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第三天九寨之旅正式起航不知道是對於3000米高原的反應,還是即將要親眼見證九寨溝的興奮,在川主寺的一夜我也沒有睡踏實。帶著挑戰高原的恐懼,凌晨5點30分大家就已鑽入了還未蘇醒的九寨溝縣。晨幕中我們看到平頂高高隆起的土丘或是石台,那是藏人葬禮的最高級別——天葬,那裡屍體會被禿鷹啄在食到不剩一絲雜質,而對於屍體的“粉碎性”處理更是讓人不敢細究。不遠處既是岷江的源頭,那裡樹立的石碑赫然可見,但是要找到水源就要困難些,因為它太細弱了,但正是這種細弱成全了身後浩瀚的岷江,滾滾的長江……告別了岷江源頭,九寨溝就真的越來越近了。我同九寨溝的緣分起於我的職業。五年前,我編輯了一套九寨溝系列旅游片,被那裡的風景所吸引。當時這套片子都是用《大峽谷》音樂作背景,男中音緩緩的敘述,他不急著告訴你什麼,但是畫面的力量已經壓倒了一切。很難以形容當時的畫面,如果一樣太完美的東西呈現在你的面前,你會感覺到不真實。九寨溝的美就是那種不真實的真實:水是五彩的,樹也是五彩的,隨之影兒也是五彩的,你的心靈也是五彩的了。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去那五彩的九寨溝來一次“釋疑之旅”,領略它的美麗之余,還要探求那些以動物名稱來命名的海子,比如熊貓海、天鵝海裡面到底有沒有這些動物。我們大約9點到達大門口,發現黃金假期的九寨溝人口密度幾乎超過了城市。不過幸好那只是大門口的暫時現像,當環保車把我們帶上日則溝頂上的箭竹海時,人開始分流了。即使在黃金長假九寨溝風景區也限制每天進入這裡的人數不得超過2萬2千名,加上景區面積較大,所以人才沒有把景色全都包圍掉。這裡的游人路線是被精心設計過的,這一點我是在回來後才體會到的,為什麼你的風景照裡沒有殘留下以往防不勝防的人影呢?原來游客必須從規定的棧道上經過,而海子又是大面積的鋪開,如果海子變成了隨意踏上走下的草地,愛好攝影的朋友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九寨溝的旅游線路成Y字形,我們延地圖右邊向東北面直上箭竹海(2650m)然後逐漸下行。這裡曾是張藝謀拍攝《英雄》的外景地之一。配合這裡風景的故事是講:殘劍為紀念死去的飛雪在立於箭竹海上的茅亭裡,以與無名過招比試來祭奠她。當時導游表示這裡的風景是屬於九寨溝裡的下品,那麼老謀子竟然會不知道嗎?經過回來後的思索我發現,九寨溝裡大多的海子以秀美為主,而位於較高海拔上的箭竹海集聚了兩種力量,一陰一陽,亦剛亦柔,為表現武俠片裡的多情英雄,凋零美人最為合適。所以如果你自命為多情俠客的話一定要來箭竹海。坐車來到日則溝的下一站,熊貓海,那裡當然是看不到熊貓的,看點是在海子下方的熊貓海瀑布,由於它是落差最大的所在,水勢很大,聲如洪鐘,下行至壇下已經是珍珠掛面,清涼沁脾了。再往下進入了原始森林,但奇怪的是那裡的水都變成了涓涓的溪流,水到底都上哪裡去了,剛才還是那副剛烈的神態,義無反顧地衝向岩石,拔起樹根,現在卻安靜下來了,低吟淺唱,怕驚醒了熟睡的娃娃。讓人感嘆性別的變化竟如此之快。不久到了五花海,它的翠綠、碧藍征服了人們。取景時平靜的湖面非得用周圍生生不息的植被來襯托,不然真能以為是假的。珍珠灘連接著它的瀑布被導游推薦為九寨上品,這裡水量豐富,水灘處水過坑窪地如珍珠在跳足尖舞,水若是遇到像小盆景的植被時,散開了就像泉眼了。當水順地勢流下到斷崖絕壁處,只能任命地一瀉而下,把自己砸個粉碎,全沒有了剛才舞蹈時的細膩。這裡曾是電視劇《西游記》片尾鏡頭的取景處,唐僧師徒徒步行走於瀑布之上,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看完彙聚50%海子的日則溝,我們去往左邊的則渣窪溝,長海是海拔最高的海子,3103米。雲霧繚繞間海子透射出男性的巍峨、雄壯。下行至五彩池,這原本是我從影片中得知最美的地方,近在眼前卻失去了它的光彩,因為太秀氣而顯得小氣、因為太平靜而缺乏故事、因為沒有剛性的襯托而流於孤芳自賞。也許是海子還是海子,只是因為現在的我已經不是五年前的我了。由於體力問題我們選看了諾日朗瀑布,山谷中最大的瀑布也是《英雄》的另一處外景地。最後我們把時間留給了樹正藏族村寨,去喝酥油茶、吃青稞餅、嚼烤全羊。有一個叫四娃子的17歲藏族小伙子成為我們攀談的對像,現在他已經輟學在家幫忙家裡的生意。剛開始時我們的交流很不順利,並不是因為語言問題,而是誤解太深。四娃子說“導游一定說我們藏人是很野蠻的吧。”我們告訴他我們的導游是怎樣的好人,也有許多藏人朋友,但這些似乎並不能緩解小四同導游們之間的過結。畢竟在讀書時他與漢人小孩有過不愉快的往事(被他們勒索過錢財),我們只能轉個話題,避開導游二字。我們得知藏人賺了錢就來裝飾房子,木結構的房子裡面比外面還花哨,塗上金粉著上五彩繪上花紋,供奉菩薩,家裡就像神廟、宮殿似的,但是軟裝璜卻很簡陋。小四的家三層樓裝修費就要1百萬以上,現在一部分租給別人做生意。還沒等藏族小伙子膽子全部放開,話匣盡數打開,我們就要匆匆離開了。此時他卻出乎意料地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挽留了我們3次,看來他真的想一吐為快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