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大青溝的念頭在我的腦海裡已經存在三四年了,幾次機會都被錯過了,今年“十一”長假我隨“錦州中旅”散團圓了這個夢。
10月5日早6點半,乘大巴離錦開始“內蒙古大青溝二日游”的行程。車沿“錦—義”公路北行到七裡河子上了“錦—阜”高速,到了高速終點四合子開始改走G101國道向東偏北前進。到彰武縣哈爾套鎮轉上S211省道向北偏西行駛,在距內蒙古庫倫旗2公裡處轉向東朝甘旗卡鎮方向前進。在距甘旗卡鎮16公裡叫鬥滿的地方轉向正南前行約12公裡就進入了大青溝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有一座大門(實際上是個牌樓)進入的游人要從這裡買票,散客50元/人(當然組團肯定是要打折的)。進了牌樓再走幾公裡就到目的地了,整個行程約290公裡,走行近5個半小時(這時是12點10分)。
下車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午餐,9個人一桌(我們一共45個游客)、10菜1湯大米飯管夠吃,當然是家產菜了,吃飽還是沒有問題的。飯後安排我們在附近的農家院住下,有三人房間,也有五六個人房間的,盡管房間都比較窄小但衛生條件尚可。
下午1點多我們集合開始參觀游覽了,徒步二百多米到了景區大門口,乘觀光電瓶車(車費是旅行社支付的)向南行約7公裡到了第一個景點“三岔口”,它是大小兩個青溝的彙合處,兩溝的流水在這裡彙合後繼續向南流淌。下車後順著坡道向下走了約百余米(垂直深度約六七十米)就到了漂流的起點,每人花了20元買了門票,自選了個橡皮筏子(可以乘2個人,我獨自一個),拿上一個木棒當槳用就開始了漂流。水面不太寬最多有七八米最窄處只有兩三米,水也比較淺最深處也不過一米最淺處只有二三十公分,時常出現筏子擱淺情況。水流彎彎曲曲而且平緩,水質也比較清澈可見水底的白色細沙,水面上時有倒伏的樹干橫著,有的距離水面只有半米左右,皮筏子上的游客必須躺下才能勉強通過。由於皮筏子只能靠游人用木棒支點才能改變一點方向,所以基本是處於“自游”狀態,因而彼此經常發生碰子撞,很像兒童玩的碰碰車有驚無險。因為是在一個峽谷(確切地說是沙漠峽谷)漂流,流水兩岸的陡坡上長滿了各種樹木,多為灌木和固沙類植被,在藍天和秋日的映襯下景色十分宜人。整個漂流的距離大約2500米,經歷40分鐘左右。在終點處有馬車等候,花5元錢就可以給你送回漂流的起點處,再多花5元錢就可以給你送到三岔口停車場。為了多體驗一下沙漠峽谷的滋味我選擇了徒步返回,用了二十幾分鐘我就回到了停車場。還是乘坐電瓶車走了大約4公裡我們來到了第二個主要景點—小青湖(這是小青溝的經典處),這裡也是個沙漠峽谷,由於修建了一個水庫而得名(實際上是“大青溝水庫”)。小青湖是個狹長的小型水庫,它的水來自西邊不太遠的“鬧得海水庫”,那是一座庫容量比較大的一個水庫。水上有快艇供游人感受水上快樂和游覽兩岸陡坡的風光,岸邊有一個騎馬場游人可以體驗一下“大漠騎馬走一回”,還有一個狩獵場游人可以體驗一下駕著卡丁車張弩弓箭射殺活雞活兔的膽量和運氣。當然這些都是要自己掏腰包的,坐快艇和駕車狩獵都是20元/人,騎馬要花45元/人。我沒有那麼多的雅興也沒有舍得掏腰包,只是沿著湖的南岸走了大約1公裡,領略了一番沙漠湖光秋色和體驗一下大漠步行的滋味。離開小青湖乘坐電瓶車北行大約7公裡回到了景區門口,下車後徒步來到了不遠處的攀岩場,幾個好奇的孩子每個人花了5元錢攀爬了一陣子,至此下午的游覽全部結束了。
晚飯還是在那家飯店(一共四頓飯都是在這裡),飯後閑游了景區內的街道和商店。這裡只有一條長不過一公裡的南北街道,道的兩側是商店飯店和旅店,商店裡品種最多的商品是蒙古刀和牛骨梳子,飯店門前叫賣最多的是牛肉干和馬奶酒。一把像匕首大小的比較精致的蒙古刀一般15元左右就可以買下來,牛肉干(現烤制的)一般35元就可以買一市斤。像樣的旅店只有一兩家,一般也都是三五個人一個房間,每個床位10元錢。晚上八點在景區門口的廣場上由景區管理局舉行篝火歌舞晚會,絕大部分游客都饒有興趣地參加了晚會。在舞台與觀眾之間架起一堆篝火,熊熊的火焰映紅了夜空也映紅了每一個觀眾的笑臉。舞台上身著鮮艷蒙古族服裝的男女演員能歌善舞,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盡管是站著觀看(沒有觀眾席)而且陣陣秋風吹得人有些發抖,大家還是興致勃勃地一直觀看到演出結束,這時的時針已指到了九點半。
我本以為玩了一大天十分疲倦一定能睡個好覺,可是同在一個大炕上睡的三十歲出頭兒的壯漢躺下沒有兩分鐘就鼾聲如雷了。他的呼嚕打得真有水平,一分鐘都不帶停止的而且頻率和聲調還是變化無窮的一直持續到天亮。我是一個房間裡有鐘擺聲音都難以入睡的人,與這樣一個鼾聲灌耳的人同榻共眠可想而知一夜煎熬之苦衷啊!天亮起床之後我以為只有自己是受害者,可一提起睡覺的事情同院住的十好幾各個男男女女幾乎沒有不是叫苦連天的。
早飯後我們徒步來到景區門口附近的原始深林進行第三個主要景點的游覽。原始深林的入口位於大青溝北端的望火樓,從這裡拾木梯道而下約百十米(垂直深度約七十米)便到了溝底。溝底很寬闊而且有潺潺流水,溝內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有遮天避日之感,這裡可能就是大青溝的精髓和靈魂。景區管理局很注重愛護這片綠洲,在溝內修建了供游人走行的木制小道,隨著流水走向木道彎彎曲曲在叢林中穿行,給人以在高山峽谷中穿游的感覺。為了給游人增添興致他們給各種造型的樹木起了好聽的名字,什麼“夫妻樹”、“鹿回頭”、“龍虎鬥”、“鬼見愁”等等。還一座建成不久占地不過百十余平米的廟宇,與周圍茂密的樹林顯得很不協調。這裡的樹木大部分都屬於長白山樹種,以章子松、水曲柳、黃菠蘿、桑樹為多,還有些叫不上名字的灌木和喬木。我們在溝裡由北向南穿行了一個多小時,行程大約3公裡,在“青溝絕景”的眺望小木亭處回到了溝上。站在這裡整個大青溝盡收眼底,溝裡望不盡的叢林,溝外望不到邊的樹林,如果不低頭看腳下的白色細沙似乎不知道自己是處在沙漠之中,還以為是在長白山麓腳下。離開原始深林返回景區門口又北行1公裡來到了滑草場,門票20元/人。這裡是大青溝的最北端,順著溝坡鋪就了兩條長約六七十米的塑料滑道很像個大滑梯,游人坐在一個塑料盆裡(像個小號浴盆)順勢滑下(在這裡還可以射上幾把箭,不另外收費)。滑草場北側不遠處是個滑翔機場,花上140元還可以乘坐動力滑翔飛機飛翔一圈(大約二十分鐘)鳥瞰大青溝景區,我們這幫游客恐怕都是吝嗇鬼,沒有人舍得花錢去享受這項特殊的服務。離開滑草場我們的游程就全部結束了,吃過午飯就踏上了返程的路。車廂內只有疲倦游人的鼾聲和汽車的馬達聲。
(大青溝屬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位於科爾沁大沙漠的中部最南邊緣。保護區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後旗,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鎮位於其東偏北方向25公裡,平均海拔250米,溝底平均海拔170米。)
2005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