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鬧市的人們,渴望走出水泥森林,返樸歸真,走進大自然,找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精神家園——美麗的鄉村,去享受那些久已逝去的寧靜、溫馨、無憂無慮的生活。於是,鄉村旅游應運而生,並很快成為一種時尚。黃山五千村,眾星拱月般散落在黃山風景區周圍;優美的生態環境,迷人的居住文化和悠遠的歷史沉澱,使黃山市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風水寶地。
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休閑形式,鄉村旅游無疑是魅力十足的:住冬暖夏涼的農家房,吃沒有污染的農家飯,觀小橋流水的農家景,聽俚語鄉言的農家情,享祥和溫馨的農家樂……親近大自然,回歸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放飛心靈,溶入鄉野,旅游者所感受到的那份恬靜、驚奇,所釋放的那份愉悅、滿足,真正是妙不可言。
黃山市的鄉村旅游近年來發展得很快,各地都濃墨重彩地推出了“鄉野風情農家樂”這個主題,並在特色、環境和服務上做足做活了文章,因而頗受國內外旅游者的青睞。下面就是黃山市的幾個特色較為鮮明的景點——
蜀源養生谷:“優曇谷”是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為千年文化古村蜀源所題,現對外招徠打出的品牌是叫“養生谷”。
蜀源村四周高山聳峙,層巒迭翠,林木蓊郁,環境十分幽靜;村中溪水潺潺,樹掩粉牆,且四季鳥語花香,終年祥和安逸,宛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這裡是一個翡翠的世界,山是綠的,水是綠的,樹是綠的,竹也是綠色,甚至每絲空氣都浸透著綠的信息;綠色的基調使這個擁有厚重歷史的村落充滿了生命的靈氣。巍峨的牌坊下,幽深的民居裡,縱橫的街巷中,古樸的涼亭內,處處整潔、有序、怡人;眾多的古泉,含有多種礦物質,久飲可延年益壽;豐饒的土產,營養全面,皆為綠色有機食品;得天獨厚的居住環境與古村燦爛的歷史、淳樸的民風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終於成功地打造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安徽養生休閑旅游第一村。
“養生谷”名不虛傳。去年,蜀源村優曇谷養生休閑旅游中心接待了來自北京、沈陽、西安、濟南、上海、南京、合肥等地游客近千人,平均入住五到七天。目前,已有13個實現規範化管理的農家接待戶,計劃五年內年接待量可達一萬人,其綜合效益相當可觀。
蜀源村位於徽州區潛口鎮境內,距黃山65公裡,距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33公裡,與徽州經典水口園林唐模和棠樾牌坊群景區更是近在咫尺,交通也極為方便。
上豐花果山:上豐花果山位於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城北,是黃山金馬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鄉村旅游新景區。
花果山景區由上豐、蕃村和姬川三個古村落組成。一條清溪穿村而過,十座古橋橫臥其上。這裡漫山遍野都是花木果樹,僅300歲以上(有的逾千歲)的古梅樹就有500多株,占地面積有1000余畝;此外,尚有桃、李、梨、桔和燈籠柿等果園1800多畝。
花果山的花季是迷人的。春天,金黃色的油菜花鋪滿了梯田和山坡;粉紅色的桃花、銀白色的梨花鑲嵌在其間,似紅雲,如白雪,盡吐芳菲,爭奇鬥妍;村前村後的紅花綠葉,浸染了農家的粉牆黛瓦……整座花果山完全成了一個花的世界。冬天,梅花競放,笑傲冰雪;鐵杆虯枝,冰清玉潔;踏雪賞梅,又成為花果山景區的一絕。
花果山的果季是迷人的。白生生的是桃,紅胭胭的是李,青幽幽的是桔,黃燦燦的是梨,紅彤彤的是柿……滿樹碩果壓彎了枝,香氣熏醉了山和水。
花果山還有另一奇異的“梅景”:梅花奇石。此石占地半畝有余,狀如梅花,千姿百態,實際上是一片在十億五千萬年前形成的花崗岩瑪瑙石。
在花果山莊,游客還能欣賞到婚慶、社祭、燈會等古徽州民俗表演,還可以參加慶壽典、品壽宴,也可以“壽袍加身”熱熱鬧鬧當一回“壽星”……
夜宿古村,隔窗可聽花語,開門能攬雲霧;松月谷風,流泉潺潺,溢滿心頭的是夢境般的溫馨。
“一年四季,花果飄香”;走進花果山,神恬忘故鄉。
嶺南金三角:嶺南地處休寧縣南大門,與浙江開化縣、江西婺源縣山水相連;境內群峰綿延,雲飛霧繞,村落古樸,生態極佳,旅游界人士譽之為“生態金三角”。
嶺南有個古色古香、秀麗典雅的三溪村。村裡村外環繞著三條玉帶般的清溪,曲曲彎彎、纏纏綿綿;穿村而過的河道中,新近築起了五道石壩,既抬升了水位,便於村民洗菜浣衣,又大大美化了人居環境;村落布局有序,自然風光旖旎,尤以水口園林最具匠心;三溪人樸實善良,代代傳承著路不拾遺的美德,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得天衣無縫……
三溪人能與生態旅游結緣,還得益於村南那個名聞遐邇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占地近28平方公裡的保護區內,峰奇岩怪,樹高林深,谷幽澗長,瀑美泉靈;森林覆蓋率達90%,綠化率達98%以上,期間生長著許多受國家保護的動植物。有關專家考察後贊嘆道:嶺南自然保護區是華東地區最後一片未經人類經營活動的處女地,是一個天然的“實驗室”和珍稀物種的基因庫,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沿220省道進入嶺南,到三溪村休閑養生,到原始森林探奇攬勝;渴了,喝幾口甜滋滋的山泉;餓了,吃一頓香噴噴的農家飯;累了,躺在芳草地上養養神……沐浴在森林這個天然大氧吧之中,看山水相親相愛之情,聽時序交替的天簌之聲,該是一種多麼高貴的時尚和享受呵。
歷溪神秘村:在祁門縣牯牛降國家自然保護區山腳,有一個名叫歷溪的神秘古村落。說它神秘,一是古樹林多,其中不乏千年以上的名木,把整個村落遮掩得嚴嚴實實;二是古建築多,古橋、古祠、古民居、古廟、古殿、古碑、古墓等隨處可見,其間都潛藏著離奇的傳說;三是古景點多,村民的生活習慣多少還帶有原始風貌的烙印,這也可以從村中“徽州民俗物品展覽館”內眾多的文物上得到印證。然而,旅游者在這裡感到最神秘、最刺激的,莫過於民俗表演目連戲。
目連戲很古老,是祁門的“土產”,有戲曲“活化石”之譽。明代鄭之珍編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據說能連演三天三夜,流傳至今,尚能演個“兩頭紅”(從日落唱到日出)。離奇的是,歷溪村上演目連戲竟然沒有固定的場所。夜幕降臨,燒起幾堆篝火,打響幾通鑼鼓,戲就開場了;隨著劇情的需要,觀音閣外,嚎啕殿前,戲坦上,樹林中,甚至整個村落都成了表演的舞台。對於一個不懂得當地方言的人來說,看目連戲猶如聽天書,幸好演員唱做打俱全,不時還露幾手諸如筋鬥、跳索、蹬壇等雜耍,場面倒是非常的熱鬧。這種演員與觀眾的“親密接觸”,帶有濃郁參與性的表演形式,讓旅游者切身體會的是一種民俗、一種風情、一種文化。中央電視台對這種由當地群眾表演的“土得掉渣”的戲曲也頗感興趣,《華夏文明》攝制組還專門來到歷溪,把目連戲作為徽文化專題,一一攝入鏡頭。
白天尋幽訪古,逍遙於青山綠水之間;晚上看目連戲,陶醉在濃濃的民俗風情之中,到歷溪旅游,感覺真好!
盆景大觀苑:徽派盆景,譽滿天下;位於歙縣城東七公裡處的洪嶺(又名賣花漁村),就是其發源地和生產基地之一。從一代宗師、唐朝的洪必信創始,傳到今日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賣花漁村”是舉國罕見、遠近馳名的盆景專業村。全村180多戶,95%以上都從事花木盆景培植。從北京人民大會堂到廣州商品交易會廣場,從上海外灘綠化帶到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皆可見到該村花農精心培育的奇花異木;他們的盆景還曾多次在全國的各種大展中榮獲金獎。
徽派盆景以古樸、蒼老、遒勁、莊重和典雅為特點,巧借“咫尺千裡,縮龍成寸,小中見大,雖假猶真”的藝術手法,將各種花木培植成鐵杆虯枝,其中尤以梅樁著稱於世;其傳統造型主要有游龍型、蟠曲型、扭轉型和懸崖型等等,且取材廣泛,品種眾多,僅梅樁類就有綠萼梅、朱砂梅、骨裡紅梅、玉蝴蝶梅等十幾個品種。
走進村中,猶如走進了一個盆景藝術的大觀園。山坡上,庭院裡,街頭巷尾,房前屋後,到處是千姿百態、意趣盎然的盆景樹樁;有蔥郁蒼翠的松,有奇峭古傲的柏,有清麗瀟灑的竹,有典雅莊重的楊……而盤龍型的梅樁更是美不勝收,有的如金龍騰飛,拔雲駕霧;有的如蒼龍探海,搏浪戲水……那一盆盆名貴花木仿佛就是一幅幅立體的畫,一首首無聲的詩,令旅游者不由得擊節稱奇、嘆為觀止。
到賣花漁村旅游,實在是一種高品味的藝術享受。游者不僅可以在“花花世界”中大飽眼福,還可以拜師學藝當幾天花農。在那濃郁的藝術氛圍中浸泡一番,定會產生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
極品茶鄉行:黃山區太平湖畔的新明鄉有個猴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又處於海拔800多米的崇山峻嶺中,卻因為是極品名茶——太平猴魁的正宗產地而遠近聞名,旅游者和茶商都紛至沓來,尤其是在茶季,更是大有“人滿為患”之慮。
猴坑確實是個旅游的好地方: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極為清新,且終年雲蒸霞蔚、鳥語花香。不過,這裡的特色仍表現在一個“茶”字上。
清晨,采茶女頭戴花巾,肩背竹簍,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她們一邊采新茶,一邊唱茶歌……目睹此情此景,旅游者自然會悟出當年杜牧為什麼會寫出“如此河山歸得去,不做詩人做茶人”的詩句。看做茶也是很有趣的。入夜,家家燈火通明,空氣中彌漫著芬芳的茶香,制作工作就在這芬芳的茶香中開始。制茶工藝十分考究,卻也十分原始,每道工序都是手工*作:揀茶要一片片地揀,做茶要一片一片地做;即使是制茶高手,一個小時也只能做茶150克左右。據說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的太平猴魁,就是用這種原始的傳統的工藝制作的。品茶的感受當然是最好的。香茶入杯衝泡,但見芽頭浮沉如刀槍雲集、龍飛鳳舞;聞之香氣襲人,品之回味甘甜……
猴坑村悠久的產茶歷史還衍生出各種茶俗,舊時有“開園”、“收園”等祭祀儀式;茶季有一系列生產和生活方面的禁忌;客來敬茶成了傳統美德,且講究“好茶好水好茶具”,體現了“廉、美、和、敬”的茶德;此外,流傳在民間的一些茶歌、茶謠、茶令也頗具特色。入鄉問俗,一定會有意外的驚喜。
旅游到猴坑,還可以嘗試著“當一天茶農”,去品嘗一下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喜悅。
南塘徽農園:徽農園是休寧縣重點推出的融現代農業開發和傳統農業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娛樂園,目的是讓游客真正體驗到返樸歸真的鄉村野趣。
徽農園位於屯黃公路沿線的南塘至迪嶺段,區域內風景如畫,人文如詩,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古為海陽八景之一的夾源春雨,形如三鶴聚首鶴舍生態古村落,集購物、休閑、茶道於一堂的暢敘園……特別是橫跨夾源水上的夢廊橋,以其古樸的造型、優越的自然環境,已成為屯黃公路線上的一道美麗的風景;更難得的是夢廊橋周圍還散落著古橋、古碾、古水車和古水口園林等名勝,是個發展休閑旅游的黃金地段。
鑲嵌在畫屏之中的徽農園建設計劃占地1300畝,沿屯黃公路和夾源水山坡廣植貢菊、茶葉以及桃、李、梅、柿、石榴、香榧等果木林及毛竹,營造一個“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欣賞背景;在河谷盆地上依次建設五大農業園,即由古水車、古水碾、古石橋和茶園果園及徽派三雕、萬安羅盤組成的古韻園;由花卉盆景和觀賞竹兩大景區組成的竹趣園;由天然浴場、垂釣園和野炊烤場等設施組成的怡情園;以夢廊橋及水上游項目組成的幽夢園;由農業科技示範、生態農業示範和科普示範為主題的展望園。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徽農園的開發是大手筆、高品位的,它的建成,將會大大豐富黃山市鄉村旅游的內容。
此外,黃山市鄉村旅游的景點還有很多很多。如,以自然景觀取勝的有翡翠谷、九龍瀑、鳳凰源、彩虹谷、芙蓉谷等等;以人文景觀見長的有西遞、宏村、南屏、關麓、萬安、唐模、呈坎、潛口、棠樾、槐塘、許村、雄村、昌溪、漁梁等等。總之,方興未艾的鄉村旅游在黃山市開展得有聲有色,已初具特色化、規範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並向產業化的目標邁進。
時逢國家旅游局今年旅游主題確定為“中國百姓生活游” ,所以,我要回到家鄉去,回去看霞光;鄉村路,帶我回家……

(黃山迎客松)

(黃山五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