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婺源·攻略4月8號中午我們一行六人(3男3女)在漢口新華路長途汽車站集合,峰哥作隊長,搭上了武漢-九江的長途汽車.經過黃石以後高速路兩旁的景色就已相當迷人了,大片大片的金黃色灑落在我們所能觸及的視野之內,引的我們不住的抓拍和驚呼:)在去九江的路上朋友發短信說武漢已經開始下雨了,我很慶幸自己依然可以看見陽光,呵呵。
大概下午6點左右到達九江(在武漢市區就繞了一個多鐘頭,汗!),原來九江大橋如此壯觀,不從其間穿過真不能體會到其中的感覺啊:)打車前往不多·不少家取這次自駕的“坐騎”(出租車車型是昌河面包 起步價3元,每公裡1元:北鬥星、千裡馬、富康等 起步價5元,每公裡1.2元)呵呵,我其實已經來過九江兩次了,但每次都是只待了半個鐘頭,然後直奔廬山,這次能有機會在九江市區穿梭,感覺這還是一座很有潛質的城市,發展的不錯,尤其是南湖附近,風景與建築的搭配相當到位,和諧。我當時就在想要是能在那附近買套房子也不錯(哈哈,痴人說夢)
吃完晚飯,買了點零食,我們在九江火車站打算購買從那裡返漢的火車票,本來打算是買晚點的票,這樣我們可以在婺源多玩一會,但車站工作人員告知我們只有兩趟凌晨2點多和3點多的火車,而且沒有坐票,這時旁邊的一個大叔建議我們可以包車去廬山火車站買票,那裡有南昌-武漢的城際火車,車次很多,而且一定有座位,於是我們臨時決定到時回九江了就按照他的意見返漢。
晚上7點多我們真正意義上開始了前往婺源的奇妙旅程。這次自駕車型是本田雅閣,開上九景高速,這段高速路況很不錯,車流也少,沿途大家歡聲笑語不斷,汽車音響或強勁或柔和的旋律灑落在沿途的田野上,同樣也混合在泥土的氣息裡:)
大概55分鐘後,我們到達了景德鎮,景婺公路比起九景高速要難走許多,我們一邊看著從網上DOWN下的地圖,峰哥一邊沿途問詢當地人家,那些當地人真是熱情,連連用手比劃著,還很詳細的告訴我們到了那該怎麼走,大家深受感動~~我們一路走來,劈開夜的寂寞,沿途逐漸增多的徽派建築暗示我們,婺源快到了。終於在11點到達了婺源縣城,吃了點消夜,住在了網上驢友提到的“好客人家”,70元搞定了3間雙人房,環境一般,不過小憩一晚足夠了:)大家舟車勞頓之後,困意漸漸襲來,於是梳洗完了就甜甜的睡了~~~
4月9號清早5點半起床,過早,買了幾份婺源地圖,然後開始了東線游,沿途景色宜人,怎能錯過,經過月亮灣,秋口鎮,大家走走停停,拍到了不少好PP,恐怕這就是自駕游的樂趣吧--隨意,自由:)
第一站小橋流水人家--李坑,和工作人員討價還價,6人150大洋的門票(555,真是生意好了,底氣也粗了啊)此時天空布滿烏雲,不一會就下起了急雨,不過慶幸的是十幾分鐘以後,雨就嘎然而止,呵呵,真像小孩子的臉,陰晴難辨啊。被雨水洗刷以後的李坑更顯得秀麗多姿,鱗次櫛比的徽式古建築,粉牆黛瓦,飛檐戧角,或隱現翠青山間,或倒映清溪湖面。直可讓人領略小橋流水人家那天人合一、返樸歸真的意境!我們瘋狂“虐待”著自己的相機,捕捉著歷史的瞬息萬變,仿佛整個身體都浸淫在那過去的時光裡了。那裡的農家顯然已經習慣了游客好奇的目光,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剩下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婦女兒童了,他們依舊生活在那裡,雖然有了經營頭腦,但大部分來說還是很質樸的,我希望這裡真不要變成第二個周莊,保持淳樸的古風如今看來是多麼重要啊~~其間碰到了一個美院寫生的男生,他在這裡已經住了有段時間了,和我拿的相機一樣。看的出,他很喜歡這裡。如果以後有機會去麗江,我也會小住幾日的,將靈魂和肉體都融入到那如畫的景色裡,這恐怕是旅行的最高境界了 ^_^
從李坑出來的時候我們看見門口牌坊那正在進行“美在金陵”選美比賽,MODEL們身著中式旗袍,婀娜多次的走在鄉間青綠色水田的石板路上,惹得眾多“色友”(注意:意通’攝友’,可別想歪哦:)架起他們的長焦大炮卡嚓卡嚓“謀殺”著自己的愛機和膠片:)
接下來第二站是曉起。在去曉起的路上,我們發現了一處油菜花地,霎是壯觀,連片的金黃惹得大家興致高昂,紛紛留下了最美的微笑。更沒想到的是,在油菜花地後面隱藏著更加絕美的一大片紅色苜蓿花草地,大家在那裡恨不得打起滾來,兒時的美好記憶也在此刻蜂擁而出···
曉起是婺源的金牌景點之一,“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稍煙似帶,村外水如環。”這裡是一處絕妙的景致。曉起分上下兩個村莊,遙相呼應。當我徜徉於幽寂狹長的裡弄之間,突然想到了許巍的那張專輯來---《時光·漫步》···江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好一種國畫般的韻味。錯落有致的古民居中有眾多的巷道,在那鋪著碩大的青石板的巷道中漫步,兩邊是高大的風火牆壁和重重疊疊的馬頭牆,腳下是青石板的古道,令人不由產生時光不再的感慨!那三千年的古樟樹依然吐露出嫩綠的枝葉,以他寬厚的臂膀歡迎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曉起給我的印像是閑適而靜謐的,我試著揣摩古舊時那些亦賈亦儒,賈儒結合的徽州商人是如何經年累月的從高低起伏的青石板路走向外面的世界,辛勞的汗水總是會有收獲的,他們聞名於世的商幫文化底蘊幾乎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在離開曉起的時候,天公又開始愁眉不展了,我們選擇了一個臨江的餐廳,吃著荷包紅魚,看著窗外江面泛起的薄薄水霧,紛飛細雨仿似大師的毛筆信手染綠了山谷,好一派煙雨朦朧美景。
巧的是,我們吃完午飯以後,雨也停了。繼續出發,前往最美麗同時也是路程最艱險的風景區--江嶺,慶源。由於剛下過雨,路況很糟糕,車子不一會就成了“落湯泥雞”,此外前方正在施工修建景-婺-黃高速公路,所以一度汽車堵成了一道長龍。盡管如此,我們和其他游客一樣,不顧泥水,興衝衝的跑到車外的路旁舉起相機瘋狂拍片,因為那溪流在雨後泛起的水霧著實壯觀,沿途的村莊在霧氣之中若隱若現,仿佛到了蓬萊樓閣一樣。幾個小時之後,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另外又開始下雨,考慮種種原因,我們只有掉轉車頭,原路返回,遺憾總是會有的,不過如同不多·不少說的那樣:“有了遺憾才會心生對那裡的想念”,殘缺有時也是種美,往往真的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在去江嶺的沿途所見美景也足夠我們珍藏一輩子的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加入了一個江浙滬的旅行車隊,大家都將愛車的閃燈打開,好不壯觀。傍晚時分回到了婺源縣城,吃完晚飯,在超市買上一堆零食啤酒撲克牌,在金山賓館住下(200元兩個3人標間),這個賓館比起好客人家條件明顯好了很多,舒服的洗了個澡,我們6個人看碟的看碟,鬥地主的鬥地主,整理PP的整理PP~~~提到這裡我就想起了我和娜娜打牌的樣子,呵呵,我們倆被貼的條子最多,真可惜沒拍下來。這個賓館的老板娘很好,你問她要充電接線板她都會給你的,而且服務比較熱情,值得一住。晚上我們仨男人還湊在一起拿著相機討論攝影技術到深夜,能結交到這樣的朋友,我怎能不開心呢*_*
又是一個塌實甜蜜的好覺,4月10號清晨6點起來,雨早已停了,清冽的空氣中負氧離子隨著我們的深呼吸快樂的鑽進五髒六腑,仿佛吃了人參果一般,全身36000個毛孔沒有一個不舒服的!在婺源人家(www.wyren.net)旁吃早餐(在婺源人家客棧遇見了婺源雪兒,還有一塊來自各地驢友的簽名板,可惜當時我們沒找到這裡,如果大家有機會還是來這裡住上一晚,旅行信息交流會方便很多:)離開縣城,我們開始了這次婺源之行的北線旅途,下一站是明清古建群-思溪和清代莊園-延村,我們是延村最早的旅者,空而延展的深巷,布滿青苔的石徑,不時閃現出的一抹翠綠,焚毀過的宗祠,徽派建築的美學理念也在這裡得到了極致展現,大門上采用浮雕和鏤空的透雕把徽商曾經繁榮的生活及商業場景描繪的出神入化。這裡的感覺空幽而深邃,比起昨天的李坑和曉起,我更喜歡這裡,可能是游客稀少的緣故吧,我們漫步在延村,連農家都很少看到,只有不怕人的可愛家狗搖著尾巴好奇的看著我們這批生人。離開了延村,前往離這不遠的思溪,這裡曾經是拍攝電視劇《聊齋》的地方,村落背山面水,嵌於錦峰繡嶺、清溪碧河的自然風光之中,房屋群落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山水互為點綴,如詩如畫,意境神美。更讓人贊嘆的是當我們站在思溪山頭領略這裡古樸民風的全貌時,陽光突然從雲端穿透而出,毫不吝嗇的灑在了這個美麗的鄉村上,加上四野油亮的綠色,“養眼”“秀色可餐”這些詞用在這裡算是恰如其分了,呵呵!
在前往清華鎮的途中,我們又在一個公路拐角處發現了一處“人間仙境”,趕緊靠邊停車:)灰白色系的徽式村莊點綴在大片的油菜花之間,鄰村的河水涓涓而過,遠處墨綠的山谷與之相互守望,站在高地向那裡望去,除了贊嘆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p 巧的是某電視台也選址在那拍攝一部連續劇《怎能失去你》,由年輕的女導演謝曉嵋執導,看架勢應該是偶像劇,許紹洋突然出現在了我們的鏡頭之內,一個快要過氣的演員,祝他好運嘍!到達清華鎮後,我們穿過了老街,來到了婺源另一個金牌景點--彩虹橋。整座橋不僅與山水,古村,驛道完美結合,橋的設計更令人驚嘆:建橋位置的科學合理,分解洪水的半船形橋墩,條石疊砌的緊密牢固,歷經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古樸,厚重,沉澱感強。“美在金陵”選美比賽的大部隊也移師於此,這波MODEL的檔次明顯比在李坑看到的要高一些,無論從氣質還是身材,所以我們和專業級的攝友“混居”一起,對著她們大拍特拍,好不爽快。
依依不舍的離開彩虹橋,我們踏上了前往賦春鎮鴛鴦湖的旅途,這段路在修葺,所以很不好走,不過大家似乎意猶未盡,都在討論著干脆直接奔黃山的提議,呵呵,可惜那倆MM得趕在周一上班,唉~~~
到了鴛鴦湖,一個小小意外發生了,我們最想看到的鴛鴦居然一只沒有,對方告知秋冬來這裡看鴛鴦才是最佳時節,惹的我們大呼“可惜”,無奈之下只有踏上了返回景德鎮的歸途,至此婺源之行算是告一段落了,雖然遺憾不少,但驚喜也連連不斷。在返漢的路上,我們看著本本裡拍到的照片,心似乎還停留在婺源那如畫的景色裡···
夜色之下我們順利到達了武漢,峰哥請我們FB海吃了一把,同時也宣告我們這次旅行的完美落幕。我們6人彼此都會記得這次難忘的旅行,同時也期待著下次的上路,和你們同行,感覺真的很棒,謝謝大家的相互扶持和鼓勵:)
永遠記得你:開朗的不多·不少,KA-WA-YI的娜娜,豪爽的峰哥,漂亮的小文,可愛的小可,當然還有我-幽默而傻傻的麥田!
以下是這次旅程的花費,最後人均不到400元:)
P.S:婺源之行須知
1)事先最好詳細准備一下旅行計劃,自駕可以打印出當地的地圖。
2)一定要采取自駕或者自助游方式前往婺源,跟團去那簡直是受罪,想多看點的地方導游死命催你走,不想看的地方她拚命把你們往那塞,這樣的旅行還能有樂趣嗎?
3)江西飯菜的口味和湖北差不多,不過感覺要比湖北的淡一些,可以事先和餐館的老板說明把味道加重點。
4)帶上雨具,最好是雨衣,3~4月份是那裡最美的時節,但也是雨水最充足的時候。此外要注意保暖。
5)時間不夠或者你對歷史人物不太感興趣的情況下可以略去江灣(票價過高:50元)等地。其實很多美景不一定非要在那些叫的出名字的景點才能看到,我們這次在途中就發現了不少不知名的絕美之地:)
6)最最關鍵的一點:相機要充足點,卡要帶夠,膠片機的膠卷要帶的足足的。因為那裡的景色會不自覺的將你的相機“謀殺”,呵呵
-------------------
P.P.S
婺源背景資料:
“中國最美的農村”---婺源,是朱熹故裡,自古享有“書鄉”之美譽,地處江西東北部,東距浙江衢州150公裡,南距上饒150公裡,西距景德鎮80公裡,北距黃山120公裡,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一顆綠色明珠。縣域面積2947平方公裡,人口33萬,轄26個鄉鎮。“婺源文化與生態旅游區”目前已形成了“一區四線”20個景區(點)的旅游產品格局,被許多海內外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
婺源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霧日較多。一年四季都可以去玩。然而,春天恰是婺源旅游最好的季節,尤其是3\4月。漫山的紅杜鵑,滿坡的綠茶,金黃的油菜花,加上白牆黛瓦,五種顏色,和諧搭配,勝過世上一切的圖畫。
江南曲阜,山裡書鄉
------這是歷史賦予婺源流傳千古的美譽
這兒是理學大師朱熹和中華鐵路之父詹天佑的故裡,曾出過550名進士。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京劇的老祖宗”徽劇的典雅韻味,驚訝於“舞蹈活化石”儺舞的原始粗獷,陶醉在清純迷人的茶道姑娘的表演之中……。
郁郁層巒夾岸青,春溪流水去無聲。
煙波一棹知何處,鶗鳩兩山相對鳴。
------這是朱熹詠婺源山水的著名詩句
這兒的森林覆蓋率達81.5%,是全國十六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也是國家著名的“生態旅游示範區”,人稱最後的“香格裡拉”。在這裡,你可以春賞五色芳菲,夏探清幽奇洞,秋賞漫山紅葉,冬訪平湖鴛鴦。
五岳歸來不看山,婺源歸來不看村!
------這是許多著名人士來婺源游覽後發出的千篇一律的感嘆
--------------------------
詳細圖片和資料請點擊我的BLOG:)
http://cornfieldinapril.blogbus.com/logs/2005/04/1112135.html#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