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稻城]2:奔波寺

作者: 阿裡豬豬

導讀奔波寺 奔波寺,又有叫崩波寺、蚌普寺,現在在通往寺廟的路上的指示牌叫邦波寺 我還是喜歡叫它奔波寺 在我的理解裡,那應該是屬於奔波人的寺廟 而我就是那種整天到晚奔波的人,無論是旅行,是工作,還是愛情 所以,我覺得那應是屬於我的寺廟 但,在世上, 誰不在奔波呢? 對不起,是我酸了 奔波是藏語的譯音 “奔’‘波’都是藏語,‘奔’為山、‘波’為水 ...

奔波寺

奔波寺,又有叫崩波寺、蚌普寺,現在在通往寺廟的路上的指示牌叫邦波寺

我還是喜歡叫它奔波寺

在我的理解裡,那應該是屬於奔波人的寺廟

而我就是那種整天到晚奔波的人,無論是旅行,是工作,還是愛情

所以,我覺得那應是屬於我的寺廟

但,在世上, 誰不在奔波呢?

對不起,是我酸了

奔波是藏語的譯音

“奔’‘波’都是藏語,‘奔’為山、‘波’為水,‘奔波寺’意為‘依山傍水的寺廟’

有必要掉掉書包

奔波寺是稻城最古老的寺廟,距今已經900年的歷史了,是藏傳佛教裡白教的寺廟,白教也叫噶舉派。傳播主要是靠“口述傳承”,師傅口授給弟子,弟子根據師傅的傳授進行修煉,不太依賴經文和書本,所以也被稱為“密宗”。該派大活佛稱為大寶法王,現在已經傳承到第十七代了,是至今最長的活佛轉世體系。再多說一句,現任大寶法王早幾年好像也跑到山那邊去了。據說是要找頂什麼法帽,也據說是山那邊的那個佛爺要放棄轉世把大寶傳給他

密宗的修煉非常艱難,奔波寺的僧侶修煉,至少都要經過三年三個月三天的時間,而且在修煉期間不能與外人見面,親人也只能一年相聚一次,而且必須隔牆進行交談。三年修行完成要通過考試,合格者能一躍跳上後山數十米高的絕壁,

最後一句有點誇張了,我不相信,但這只是傳說,傳說有不誇張的嗎?

奔波寺的創始人名叫噶瑪巴·都松欽巴,在後山的岩壁上,有很多古老的岩畫和修行的山洞,其中有一幅古老的文字,據說是噶瑪巴·都欽松巴用自己的鼻血親手所寫,千百年來無人能破解其意。1999年西藏高僧阿公活佛來奔波寺,終於揭開了千古之迷。這段藏文的意思是:“我走遍康區,這裡是最美麗的地方”

我遠遠沒有走遍康區,連同那個浩瀚的西藏,我只是一次兩次三次輕輕浮光掠影了一下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康區最美麗的地方,但應該是我見過的最美麗的寺廟之一

我走過格魯派六大名寺的,也進去過朝拜過不少黃教紅教白教花教大大小小藏傳佛教寺廟

我不信藏傳,但我喜歡呆著那些寺廟裡發呆,我喜歡聽著那些我聽不懂的經文在我身邊纏繞

這比我呆在中土佛教寺廟裡舒服,或者,我在藏傳寺廟裡更容易感受到信仰,而不是迷信

藏傳的廟宇大多是依山而建的,這一點,在山巔的甘丹寺做到了極致

這是傳統吧,大家都一直依循著,

連這次在鄉城路邊上看到那座新修的寺廟都修在了小城旁高高的山腰上

或者,佛祖是要用一種居高臨下的眼神來憐憫世人吧

奔波寺也是依山而建的

難得的是奔波寺居然還能傍水而立,這是我見過的藏傳佛教的寺廟中絕無僅有的了

在奔波寺前面有一條小河,小河流到奔波寺正面突然豁然開闊,形成一窪細細流淌的平湖

奔波寺的金頂白殿層層疊疊顯影在高原獨有的藍天白雲之下

奔波寺的金頂白殿層層疊疊掩映在山坡上那些郁郁蔥蔥的綠樹之中,

奔波寺的金頂白殿層層疊疊倒影在河面上粼粼碧水之上

遠遠看去,那不單單是一個寺廟,簡直是一個世外的天堂

我突然想起一個不相干的名字,大雷音寺,或者,《西游記》裡寫的靈山,就是這裡吧

輕輕走進去,寺廟裡一個人都沒有,鳥兒在喳喳地亂叫,我似乎走進了一個無人仙境

朋友們在吵鬧地要找喇嘛看喂魚,

而我,卻熟悉地走進第一個轉經房,用裡推動了那只沉重的大轉經桶

“當”,經桶帶動系在瓦頂的鈴當,鈴聲洗滌了我的心靈

我閉塞住自己的五識,無視了在鬧騰著的朋友。自然地沿著轉經道,輕輕撥動每一個經桶

我異常熱愛轉經這項活動,而且自從走過拉不楞後,我都無比虔誠地轉動遇到的每一個經桶

我知道,在我轉經的時候,就算我根本不相信有神,但我的心情可以無比寧靜,

那些時刻,我無比接近信仰

開始轉的的時候,我還想和為誰而祈禱,為什麼而祈禱,

後來終於明白了,我追求的寧靜是不能有些許雜念的,

我笑了,口中心中只是很標准很虔誠地念叨著六字真言

唵嘛呢叭哞吽,唵嘛呢叭哞吽

奔波寺很小,轉經道也很短,

但是對於我這種奔波著的人來說,這片刻的寧靜,已經足夠

朋友是個做過許多佛事的人,他看著我低著頭從奔波的這頭走進,然後昂著頭從另一邊走出

他笑著說:怎麼樣,這小寺,是不是有點修行的味道?

我點了點頭,然後報以微笑,然後說出一句自己也不相信的話

“其實,只要心中有佛,那裡不是修行的地方?”

阿裡豬豬20051005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