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在3.5小時的飛行後(途經南昌中轉),11:20到達廈門機場(650+90)。見到已早在這裡等我們的付哥(我姐研究生班的一位老大哥),寒暄了幾句,就開始了廈門之游。
付哥就廈門情況給我們進行了普及教育,廈門又稱白鷺州,市樹是鳳凰樹,市花是三角梅,市鳥是白鷺,四季如春,人口140萬,面積1800平方公裡。
付哥的坐騎是一輛全新飛度1.5手動,在廈門的環島海濱大道上一路奔馳,很好的綠化,很好的海景,很寬的馬路,很少的行人,很是愜意。亞太市長峰會,我愛 死 你 了。
此行第一站是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會展中心臨海憑風,前面有很大一片綠色的草坪,後面是藍藍的大海。付哥說廈門的草坪太多了,鼓勵市民踩踏,以利於草皮的生長。“青青綠草,踏之何忍”,不妨改為“青青綠草,踏之更韌”。
“望洋興嘆”的我想到孫子的一句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我既喜愛大海,又喜愛高山,且非聰明而又有仁德。唉,巧言令色,鮮矣仁。
第二站是參觀“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宣傳標語。付哥說在小金門有一塊對應的標語,寫的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如果乘船環島游可以看到。拍了一張照片後,付哥立馬拉咱去第三個景點“胡裡山炮台”。網友都說此炮台的門票貴而不值(要25個大洋),反正乘船環島游時也可看到,能省則省,就在炮台門口轉了轉。
中午付哥請吃海鮮。太破費了,嘴裡一邊謙虛,心裡一邊高興。海邊小店,曬著太陽,吹著海風,吃著海鮮,爽啊。
吃完午飯,下一站,南普陀寺(門票3元/人)。南普陀寺位於五老峰山下,與廈門大學相鄰。唐未五代有禪結茅而居,而後結道場,幾易其名。清祿施琅將軍重建,由於該寺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我國佛教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弘一大師(李叔同)曾在此執教。該寺有兩大看點,一是南普陀寺的閩南佛學院,二是天下第一素宴。
閩南佛學院本不對外人開放,但在佛的召喚下,我和LP仍帶著照相機溜了進去。閩南佛學院是本科學院,三層樓的建築。
透過一樓的窗口向裡,教室裡是清一色的男同學,光著頭,大部分帶眼鏡,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習佛經,好像是《四十二章經》吧。教室後面的黑板報上有“新起點新氣像”等內容。南普陀山後的五老峰,直立於海濱,橫插天際,氣派非凡。石坡上鐫刻一個特大的“佛”字,據說是清朝光緒時期(1869年)所書。
由於才吃了午餐,天下第一素宴是吃不動了,再找時間吧。
付哥送我們去訂的酒店“時代雅居”(強烈推薦,普遍房160個大洋,干淨,整潔,超值!多虧有眾多網友的推薦,不然眾多JS酒店,動輒3百多一夜,太狠了)。累了大半天,終是抗不住了,一覺睡醒已是下午六時。
網上說,中山路是廈門市區最好也是最有特色的一條路,叫了一輛TAXI(15元),一路堵到用去20分鐘。
中山路兩邊的房子不高,均只有兩三層,是廈門主要的商業街。對外地游客而言,中山路最大的引人之外在於黃則和花生漿和吳在添主理的小吃了。
黃則和花生漿已成為網上廈門小吃的代言詞,但就我看來,花生漿太甜,叉燒包皮太厚,其它幾樣小吃也過於粗糙。吳在添主理的陸中香小吃不太好找,在一個偏僻的小巷裡,其沙茶面和肉粽還不錯,可以一試。
中山路的盡頭就是去鼓浪嶼的輪渡。夜晚的鼓浪嶼在燈光的映襯下有幾分幽靜。
座公車回到酒店(4元),已是9點,電視機裡正在直播山城滿天的焰火,讓人產生今昔何昔的感受。下定決心在凌晨2:30分看中國足球對德國足球的直播,鬧鈴響了,迷糊中按下,一返身已是早晨8:30。年齡不饒人呀。
DAY2 座公車去碼頭,從廈門碼頭到鼓浪嶼的船1樓是免費的,但上2樓船艙要收1元。大約10分鐘,船就靠岸了。
上島第1件事就是找住的。網友說,南京軍區療養院相當不錯,大約要150個銀子;老F說,鼓浪嶼別墅不錯,也是這個價。猶豫之下,我們去了島上的服務中心,要了鼓浪嶼別墅的電話,打電話一問竟要380元,加上服務費400元出頭。服務中心無南京軍區療養院的電話,並告之療養院在島嶼的另一端,估計要走40分鐘左右。無奈,只有向服務中心要了較好找的、較便宜和住處的電話。事後證明,這一做法是錯誤的。
看了服務中心鄰近的賓館的條件和價格,不甚滿意,背著重包又出來轉轉。這時迎面來了一位面相富態的阿姨,問我們座不座船游金門,每人80元(牌價96元)。我答了一句,以後再說。富態的阿姨回應道,你們馬上要離島了,別騙人了。我只好告訴她,我們才上島,人生地不熟,想先轉轉。富態的阿姨提出當我們的導游,帶我們游島嶼上的主要景點,收費10元(網友說野導均是這個價格,正規軍是20元)。成交。
富態的阿姨姓陳,是島上的原居民,導游過程中熟人不斷。在她閩南普通話的指導下,俺對鼓浪嶼產生了興趣。鼓浪嶼是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面積有1.91平方公裡,原名圓沙洲,因海西南有海蝕洞受浪潮衝擊,聲如擂鼓,明朝改為今名。因有13個國家在此島嶼上有租界,留下了各國不同類型的建築,因此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一路走來,看了荷蘭、德國、葡萄牙等多國的建築,留下了許多照片。老陳是個植物通,許多樹種如數家珍,什麼龍眼樹、芒果樹、聖誕樹均能釐清。島嶼上很多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據說每棟都在數百萬。老陳講,這裡有個說法,窮不過三代,富也不過三代,許多大戶人家,目前家景一般,已無法拿出百多萬來修繕,眼下只好仍祖傳之物荒著。基業長青,古來有幾人?
第一站是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三一教堂的名氣很大,據說美國各城市都有,最有名的在《國家寶藏》之部電影裡出現過,就是華爾街角的三一教堂--藏寶之處。紅色的外牆,高高的十字架,在藍天的映襯下,有幾分神聖。老陳說島上信教的居民很多,不過她信佛教。
第二站是日光岩,日光岩俗稱“晃岩”,海拔92.68米,1641年,鄭成功來到這裡後,看到這裡的景色遠勝於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命名為“日光岩”。由於LP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認為兩個一起在海邊看日出是比睡覺更重要的大事,約定第二天一早起來爬日光岩(兩人可省60元的門票,實際上這是另一個錯誤決定)。
第三站是“潮回岸白見清沙,傍海高軒自一家”的菽莊花園(門票30元/人)。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位於島的南部,面向大海,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1955年獻為公園。
林爾嘉自稱百忍老人,主張變革立憲。1906年,廈門商務總會出面設立電器通用公司,個人投資30萬元,建設廈門電話、電燈等公用事業。1910年,他見日本兵船恣意撞翻中國漁船員,長嘆“國勢推移、天祿將終、若言國強,非興練海軍”,捐出40萬銀元協助清政府購置軍船。不料這筆款被慈禧挪用修頤和園,林爾嘉憤而辭職回家,也就有了這菽莊花園。花園有三個看點:一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二是四十四橋和十二洞天;三是硬木家俱館。
鼓浪嶼又稱鋼琴島,1萬余人的小島約有500台左右,據說密度是世界之最。鋼琴島要一座被譽為中國唯一,世界一流的鋼琴博物館。博物館由旅居澳大利亞的鋼琴收藏家胡友義先生提供珍藏的30台鋼琴,展現世界鋼琴發展史。參觀期間有一位MM現場演奏,美妙的琴音從價值數百萬鋼琴中奏出,在博物館空氣中流動,音質好得讓人目瞪口呆。我讓LP偷錄了一段《鼓浪嶼之波》,很是留念。
四十四橋和十二洞天同許多公園修得差不多,只是有無敵海景相助,據說林老常佇立四十四橋吟誦,組成“小壺天吟社”,以作詩度過晚年。
硬木家俱館是我今年參觀的第二處,另一處在北京的頤和園裡。這裡面一把元代的“雲龍紋交椅”引起了俺的興趣。家俱館裡的MM告訴我們,這是椅子的前身,所謂“交易”一詞就來自於“交椅”。並稱李白“床前明月光”的“床”就是指交椅。殊不知,談到“床上的故事”,我正好這一口,當即指出:
據我所學,古人沒有板凳、椅子、沙發,古人坐在地上,坐久了就上床,床就坐臥兩用,所以叫“人所坐臥曰床”。
古人在地上座久了,要放塊草墊子,叫做“席”。任安與田仁在平陽公主家,被安排“與騎奴同席而食”,兩人不大高興,就把席一割,表示不同席,又有割席的說法。
後來,李商隱寫天子見賈誼-“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裡的“虛前席”就是兩人對跪,可見古人相當長一段時間是以跪代座。在但在席上跪起不舒服,有人干脆一屁股坐席上,兩條大腿朝前一伸,這叫姿勢叫“箕踞”。因為老祖宗不穿褲子,這種姿勢有暴露下體之嫌疑。孟子回家,見太太一個人這種姿勢,就吵要離婚(可見《韓詩外傳》)。
關於床的一個最有趣的故事,是說匈奴大使來朝,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叫人替他座在床上,他自已化裝成衛士,“自捉刀立床頭”。匈奴大使出來,曹操派人問其印像,大使說“魏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真豪傑也”。曹操大驚之下,派人追殺了大使。
唯一不足的是,床太大了,廟堂之上,擺個大床說事,讓人浮想聯翩。公元二世紀未、三世紀初,一種叫做“胡床”的東西傳到中國。胡床就一個人座,是真正椅子前身,到了北宋末年,全國流行,人手一把。
回過頭來說,李白的詞出現在“交椅”之前,這裡的床有人考證是指院子中間的石井床,可見“床上功夫”也是一門學問。
中午,老陳推薦我們去一家她熟人開的大排擋,點了一些小海鮮,3人消費了160元。
飯後,老陳說原西班牙領事館有房間,價格公道,近鄰教學和日光岩,早上可看日出。我和LP一動心決定去看看。條件一般,價格便宜,標准間130元,可洗澡,有空調。交了錢出來,又看看旁邊的日本領事館,據說其下面還有修有地牢,殺害過我同胞,拍了兩張照片,回去作愛國主義教育。
老陳帶我們又到了碼頭,每人80元,登上了去金門島的快艇,藍天、白雲、陽光、沙灘、海浪、綠島,快艇到了小金門島前,一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下有幾個碉堡,據說還有幾個台灣阿兵哥。船上的報務員乘機向我們兜售520牌香煙,據說2000年5月20日,阿扁上台,加之其愛抽此煙,故稱520香煙。
LP提議去島嶼的西邊看日落,見天近黃昏,趕緊一路向西小跑。擺好三角架,能見度又不好,只能勉強補了兩張。看著對岸樟州的點點星火,一輪明月躍出海面,可是蚊子太多。找了家小餐館,節儉點了兩個菜,一算仍要50個大洋,名牌風景區價格也不次呀,並且我和LP還帶著全身數十處傷痕離開(回重慶後,我把吃晚餐之處拍的照片給爸媽看,原來竟也是他們4年前用餐處,冥冥中可有天意乎?)。吃飯處附近,我們看到了軍區療養院,真正海景房,價格150元,條件不錯,可聽海聲入眠。我和LP有點後悔了,想想只好回去交涉一下,看可不可以換換。
晚飯後,圍著島嶼,看著月亮,聽著濤聲,吹著海風,慢慢走走,一路下來,也近兩小時,大部分地方就我們兩人。遇到好的景色,支起三角架,將相機曝光模式開成快門優先,調到15秒/F11、22,一幅幅圖片構想於腦海,成於指尖。
繞過有點陰森的日本領事館,回到住處已是9點。老板肯定是見多我們這種人了,說還沒說完,就表示錢不可能退,你們還是早點洗洗睡了。算了洗洗睡吧。
DAY3 清晨4:50起床,人難受得不行,看到LP期待的目光,算了還是去看日出吧。穿過無人的小巷,在幽幽的路燈下,大概5:00來到日光岩公園的門口。大門緊鎖,沒人!?不會吧,不是說好5:00開門,6:00以前半價嗎?看到天已黎明,太陽公公估計已躍出海面,只有直殺海邊了。
失望,海平面四周能見度不高,太陽影子都沒看到。回到鋼琴碼頭,再見了鼓浪嶼,再見了日光岩。
在輪渡上,我估計著我登山背的重量。幾件換洗衣服,兩件防風衣(沒派上用途),LP的化裝包,一部尼康F80的機身(兩支鏡頭),一部SONY的攝影機,一支三角架,一個攝影包,一些洗刷用品。太沉,還是先回酒店吧。
重新登記了房間,實在困得不行,睡了回籠覺吧。醒來9:30,乘25路公車出發(3元/人),去集美。
從集美到廈大的多遠?
有人算過17公裡,1小時,但卻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之地。
下了車,有一拉三輪的老人過來,願帶我們參觀3個主要景點,全程共20元。想想太陽這麼大,亂轉也費時,成交。
集美為陳嘉庚先生故居。集美原來叫“潯美”,後此地出了一個叫陳文瑞的進士,後改此名。1913年,陳嘉庚回鄉辦集美學村,集美才真正聞名於世。集美學村裡小學、中學、大學,圖書館、體育館等一應俱全,華僑大學和集美大學更是全國有名。黃炎培曾經說過“發了財的人,而肯全部拿出來的就陳嘉庚一人”。聽導游說,陳嘉庚為修集美學村一分錢也沒有留給子孫。
集美的看點有三個,一是鰲園,二是歸來堂,三是陳嘉庚故居。
鰲園是集美的一個小島,是陳嘉庚的陵墓,有介紹陳先生生平的浮雕圖像,門票10元。1961年,陳先生去逝後就葬在這裡。歸來堂是1962年建成的(不要門票),堂前是其銅像,有毛澤東題寫的“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字。陳嘉庚故居則主要有其生平介紹。
陳老以辦一間菠蘿廠發家,後引種橡膠,並拓展到泰國、馬來西亞等地,最興旺時辦了30多家工廠,100多間酒店,32000多雇員,是世界“橡膠大王”。1950年回國後,將全部私產用於建設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據說好像是1000多萬元吧,估計現在算應是幾十個億。
參觀完集美,准備座18路車去廈大。在華僑大學附近,看到一家買仙草蜜汁的冷飲店。
咖啡色的仙草蜜汁,配上冰凍奶茶、綠豆、小湯圓和一小包碎花生,5元1杯,一口下去,果然不錯,口感很好,不誇張的說,是我喝過最好的冷飲。
在1小時後,18路帶我們到了廈大。廈大近鄰南普托寺。一看時候,正是吃午飯的時間,能給我一個不吃天下第一素宴的理由嗎?不能。
據我的經驗,一般吃齋飯,寺裡就會免門票。於是,我向南普托寺售票求證,售票的人含混其詞,算了,還是買吧(其實後來被告之,從側門可進,無需要買票)。
在餐廳門口,看著菜譜無從下手,服務員建議我們吃一套餐,60元(三菜一湯),也只好如此了。
餐廳非常干淨,門口有一宣傳牌,說小平、先念等國家領導人均來吃過。菜一上齊,色、香、味均可,其中一道菜“香泥藏珍” 2004年還被央視評為的金牌菜,據說也是小平最是喜愛。而“南普銀粉”更是一道百年佳肴。
吃罷,直接奔廈大。在廈大門口,看到一書店還不錯,好像叫小楓書屋吧,淘了一本《琴聲鼓浪-廈門卷》,又翻了一下《廈門地方志》和其他幾本書,太沉了,沒敢買。
廈門大學門口有幾棵鳳凰樹,很大,掛著長長的夾。廈大-景色確實一流,引人入勝,令人著迷,是一個談情說愛的好地方。
一路上,LP鬧著要照相,K了我許多膠卷。我曾聽老王說,廈大有一個湖景色很好,看到一位PLMM,打算問問。
PLMM對廈大很是自豪,對各景點給俺介紹了一通,並帶我們去看了芙蓉湖等地。據說“芙蓉湖”取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意,芒果樹隨處可見,清水牆、玻璃頂,廈大不愧中西建築結合的典範。
廈大的名氣大還在於是林語堂、魯迅等大師級人物工作過的地方。我回憶到,在陳嘉庚故居有一個介紹中,魯迅在廈大一個可拿到1月400個大洋,而當時復旦的校長1月也才有200個大洋,故其對廈大的待遇是相當滿意的。我記得我在參觀北大校史博物館曾看到,當時北大的校長月薪最多也就是600個大洋。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當時1個大洋可以請1個保姆,按購買力平價算一算,相當於現在600元,也就是說魯爺月薪在240000元左右。牛B吧!
英雄難過美人關,魯爺在廈大渡過的4月,也是難過的4個月。盡管其高呼解放、自由,但在對愛情上,其實也有太多顧慮。當時,許廣平(《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曾提到)和他產生了愛情,但他又不能衝破世俗,故遠赴廈大教書。寫跑題了。
這個重陽節在廈門過。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如今物是人非,留下的唯有建築。
我想起王安石的《夢》。
知世入夢無所求,
無所求昔諳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沙河夢功德。
人生如夢有什麼可求,又一定要強求的呢?唉,又寫跑題了。
出廈大,准備去此行最後一個景點,廈門植物園。
我對廈門的地形已熟了,算算時間還是打車吧。
廈門植物園的門票40元/位,進得大門,只有10張膠片了,得省省。植物園沒有導游和講解,就我等門外漢而言,錢扔水裡了。自助游的好處又來了,看到前面有4個游客剛請了1講解,趕緊跟著聽。
廈門植物園又稱萬石植物園,5.3平方公裡。在講解的指導下,我知道了相思豆長於孔雀樹上,有一個好看的觀賞樹叫南洋杉,有一種怪怪的植物叫扁擔藤,導彈棕和筆棕長得筆直,霸王棕長得很傳神,有一種像得了白化病的植物叫白皮杉,還有就是植物園裡的蚊子真的很厲害。
買了一瓶王老吉,退退火。
電話鈴響了,老F打來的,“小y晚上跟我們一家人吃個飯,給你們送行,如何”。
老F真是個熱心人,打個車很快就到了。付哥一家正忙准備晚餐,在家吃燒烤。真牛。
菜不少,羊肉、小海鮮、火腿腸、各種小菜,加上一箱啤酒。老F的愛人劉姐也是個重慶人,兒子做外貿,兒媳是護士。
燒烤中我最是烤玉米,這話不能讓春春和玉米們聽到。其次,肉串、年糕也喜歡。
3人大概喝了7瓶啤酒,喝不動了。付哥提出晚上開車看夜景,劉姐馬上贊同,老夫也發少年狂,客隨主便吧。
飛度一路穿過海滄大橋,從海滄鎮看廈門,燈光通明。付哥帶我們去看了看廈門最好的海景房,叫“未來海岸”什麼的,6000一平方米。不知不覺中,我居然睡著了。
睡來後,付哥開車來到一個叫白鷺州的地方。白鷺州是市中心,靠近市政府,同我們的人民大禮堂類似。大片大片的草坪,在燈光照射下,非常寧靜。天有點冷了。
回到賓館已是深夜。
DAY5 早上起來,收拾好,退房。去靠邊的WALMART買了點吃的,當早餐。回到賓館,付哥的車已經到了,25分鐘後到了機場。
就以李叔同的《送別》來結束吧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知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