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揚州何園

作者: 南瓜將軍

導讀中國的地圖上有一條自北向南的人工河,漫漫的流淌,流淌了一千五百年。 中國的歷史上有個隋朝,只因那個荒淫無度的暴君,短暫的只有幾十年。 傳說中有朵花,是怎樣般的美麗? 至高無上的帝王早已是一杯黃土,他親自征調十萬民夫,為一己私欲,開鑿的運河依然同歷史一樣慢慢的流淌著,是花的故事、人的故事,造就了一個“江左名都”——揚州。 揚州的秀美在瘦 ...

中國的地圖上有一條自北向南的人工河,漫漫的流淌,流淌了一千五百年。

中國的歷史上有個隋朝,只因那個荒淫無度的暴君,短暫的只有幾十年。

傳說中有朵花,是怎樣般的美麗?

至高無上的帝王早已是一杯黃土,他親自征調十萬民夫,為一己私欲,開鑿的運河依然同歷史一樣慢慢的流淌著,是花的故事、人的故事,造就了一個“江左名都”——揚州。

揚州的秀美在瘦西湖,揚州的玲瓏與精致卻在何園。

何園坐落於揚州市的徐凝門街,又名“寄嘯山莊”,是清乾隆年間雙槐園的舊址。清同治年間,道台何藏舠在雙槐園的舊址上改建成寄嘯山莊。園名取自陶淵明“歸去來兮……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之意,辟為何宅的後花園,故而又稱“何園”。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園主歸隱揚州後,購得吳氏片石山房舊址,擴入園林。

何園可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以兩層串樓和復廊與前面的住宅連成一體。東園的主要建築是四面廳,為一船廳,單檐歇山式,帶回廊。以此建築為主景,南向的明間廊柱上,懸有木刻聯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廳北有假山貼牆而築,參差蜿蜒,妙趣橫生;東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牆;西有石階婉轉通往樓廊;南邊建有五間廳堂,三面有廊。復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賞月的好地方。

西園空間開闊,中央有一個大水池,樓廳廊房環池而建。池的北樓寬七楹,屋頂高低錯落;中樓的三間稍突,兩側的兩間稍斂,屋角微翹,形若蝴蝶,故而俗稱“蝴蝶廳”。樓旁與復道廊相連,並與假山貫串分隔,廊壁間有漏窗可互見兩面的景色。池東有石橋,與水心亭貫通,亭南曲橋撫波,與平台相連,是納涼之所。池西一組假山逶迤向南,峰巒疊嶂,後有掛花廳三楹,有黃石假山夾道,古木掩映,野趣橫生。

池西的復廊南有一幢三開間的兩層小樓,獨占小院的一角,樓前山石峻峨,清靜幽雅。由此再往南即為住宅區。

何園雖是平地起築,但卻獨具特色。通過嶙峋的山石、磅礡連綿的貼壁假山,把建築群置於山麓池邊,並因地勢高低而點綴廳樓、山亭,錯落有致,蜿蜒逶迤,山水建築渾然一體,有城市山林之譽,是揚州住宅園林的典型。園中的植物配置也獨具匠心。半月台旁的梅花、桂花、白皮松,北山麓的牡丹、芍藥,南山的紅楓,庭前的梧桐、古槐,建築旁的芭蕉等等,既有一年四季之布局,又有一日之中早晚的變化,極盡人工雕琢之美。

何園的玲瓏精致處處容入了江南園林的特色,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中西合璧。家具、門窗,處處透露出淡淡的西式風格,點綴在江南園林中,和諧又不顯矛盾。這也許同何家主人的個人經歷分不開。不愧為中國晚清第一名園的美譽。

園中盛開的荷花、“知了、知了”的蟬鳴,襯托著烈日炎炎的夏季。不是陽春三月,少種騎鶴揚州的悠哉,“烤驗”下,我此時卻在這園中游覽,細聽著導游的介紹,仔細的用DV拍攝這小巧玲瓏的園景,仔細品悟這園中的意境,仔細著這次休閑的苦旅。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