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國慶節,我把它留給了美麗的廈門。短短的三天,卻充滿了陽光和海灘,還有對自在生活的留戀。“龍王”的突然來襲,讓我差一點放棄了廈門之行。不過在一番思量加上硬幣的幫忙之後,我還是選擇了改簽航班,雖然最終的結果是我不得不縮短行程,放棄了永定的土樓,但純粹的廈門行依然留給自己很多的回味。土樓就留給下一次的出行吧!
2005/10/04
早上8:00,上航的航班離開了地面。這是我第一次乘坐准點起飛的航班,讓我激動不已。
9:20飛機降落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國慶的上海陰雨綿綿,我和同伴都帶上了長袖和外套,沒想到剛跨出機艙,就感受到了廈門不同的氣息。一開始還一直擔心受到台風的影響,廈門的天氣會不會很糟糕,如果旅途中總是和風雨相伴,那也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卻不料廈門給了我們一個超乎想像的驚喜。走出機場,福建暖暖的陽光包圍了我們,身體開始出汗,牛仔褲讓我體會到了悶熱。
好不容易和網上聯系好的房東接上了頭,還總擔心碰上個騙子。女房東的口頭表達似乎不是很好,給我們留下個不怎麼樣的第一印像。從機場到火車站,再從火車站轉車到廈大西村,終於到達我們的落腳處。這次選擇的是家庭旅館,獨門獨戶的坐落在廈大對面的新建高層內,和房東交涉了半天終於以150元的價格搞定了十一樓面海的房間。放下行李,換掉牛仔褲(還好我還帶了條七分褲,本來打算一條牛仔褲穿三天的)就殺向街頭去了。
我們的第一頓午飯在思明南路上的“溫莎”解決。因為在廈大附近,所以店堂裡有很多學生。飯店的陳設和原先華師大後門的小店差不多,桌布不新,椅子不牢,小姐不漂亮,不過東西便宜,吃得也還舒心,店裡生意很不錯,看來很多放假不回家的學生都選擇在這裡聚餐。
廈門大學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在華師大的四年雖無大作為,卻讓我對自己的校園不勝自豪。總覺得那是最美的校園之一,總覺得那裡有最適宜的學習氛圍。然而,當我離開校園之後,才發現原來那只是井底之蛙的一廂情願。廈門大學的魅力足以讓我這個自以為是的家伙汗顏。芙蓉湖的寧靜和寬闊遠非麗娃河可比,“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校訓遠比“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來的大氣,寬闊明亮的教室更讓我看到了師大教室的猥瑣。當然比較是沒有意義的,我的校園雖然簡陋,但有我的影子,只是面對著廈大的美麗,讓我對身在其中的學子產生不盡的羨慕。閩南學子的宿舍樓,不勝枚舉的綠色草坪,高大挺拔的行道樹,寬闊平坦的校園要道,所有的一切都讓我看到了福建人對這所名校的厚愛。尤其是生活設備一應俱全的宿舍樓,足以讓我們這些在上海混跡多年的大學畢業生痛心不已。生活的差距何以如此之大?因為住在廈大附近,近水樓台先得月,來到廈門的第一站就交給了大學,又因為實在為它所吸引,在即將離開廈門的前一夜,又再一次來到廈大,感懷自己的大學生活。
海濱城市廈門有一條環島路,一路沿海,一路寧靜,這也是我們兩次來到的地方。廈大白城出口正對環島路,一眼便可望見大海。沿著環島路一路坐車,熱帶樹木,雙人自行車,初秋的沙灘,踏海的人們,不多的車輛,所有的景像都可用來豐富這幅美妙的油畫。對於美景,我沒有同伴的敏感。所以我相信我一個人的旅行一定會錯過很多美麗。日光照耀下的海濱,充滿著節日的快樂。如果想要享受陽光海灘,享受無憂的生活,一定不要錯過廈門。
沿著環島路一路走來,遇上了很多租自行車的,不過最後考慮到租了車還得還到原處,況且一路上頗多上坡路,也就放棄了這個看似浪漫的想法。一海之隔的大擔島,金門島看上去異常真切,正巧有個賣望遠鏡的阿姨向我們兜售,就不妨拿個望遠鏡裝模做樣的觀測一番,阿姨開價380元,並指著外殼上突起的一排炮彈花紋,強調說是“俄羅斯望遠鏡”,可上面明明印著幾個拼音字母,真讓我哭笑不得。
再走下去就到了胡裡山炮台,裡面擺放著據說是最大的庫魯伯大炮,至於是亞洲最大還是世界最大,我不記得了,反正是個鏽跡斑斑的老古董,一點也不好看。倒是下面的玉石博物館和古代兵器博物館,還有些好玩的東西可以看看。同伴總愛把“胡裡山”說成“胡裡奧”,大概是情歌聽多了吧!
本想沿著環島路一直往東,繼續探尋美景,不過眼看天色已晚,人煙漸稀,天空漸欲飄雨,就放棄了這個念頭。在會展中心門口打了輛車,讓司機往熱鬧的地方開,司機推薦我們到南海漁村吃海鮮,說這裡生意一直很好的。到了以後,發現果然不出所料。裡裡外外的桌子都坐滿了人,由於同伴的胃口出奇的好,所以點的菜總是讓我吃到撐破肚皮。這一桌海鮮包括魚、蟹、貝殼類,還有很多忘了名字的東西,一結賬289元,其實現在看來也不算貴了,能吃到我捧著肚子回去,多不容易啊!
廈門的中山路大概相當於上海的南京路吧!夠熱鬧,店也夠多!本來也想到“黃則和”去嘗嘗小吃,怎奈肚子已經沒有空間了,只能看看作罷。在“華祥苑”買了一盒鐵觀音,准備晚上睡前刮刮油水的。福建人特愛功夫茶,把喝茶當小女孩辦家家一樣的來操作,小壺小杯,自得其樂。上海人恐怕就不行,上海人生活就是喜歡做給外人看,一點也不實惠。今晚的最後一站來到了思明路的“好又多”超市,買了些梨、黃瓜、飲用水作補充糧草之用。
廈門的公交很便利,到哪裡都能搭到車,省下了不少打的的費用,竊喜竊喜!
2005/10/05
出門在外似乎沒有睡懶覺的借口了,8點多就離開了住處,到街頭覓食。本以為素以小吃為名的廈門街頭該隨處可見賣早點的小販,可是走過了兩條的街都沒有看到任何小吃的影子,無奈肚子的抗議,只有麥當勞叔叔熱情的招手,不得已吃了一頓頗為奢侈的早餐。
沿著思明南路往東走,就是南普陀寺了。相比於我的無知,同伴的虔誠和專注更顯得難能可貴。南普陀寺的出口正對著廈大的正門,門口是個非常忙碌的公交車集散點。
在廈大坐37路到輪渡,本想直接坐船去鼓浪嶼的,可是渡口的邊上就是金門游船的停靠碼頭,最終我們還是被海那邊的台胞吸引,買了游船票,先去看看海那邊的另一個小島。游船一路航行,有機會換個角度觀望廈門和另一邊的鼓浪嶼。我們每人花10元租了個望遠鏡,意外的發現10元錢的望遠鏡就是昨天海邊阿姨口中價值380元的“俄羅斯望遠鏡”。俄羅斯望遠鏡果然有用,遠處的重要景致無已落網,皆入法眼。演武大橋、廈門大學、環島路、賴昌星的白樓,鄭成功的塑像,日光岩的高頂,台灣和大陸的分界點都一一看清,游船的重點是大擔島,當然不能靠近,但能看到島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紅色大字。幾乎所有的游客都為那八個大字拍了特寫,並配以不同角度。在台灣海域我們還不忘借用手機網絡來驗證自己的所在,果然心滿意足的搜索到了“台灣大哥大”。
兩個小時的海上游歷後,游船直接把我們放到了鼓浪嶼的鋼琴碼頭,正式開始我們的鼓浪嶼游覽。此時已是下午1點多了,飢腸轆轆之時,就有人來介紹我們就餐,聽到“海鮮”、“排擋”,我也就不知怎麼鬼使神差的就跟著去了,心裡想著善良的廈門人民不會欺騙我的,不料一時疏忽造就了本次旅途的最大污點。在此人的帶領下,來到一處很大酒樓,心想果然有排場,誰知竟然是家黑店,就等“磨刀霍霍向豬羊”了。本來就是人生地不熟,外加暈船,竟錯把36一兩,當成一斤,在看似熱情的中年婦女的慫恿下要了條紅斑魚,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店家就當著我的面把魚摔死了,值到過磅的時候,我才意識的這條重7兩的魚價值兩百多塊,嚇得我就差尿褲子了,趕忙把另外兩個菜退了,可是這條魚已經死在我面前了,我只能硬著頭皮要下了,心裡真是冤的要死,各位要是去鼓浪嶼,千萬別去琴島酒樓,奸商的生意做不長的,奶奶的!最後桌上一共三個菜,清蒸魚肚,魚頭湯,炒青菜,外加兩碗飯。結賬時魚252元,炒青菜10元,飯2元一碗。郁悶!!!
花20元找了個導游,在她的帶領下看了菽莊花園,日光岩,鋼琴博物館,都是些島上比較經典的景點。導游姓江,是個85年出生的小姑娘,對景點的介紹並不讓我滿意,最後我還是自己在新華書店裡買了張手繪地圖補課。廈門到處都有賣用椰子殼做成的帽子,朋友買了頂,可笑的是由於頭太大,好好的帽子越戴越松,最後差不多就可以作圍脖了。逛到島上的中心路段龍山路時已差不多天黑,買了馳名的黃金香肉松和肉脯,老板果然豪爽,試吃時給的都是整塊的肉脯,不像上海人,試吃給的都是一釐米見方的小塊,真他媽的小氣。小導游把我們送回輪渡口就告別了,朋友不忍就這樣離開鼓浪嶼,於是開始了第二輪閑逛。拿著地圖一路下走,不料免費地圖的南北方向是反的,結果走到腿抽筋都沒有找到我們的目的地。其間還穿越了長長的龍山洞,洞內氣氛有點恐怖,不是閑著無聊,大可不必走這一遭。在終於看到了我們要找的博物館後,開始回頭往龍頭路解決晚飯。
經歷了午飯的慘痛之後,找了家看似面善的小飯店,我再也不敢點菜了,讓同伴代勞了,價錢的確是比中午便宜了不少。問了老板娘才知道紅斑魚一般是七十到八十一斤,這次馬失前蹄,自認侃價高手的我認栽了。唉!同伴看到鄰桌的一條魚很誘人,經不住誘惑也叫了一條。可憐我還沒有從中午的痛楚中恢復過來,看到魚一點興致也沒有,並發誓一個月內不吃魚,不過最後還是沒能如願,別說當天的飯桌上我就開動了,回到上海後當天的午飯,我也吃了魚,其間又啃了不少的魷魚絲,烤魚片之類,不提了不提了!好了傷疤忘了痛!我不管了!
離開鼓浪嶼的時候已經9點多了,回到廈門依然去了好又多超市,為第二天的早餐做准備,因為我們誰都不想再吃麥當勞了!呵呵!
2005/10/06
本來此次廈門行還計劃去看看永定和南靖的土樓的,網上的功略都已打印了厚厚一疊了,可是“龍王”一來,即使沒有對廈門造成什麼巨大的影響,機場還是被迫關閉了一天,直接導致我失去了一天的時間,最後只能放棄了土樓。
今天早上起床前還在考慮要不要試著去碰碰運氣,看看能否急吼吼的殺將過去?打的到了湖濱南路汽車站,發現不管是到書洋,還是到湖坑,無論哪條線都要在路上耗上半天,算來算去我們也沒那麼多閑余時間了,只能放棄了,在汽車站內外拍了若干pp,算作到此一游的證據。
接下來就按原計劃直奔集美。坐公交車到了火車站,因為我恍惚記得在那裡看到過到集美的車。可是在火車站廣場找了半天也沒瞧見,問了調度室的工作人員,人家告訴我往前走坐18路,於是遵照指示前走,誰知把附近十多塊站牌看了個遍也沒瞧見18路。正准備兵分兩路分頭搜索的時候,我看到一輛51路從我面前緩緩駛過,車窗上赫然寫著“火車站——杏美(集美)”,看到括號裡的“集美”兩字,我異常興奮的招呼同伴上車,票價3元。我不知道為什麼,四天的旅程中我總是倦意重重,一坐下就困,一困就瞌睡,這回也一樣,車子開了一路,我基本睡了一路,途中路過一座跨海大橋,我們想當然的以為到終點站就是了,於是便放心的睡啊睡,一個多小時之後,我開始漸漸清醒,只覺得公車越開越偏僻,最後停在一處鳥布拉屎的地方。我們下了車就納悶了,來之前曾有不止一人向我推薦一定要來集美,可難道它就那麼個地方?一問才知,集美的學村早就過了,我們估計已經到了廈門的郊縣了,沒辦法只能原路返回了,又多花了一份車錢,我真心疼!
終於來到學村門口,立馬就有個阿姨來招呼我們坐她的殘的。看到學村裡走出來的參加軍訓的女孩子,我就主動上前搭訕,小姑娘很熱情地給我做了個學村的介紹,在門口拍了照片後,我們還是決定坐阿姨的殘的。讓她帶我們去了陳嘉庚故居,鰲園,說實在的沒什麼好玩的。途中餓得不行,買了一盒“老公餅”,失望的發現老公餅比老婆餅還難吃。集美學村是陳嘉庚先生一手創辦的,其中包括小學中學和大學,建築也很有閩南特色,但是畢竟比不上廈大的人氣。替主要建築一一照完之後,決定返回,回去倒是很容易就找到了18路的起點站,空調車,又是一路睡回了廈門市中心。到市中心的SM廣場下,底樓有個沃爾瑪,買了些方便面,水果和綠豆糕之類的食品,大包小包的回去了。
晚飯照例到第一天來的“溫莎”解決,因為其價廉物美。廈門的夜晚氣候涼爽,不似白天般灼熱。廈大附近的小店都很有特色,一家家逛過去全做消磨時間。其間買了個仿制的軍用指南針,造型夠酷,價錢也不貴,我們在飛機上還用它測量過航向,呵呵!
這是在廈門的最後一夜了,很留戀這裡的一切,再一次回到白城的海邊聽海浪的聲音,看海邊的人們,很羨慕廈大的學生,晚上走出校門就可以到海邊來吹吹風,聊聊天,實在愜意!三天裡我們走了很多路,兩條腿苦不堪言。雖然是城市,但很多時候總想悠閑的走走看看,走走停停間,也付出了相當的運動量。很喜歡廈門人的臭豆腐,比上海的精致,還有黃瓜和香菜的點綴,讓原本平凡的小食變得異常美味,一路上吃了不少。
回到上海,回到每天兩點一線的工作中,每一次過馬路的時候就讓我回憶起廈門司機們的紳士。在上海的街頭川流不息的馬路上行走,很少有司機特意放慢車速讓行人先過的鏡頭。但在美麗的廈門,行人永遠可以在街頭肆無忌憚的橫衝,應為不管哪一位司機都已把“放慢車速讓行人先過”的道德變成了習慣,甚至還有司機特意停車給我們坐手勢,讓行人先通行的例子。
依然回憶旅途中的一切,能沒有煩惱得過上幾天本就是樂事一樁了,若想把它長留心間,不知算不算貪心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