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距黎平大約90公裡,大多是柏油路。路上會經過許多座侗寨,高高的鼓樓和雕梁畫柱的風雨橋是他們的標志。真的沒時間啊,否則都要看一看。什麼麗江,鳳凰、龔灘、婺源。類似的小鎮在黔東南隨便都可以找到。
車進黎平,感覺縣城很大,而且漢人明顯多於少數民族。街上正在進行交通整頓,行人過馬路只要不走橫道線,就會有人衝出來制止你。所以顯得交通秩序很好。
黎平又稱德鳳鎮,歷史比較悠久。明代就在這裡設立了州府,是貴州八大州府之一。所以漢人很多,大概是當年留下戍邊的。而且他們的口音也與黔東南其它地方的不一樣,更接近北方口音。黎平最值得看的是“扁擔街”。顧名思義,這條街中間低兩邊高,當地人也稱之為“翹街”。這條街上保存了許多古建築和商號,街面鋪的是石板路。中間是當官的走的官道,老百姓要走兩邊的民道。當然了現在你可以隨便走。
這條街上最著名的看點是黎平會議舊址。紅軍經湘江戰役後損兵折將,隊伍不整,急需修整。而黎平相對兵力薄弱(王家烈的部隊)而且相對富庶,於是吸引紅軍占領了黎平,並在此召開了著名的黎平會議。可以說沒有黎平會議也就沒有後來的遵義會議,因為當初老毛被共產國際的李德和博古排擠在領導小組之外。老毛聯合了朱德、周恩來、王稼祥等在黎平會議上把李德排擠,從而改變了紅軍的前進的方向。從以前的向湘西進軍改為轉向以遵義為中心的川黔邊境前進。然後才發生了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等等大事件。而老蔣已在湘西布下重兵,就等紅軍去鑽口袋了。可以說沒有黎平會議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呀,我吐。。。。
會址原來是一個財主的宅子,典型的江南風格。與烏鎮的房子很類似。該財主在紅軍攻城之前就卷著鋪蓋逃跑了。解放後成為了當地醬菜廠的廠房。文革後經過參加過會議的警衛人員辨認才重新修繕。會議室很小,一張桌子幾張凳子。牆上的油畫再現了但是得情景,老毛沒有凳子,只好在一邊站著。足以證明他老人家當年的地位,也說明了外國人在中國肯定鬥不過本地人的。
會址對面的兩湖會館可以順便看看。另外一條街上的老毛當時的住處也可以去看看,在左所坡3號,是一個清代的5間房宅子。
搭車二十多分鐘就可以到達黎平天生橋。所謂的天生橋就是天然形成的大石橋,下面是潺潺的溪水。橋高,可以說洞高38.8米,長118.92,寬13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據說是當地人看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上的美國猶他州天生橋才想起來自己的家門口也有一座。
離天生橋1公裡有一處地下溶洞叫飛龍洞,不值得看。倒是洞口的燒烤農家樂挺香的。每桌一盆腌好的豬牛肉、香腸、豬肝、大腸等等。

(黎平1)

(黎平2)

(黎平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