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甘孜自駕游漫記

作者: 阿土_君子

導讀《之一》 國慶前夕,一直琢磨著十一長假是不是該出門透透空氣了,但是一想起來到處人滿為患的“傳統景點”又頭皮發麻。猶豫中,阿偉來電話聊到他准備約幾個同學朋友在國慶期間,自駕車到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丹巴等地看風景、體驗異域高原風情,約我一起同行。聽到這幾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心頭一動。 很久以來,看慣了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看 ...

《之一》

國慶前夕,一直琢磨著十一長假是不是該出門透透空氣了,但是一想起來到處人滿為患的“傳統景點”又頭皮發麻。猶豫中,阿偉來電話聊到他准備約幾個同學朋友在國慶期間,自駕車到川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丹巴等地看風景、體驗異域高原風情,約我一起同行。聽到這幾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心頭一動。

很久以來,看慣了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看不到藍天白雲和繁星點點,聽不到鳥語花香和萬籟俱寂,呼吸不到沁人心脾、氧吧一般的新鮮空氣,在這種環境中總是有一種不由自主的壓抑,連呼吸都覺得不順暢。一直向往能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體驗自我,而藏域高原那種廣闊與蒼穹、自然與神秘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於是,請示了家裡的大小兩位領導以後,克服了山高路險的恐懼心理,毅然決定不錯過這次機會,國慶期間就去那裡。

9月30日晚飛到成都,住下來,確定行程是10月1日由成都出發,途徑甘孜州的康定、瀘定、丹巴等地區,途中有雪山、冰川、溫泉、草原、河流等美麗的景色,還能體驗到康巴藏族的異域風情。10月5日返回成都,總行程約1100公裡。

10月1日早上,阿偉來酒店接我們,去成(都)-雅(安)高速路口,等待其他結伴同去的車輛。到了高速路口,看到排了幾公裡遠的都是准備結伴出游自家車,有寶馬奔馳,也有QQ奧托,還有的估計是車友會組織的編號車隊,浩浩蕩蕩,准備出游。據阿偉說,假日自駕出游已經成了成都人的休假時尚,同時,成都周邊地區有著豐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資源,處處都有好風景,很適合自駕漫游。

9點多鐘,我們一共六輛車聚齊,出發前往第一站:海螺溝冰川公園。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瀘定縣內,距成都市319公裡,康定49公裡,是世界上僅存的低海拔冰川之一。 海螺溝發源於貢嘎山主峰東坡一條冰融河谷,海螺溝旅游資源有三大特色: 一是海螺溝身處山腳,在陽光照耀下,遠望終年積雪不化的貢嘎雪山,氣勢恢宏,光芒萬丈,瑰麗輝煌。二是海螺溝冰川在國內同緯度冰川中海拔最低,最低點為海拔2850米,冰川舌伸入原始森林6公裡,冰川與森林共生。海螺溝冰川是現代冰川,形成於1600年前。溝內有一寬1000多米的大冰瀑布,直落1080米,舉世無雙。冰雪崩時,藍光閃爍,雪霧漫天,傾瀉而下,聲動如雷,1-2公裡外亦能聽見,一次崩塌量達數百萬立方米。堪稱自然界一大奇觀。三是在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裡,有溫泉點數十處,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溫泉浴。水溫介於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之間,其中更有一股水溫高達90攝氏度的沸泉。冷熱集於一地,甚為神奇。

一路車行,隨著崎嶇的盤山公路漸漸進入山區腹地,海拔也漸漸升高,景色也不斷的變換,漸漸把喧鬧的都市拋宰了身後。中間停車休息吃飯,下午5點左右,到達冰川公園的貢嘎神湯國際療養中心入住,神湯就是溫泉的意思,泡溫泉能消瘴去疾,具有天然功效。相傳當年諸葛亮西征,走到貢嘎山這個地方,士兵多染瘴氣,部隊戰鬥力下降,諸葛亮正發愁,得一山中鶴發童顏老者指點,乃令士兵安營扎寨,泡溫泉三日。病疾立除,元氣恢復,一舉平定西川,於是諸葛亮仰天長嘆:“天助我也,真乃神湯”。這就是神湯得來歷。當年老毛長征時候也曾經過這裡,長年奔波,人困馬乏,部隊在這裡經過修整,泡泡溫泉,精神抖擻,後有18勇士強渡大渡河,一舉奪下瀘定橋,打通北上之路。

住下之後,一行人就迫不及待換上浴袍泳裝,到大小溫泉中玩耍浸泡,筋骨很是舒坦。人泡在溫泉,呼吸著山中氧吧一般的新鮮空氣,抬頭遙望著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神仙一般自在舒坦,仿佛在仙境。

《之二》:

10月2日上午,准備登山看冰川,但是公園不允許自駕車上去,只能乘坐公園安排的接送車上山,可能是怕路窄車多,增加危險。我們所住的溫泉酒店海拔只有2400米,在山裡叫做1號營地,我們要看冰川的地方是4號營地,海拔有3500米左右。還要先乘車到達3號營地,從3號營地換乘纜車到山頂4號營地。可惜去的那一天天公不作美,由於頭一天剛下過雨,我們輾轉換乘到了山頂四號營地,從看冰川的最佳位置4號營地觀景台望下去,但是大霧彌漫,朦朦朧朧的,怎麼也看不到遠處的冰川,很是遺憾,後來有徒步前往近距離觀看冰川的想法,由於時間關系,最後也作罷。但是在山頂看到了生長在高寒地區的漂亮的高山杜鵑,也算是稍微彌補一點點遺憾吧。

下得山來,已經下午3點多鐘,收拾行囊一行人驅車前往今天的住宿地康定縣城。晚上6點多,到達溜溜跑馬山下的康定縣城,入住格薩爾大酒店。

康定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海拔2400米左右,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自治州轄十八縣,總人口88萬,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區。著名的大渡河從縣城中心大街穿流而過。州府康定也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揚海內外,被譽為情歌的故鄉。我們到達的那一晚,康定正好也在搞一個康定情歌節,晚上中心廣場上搭著大舞台,遠遠就聽到藏族歌手特有的那種嘹亮的歌聲。

對康定這個地方的認識是從那首流傳已久的《康定情歌》開始的,心目中的康定也正如藏族歌手榮中爾甲在歌中唱道的:跑馬山上彩雲追/弦子鍋莊游人醉/情歌深深人忘歸/溜溜的大姐最多情/溜溜的大哥最健美~~~~~~情歌唱起的時候,能讓人感覺到仿佛在藍天白雲下面,有著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從雪山下來的小河在湍急的流淌,山坡上面遍布著星星點點黑犛牛在悠閑的在吃草,張家放牛大哥躺在陽光明媚的山坡上,放聲歌唱,抒發著心中對李家多情大姐的情懷。

《之三》:

10月3日一早6:30就起床了,今天的行程將會是最艱苦的一天,將從康定向丹巴方向行進,途徑新都橋、塔公草原等,中間將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折多雪山,中間的行程300多公裡大多也在海拔3500米左右,也將看到雪山、草原等最美的風景。

以前沒有到過高原地區,最高的也就是到過昆明、麗江等地,海拔都在2000-2400米左右,根據一般健康人的適應能力,2400米以下的海拔身體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高原反應感覺,再高5000米以下的地區短時間也不會有太大的高原反應,並且健康人比不健康人能適應,女人比男人能適應,兒童比成年人能適應。來的時候,查到這一地區海拔3500-4400米左右,心裡還是有些發怵,不知道到了那裡會不會爬不起來,呵呵。但是總是禁不起對那裡美景的向往,並且自詡身體很健康,還有就是真想親身實地的體驗一下那種高原反應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將來有機會還想去西藏爬珠峰5號營地呢。

從康定到新都橋,一路走過去,先沿著盤山公路漸漸的攀升,海拔一米米的在升高,遠處,我們已經能看到皚皚雪山在雲霧之間,陽光從雲縫中撒下來,照在雪山之顛,仿佛雪山發出的萬丈光芒。漸行漸高,我們慢慢的鑽進了雲霧之間,路旁已能看到一層薄薄的白雪,溫度也很低了。中午時分,我們的車隊到達折多山頂4200米處,稍作停留。抬頭看天空,太陽從厚厚的雲的縫隙之間撒下來,金光閃閃,近處是覆蓋著一層雪的莽莽雪山,霧氣籠罩著,朦朦朧朧,山峰由近到遠連綿不斷,到了遠方,極目望去,雲霧在山中纏繞,又從雲霧之間透出一片片綠色,層次分明,視野中是一幅壯麗河山的畫卷!

翻過折多山口,就是一片高原,也是風景集美所在地。從折多山開始到新都橋,一直到塔公大草原直至八美鎮一帶,海拔都在3500米左右。新都橋這個地方現在知名度很高,它原來只是康定的一個小鎮,但這裡風光極好,美景不在鎮上,而是在從新都橋到塔公草原的路上,這裡是攝影家的天堂,不知道他們在這裡被謀殺了多少膠片,在他們眼裡,新都橋已經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以新都橋鎮為中心,上起折多山腳下,下到塔公大草原的風景長廊。在這裡你能看到小橋流水,藏域村寨,雄渾的山巒,高高的白楊樹,還有那草地上星星點點的牛羊和藍天上悠悠蕩蕩的白雲,交織成一幅田園牧歌般的圖畫。那些被秋風染成金紅色的樹葉,層層疊疊,足以讓人迷失了自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新都橋處處是美景,而且美不勝收,一步一景,絕對耽誤行程,膠卷直喊不夠多,時間直喊不夠用。難怪新都橋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讓人流連忘返。我坐在車中,眼睛一直盯著窗外的風光,生怕露掉了一絲一縷,像一個從沒吃過大餐的貪婪的餓漢,一下子見到了太多的美味佳肴,不知道該怎麼飽餐一頓才夠。

《之四》:

穿過新都橋風景走廊,就到了塔公大草原。這裡有藏區著名的花教寺廟--塔公寺,它在在藏傳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寺廟建築宏偉壯觀。我們到那裡的時候,由於當天塔公寺游客太多,我們沒有進去,只在外邊看看,已經能夠感受到雄偉壯觀。塔公的藏語意為“菩薩喜歡的地方”,塔公大草原面積很大,有700多平方公裡,地勢起伏和緩,草原的廣袤,水草豐盛,牛羊成群,陽光明媚,綠草茵茵,分布在牧場各處的帳篷裡炊煙裊裊,散發出濃濃撲鼻的奶香,茶香,牧民們趕者牛羊行進在遼闊的草原上。在塔公寺後的右前方挺立著一座雄偉的雅拉雪山,與草原交相輝映,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塔公草原更加美麗。據傳,雅拉雪山是文成公主進藏是留在身邊的護法將軍。他守護寺廟和草原吉祥,興旺發達,牧民生活美滿幸福,夏末秋時,每年都要舉辦一兩次傳統的賽馬會,牧民們身著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彙集在塔公草原,歡度傳統的節日盛會。

穿過折多雪山以後,老天格外開恩,原來滿是陰霾的天空變得越來晴朗,更加襯托出來雪山草原的魅力。眼前的美景讓人目不暇接,也讓我們穿行在新都橋和塔公大草原的一路上心情也格外的好,幾乎忘記了這是在3500米的高原,也沒有了強烈的高原反應,只是能感覺到比在下邊的時候稍微有些胸悶氣短,頭部微微發脹,並沒有想像中的那種痛苦感覺,只是女兒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太久,加上早上起床早了沒休息好,有些暈車嘔吐。

轉過塔公大草原,沿著山路漸走漸降,直奔丹巴縣城而去,公路就在大渡河旁,順著河流逆流而上,一路風景又是另一種山水風光,只是山路讓我有些心驚膽怵。從成都出來這一路上所走的路,有川藏公路的一部分,也有縣與縣之間的省道,幾乎都是這樣。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湍急的河流,車道寬度只夠兩輛車會車,幾乎每走幾十米就有一個彎道,有很多地方還經常塌方,路面是剛剛清理出來的,需要單行通過。我雖已有十年駕齡、自詡駕駛技術還不錯,但是走慣了平原的高速公路,到了這種路上恐怕還是不適應,不免要心虛,至少不能在山路上開的這樣嫻熟,還是老老實實坐車吧。

中間經過瀘定縣城,稍作停留,觀看了著名的瀘定橋,感受了一回大渡橋橫的鐵索寒,睹今回想當年紅軍十八勇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身下是100多米寬的的大渡河急流,攀著13根鐵鎖鏈,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緣鐵索匍匐前進,一舉消滅橋頭守敵,強渡大渡河,真是蓋天地的英雄氣概。

晚五點四十到達今天的駐地丹巴縣城,入住美人谷大酒店,令人驚喜的是,房間窗外就是大渡河的上游革什扎河、東谷河,在縣城彙合而折向東流,納小金川後始稱大渡河,也就是長江的源頭之一,當晚實實在在的住了一回“長江頭”,讓我想起來那一首古老的情詩“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可是我卻不知住在長江尾、夜夜思君不見君的那個人是誰?呵呵。

《之五》

丹巴縣城很小,海拔也不是很高,只有1800多米。置縣時,取丹東、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譯漢文首字為縣名,故名丹巴。全縣人口只有7萬人,以藏族為主,也有少數漢、回、彝、苗、滿族等。縣城一邊是緩緩的山坡,一邊是大渡河的上游革什扎河、東谷河,是一個狹長地帶。好像縣城旁邊的山體不久前還發生過一次泥石流滑坡,某些街面上還能看到一些痕跡。主干道只有兩條不長的街,我們去的當晚,一下子湧進了太多的外地游客,把小小縣城塞的慢慢的。沿著街道走了走,大部分是外來旅游的游客,三三兩兩的在街上游逛,路兩旁幾乎停滿了川A和渝A牌照的車輛,連移動電話網也好像一下難以承受這麼多的漫游話務量,時不時出現網絡擁塞。

10月4號的日程安排的輕松一些,上午睡到自然醒,然後驅車前往縣城附近欣賞大渡河畔的梭坡鄉一個碉樓藏寨。丹巴群碉雲集,素有“千碉之國”的美稱。古碉是嘉絨地區藏族先民建築藝術的傑作,在丹巴,漫步神山峽谷,藏寨村落,處處可見碉樓林立,每座碉樓形態各異,有的高聳獨立,有的倚寨而建,據考證,這裡的古碉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留下了許許多多神秘的傳說。古碉以泥土和石塊建造而成,外形美觀,牆體堅實。古碉大多與民居寨樓相依相連,也有單獨築立於平地、山谷之中的。古碉的外形,一般為高狀方柱體:有四角、五角到八角的,少數達十三角。高度一般不低於10米,多在30米左右,高者可達50到60米。從用途上看,有用作戰爭的防御碉,傳遞情報的峰火碉;有用來求福保平安的風水碉;避邪祛祟的伏魔碉。

中午驅車前往著名的甲居藏寨,到藏民家裡做客,參觀藏式民居,品嘗藏式大餐,感受藏族文化。丹巴山寨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聶呷、革什扎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藏式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於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遠遠看去,充滿靈氣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隱在密林深處的寨房,伴著時有時無的潺潺溪流,一幅富有動感的絕妙山寨畫卷隨之展示在你的眼前。

《之六》:

“甲居”的藏語本意就是“百戶人家”的意思,現在村裡已有140多戶人家,隨著藏在深山世外桃源一般的藏寨被世人逐漸發現,一批批的外來游客慕名而來,甲居這個小村子也成了最受外人歡迎的村寨,被外人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村莊”。現在有二十幾家被確定為定點掛牌接待旅游,這些人家一來家中房間相對寬敞,二是有較好的經濟實力可以裝修裝飾。

原汁原味的丹巴甲居藏寨一般有三層樓高,四方結構,就地取材,用石頭、木材、粘土建成,牆壁有20-30公分厚,冬暖夏涼。家家戶戶樓頂上突出的四角小碉樓上插滿了迎風飄揚的經幡。房子外檐掛滿了金色的玉米和一串串火紅的辣椒,家裡掛的越多,表示越豐收,也越富有。路邊種滿了掛滿果實的蘋果樹、梨樹,正是采摘的季節。我們走進一家接待戶,樓上樓下轉了一圈,房子很是寬敞,結構合理,屋子裡面裝飾到處布置得濃墨重彩,顏色鮮艷熱烈,還畫有各種大概是像征吉祥的圖案,具有濃郁的藏民族風情。

中午在藏家吃了一頓正宗藏餐,正餐有烤土豆、玉米粑、酸菜包子、香豬腿、鍋盔饃等,豐盛可口,全是特色、綠色食品。當然少不了藏民自釀的青稞酒和酥油茶,雖說第一次喝那玩意很難適應,我們大部分人還是喝的津津有味。游客進餐前,藏家兒女為每桌游客獻歌敬酒助興,讓你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領略藏家風情。飯後,我們帶著孩子們到院子裡的梨樹下打梨吃,城裡長大的孩子們很少能見到這樣的果樹,一個個興奮的蹦跳,也勾起了大人的童趣,爬上樹,站牆頭玩的很是開心。

下午,告別了甲居藏寨這個美麗的村莊,我們驅車前往令人神往的丹巴美人谷。聽到美人谷這個名字,你也許能猜想到那裡一定是個美女輩出的地方。美人谷也正是因為美女雲集而聞名的,來之前看過介紹,丹巴美人谷美女的那種美麗,不需濃妝艷抹,也不需華麗的衣裝,而是曲線柔美、氣韻天成。2001年和2002年的康巴之花都出在丹巴,康巴地區以及成都甚至北京、上海、深圳很多民族歌舞團裡面,都有很多從丹巴地區挑選的美女演員。丹巴美人谷的聲名也藉由各種媒體的宣傳炒作不脛而走,引來無數的游人,都想一睹丹巴美女的風采。

至於美人谷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美女,據傳有很多版本,一是大概是兩千多年前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有一支雅利安人組成的軍隊,在征服印度後來到了該地區並安居下來逐漸演化成康巴人;另一版本說是成吉思汗打敗了西夏王朝,西夏皇後帶著一些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以及眾多美麗的侍女逃到了今丹巴一帶,給丹巴注入了高貴與美麗的因子。不管怎麼說,我想應該是綜合各種歷史的原因和丹巴山水風情養育了這樣一方美女,有這樣一方好山好水好地方,以藍天為鏡,以白雲為伴,與生靈為友,神山護佑,山花比鄰,水土豐潤,空氣優良,歌舞雕琢……再加上美麗高貴的血統,真的,不美才怪!

我們走進了的那家藏寨正是被譽為甘孜州“康巴之花”的盧阿姆家裡。盧阿姆是丹巴縣巴旺鄉的一個藏族姑娘,今年30歲,她是2000年參加州花選美中脫穎而出的。盧阿姆身材高挑,皮膚白皙,長得端莊靚麗並有一副美麗的歌喉和落落大方的性格。現在她家裡辦起了接待旅游的農家樂,並成了甘孜州旅游示範戶。

晚上六點多鐘,我們在盧阿姆家再一次品嘗了一頓藏家飯。依然少不了酥油茶和青稞酒,席間盧阿姆和她的姐妹以及陪同我們的巴旺鄉鄉長為我們唱歌敬酒獻哈達,飽含著藏民族的那種熱情奔放真誠好客,一曲曲優美的藏歌,一杯杯醉人的青稞酒,讓你不知不覺好像已經飄飄然,好像飄到了那青山綠水之間,飄到了遼闊的大草原,飄到了藍天白雲之顛。

晚飯後的節目讓我們的全部游程達到了高潮,一群人圍著篝火燒烤全羊載歌載舞,跳起了藏族鍋莊。鍋莊藏語意為圓圈舞,歡快的藏族歌曲從音箱中播放出來,盧阿姆帶著她的姐妹們領頭跳了起來,我們也加入到了圓圈之中。然而看似簡單的鍋莊,對於我們這些外行來講剛學之初也是洋相百出,不是同手同腳,就是節拍跟不上,好在酒力作用不怕笑也無人笑話,只要跳出來心情,跳出來快樂。一直歡樂到了晚上十點多鐘,我們才依依不舍的告別了盧阿姆,啟程返回丹巴縣城。

《後記》:

10月5日上午,我們結束了預定的全部游程,從丹巴驅車返回成都,下午5點多到了阿偉的老家-距離成都70多公裡浦江縣,一行人吃了頓散伙飯後,各自回家。

這次國慶甘孜自駕游,收獲很豐富,欣賞了川西甘孜地區美麗迷人的風景,也深深感受了藏民族那種異域風情文化。來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課,查閱了一些甘孜地區的天時地理、風土人情,但是所到之處親眼看到的,比我想像到的還要美麗還要豐富許多,還有很多更美麗風景比如黨嶺山、木格措沒有走到沒有看到,藏民族文化也只是看到了了解到體驗到了一些表面、一些皮毛。但是所見所經歷的一切都已經是我平凡的生活中從未有過的。回來很久了,閉上眼,仿佛那藍天白雲、群山峻嶺、湖泊草原又撲面而來,耳邊仿佛又響起來高原上那高亢悠遠的歌聲,城市裡的高樓大廈、喧囂浮躁漸漸散去,剩下的只有純淨、原始、神秘、天然…

(全文完)2005.10.11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