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藝圃喝茶趁著長假一家人去了趟蘇州,逛了個園林,不大的園子裡人潮湧動,准確地說我們是被擠進公園又隨人流擠出來的。吃飯、上廁所、購物處都是人頭攢動,休閑的心情被“擠”得蕩然無存。商家可是樂開了懷,名符其實的“黃金周”。上那兒找個清靜的所在呢?友人建議不妨到藝圃去坐坐。藝圃?是專門種植花卉盆景的苗圃?友人笑我道:還自吹半個蘇州人呢,這可是與獅子林、拙政園一起列入世界遺產的古典園林呀!一查地圖,果真如此,且就在石路鬧市的東側。撇下做功課的女兒,和弟弟二人來到石路。閶門處一如幾百年的繁華,車水馬龍,熱鬧興旺。也許是我們蘇州話發音不准,問訊於一書報攤主竟不知附近有個藝圃,連三輪車夫也搖頭不認得,真是怪哉。按地圖標示一路尋去,終於在一巷子口的鐘表店老板為我們指明路線。沿專諸巷,經木馬堂,到文衙弄,不知轉過多少彎後,兩邊磚牆上出現引路箭頭,心中一陣欣喜。像是穿越了幾個朝代一樣,深藏閨閣的藝圃終於在小巷深處露出了真容。園內人不多。世界遺產銅牌立在牆邊,顯得有些落寞。院子不大,不足五畝地,卻是院落深深,草木蔥蘢。藝圃名聲雖不響,輩份卻不淺,比名園網師園、留園還要年長一、二百年呢。中部是個荷花池,池東為主人居住堂屋,池南假山亭閣,西邊書齋別院,北側臨池即為水榭茶樓。恬靜安謐,人文深厚,真是難得一座“城市山林”。藝圃的茶樓挺大的,叫延光閣。臨窗落坐,透窗南望,好一幅立體山水畫。池子周圍石橋、幽徑、長廊環繞,假山背後樹石花景可見,綠水池中紅鯉身影隱約。心情不由放松愉悅起來。這些年,兄弟倆各自忙於工作事務,平時難得一聚。父親過世較早,兄弟情同手足,相濡以沫。兒時一塊上學,一同玩耍,一起打架,那時雖物質貧乏,現今回憶起來反倒別有意味。自上大學起我就與弟弟分開了,我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他又去外地就學了,之後各自成家,相隔一方。雖有書信電話聯絡,但大多是匆匆潦潦,不及深談。這次鬧中取靜,忙裡偷閑,把茗敘憶,往事歷歷,不免感慨連連。天空飄起雨絲,打入池中濺起一層水泡。池邊那座明代木質“乳魚亭”被水氣籠罩。心裡不知怎的想起了羅大佑的那首“光陰的故事”,歌中唱道: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再次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路程……。雨後的空氣夾雜著草木清香,心情變得明亮。這些年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環境和事業也在不斷進步著,購房置車,成家立業,日子過得忙而充實。兄弟倆悠閑地聊著議著,互相回憶著、探討著、勉勵著……不知不覺間日已漸西,天色將晚。隱隱然能聽見院外的喧鬧和嘈雜聲,遠處永樂家電大廈在風火牆和灰瓦屋頂間露出紅色的尖頂,把人的思緒一下從往事中拉回。起身結帳,茶水、果品和門票總計還不到一包煙錢。難得清閑的一個下午。藝圃,真是個喝茶敘話、放松心情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