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方口,到榆林,是段黃土之旅。早上七點半就坐上了去保德的車。
這段路,一直盤繞於黃土高坡之上,車外的景像很典型,就像西南的高原突然之間被抹上了黃土、被拔去了百分之九十五的草木,那千溝萬壑,那一片渾黃,我現在都閉目難忘。
正趕上到保德的最後一段路在修,車子只能繞道北上河曲,起碼多開了一個小時,而且,路況很差,車子顛得那叫一個厲害。喝水的時候,水亂晃,害我都不能下口,僵持了半天。
不過,河曲下到保德的這段路,是沿黃河走的,讓我終於在這趟旅行裡第一次看到了母親河從黃土高原穿行而過的壯觀景像。但老實說,現在五月初的流量太小,沒有想像中的浩浩蕩蕩、氣勢如虹,所以同伴拍了好幾張照片了還一直認定這不是黃河。
到保德,已經是午後12點,隔著黃河,對面就是府谷,就是陝西,我們從大橋上走過,1分鐘,就從保德到了府谷,從山西到了陝西,似乎江湖一下子小了很多!
下午兩點,才搭上從府谷開往榆林的車,總算可以直達目的地了。
不必再為下次轉車犯愁,在舒服的車裡放松一下,看看VCD,也算小FB吧,只是這樣,竟然沒有注意到車外的變化。似乎突然之間,車外就變得平坦了,黃土高原被沙地代替。我突然發現,自己來到一片沙漠之上了,這讓我有點興奮,剛看了一天的雄偉壯烈的黃土高原,又看到了遼闊大氣的沙漠,我喜歡,這讓我的心情放飛。
但這片沙漠的植被尚好,因為榆林地區是防風固沙的典範。
一進榆林市,古老的圍牆、古樸的民居、幽長的小巷、精美的牌坊和保存完好的木樓就忙不迭得一一亮像,我目不暇接,我想自己喜歡這個城市了。
就在一個小時前,我還在車裡不停得期盼這個城市不要讓我失望,因為我實在對它抱了太多的憧憬,老實說,這一次的旅行,榆林是第一位的。而現在,一見鐘情。
榆林的旅館,都是以床位來算價格的,一般是三十元一位。同伴是抵制腐敗的積極分子,而且對於招待所很有好感。這次,找了市政府的招待所來住,標間55元。實在比一些私人的旅館還便宜。
榆林的網吧不少,書店和音樂器材、攝像器材店也是高比例的,這也是我喜歡這個城市的原因。
五一前夕的榆林,人不多不少,不冷清也不喧鬧,正合我意。奔波了一天,終於在這個中意的城市得到休憩,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不經歷風雨,又怎麼見彩虹?
早上不忍賴床,惦記著曙光裡的榆林。
跟同伴一人兩個包子啃著,鼓樓、新明樓、萬佛樓一路看來,小街小巷裡的小城的人們,平淡的忙碌都能讓人感動。清晨,彌漫在榆林街頭的古城氣氛,濃烈至揮之不去。
路的旁邊,就是土坡,沿著山勢開鑿著窯洞。現在的窯洞,居住的人能搬的都搬出去了,所以基本破舊的居多,也許窯洞對於身居其中的人意味著貧窮,而對於我來說,我喜歡這種西北的風情,喜歡這種黃土地上的獨特建築,就像我喜歡周莊那古舊的民居。
半山的空地上,窯洞前邊的廢墟,幾只牛悠閑得曬著清晨的陽光,那種晨曦中的景像,我至今仍歷歷在目。
不過,我跟它們合影的時候,牛在我旁邊撒尿,聲音巨大,一點修養沒有,差點把我笑趴下。
這邊的家家戶戶門口都堆著碩大的煤塊,也算非常有地方特色了。因為燒原煤煙比較大,每一間房幾乎都是四個煙囪。站在山頂往下一看,煙囪就像雨後的竹林一樣。
因為窯洞都是依山而建,所以很多人家的屋頂就是山路,這樣,煙囪也就在路的旁邊立著。突然想起《小兵張嘎》,在這裡堵人家煙囪確實是很容易的事,哈哈!
為了拍窯洞和榆林的舊城民居,我用了差不多整一個膠卷,同伴笑稱我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我說,這是賈母下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