,正好吃飯時間,在吉米餐廳吃的玩餐,味道一般。飯後最後一次逛西街,終於還是買下了一件旅行紀念品:一條2米長、1.8米寬的蠟染桌布,自己成都家裡的飯廳本來就被朋友們說是裝飾得像麗江的酒吧,這次再弄一件陽朔的紀念回去,就勉強在自己家裡回味西街的風情吧。最後一個晚上了,我們又回到了起點,第一天住的馬可波羅,那裡的樂隊是三個長頭發、黑衣服的小帥哥,主唱尤其帥可是也尤其瘦得不像樣。我們坐在臨窗的位置,向左看正對樂隊,向右顧盼則是西街的人來人往。紅色調的燈光打在一面牆的酒櫃上,滿是絕對伏特加,但卻沒有最美麗的那種磨砂酒瓶。樂隊一首接一首唱著歌,幾名座下的客人也不時自告奮勇走上舞台,“想唱就唱”,帥哥和美女們相互戲謔著,一個當地英語學校的女老師熱情滿滿地領唱快節奏的簡單好唱的英文歌曲,兩個老外也跟著呼喊鼓掌,燈光閃耀著,空氣燃燒著,甚至還有爆米花彌漫的奶香味,這就是陽朔的夜、享樂和迷醉的西街的夜。
D8(9月17日)
我們回成都的飛機和爸媽去武漢的火車都是下午,終於可以又睡了個懶覺,8點鐘起床,到隔壁的“98”去吃早餐,照例還是面包、煎蛋、培根和水果酸奶,兩個人一套對我們來說足夠了。時間還充裕,爸媽回去收拾行李,我和enyaya抽閑進了明圓咖啡屋,如果說其他的酒吧都是尋歡作樂的,這裡就是靜坐沉思的。早晨明媚的陽光透過明園明亮的玻璃門映照進來,卡布基諾和焦糖咖啡氤氳著煙氣,更安靜了,告別的好地方。
在野菜館吃過午飯,一點鐘我們踏上了返回桂林的歸途。爸媽的火車是晚上十點,我們的飛機是下午六點。四點鐘,南方航空公司的大巴車到約定的地方接我們去機場。桂林的三江國際機場人不多,往成都的航班一望而知幾乎都是來自四川的旅游團,鄉音。上了飛機,飛機起飛了,有雲的天空看不見地面,就這樣離開了。enyaya一路上都很安靜,話很少,有點恍惚,不知道是擔心飛機的安全呢(前一陣連續飛機失事),還是她的心有一部分留在了陽朔?
一個多小時,成都到了。熟悉的機場,熟悉的機場高速公路,熟悉的成都的夜,好奇怪啊,就在十幾個小時前,還在世界另一個陌生的角落,做夢似的,現在卻已經回到了這裡,一個現實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