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三亞感受海

作者: mimimylove

導讀凌晨一點半,飛機徐徐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天氣不算寒冷,但我仍然想念三亞的冬天。 1月是三亞的冬天,平均溫度25攝氏度,有暖暖的濕潤的海風以及曬得人掉皮的烈日驕陽。 我愛上三亞是因為三亞的海.見過海的同伴都說,三亞的海是她所見過最美最純淨的海,而我是第一次見到大海,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心情,也不知道該如何描述三亞的海景.總之,我只想不停地,不停地 ...

凌晨一點半,飛機徐徐降落在上海虹橋機場,天氣不算寒冷,但我仍然想念三亞的冬天。 1月是三亞的冬天,平均溫度25攝氏度,有暖暖的濕潤的海風以及曬得人掉皮的烈日驕陽。

我愛上三亞是因為三亞的海.見過海的同伴都說,三亞的海是她所見過最美最純淨的海,而我是第一次見到大海,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心情,也不知道該如何描述三亞的海景.總之,我只想不停地,不停地拍照,以便能留下我在三亞所能見到的大海的每一個瞬間,直到我無法拍攝.我無法拍攝不是因為相機壞掉或者沒有電池,而是因為,我感覺它越來越不能真切地記錄我所看到的大海,越來越不足以表達我心中朝思暮想的大海.我想,就算我有一部世界上最好的相機,我也不能拍攝出這真實而美麗的三亞海景.

所以,我最終放棄拍攝,同伴說,用眼睛來記憶吧,我說,不,要用心,用心才能記憶。我於是換了一種方式去記憶海, 我將我的身體融入海,用我的肌膚去碰觸海,我的肢體緊貼著海的肢體,我的鼻翼呼吸著海的氣息。我覺得自己就是一條潛游在海裡的魚,我得到了父親般有力的擁抱,感到了母親般熾熱的溫暖,嗅到了乳汁般誘人的腥甜,舔到了人生般真實的苦鹹。我還聽見了我和海的對話。我對海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海裡,海對我說,我能感受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的心裡。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三亞的海,海之於我就像我的愛人之於我,有初見時的驚艷,相識時的傾慕,相知相悅時的如膠似漆,水乳交融,相別相離時的難分難解,肝腸寸斷。我真願與他長相廝守,永不離棄。

岸邊,海風徐徐,中夾雜著腥腥的海味和若有若無的草木清新。我時而赤足在潔白柔軟的沙灘上巧笑輕舞;時而展臂在清澈潔淨的海水中倘佯留戀;或者將自己埋在深深的海邊沙堆裡,感受鴕鳥說“我不在我不在”時的感受,抑或背個小婁,體驗海邊拾貝郎的簡單快樂。陽光海浪沙灘,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迷醉。如果說三亞是人間仙境,那麼蜈之洲則是蓬萊仙島,這海上的美景就是瓊汁玉液,我願,在這瓊汁玉液裡長醉不醒。

感謝上蒼,讓我第一次,就見到這麼美麗的大海.經驗中的海是藍色的,但據說,海是七色的,像彩虹一樣的絢麗。我最終沒能見到七色的海,但那如彩虹一般燦爛奪目的海卻始終存在於我的夢中,時隱時現,攝人心魂。

我憶起我在三亞度過的的美好時光。我憶起我撥開人群衝出船艙想見大海的時衝動--。我憶起我手忙腳亂拿出相機,生怕錯過了拍攝大海的分分秒秒會追悔莫及時的迫切。時間在彼時彼刻凝固,那是一種令人窒息的美,那是一種矛盾重重的美,那美不可驚擾卻又吸你上前.那美如夢如幻卻又真實存在。那美,你不碰觸,你會後悔,那美,你伸手觸摸,同樣後悔。那美是上帝制造的又一個潘多拉,是無常宇宙中又一處黑洞。

聽人說,三亞的海是全中國最美也是最純粹的海,是大中國32000公裡海岸線上唯一的一片淨地。這個我相信,因為我看到了人與魚嬉戲歡暢的美妙景像,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相處的完美和諧。在這裡我們能如此隨意如此坦然地親近海、親近風、親近魚、親近蚌。在這裡大地與沙灘是如此的踏實可靠,給人安全感。所以,三亞才會像磁石般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我們。

或許有人會不喜歡三亞,不熱愛大海,或許他會覺得三亞沒有歷史,沒有沉澱,他會以為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的休閑城市終會讓人玩物喪志。誠然,文化名城可以發人深思,讓人感嘆,於人教誨無數,令人受益匪淺,但是千瘡百孔的歷史畢竟太沉重,太容易讓晚輩後生望其項背,唏噓哀嘆。而三亞這座年輕的城市,更像朝氣蓬勃天然去雕飾的妙齡女子,給人輕松,讓人有緩衝的時間,借以得到力量的積蓄,生命的重現。我想,再大的煩惱,再重的負擔,只要在這椰島的陽光下晾曬,在這明淨的海水中浸泡,都會煙消雲散。三亞就是這樣以它的博大的胸襟,寬闊的海洋滋潤著每一個身心疲憊的靈魂。身心受到洗禮,精神得以重振,那麼,還有什麼跨不過去的門檻?

坐在三亞陽光海景酒店的陽台上,俯望大東海180度的藍色;看見酒店游泳池邊孩子大人無忌的歡笑;看見酒店網球場裡小伙子們精彩的搏殺。忘記了上海的繁華;忘記了人生中痛苦酸澀的回憶;忘記了生活中的煩躁。在我身上的筆記本電腦裡畫下了這一刻!

忘不了三亞,忘不了金色的陽光海景酒店。看著這四房兩廳的房間,這裡像家,我們還會回家的!這裡像天堂,我們會再次相約天堂!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重頭越。瑾以此文獻給所有在磨難中堅強不屈,奮鬥不惜的人們!



(陽光海景)

(我的照片)



(美麗的海)


精選遊記: 三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