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土和阿奇

作者: wangnana2000

導讀阿奇和阿土是松贊林寺的小喇嘛。不是故意起外號,實在藏名太難記了。只有請他們原諒我的笨拙,兩人各記了一個字。特別是阿土,別在意哈。 松贊林寺的修行不算輕松。十年學習藏語經書,考試,再學習辨經,升級,進修,上拉薩……課業是緊張的,兼做廟裡俗物打雜的工作。比如發香,擊頂,比如吹號,比如做飯……其中大殿的早課是其中每個人必須的功課。如果監察 ...

阿奇和阿土是松贊林寺的小喇嘛。不是故意起外號,實在藏名太難記了。只有請他們原諒我的笨拙,兩人各記了一個字。特別是阿土,別在意哈。

松贊林寺的修行不算輕松。十年學習藏語經書,考試,再學習辨經,升級,進修,上拉薩……課業是緊張的,兼做廟裡俗物打雜的工作。比如發香,擊頂,比如吹號,比如做飯……其中大殿的早課是其中每個人必須的功課。如果監察人發現有人作假或出錯要挨板子,雖板子打到身上其實是不痛的,可總不舒服。

他們有放假,也有過節。比如這次中秋,他們稱為兄弟節的,叫了昆明同為喇嘛的朋友在殿外歡度。呵呵,佛門還是講究清淨無為的,十年如一日。但十多歲的大男生,怎可能枯坐一日捏?

初見阿奇在大殿。為了很晚進廟,人都差不多走光了。正和北京強人一同看著宗喀巴的佛像,發香的小喇嘛問是不是從上海來的姓王。那麼神奇?細問才知他原是瑾的朋友,一直聽話留心著高個女,消瘦男,終於等到。這喇嘛就是阿奇。用他的話說,“瑾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

接著如神話般,燒三炷香,受三串佛珠手鏈,三次金擊拍頂,三次頂禮膜拜。灑仙水喝聖水,聽各位佛像的典故介紹。參拜前世今生來世的大佛。開玩笑問阿奇為什麼只供班禪卻沒有達賴的位置?小喇嘛忽然嚴肅了:“他們,不好。”

約了同飯,去阿奇的住處等他換鞋。住處是松贊林寺左手邊一棟又黑又小二上二下小屋。共住了7個人,都是附近村子來出家的,最近的曾經還是鄰居。

年紀最大的當數阿奇的師傅,2歲進廟就摸著藏經睡,到現在已經70多歲。沒學過漢語,也不曾接觸外面的世界,倒是歷練得通達,難得見他開口了。幾個人圍著火爐坐下,老師傅正打算吃飯。簡單兩個菜:土豆和辣椒炒肉,一碗米飯。正是阿土剛起灶做的。就認識阿土了,活躍的大男孩。聽阿奇說帶他飯歡歡喜喜放下了原本的飯菜准備出門,行走間分明一蹦一跳的。老師傅不湊熱鬧,衝我們一笑,自顧吃起來。問能不能拍照,阿奇翻譯了。老人一笑,剔了剔牙穿戴整齊端著念經的架勢讓我盡管照。還不滿足,等他架勢放下端起飯碗的一刻又按下了快門。幾個人都笑了。老師傅也衝我著眯眼無奈的笑。一顆心放下,師傅們還是很寬容的說。

五個人一同在最有名的“布達拉”飯。席間說到藏民的善良淳樸。我敘述中甸被偷的遭遇,感嘆著佛門淨地的偏差。兩位出家人當時激動起來:“肯定是外來人干的,藏人絕對不會這樣。要當時告訴我們就好了,一定給你全部追回。”嗨,事過境遷,又有何話可說?

自然又談到神山。阿奇曾誠心走了幾天讓神瀑澆了滿身濕透回來。現在給我們講轉山路線正是感慨萬千:“上神山拜神瀑一定要走路的,騎馬算什麼,不誠心哦!”一番話說得我恨不能找個地洞鑽下去。

阿奇今年18歲,長得帥氣而淳樸。5歲進廟,從沒有進過學校。他的漢語靠自學而成,半通半不通的,寫字時就希望能好好進個學校。如今十年期滿通過考試了,能幫師傅在大殿發香接香客了。最大願望是有一天能去西藏進修,好好學習。說到拉薩時小同學眼睛亮亮的。

阿土今年16歲,有著靈動的眼睛,片刻不得安寧的。小學畢業到廟裡。漢語說寫都比阿奇好多了。忙著減肥的他見了犛牛肉如臨大敵,又忍不住動筷子去夾。而且喜歡喝可樂,大杯不停的。有些惡作劇地告訴他可樂更容易至胖,這位同學立馬蓋了蓋子不敢喝,可眼睛還是忍不住地去瞄。當然看出他的心思,幾個人笑著警告他下不為例,他很高興地答應又連喝了三大杯。阿土還沒資格考試,只是在廟裡吹長號。他覺得最幸福的就是哪兒也不去,在廟裡平平安安地呆著。為什麼去外面呢?外面好在哪裡?這是阿土想不通的問題。他沒買手機,不是沒錢,而是他爸爸不給買。說是有了手機會變壞,讓他把錢存著。怎麼變壞呢?爸爸不告訴他,他也沒問,倒讓我們多了個疑問。

結帳的時候,意外地被告知已付。怎麼回事?阿土忍峻不住的表情出賣了他們。原來兩個小家伙中間借口下樓方便是為的這個。還能怎麼辦?人家說了請朋友,倒變得卻之不恭了。

拍過照,最後道別。阿土悄悄拿出他親手做的酥油花向我獻寶。“很漂亮哦”,欣喜地收藏好。

他樂了:“還要給你個真正的禮物哦!”又從懷裡掏了一長串佛珠遞過來。這可是他平時念佛用的?!怎麼好受那麼重要的禮物?!

“收好,一定收好哈,不要忘了我。”可愛的阿土表情是嚴肅而堅定的。

“一定一定!”怎麼能忘記這麼特別的朋友哪?!

這時的中甸夜了。香格裡拉是那麼可愛的地方麼!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