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源-雨中登觀音尖

作者: 19826551

導讀白雲源-雨中登觀音尖 終於盼到了十一假期,終於可以離開城市,把期待已久的登山計劃付諸實施了。 十月一日,陽光燦爛。7.30,我的丈夫勇和我,以及我們的朋友戴維(英國人)從莘莊出發,沿滬杭高速,向我們的目的地白雲源前進。 原計劃是由我駕車的,但拿到駕照剛兩周,感覺很沒有把握,最主要不想讓自己生澀的技術影響整個行程,所以堅決地把方向盤交給了勇, ...

白雲源-雨中登觀音尖

終於盼到了十一假期,終於可以離開城市,把期待已久的登山計劃付諸實施了。

十月一日,陽光燦爛。7.30,我的丈夫勇和我,以及我們的朋友戴維(英國人)從莘莊出發,沿滬杭高速,向我們的目的地白雲源前進。

原計劃是由我駕車的,但拿到駕照剛兩周,感覺很沒有把握,最主要不想讓自己生澀的技術影響整個行程,所以堅決地把方向盤交給了勇,我負責拿著地圖給他導航。如同我們所預料的,路上的車很多,路邊的加油站也擠滿了車輛和排隊等洗手間的人。我們途經杭州繞城北-杭州繞城西-轉塘-320國道(沿桐廬、建德方向。共有3個收費口)-富春江鎮(不進桐廬鎮)。一條大江橫在眼前:富春江,煙波浩淼,群山環繞。車慢慢地在大壩上駛過,三塊疊起的大石頭映入眼簾“白雲源”。

這是個叉路,打電話給預定的“龍門酒家”,店主指點我們沿左側的山路前進,我們遲疑地向前駛去,路不到兩個車寬,一側是山岩,一側就是河床。薄薄的瀝青路面,有些地方已經露出了泥土,十分顛簸。這時明白了店主建議我們開越野車的原因。小心地行駛了近20分鐘,終於看到了幾幢不到不到5層高的小樓坐落在山腳下,其中的一家就是我們預定的“龍門酒家”。

此時裡程表顯示280公裡,歷時5個半小時。原本想定旁邊的“山裡人家“,60元/天帶獨立衛生間,但它的房間不夠了。”龍門”趁假期漲價,80元/天,空調費另算,飯菜也比別家貴許多。但這裡的習慣是在哪家住,就在哪家吃。午餐是紅燒鯽魚,筍干燒肉,蕨菜炒雞蛋和炒青菜,味道遠沒有我們期待的山裡野菜的香甜,米飯也有些硬。戴維不習慣這麼細的刺,喉嚨被小刺卡住了。趕快要了一小碗醋,他喝了幾大口,又吞了幾口米飯。他可能對醋的酸度有懷疑,居然把一條魚骨泡到剩下的醋裡,約一分鐘後,他看到魚骨確實變軟了,好像喉嚨才感到舒服了。

下午,我們上山游覽。第一個景點“鴛鴦潭”,一處清澈的潭水,沒看到鴛鴦,倒有很多游得歡快的小魚,一群游人在旁邊躍躍愈試地想去捉,唉,幾年後,這些活潑可愛的小魚恐怕就是餐桌上的菜肴了。

第二個景點“小龍門“,一條20米高的瀑布從山崖上飛下,落入潭水中。水不大深,磨圓的石塊清楚可見。有些人興奮地下水嬉戲,可惜我們沒穿涼鞋,否則一定會一起去趟水,哪怕滑一跤也甘心。高高的石塊間有一竹橋橫跨,走上去顫顫威威,幾個男孩故意在上面又跑又,把前面的女孩嚇得大聲地叫。好在橋不太高,否則真是危險。總應為日後的游人著想吧,少一點磨損,橋也能耐久一些呀。

為了節省體力,我們在山上走了2個多小時就往回走了。回到住處,開晚飯。點了個慕名已久的土雞煲,湯味果然鮮美,但雞太小,肉也不太爛。三個人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因為店主懷疑戴維是否能爬得到上觀音尖,所以我就顧不上忌諱,詢問戴維有多大年紀,這才驚知他已60歲了。他身材硬朗,雖聽力依靠助聽器,但興致盎然,不得不佩服老外的探險精神了。

10月2日早4.30起床。習慣了城市隨處可見的燈光,面對外面黝黑的群山,還真有點不習慣。速速用了早餐,店主幫我們約的向導(80元/趟,非假期50元)和拖拉機(50元/趟)就到了。看看外面的天,店主塞給了我們兩件雨衣(3元兩件),我們就上路了。

這輛拖拉機鏽跡斑斑,左側駕駛座的門已沒有,右側的門也是費了好大的力才關上。戴維坐在前面,我和勇站在車兜裡,雙手緊握欄杆。車轟隆隆地在山路上跑,路面是石頭路,我倆隨著車上下顛簸,我的腹部開始疼痛起來,真擔心會搞成胃下垂。大約30分鐘後,車終於停下,大龍門到了,一條100多米高的瀑布從左側山壁上飛流直下。向導是騎摩托車上來的,他已用樹枝做成了拐杖,給我們上山用。為了爬山,我們特意穿了長衣、長褲,登山鞋,每人還配了手套,帽子。褲角也塞在襪子裡,這主要是為了防螞蝗。在網上看了許多人爬此座山時被螞蝗吸血的可怕經歷。另外山上還有蛇和野豬。

6.25分開始爬山。觀音尖海拔1200米,是座未被開發的野山,不要指望台階或索道。這也是吸引我們的原因所在。向導在前,背後插著一把長彎刀,左肩背著個布袋,步履輕松,我們三人緊跟在後。剛開始的路就很陡峭,我們手腳並用,氣喘吁吁。大概爬了200米,路面變緩。所謂的路,是在叢林中踩出的痕跡,不仔細看,很難辨別向哪裡走,不時可看到一大灘的牛糞。山上長滿茂密的松樹、竹子、茶樹、獼猴桃樹和棕頁樹,向導說以前他們在山上種玉米,一天要上山三趟摘玉米,不由地佩服山裡人的好體力。

繼續前行,我們把裁好的布條掛在叉路口的樹枝上,因為到山頂後向導要去摘獼猴桃,我們得自己下山。不一會,一座破舊的磚房出現在眼前,“紅旗林場”的原址到了。向導說這滿山的樹就是當年的紅旗林場種植的,林場為種數還用大石塊在山坡上墊了條小路,隨著林場的撤離,人跡奚落,石路已被草叢覆蓋了。在一塊石頭上坐下,想到在那革命的年代裡,一群年輕人曾經熱情高漲地在這荒山上揮汗植樹,不知他們可否回來看過這片樹林,可否還會回想起那段青春歲月。

空氣十分潮濕,天色陰暗,快要下雨了。我們喝了口水,繼續前行。幾乎沒有路了,竹林比人要高。我們用手杖撥開枝條,但好幾次帽子和眼鏡被高處的枝葉勾住,我索性貓下腰來,在樹葉下面穿行。大家都不講話,只有樹葉的沙沙聲。突然,下起雨來,本不想穿雨衣,但向導說被打濕後會很冷的。但這是很薄的一次性雨衣,剛穿上,袖子就被竹葉刮碎了。顧不上挑剔了,向山頂衝刺。

“到了”,我們到觀音尖了!一看表9.45,只用了3個小時,比我們預想地快。

此時的能見度不到10米,煙霧繚繞。據說這山上有百畝草甸,在晴天,可以清楚地俯瞰桐廬鎮的全貌。山上沒有亭子,沒有廟,大家只能站著,把手杖、手套靠在草叢上,拿出背上來的干糧,和著雨水就餐。出乎意料的,我們並不覺得累,決定馬上動身下山。

向導已消失在竹林中,我們按原路返回。戴維的助聽器在雨水的浸泡下失去效果了,我們需在他耳邊大聲講話,他才聽得見。因此我和勇讓他走在中間,免得他走失。我們不時停下,確認一下方位,檢查一下身上是否有螞蝗,因為向導說螞蝗在雨天比較多。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回到了紅旗林場的舊屋前。大家很欣慰,戴維拿出小本子,把我和勇叫到身邊,誦讀《聖經》詩篇第18章“The Lord is my rock,my fortress and my deliver; my God is my rock, in whom I take refuge. He is my shield and horn of my salvation, my stronghold. I call to the Lord, who is worthy of praise, and I am saved from my enemies.” 感謝上帝的帶領。

此時雨水已打濕全身,一停下來就感到十分寒冷,所以又繼續動身了。雖有小雨,但空氣格外清鮮,雲霧在山峰環繞,鳥兒和蛐蛐在耳邊唱歌,真是個養眼養生的好地方。路上我們還看到了來時做的記號,信心更加堅定了,但仍需格外小心。山路不到一尺寬,一側是山壁,一側就是山坡,山坡上雖有茂密的樹木,但不敢想像滾下去的後果。時而我們得穿過小溪,我在一處石頭上踩滑,一腳踩到水裡,反正鞋子已早被雨水打濕了,不在乎了。這是,忽然看到一個年輕人迎面走來,這是我們從早到現在看到的第一個人。他要獨自登山,還撐著把傘,真欣賞他的閑情和勇氣。

突然路變得陡起來,戴維建議我們找另一條緩些的路,但看到四周茂密的樹叢和遠處連綿的群山,我們沒把握是否在天黑前走得通,最後決定仍走這條陡坡。勇走在前面,不時告訴我們腳踩在哪裡,手抓哪塊石頭,別看他平時不做運動,但登山技術還真不賴。“撲通“,戴維在一處近90度的坡上滑倒了,他手抓住了樹根,臉貼地面,我們趕快按住了他的雙腳,讓他一點點移動到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60歲了,他居然沒說一個痛字。

我們還不時喊著喂喂,終於遠處有了回應,說明我們快回到大龍門了。但一段頗長的大石頭路讓我和勇疑惑是不是走錯了路,但戴維堅信路線正確。也許爬山的時候有向導帶路,對路線沒太留心,和平時跟別人走總也記不住路的毛病同出一轍。忽然,眼前一亮,一片空地呈現眼前,遠處的瀑布發出隆隆的水聲,我們回到大龍門了!又經過3個小時,我們爬下來了!

此時的我們帽子歪帶,雨衣劃成碎片,全身沾滿泥水,拄著拐杖,活脫脫的丐幫形像。旁邊的游人得知我們剛剛爬了觀音尖,佩服不已。我們也倍感驕傲,趕快留影紀念。

這還不是終點,我們得繼續步行半個多小時走到杜仲園,搭免費的小巴,回到旅館。踉踉蹌蹌進了房間,脫掉鞋襪,衝涼,換上干衣服。忽見一只黑色的螞蝗藏在襪子裡。感謝上帝,我們的腳完好無損,這只螞蝗沒能鑽到襪子裡.。

10月3日,天仍在下雨,台風“龍王“登陸福建。我們取消了在附近觀賞嚴子陵釣台的計劃,決定直接返滬,因為我們沒有其他的干衣服,不能再淋濕了。出發前買了些野獼猴桃,板栗,筍干和豆角干. 回家的路開了4個小時。油費,過路費,住宿,吃飯,算起來平均一人400元。到家的第二天,戴維給我發短信,說他的耳機烘干後,又恢復正常了。我真地替他高興。

哦,感謝上帝的指引和保護,我們這三個人得以在雨中圓滿地攀登了桐廬的最高山:觀音尖。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