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的寺廟因為香火鼎盛,一直處於擴建的狀態,道路泥濘,佛像簇新。裡裡外外都是水泥鋼筋的構架,連個鬥拱的懶得做,完全是現代化的建築形態。廟裡的那些古物都放到九華山的佛教博物館裡面,好在這個博物館還保留了徽州建築的特色,古色古香,幾級石階上去就是一個回廊,北面沒有牆封死,相反是通透的連著一個小小的天井。天井中央依然是兩三個石階,左右兩邊對稱的做了一米見方的花壇。花壇的上方都開了同樣大小的天窗,雨水直接落下,滋潤著壇中花草,其他地方都是黑瓦覆椽,但是因為兩個天窗的采光,回廊間倒也明亮。
徽州的建築很著眼回廊和天井的設計,但是天井中能夠拾級而上,而僅僅留下兩個小小的天窗,大概是鑒於館內保存的那麼多古物吧。
明代韓國高僧的進山修煉,使得九華山名聲鵲起。所以館內所藏文物多從明代開始,中間有難得一見的明朝瓷器,更有絢麗的粉彩瓷瓶一對。可惜,所有東西都珍藏在玻璃櫃中,如果要用閃光燈拍,那麼玻璃櫃先把光線都反射回來,照片會模糊一片。但是如果不用閃光燈,陰沉的天空淫雨霏霏,靠小小的天窗射進來的光線是不夠的。我只好蹲了馬步靜心屏息,等長時間的曝光結束。可惜沒有三角架,靠腕力是不行的,粉彩瓷瓶沒有一張是清晰的,都在我換氣之間抖掉了。
博物館中古物眾多,有地藏王菩薩的坐騎「諦聽」又稱「地聽」的雕塑;還有清朝皇帝的聖旨原件,地藏王菩薩的拓印。昏黃的日光下,聽著雨水從天窗裡穿流而過,燭光佛影裡,地藏王菩薩就在山間保佑著眾生。

(9華山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