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各種原因, 去麗江梅裡的計劃落空了, 只能在昆明修整兩天了.昆明本身的旅游景點不是很多, 不外乎滇池, 大觀樓, 世博園, 金馬碧雞坊, 昆明市內的公共交通還是很發達的, 這幾個地方兩天搞定綽綽有余. 昆明是個中轉站, 幾乎到雲南其他地方都要取道昆明, 或轉機或轉高快, 所以在市內有很多住宿的地方可以選擇, 價格也有很大差距, 其實就我個人的感覺來說, 如果純粹取道, 就住在離機場, 火車站, 客運站都近的地方(官渡區), 昆明這"三站"離得都很近; 如果要在昆明體驗生活呢, 還是要住在小西門附近, 市中心, 交通方便嘛!我住在了關上理想小鎮----昆明的近郊了, 是一個新開發的小區, 老板買了兩套房當作了青年旅舍, 我還是頭一次住青年旅舍呢, 其他都還好, 只是床板太硬:( 老板"大腳"在雲南的自助旅游網上還是很知名的人士呢, 我到的第二天, 他就領著一幫驢子去了亞丁稻城, 這叫一個羨慕加嫉妒啊!!! 青年旅舍的價格大概是這樣的, 多人間上下鋪,30元/床位; 雙人間100元/天, 我問過位於小西門的昆明國際青年旅舍, 和這個價格是一樣的.既然解決了住的問題, 下面要解決的就是國計民生的大問題了````在北京的時候我念叨過橋米線已經很久了, 實在是等不及了呀, 不顧外邊已經開始下小雨, 我還是坐上公車直奔金馬碧雞廣場:)首先 , 到金馬廣場的橋香園去吃過橋, 橋香園可是老字號呢, 米線分了N多種, 從秀才, 舉人, 一路高升到惡劣狀元, 價錢也是從6元/套直升到65元/套, 鑒於聽懂行人說, 10元以上的過橋炒做痕跡太重, 因此要了一套舉人過橋(10元)和一碗木瓜水(1元), 嗯......好大一個碗! 像一口小沙鍋了! 雞湯確實是鮮, 不像北京很多裡邊放了雞精什麼的, 這是純粹的雞湯, 小料主要有魚片, 雲腿, 雞肉---不是雞肉片, 而是大塊帶皮的雞肉(可惜我不吃雞皮), 鵪鶉蛋---我一直很納悶的是在北京吃的時候鵪鶉蛋從湯裡撈出來一定已經熟了, 為什麼在昆明卻是生的呢? 直到我回了北京又吃了一次過橋才發現, 原來北京給的鵪鶉蛋一開始就是煮熟的, 而昆明給的可是生鵪鶉蛋哦! 雲南的米線也有粗細之分, 但是無論粗細, 都比北京的筋鬥```至於木瓜水嘛, 味道有點怪怪的, 像是甜水涼粉. 感覺橋香園也不過爾爾, 有點徒有虛名.為了後邊的小吃, 我特意只吃了六成飽, 之後向北溜達, 到了祥雲美食一條街, 很有點像北京的東華門和王府井小吃一條街. 剛走到街口, 就被空氣中的奶酪味給饞住了---大理風味, 烤乳扇, 乳扇在鐵架子上烤, 然後塗上巧克力醬或者花生醬, 卷在一次性筷子上, 哎喲, 現在回想都流口水啦, 奶味非常濃郁, 真的是, 好吃!!! 再往裡走有很多小攤, 都不知道選哪一家好了...... 終於看見一家水牌上奇奇怪怪的名字眾多, 價錢也都很便宜, 我想量也不會很大, 應該可以多嘗幾樣吧, 就是這家了!!點了以下幾個東東:調糕藕粉:紅糖調藕粉, 上邊是蛋糕面, 味道偏淡, 如果對紅糖不感冒, 就不要試了鮮奶米哺:鮮奶調的米粉, 看起來像漿糊哦```味道嘛, 我偏好奶味, 這個是對了我的胃口的:)罐罐米線:罐罐系列是雲南很有名的吃食. 小瓦罐不大, 裡邊的味道可是夠全的, 牛肉香, 菜葉嫰, 辣椒嘛, 當然是辣了! 相比較主料倒是沒多少了.第一天就這麼結束了, 一共花了22.50元, 可我還是眼大肚子小了, 每一樣幾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就飽了``第二天早上吃了碗餌絲當早餐, 餌絲比面條, 米線都要軟, 吃到嘴裡有點糯糯的. 上午和室友結伴去了滇池, 卻趕上下雨, 寒啊```中午就沒四處覓食, 在住處附近點菜吃了, 其他就不提了, 倒是有一道"玫瑰乳絲" 令我贊不絕口---昆明鮮花多, 鮮花入菜的也多, 這道菜用的是上好的玫瑰花, 和乳餅一起切成細絲炒成的, 不油不膩, 奶酪香味濃郁, 玫瑰香氣淡雅, 味道自不必說, 單是想想將這兩樣東西配在一起就有一種甜蜜蜜的感覺呢......第三天准備去世博園北門的金殿, 要在金馬廣場附近換車, 所以一早就到第一天就看好的"得勝橋豆花米線"吃早點, 點了一碗豆花米線, 一碗豌豆涼粉---雲南人太好辣了!! 嫩豆花上撒了那麼多辣椒, 看著很是誘人, 但是早上吃這麼辣的東西......我一邊哈著氣一邊拼命往下咽, 其實平心而論是挺香的:) 豌豆涼粉很像北方的豌豆黃, 只是味道是略帶鹹味的, 也是辣的```中午從金殿下來, 坐了40多分鐘車, 到了網上強烈推薦的大觀商業城一帶, 尋覓"蒙自沙鍋米線"---呵呵,整個一個米線腦袋!!問了個昆明MM後, 直奔商業城後門而來, 一排路邊攤儼然掛著"正宗蒙自米線"的招牌---也許只有路邊攤才是最正宗的當地風味? 點了一個8塊的沙鍋米線, 一盤騰衝大救駕---炒餌塊, 所謂餌塊, 其實是一種米制品, 味道有些像年糕, 相傳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入昆明時, 明朝永歷皇帝的小朝廷在逃亡中, 獲騰衝當地一平民所獻炒餌塊充飢, 從此騰衝炒餌塊便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騰衝大救駕, 大救駕的主料是雲餌片, 配上肉片, 番茄, 菠菜, 雲腿, 雞蛋等其他材料, 以糟辣子調味合炒而成. 我又一次懊惱於我過小的胃和昆明過大的容器---基本米線的碗可以稱作鍋, 裝餌塊的盤子又是巨大, 難怪服務生不止一次跟我確認是打包還是在那裡吃, 也難怪邊上坐的一位老爺子不止一次的看我!! 又一次浪費一半以及又一次吃的肚歪!!吃了這麼幾天, 雖說沒吃很多種類吧, 對於雲南的小吃, 還是有那麼一點心得的, 其一就是辣; 其二就是名字稀奇古怪, 原料五花八門; 其三就是種類繁多, 讓人眼花繚亂啊:) 我特意只嘗試了其中一部分, 其余的等待深入腹地時再去吃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