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之一10.2206:30am剛出成都火車北站,天剛蒙蒙亮。小販們賣力地吆喝,臉上寫著期待。籮筐中新鮮的柚子和蜜桔散發著清新的味道,陌生的我睜著好奇的眼睛,觀察著每個路過的人。聽不慣的川西話,熙攘的人流。帶著點疲憊,我們換乘大巴直奔樂山。
終於見到一位男導游---吳曉,現在想想有點遺憾,忘記和他和張影。他還算負責任,
一路上孜孜不倦,不停講解。樂山大佛高73米,所以目前樂山區的建築都要低於73米,
以免壓了大佛的靈氣。對了,他長得有些像陸毅。。。
樂山並不高,有佛則靈。拾級而上,開始真正的爬山。圍繞大佛的上下通道很窄且陡。
攀升至一半,可以看到泯江、輕依江和大渡河的交彙處。江水顏色深淺不一,綠黑白三
色合一。江中不時有游輪穿梭。
大佛通體呈淡赭紅色,布滿青苔。目光向遙遙的遠方望著,它不知人們把震水的重托寄
於他,更不知如今我們又把他瞻仰。雨水的衝刷將顏料漂輕,它仍舊矗立著。
“抱佛腳”,大家匆匆下行。仰視大佛,似乎更會感受到威嚴。曲折而上,導游已經在
半山坡等我們了。大家一起飲茶,擺龍門陣。看罷東坡樓,便返回峨嵋。
峨嵋山下。晚餐過後,出去找小吃。龍抄手、擔擔面、葉兒粑、苕元兒、賴湯圓兒。四
川人講話總會在結尾加個“兒”,干脆中添了些婉轉,小販們熱情攬客。我們決定晚些時候 來宵夜。可惜,那天會去旅館後,有人約去唱歌、蹦迪,把宵夜的事情忘了。看似地瓜 的涼薯很脆,像花生的味道。我們只嘗了嘗,第二天便登峨嵋了,沒有人再提吃涼薯的事了。
二
《西游記》之二10。23清
坐大巴到峨嵋山腳下,進門時每人拍一張照片。有人開玩笑,不會是遺照吧?結果拍照
片時一臉的惶恐。其實只是將你的照片打印在門票上,以留紀念。虛驚一場。
清晨天氣並不好,剛下過雨。入山之後漸漸亮起來。乘坐纜車至萬年寺。峨嵋山上樹木
郁郁蒼蒼,甚至分不明小道。偶爾能看到幾個山民背著竹簍采集東西。這可是金庸筆下
的峨嵋?郭襄是從這裡立派的嗎?我疑惑著。纜車時高時低,好像我們真正在接觸自然
和大地。
寺院香火旺盛,念經的聲音裊裊,鐘聲悠悠。看到一家藏民,偷拍下了全家福。他們很
配合的於我合影,可惜我卻在關鍵時刻眨了眼睛。
峨嵋山雖高,山勢卻並不陡。它不僅是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也是道教聖地。沿山拜佛,
清音寺。拜過佛之後要拍拍額頭,拍拍鐘,那麼遙遠的鐘聲會帶著你的煩惱遠去。過長
壽橋時,導游讓我們摸橋中的壽桃。大家摸過後,她才告訴我們,原來摸過左邊的桃子
會長壽,而摸了右邊的桃子會走桃花運,猜猜看,我摸了哪邊?長壽橋只能走一遍,去
時要走中間,回來時要走橋的左邊或者右邊。
走出清音寺有一方塘,相傳此塘中有種青蛙,叫聲“鐺鐺”。可惜我們沒有耳福,只在
春夏之交才會聽到。
過了清音寺便仿佛到了另一畔天地。遙遙便聞淙淙流水,卻尋不見蹤影。走了許久才見
到一股溪流,再走幾步忽然豁然開朗。這是峨嵋山的黑白二水。瀑布湍急而下,水清且
涼。真想擁抱一下,看似很淺的靜水其實有9米深。這真應驗了那句“靜水流深”。過
了“一線天”,就要接近猴區了。
峨嵋的猴子分為文明猴、流氓猴兩種,我們通常見到的是前一種。買上猴食--特制花生
,我們就上了索橋。有猴橋頭坐,大模大樣。我們趕緊獻上花生,這才過關。更有頑皮
的小猴上竄下跳,搶人背包和礦泉水。我們同猴子合影,大抵是猴子光鮮照人,毫無羞
澀,而我們卻面無喜色,目光呆滯。可見,這些猴子是身經百照的。
離開猴子山算是結束了一天的行程。郁郁的峨嵋,再見!
三
《西游記》之三10。24在路上
10月23日晚,我們宿在成都。大家的一致意見是自己出去吃小吃,導游順應民意,讓我
們自由活動。洗漱完畢,我和我的伴兒一起打車到了中華美食城。逛了一圈,我們點了
他們的小吃套餐。所謂套餐,是指他們為外地旅客准備的各色小吃,大約10-15種,每
種量少但品種齊全,很和胃口。剛上齊,又遇到另外兩位同事;吃得正酣,又有三位同
事加入。剛好他們是我樂意接受的,所以大感“天涯何處不相逢”。吃罷晚飯,我們一
行七人去逛街。成都的街道並不寬,道路兩旁大抵有樹木遮蔭,略顯出城的古舊。商店
和其它城市的並沒有區別,悠閑的成都人享受著一天過後的輕閑時光,讓人覺得安逸,
不禁放慢了行走的腳步。成都的娛樂業據說很發達,走到電影院時,裡面正在播映《***》。我本想挑選一場電影看,可惜無人相陪,只好作罷。大家走累了,又打車
回了旅館。
10月24日晨,我們出發向九寨溝進軍。路上經過都江堰、青城山。遙遙的青山並不巍峨
,只是沒有那麼寂寞。從濃濃的雨霧中望去,只能依稀看到山頂,無緣啊!過了阿壩,
松番,我們在疊西海子停留。西藏人將湖泊稱為“海子”,其意是海的兒子。疊西原來
有一鎮,在一場地震過後,地面下沉,現出一汪碧綠的湖。湖邊有村鎮,這裡的民居是
石頭牆+灰色的瓦頂。很有特色。此時是下午3時。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了小西天尕咪寺。我求了一塊翡翠,是彌樂佛。佛家講緣,自己看
中的便是佛緣。請佛之後,是去拜見活佛。每人手捧信物,依次進入大殿。挨個跪在活
佛面前,呈上信物讓活佛開光,同時許下三個心願。開光後的吉祥物可以贈於他人也可
以保佑自己。最後,起身再敲一下鼓,將心願傳到遠方。拜罷佛便去燒香。當時天色已
黑,下起蒙蒙小雨。
晚上八點才到九寨溝,無邊的黑暗將一切都罩住,不得見。
四
《西游記》之四10。25漫游仙境--九寨溝
終於到了我們的最精彩部分,九寨溝。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位於四川阿壩藏族
羌族自治州境內的九寨溝縣中南部,景區內有荷葉、樹正、則渣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
名。目前只開發了三條溝---樹正、日則和則渣窪,溝內有五大景區:
1。寶鏡崖景區:是樹正溝下段,有扎如寺廟、盆景海、蘆葦海。
2。樹正景區:火花海、臥龍海、樹正群海、犀牛海。
3。日則景區:諾日朗瀑布、鏡海、珍珠灘、五花海、熊貓海、箭竹海。此為九寨溝風
光的精華所在。
4。原始森林生態景區:天鵝海、草海、原始森林。
5。長海景區:五彩池和長海。
進溝前,導游就告訴我們一個消息--《英雄》拍攝劇組和我們一天進溝,如果有幸可以
遇到張藝謀、李連傑或者張曼玉。未進門,我們便望到遠遠的雪山,清晨的霧靄尚未散
盡,山頂仍盤旋著游蕩的霧氣。其實,九寨溝不能被稱為旅游勝地,它是世界自然遺產
,是上天的一種恩賜。我們要珍惜它而不是掠奪它的美。對於保護自然遺產而言,九寨
溝做的很好,進溝的是無污染的綠色環保車,車上不停播放著宣傳九寨溝的風光片,每
個景區都有若干管理員。雖然游客很多,但是一直看不到煙頭或者紙屑。
秋天是九寨溝最為斑斕的季節。五彩的紅葉、彩林倒映在明麗的湖水中。繽紛的落葉在
湖光流韻間漂浮。悠遠的晴空湛藍而碧淨。此為總括。
我們乘車抵達至鏡海,它是三條溝的分叉處。《英雄》劇組在此搭建了一所涼亭。這裡
海拔約為2600米。湖邊有木制的橋廊。對面的山呈暗紅和黃色。樹影倒在水中,湖面無
波無瀾,平靜如鏡,故曰鏡海。有一句話是形容鏡海的典範,“鳥在水中飛,魚在天上
游。人在畫裡走,畫在水裡流。”九寨溝的魚名為“梭羅魚”,因海拔很高,魚總也長
不大,最長不過20公分。由於藏族有水葬這一習俗,他們是不吃魚的。所以通靈的梭羅
魚終日自在而悠閑地散步。
沿鏡海往上是五花海。不到五花海便不知何謂“湖藍”,原來總是在想,為什麼湖是藍
的呢?一湖湛藍的水清澈見底,枯死的老樹干橫斜在湖底,同藍色溶為一體。當你凝視
它時,你會發覺自己腦中只有湛藍。
珍珠灘瀑布是因其小巧和紛紛的水珠而得名。瀑布不寬,但是極落的水流飛奔產生出大
大小小的玉珠,靠近它便會感受到水氣撲面而來。瀑布下面又有岩灘,綿延不斷。李白
的《蜀道難》中雲,“飛湍瀑流爭渲琿,砰崖轉石萬壑雷。”我猜這裡也算是飛瀑吧!
諾日朗瀑布是九寨溝最大、最雄偉的瀑布。落差大並且寬闊的瀑布顯出九寨的靈魂是水
這樣一句話。靠近水邊時若不大聲講話,對方是辨別不出你在講什麼的。
午後我們又乘車去長海。它海拔3150米,是我們所到的最高處。長海是九寨溝最大的湖
,形狀略長而扁,故名長海。由於海拔高,基本上沒有太多落葉,松林是主宰。背後是
雪山,仿佛伸手可觸。也許因為湖深,所以我們看不到湖底。水沒有那麼碧藍,有些深
青色。空氣純淨,隔著湖面,我想大聲呼喊,問問山那邊可有人和我一樣,愛上它。
火花海是神奇的。下午陽光照在湖面,平靜的湖面會將陽光反射回天空,向上向下的陽
光彼此照映,如同點點火花在水面跳躍。在這裡,光和影達到最完美的結合。
樹正海分布廣,其實是樹正群海。分為上段、下段和樹正瀑布。在樹正群海中有許多叢
生的植物,我不知其詳,只是感嘆造化,叢生的植物們根根相連,不分彼此,縱橫交
錯。
蘆葦海中長滿了蘆葦。我們都知道,蘆葦是該生長於海拔800米或更低的位置,在海拔
2000多米處,為什麼會有蘆葦呢?無人知曉。只是這裡的蘆葦長不高,露出水面的部分
只有60公分左右。蘆葦海背後有一面山,山腰有一片平而垂直於湖面的部分,有心人會
發現,那極像一幅美女圖。我卻無慧眼,只是覺得很想抽像派的作品,線條較粗,和我
們古典的仕女相去甚遠。
盆景灘是我們最後一個停留點。這裡也是有很多叢生植物。但和樹正群海不同的是,這
裡的叢生植物是一叢叢,而不是一連串。一叢又一叢分布在淺灘,宛若一盆盆景觀。這
是它的來歷。灘雖淺,水流卻因為阻礙而急,伸手試探,水涼且淨。
美麗的九寨溝讓我無法言表,文字只是我感受的十分之一。離開的時刻回首,遠山有些
蒼茫。我想,有生之年會再來一次,選擇春天。春天花會開,對吧?
那天晚上,我買張磁卡打電話給媽媽,她問我玩得開心嗎,我回答,“很開心,美死了
!”
五
《西游記》之五瑤池游10。26晴轉雪
抵達黃龍時已是中午。天氣很清,沒有陽光也沒有雨雪。導游將高山反應一再強調,警
告我們身體不好不可上山。我對同伴講,我既有實力又有信心,一定可以達到最高處。
其時,海拔為3600米,最高處為4200米。
黃龍位於四川松潘縣境內,背靠珉山雪峰。由於受到特殊的地質變化,形成了上千個形
態各異、玲瓏剔透的鈣化彩池。清澈的雪水從層層疊疊的彩池中溢流而出,景色優美,
人稱“人間瑤池”。
到達黃龍才當真覺得雪山近了,那是珉山的主峰。一進門便是一個小瀑布,規模沒有九
寨的大,但是由於鈣化的鋪底做背景,水倒也現出幾分別致。這水沒有力量,只是慢慢
溢出,毫無聲響。
金沙鋪地是可以稱為壯觀的。號稱“十裡金沙鋪地”,岩石已被鈣化,成為金黃色,水
淺淺漫過,陽光照在上面,呈現出點點閃動。仿佛如沙的金子在發光,眼前一片茫茫。
黃龍上也有瀑布,因其水源是雪山的冰水,水流並不大,水流後有一洞,曰“洗身洞
”。相傳為某位仙人洗身之處。
行至爭艷池,行程就過半了。爭艷池是一組鈣化彩池的組合。這一組彩池錯落有致,層
層疊疊,色彩相異。碧藍,碧綠,靛青。彩池爭艷,如同一朵朵盛開的蓮花,竟相綻放
美麗。
黃龍的地勢高,植被有許多異於平原。有火紅的也有火黃的,有的葉片厚實,有的葉形
狹長。慢慢登高,慢慢接近雪山。不禁想到《走進西藏》,一座座山川緊相連。
終於到了最高處--五彩池。“人間黃龍美,最美五彩池”。沿池邊,人工搭建了木橋。
池底有枯葉,銀灰色。一汪汪碧水被一片片鈣化岩石分開,由遠及近顏色漸濃。從山頂
一處涼亭俯視,五彩池是一塊塊翡翠,從天而降,靜靜落於這群山之中,點綴大地。
下山時,天空忽然落雪。雪花不大,倒也紛紛,空氣並不冷,所以,當雪墜落及地仍不
化。雪中的黃龍更多了幾分清冷。路過爭艷池,金沙鋪地,同先前所見略有不同--水仿
佛升華,同空中飛舞的落雪溶為一體。這是天地兩茫茫。
出了黃龍雪仍未停,我們買了青稞餅。其實和面餅沒有什麼區別,或者我們是體力消耗
太大,反應已經不靈敏了。返回茂縣的路上,雪一直伴著我們。車在群山之間盤旋,遠
遠的雪山朦朧起來,山頂似起了風,雪不斷。
再見了,神奇的雪山,神奇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