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曾到過蘇州,那是去無錫出差,順便用一天時間順訪了一下蘇州的園林,印像早已模糊,感覺沒什麼特別,好像和頤和園的園中園差不多吧。這次決定去蘇州主要是源於朋友的盛情之邀,早在“十一”的時候,朋友就邀我過去吃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無奈已經安排了其他節目,“十一”過後,突然心生出強烈的衝動,很想去看看秋日的蘇州。10月20日早晨,Z85直達特快准時停靠在蘇州火車站,朋友早已等候在站台了,一陣寒暄過後,朋友的先生直接開車把我們送到了位於十全街的家中,這次蘇州之行,朋友無論如何不讓我住在賓館,只好客隨主便了,房子很寬敞,從客廳的窗口抬眼一望,居然有一條小河從窗前流過,這就是蘇州的民居嗎?感覺好愜意啊。一切收拾停當,我們就開始了一天的行程,朋友還特意請了一天假,專程陪我逛逛蘇州城。早晨的十全街很安靜,行人不多,車也很少,沿著河岸我們一路溜達到鳳凰街,在一家老字號小吃店坐定,朋友要了每人一碗餛飩和一屜小籠包子,一共花了24元,嘿嘿,好像不怎麼便宜呦,餛飩好大一碗,味道非常鮮美,有濃濃的鮮菜味,小籠包格外的甜,雖然早有了心理准備,可覺得還是有點過於甜膩了,不太容易接受。朋友介紹說,蘇州當地人非常講究早餐的質量,經常有人為了吃一種口味的餛飩,專門繞很遠的路,這在北京是無法想像的,雖然北京市政府把早餐當成一項工程來抓,可北京人遠沒有蘇州人那份福氣,干淨衛生的小吃店蹤跡難覓,早餐的品種也非常單調,於是很多人幾乎不吃早餐了。環顧這裡的食客,大多從從容容,有滋有味的吃著,想想這樣才應該叫生活吧。吃罷早餐,在十梓街路口右轉不遠就到了葉家弄,順著小河一直向北走,一路上小橋流水人家,一幅幅靈動的生活畫卷展現在眼前,過了干將路,就是著名的平江路了,與剛才走過的葉家弄有些喧鬧相比,平江路是安靜的。朋友介紹,平江路兩側的住戶多已搬遷,市政府為了保持“修舊如舊”的建築風格,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我們沿路探訪了幾處空著的老房子,屋頂很高,屋內如今早已空蕩蕩的了。向南折回干將路,朋友的妹妹又開車將我們送到了金雞湖畔。來蘇州之前,在網上查到了一些金雞湖的資料,這是由美國易道公司做的景觀設計,很別致,而且很現代,親臨金雞湖,還是被它的大氣所折服,湖面原來這麼寬闊啊。沿著街道每隔一段就有一座城市雕塑,畫面生動,與周圍的景色也很和諧,在湖邊坐下,湖裡居然有很多小魚,我們買了兩包餅干,捻碎了投下去,無數的魚兒聚攏過來爭搶著,很是熱鬧。時已至午,我們開車回來,穿過蘇州工業園區,道路兩側現代化的廠房林立,很多著名的企業在這裡都設立了工廠,這讓我也感受到了蘇州的另一面。路過菜場,我們下車采購了一大堆晚餐需要的東西,臭豆腐、糯米、藕、百合、各類蔬菜,菜場可謂是應有盡有,蔬菜水靈靈的,看著就叫人歡喜。采購完畢,朋友妹妹把我們送到了山塘街,然後自己辦事去了,山塘街早以名聲在外,我們一入山塘,果然仿佛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排排水鄉獨有的建築,加上特色小店,把整座街道映襯得分外柔美,踏上一座小橋放眼望去,這不正是夢裡水鄉的模樣嘛,找個河邊的藤椅坐下,擺上幾個迷人的POSE,留下一連串無限的回憶。悠閑地徜徉在山塘街,和著忽遠忽近的評彈小曲,嘗過黃天源的讓人垂涎的生煎,我們又落坐於一家名為“小城故事”的冷飲店,上至二樓,憑窗眺望,河道中船只往來穿梭,點上可口的紅豆冰山,很有小資情調,真願從此做回蘇州人。難怪周傑倫、吳大維等人都在此投資建酒吧,我想晚上在這裡泡吧一定會是另一番情致吧。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我幾乎忘記了時間,不得不依依不舍告別山塘街,奔赴盤門,我們沒有進入景區,從外面可以看到整個盤門的全貌,盤門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水陸城門,感覺很有氣勢。從盤門折回人民路,人民路是蘇州南北主干道,街道綠化很好,泡桐樹、香樟樹把整個街道劃分為幾個區域,中間是快行線,往外兩側各有一條公共汽車專用道,最外側是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專用道,街道整潔、清爽,就連公共汽車站台都是古色古香的,裡面掛著宮燈,極富地方特色。蘇州的市樹是香樟樹,市花是桂花,朋友說,如果我再早來一周,就可以聞到滿城的桂花香了。蘇州古城保護的很好,整個古城中沒有高過五層的樓房,市政府為了保護古城也頗費心思,兩個開發區都建在古城之外。目前有幾處園林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像拙政園、獅子林、網師園。整個蘇州古城基本保持了唐宋時期河路平行的雙棋盤布局和人家憑河臨街的水巷特色。古城申請世界遺產一直未獲批准,據說是源於古城內修建的干將路,破壞了古城原有風貌,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在滄浪亭路口右轉,就見一塘開敗了的荷花,朋友講這是唯一一處在公園外就可以欣賞到園中精華的園林,我們沿著河邊慢慢走著,細細品位著這座園林般的城市。不知不覺到家了,朋友和妹妹齊上陣,煎炒烹炸,一通忙活,只一會兒,一桌子豐盛地道的蘇州菜就呈現眼前了,這時朋友的老公也回來了,我們一起吃著聊著,比較著蘇州和北京兩座城市,以及蘇州人和北京人的不同生活狀態,聊著聊著,我們的主角——陽澄湖大閘蟹終於登場了,朋友的老公說,朋友和妹妹是螃蟹的克星,吃起螃蟹來堪稱一絕,事實證明果然不同凡響,原本我自認為是吃蟹高手,沒想到真是小巫見大巫了,在朋友老公的教授下,終於掌握了吃河蟹秘籍,並答應一定將此獨門秘籍帶回北京,並發揚光大。酒足飯飽,看時間尚早,朋友又帶我出門夜逛十全街,此時的十全街全然不是早晨的模樣,霓虹閃爍,人來人往,街的南側以酒吧為主,而北側更多的是各色小店,以服裝服飾為主,小店後面就是小河,隔一段就有台階伸到水面下,在這樣的環境下逛街是平生第一次,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啊。第二天,朋友不能再請假陪我了,按照朋友的提示,我來到蘇州站廣場,廣場上開往同裡、周莊、lu直等景點的汽車一字排開,我要坐的91路開往西山的公共汽車也在那裡,約莫兩個小時的樣子,我來到了太湖西山風景區,早就聽說太湖在蘇州一側的風景遠勝於無錫,這次親身體會果真如此,這時天飄起了小雨,太湖在朦朦霧氣中不見真實面目,遵從朋友的建議,過石公山山門而不入,繼續前行,路邊橘子結滿了果實,間或看到三兩棵紅紅的石榴樹,好一派豐收景像,走過兩個村子,就到了一個叫做明月灣的地方,這是一個古村落,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老房子,古村裡很安靜,除我之外一個游客也沒有,踏著濕轆轆的青石板路,淋著小雨,慢慢走著,高高的圍牆,緊閉的大門,鏤花的窗戶裡面寫滿了歷史,不知不覺,我已經不知身在何處了。走著走著,看到幾只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悠閑地向前踱著,趕忙追上想照張相,不承想卻無意間驚擾了它們,呱呱叫著,煽著翅膀跑遠了。從古村子走出來,霧已經小多了,不遠處的三山島已經清晰可辯了,選了一家叫做“小月灣” 的農家菜館,在湖邊取名“聽湖軒”的亭子裡坐定,泡上一壺地道的碧螺春,品著太湖美味的白魚白蝦,真想讓時間永遠定格在這個時刻。臨座來了三位客人,見我是一個人,主動過來搭訕,一聊原來是從香港遠道而來,我們不由得感慨北京香港不遠千裡太湖來相會,本身就是一種緣分啊。來時坐在車上,看到車子經過木瀆鎮的靈岩山風景區,於是想回來如果有時間一定去靈岩山看看,朋友告訴我,去靈岩山一定從景區的西面繞過去,走過去的老香道上山,新修的景區沒什麼內容,還要收門票,於是走過上島咖啡不遠,轉一個彎,就可見遠處的山門了,山門內圍了很多人,走近一看,原來這裡聚集著眾多的善男信女,正排隊准備登山呢,他們口中念著“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九步一嗑,虔誠之極。靈岩山香火很旺,據說好像抽簽很靈哦。從靈岩山出來,天已不早了,雖然想去木瀆古鎮和嚴家花園看看,可時間不允許了,只好搭車回程,正好門口的游4路可以直接到觀前街。沿觀前街一路逛過去,感覺氣氛有點類似於北京的王府井步行街,觀前街的特色在於在街的中部位置有個氣勢宏大的玄妙觀,所以得名觀前街,兩邊的商鋪多是老字號,黃天源和采芝齋相對而立,單從外觀上看就很有特色了。在觀前街閑逛等朋友的電話,朋友一會兒來電話說不能一起吃飯了,遺憾。在新華書店買了一份蘇州地圖以及朋友極力推薦的叫做“蘇園六記”的VCD光碟,於是心滿意足地滿處找吃食。終於在富仁坊找到了網上和朋友都推薦的’蒙自米線’,點了一份富貴過橋米線,20元。一下子上來了十來個碟子,其中還有活蹦亂跳的小白蝦,正不知如何是好時,服務員上來幫忙,只見她把碟子依次放入油光光的大湯碗內,最後放入米線拌勻,一碗色香兼備的過橋米線就出爐了,過橋米線我是第一次嘗試,贊一下,味道純純的、濃濃的。吃過飯,天已經完全黑下來,想到就要回北京了,竟有幾分不舍起來。到了蘇州站貴賓室,朋友和先生已等候在那裡為我送行,還特意帶了石榴和白果讓我帶回北京與家人分享。兩日的行程是短暫的,感謝熱情的朋友全家,我想我早已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園林城市,我一定會再回來,在某個桂花飄香的季節。

(山塘街)

(令人垂涎的生煎)

(可口的紅豆冰山)

(明月灣古村落)
(明月灣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