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行漫記(西安黃陵延安)

作者: tianjianzacao

導讀7月初的一天,單位的張老師通知大家今年暑假要組織一次“紅色之旅”,去陝西的西安、黃陵和延安。上次我們集體出游是02年12月,去了河南的臨穎南街村、開封、少林寺、龍門石窟等地。去年暑假,單位又組織了一些人去香港,都是些領導同志,我未能參加。不過,前兩年的暑假我和老婆都出去玩了,今年本來因資金緊張未將出行列入計劃。現在正趕上單位組織,一切免費 ...

7月初的一天,單位的張老師通知大家今年暑假要組織一次“紅色之旅”,去陝西的西安、黃陵和延安。上次我們集體出游是02年12月,去了河南的臨穎南街村、開封、少林寺、龍門石窟等地。去年暑假,單位又組織了一些人去香港,都是些領導同志,我未能參加。不過,前兩年的暑假我和老婆都出去玩了,今年本來因資金緊張未將出行列入計劃。現在正趕上單位組織,一切免費,當然開心。

20日早晨我剛收拾完行李,准備坐公交車去東站,張老師打來電話,告訴我到單位門口集合。和老婆一起買了早點,囑咐了幾句,揮手告別。在單位門口看到了一輛中巴,原來另外一個部門也組織了出游,是去承德壩上。壩上我沒去過,但聽說景色絕佳,心中又是一通羨慕。見到張老師,又等了一會兒另外兩個同事,然後打車去東站。到東站8點一刻,單位的同事已在進站口等候,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全副武裝。

我們坐的是天津直達西安的K214次,9點40分發車。車上的空調制冷效果不是特別理想。同事們有的打撲克,有的睡覺,有的聊天。火車臥鋪不如家裡舒服,容易失眠,所以我堅持白天不睡,這樣可以提高晚上的睡眠質量。隨身只帶了一份報紙和一本地圖冊,用以消磨時光。好在可以和同事胡侃,度過難熬的一天。此次出行約20人,標准是每人1400元。

21日早晨5點就醒了,列車已駛入陝西境內。這裡地理位置靠西,天亮得晚,比天津至少晚一個小時。洗漱已畢,靠在車窗邊欣賞風景。陝西已不像華北平原一馬平川,到處溝壑縱橫,丘陵林立,間或可以見到幾間窯洞式的建築。火車晚點,直到8點才抵達臨潼。臨潼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

下車後有導游接站,是瑤光旅行社的小賈。上了旅行社的中巴,小賈先自我介紹一番。汽車經過秦始皇陵,該陵現在尚未開發,只是一個土包,無甚觀賞價值。今天人們對秦始皇陵充滿好奇,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只怕開發出來無法妥善保護,所以只能把這一機會留予子孫後代了。

再往前行,就到了秦陵兵馬俑。下車先在一個制作兵馬俑的工廠參觀了一會兒,然後去博物館。從停車場到博物館售票處要走大約20分鐘,一路上都是園林景色。博物館院子正中是葉劍英題寫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牌匾。先到右邊大廳參觀銅車馬等文物,游客很多,擁擠不動。銅車馬乃是秦陵陪葬之物,發現時已成碎片,這裡展出的實物是經考古工作者復原的。出來後參觀面積最大的一號坑。一進展廳,立刻被震撼了,世界第八大奇跡果非浪得虛名。但見巨大的天棚之下,呈黃土之色的兵馬俑排列整齊,氣勢宏大。不愧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真有一種睥睨古今、笑傲宇內的氣魄。展廳裡老外甚多,裡三層外三層,都來看咱的國寶了。現在這裡拍照不受限制了,大家急忙找位置留影。圍著俑坑轉了半圈,從角門出去,參觀其他兩個展廳,這兩個就小多了。有一個俑坑已經探測出來,尚未發掘。因為這下面埋藏的都是彩俑,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會慢慢褪色,現有技術未能解決這一問題,所以還是讓它繼續沉睡為好。

最後到博物館商店,兵馬俑的發現者老楊正在裡面簽名售書。老楊鶴發童顏,完全不是農民打扮,倒更像個老干部。據說當年老揚打井時一钁頭下去,才發現了這個沉埋地下兩千多年不被人知的寶藏。現在老楊是博物館名譽館長,當地人感激老楊,送他一副對聯:“翻身不忘共產黨,致富都靠秦始皇。”橫批是:“感謝老楊。”老楊簽名的畫冊每本120元,如再加一張光碟180元,囊中羞澀未能求得老楊墨寶。

11點出博物館,在停車場附近的工藝品市場買了兩個兵馬俑,共20元。接下來是逛玉器店,這是跟團游的必備節目。不過導游事先告訴大家不要買,只是點一下卯,幫他個忙,人家也是混口飯吃嘛。導購小姐先為大家講解如何辨別玉器真偽,接著請出老板。老板四十來歲,面相富態,自稱老家是天津塘沽,明顯是想和大家攀親,借機推銷商品。大家並不揭穿,只是冷眼旁觀。這老板想是知道眾人懷疑他,就敷衍了幾句,然後讓大家出去自己參觀。諸同事轉了一圈,空手而歸。然後到飯店吃午餐,十來個菜,每人15元標准,一般而已。

飯後去華清池。華清池位於驪山山腳下,以皇家澡堂聞名於世。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楊貴妃沐浴處外,還有唐明皇李隆基的浴室,比之楊貴妃的更是富麗堂皇。最裡面山崖下有幾眼溫泉,水兀自悠悠流淌,似在訴說昔日盛況。這裡還有周恩來總理的沐浴之處。華清池後面的山坡上有幾棟建築,名曰“五間廳”,乃是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的發生地。在蔣介石居所的玻璃窗上,至今還遺留有幾處彈孔,見證著那場政治風雲。蔣介石於事變當晚逃到山上一巨石處棲身,如今在那裡建了捉蔣亭。驪山上還有周幽王、褒姒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乘索道可以登頂。進門處有一方池塘,幾個龍頭向塘內注水。水中石台上還有一尊漢白玉雕像,是風華絕代、國色天香的楊貴妃,身披薄紗,玉體裸露,姿態雍容。據導游說因以前有人指斥有傷風化,此像曾一度閑置於倉庫之中,這幾年才又搬出來展示,此一時彼一時也。說實話,此像尺度過於大膽,與華清池的湖光山色、古色古香的建築不甚協調。眾人不能免俗,爭著與貴妃合影,相機又是一陣哢嚓亂響。

下午3點多,從臨潼前往西安市區,參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一樓大廳的巨型石獸威嚴壯觀,讓人驚嘆不已。我參觀過河南省博物館,其藏品之豐在國內首屈一指。陝西亦是如此,歷史上好多朝代都在此定鼎,地下文物不可勝數,博物館裡展出的僅是冰山一角。印像最深的是曾在中學歷史課本上見過的“人面魚紋盆”,看了實物更覺其精美無匹。按時間順序觀賞了近3個小時,就仿佛閱讀了一部濃縮的歷史著作,人也一下子變得和出土文物一樣古老了。

從博物館出來,天上飄起小雨,雨中的古城少了幾分喧囂,多了一絲沉靜。吃完晚飯,回賓館休息。有兩位女同事去鼓樓旁邊的清真小吃街准備大餐一頓,可惜一場掃興的陣雨又把她們澆了回來。

22日早晨6點我們就出發了,今天的任務比較重,行程約八百裡之遙。先是順路拜祭黃帝陵、軒轅廟,然後奔赴延安,參觀革命遺址。這兩個地方可以說是中國人眼裡的“聖地”,一個是孕育中華文明的聖地,一個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到黃帝陵一路都是高速,地勢也比較平坦。這一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我們的祖先曾在此休養生息,創造出了悠久燦爛的華夏文明。那變幻的風雲、紛繁的往事,現如今都沉睡在這廣袤的原野之下,成為一段段破碎的歷史,供後人探究、叩問。

黃陵原名中部縣,以中華民族之源頭名震海內外,每年清明這裡都要舉行盛大的民間祭祀活動。先到市區用早餐,然後驅車盤旋橋山而上,到陵區拜謁。從停車場一路走上去,兩側都是巨大的古柏,真有點兒“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據說這裡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柏林,每株柏樹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可見橋山很早就是華夏子孫心中的聖地,這些柏樹才能保護得如此完好。走不多遠,就是一條岔路,路邊立一石碑,碑上寫“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眾人神情立時恭敬肅穆起來。據說當年前江總書記來參拜,也是一路走上去的。

又走了十來分鐘,終於到達山頂。先望見一座高台,傳說黃帝在橋山羽化成仙,漢武帝因渴慕仙人,遂在陵前築台祈仙。但因土台比陵墓高出許多,得罪神靈,漢武不久即死去,這座台也就被後人稱為“漢武仙台”。轉過仙台,前面一土丘,有磚石砌護,這便是黃帝陵寢。陵前一亭,亭中樹立一巨大石碑,呈黑色,上刻三個金字“黃帝陵”,為郭沫若所書。後面還有一石碑,上書“橋山龍馭”。黃陵前香煙繚繞,眾人稽首跪拜,形容端穆。來此總該給我們的老祖宗磕個頭,我先行了傳統禮節,後又與諸同事一起向黃陵鞠躬致意。大家紛紛照相留念。我還虔誠地圍著黃帝陵走了一圈,以表達對這位人文初祖的景仰之情。隨後又登臨漢武仙台,據說每登一級就會增壽一歲,台上空無別物,連神仙的影子也沒見到一個。順原路返回,乘車到軒轅廟。

軒轅廟乃是祭祀黃帝的所在,背靠橋山,前臨小河,只是山門現代氣息過於濃厚。進門即見一株參天古柏,九人才能圍攏,據稱乃黃帝親手所栽,距今已五千余年。門廊裡有不少石碑,都是近代名人歌頌黃帝的作品,其中還有蔣介石手書的“黃帝陵”三字。最後一進院子中有黃帝腳印,碩大無比,看來黃帝身高遠超常人。大殿裡供奉的是軒轅黃帝的石制浮雕像,亦是年代久遠之物。

中午在黃陵一家飯店用過午餐,乘車趕赴延安。由此向北只是普通的鄉間公路,路況尚好,據說高速仍在修建當中。中巴奔馳在陝北的黃土高原上,一會兒上到山頂,一會兒又下到谷底。道路兩側是低矮的山丘,植被茂密,郁郁蔥蔥。這裡莊稼很少,大都是果園,碩果累累,芳香四溢。一排排窯洞,安逸恬靜,勾勒出陝北農村的生活畫卷。洛川縣的石油基地樓宇林立,井架高聳,顯露出現代工業的風采。據說中國大陸最早的一口油井就誕生於延安,還是清代時開采的呢。一路上醉人的美景,與我們想像中黃土裸露、荒涼貧瘠的景像全然不同。離延安越近,我的心情也愈加激動,眼前的景物也愈感親切,耳畔仿佛響起了賀敬之那首著名的《回延安》,“一次次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到達延安,已經下午2點多了。最先看到的延安的標志性建築,就是那在書本之中見到千萬遍的巍巍寶塔。歲月如梭,它依舊矗立在歷史的風雨之中,化為延安時代和延安精神的像征。終於到夢中的聖地了,怎不叫人欣喜和激動!諸位同事也是異常興奮,毫無倦意。我們先去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紀念館裡陳列的一件件歷史文物,向參觀者訴說著那個物質雖然貧乏但鬥志無比昂揚的時代。毛澤東的坐騎小青馬的標本,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開國大典的巨幅油畫等等,讓人如此真切地觸摸那塵封的歷史。紀念館前的廣場上鮮花盛開,中間矗立著毛澤東的巨型銅像,在藍天和山巒的映襯下,更顯巍峨高大。我們紛紛在主席像前合影,以記錄下這個難忘的時刻。

《楊家嶺的早晨》,這篇許多人早在小學課本裡就閱讀過的文章,讓我們知道了中央領導同志居住過的楊家嶺,以及山腳下毛主席親自耕種過的那塊農田。小時侯的記憶,仍是如此清晰而單純。當我們到達揚家嶺的時候,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熟悉而親切。如今的楊家嶺不再是小小的山村,它處於市區之中,緊鄰延安大學。遺憾的是,由於時間原因,我們已無法體會楊家嶺的“早晨”,只能領略它的“黃昏”了,不過,這裡的黃昏也別有一番味道。此時的游人很少,可以讓我們獨自慢慢品味。

楊家嶺山下的中央大禮堂雖然不大,但非常氣派漂亮,在這裡曾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中共七大。可惜裡面正在施工,桌椅板凳蕩然無存,少了當年開會時的熱烈氣氛。在楊家嶺的山坡上,坐落著一棟兩層小樓,這裡是當年的中共中央辦公廳所在地,也是1942年毛澤東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地方。從山腳沿小路上去,可以見到建於山腰上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的故居。窯洞內外樸素整潔,似乎那些曾叱吒風雲的偉人們才剛剛離開。漫步於毛主席舊居外,一個小石桌引起了我的注意,原來就是在這裡,毛澤東會見了美國記者斯特朗,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站在這裡向山下遙望,可以看到毛澤東耕種過的農田,據說毛澤東曾在那裡種過辣椒,並送給斯大林品嘗,斯大林回贈了煙絲。在楊家嶺入口處有租賃紅軍軍服照相的,但照相的人穿上不怎麼合身的衣服、做出誇張的動作,顯得滑稽可笑、不倫不類。山腳下有賣各種土特產的攤點,我買了一箱子陝北大棗,還買了一些甘泉縣出產的“八千裡”豆腐干,有孜然、香辣等口味。回來給老婆,老婆說非常好吃,還埋怨我買少了。

隨後我們又驅車去棗園。棗園,又叫“延園”,聽名字就讓人感覺一派田園風光。這裡樹木繁茂,環境清幽,讓人感慨當年的中共領袖真是會選地方。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張聞天等人的故居依照山勢修建,錯落有致。比起楊家嶺來,這裡坡度平緩,地面開闊,建築物也多,窯洞內的設施也稍稍豐富了一些。我注意到,毛澤東的舊居內擺放了幾張沙發,兩張單人床拼成一張“雙人床”,前面還加了一扇屏風。這裡的游人比起楊家嶺來多了不少。在棗園的山坡上,有一條窄窄的“幸福渠”,是當年大生產運動時修建的。導游沒帶我們去參觀毛澤東為悼念張思德發表“為人民服務”講話的講話台,等出了棗園才想起,實為憾事。在棗園外的小攤上花幾元錢買了一只安塞腰鼓,算是來此的一個紀念吧。

從棗園出來已經傍晚了,先解決肚子問題。席間有南瓜等陝北特色飲食。不爽的是我們加了幾個菜,店家無良多收了不少錢,被我們查出來了還死不認帳,讓人感嘆市場經濟和旅游熱潮之中,連革命老區的風氣也不怎麼淳樸了。出來後在街邊的小攤上又買了幾本剪紙,都是以陝北日常生活為內容,頗具鄉土韻味。

著名作家路遙的墓地據說就在延安大學後面的山坡上,因時間太晚,未能前往憑吊,只好伺諸來日。上初中時,我就在電台裡收聽過《平凡的世界》,後來上大學又重讀了一遍。這本書對我的影響很大,因為裡面孫少平從農村到城市的人生道路我也曾憧憬過,並且實現了。路遙的作品我還讀過《人生》、《驚心動魄的一幕》、《早晨從中午開始》等,看得還算比較全。對他的英年早逝,深感惋惜。

晚上與導游小賈同住一屋,聊天到半夜。他老家是河北唐山,從父親這一代才落戶陝西,算起來和我也是半個老鄉。他原先在鐵路工作,後來才轉到旅行社。從他的言談中,我對旅游業有了更多了解,總體來說小賈是一個不錯的導游。

23日吃罷早飯回西安。在延河大橋邊下車,背對寶塔山合影留念。這一次我們近距離地看到了寶塔,雖有薄霧籠罩,但它依然那麼卓而不群,讓人肅然起敬。可惜我們不能登臨寶塔,只能遠遠眺望。延河已接近干涸,和延安時代的文學作品裡所描繪的波光粼粼的延河相去甚遠,我們只能撫今追昔、遙想當年的景像了。8點多,正式起程。看著車窗外漸漸遠去的寶塔,心底不禁湧起莫名的惆悵。

此次延安之行的最大缺憾,就是未能去壺口瀑布,拜望黃河母親。出行的計劃中是有壺口的,但考慮到道路難行,安全起見,不得不放棄了。不過,等以後有機會游山西,再從臨汾那邊去壺口,可能還會來延安呢。想到這兒,心中略略有些安慰。

今天回西安的路途比較漫長,中間只在黃陵午飯而已。導游小賈為解悶,教大家學陝西話,唱酸曲兒,還講笑話活躍氣氛,使得沉悶的旅途多了不少笑聲。在途徑甘泉縣的時候,我買了一箱子糜子米酒,准備回來送人,同事們則大多買了“八千裡”豆腐干。

不到一天時間的延安“朝聖”之旅結束了。雖說行色匆匆,但收獲良多。延安時代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歷史,延安精神也不再是抽像的教條,它變得有血有肉,可以讓人直接感受它強勁的生命脈動。紅色之旅結束後,我又在悶熱的八月呆在家裡重讀斯諾的《西行漫記》,有了更多更深的體會。

下午3點多終於回到西安,直接去碑林博物館。我不是書法愛好者,也不懂書法,同行的諸位也多不是,只是看看熱鬧,經受一下傳統文化的洗禮而已。這裡彙集了許多赫赫有名的書法碑刻的真跡,都用玻璃封閉起來加以保護。在最後一棟屋子裡,還有現場拓出的書法拓片出售。工人制作拓片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頗感新奇。制作過程比較簡單,就是把紙鋪在石碑上,用工具慢慢敲打,無字的地方沾上墨汁,有字凹陷的地方則留下空白。還有工人用紅色原料拓巨大的“福”、“壽”,真想買一副,可惜太貴。工人師傅告訴我們古代的石碑基本都保護起來了,只有明清時期的還讓拓,拓片對文物有損害,所以價格昂貴。館內除書法碑刻外,還有許多石像,大都是從各地陵墓搜集而來。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昭陵六駿,不過有兩匹是復制品,真品被外國列強掠奪去了。

從碑林出來我們又趕往大雁塔廣場。廣場很大,漂亮整潔,古塔聳立,高峻威嚴。此刻人潮如湧,摩肩接踵,只因音樂噴泉表演正在進行之中。隨著雄壯的交響樂,泉水時而噴射,時而拋灑,或激昂,或歡快,變幻無窮。噴泉數量多,場面大,氣勢恢弘,置身其中,讓人不禁手舞足蹈。大雁塔廣場據說是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這對西安這個文化之都、旅游之城來說,不足為奇。在廣場看到了西安最亮麗的風景——女騎警,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凜然不可侵犯,可惜未能拍照以作留念。欣賞完噴泉表演,我和同事小劉一起去廣場邊上的慈恩寺正門。走了十多分鐘才到,在匾額下照了張相,因時間緊迫不能入內一觀,實際裡面只是一塔而已。據說當年唐玄奘自西天取回佛經之後即居此翻譯,並創立了一個新的佛教宗派——法相唯識宗。玄奘圓寂後衣缽傳於他的弟子窺基,窺基又被稱為“慈恩大師”,故法相唯識宗又稱慈恩宗。但由於法相唯識照搬印度有宗的理論,教理過於煩瑣支離,所以自窺基之後法相唯識宗便消亡了。從慈恩寺往回走,在廣場閑逛,然後乘車去老孫家吃晚飯。

老孫家是西安久負盛名的飯店,尤其以集西北小吃之大成而聞名,近年更是名聲在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飯店裡懸掛的一幅幅照片,那是國家領導人光臨此店的記錄,其廣告效應非同尋常。我輩能廁身其間,實屬榮幸。席開兩桌,除了幾碟炒菜外,都是小吃,有羊肉泡饃、酸湯水餃、柿子餅等等,琳琅滿目。不過味道無法讓人恭維,招牌菜羊肉泡饃裡面只有兩三片羊肉,根本吃不出羊肉味兒。最後一結帳,一桌七百多,還不算酒水,夠坑人的。其實,要品嘗小吃還是到鼓樓處的回民街,那裡的街頭小攤才是地道正宗的小吃。席間有服務員推銷錫制酒壺,可用來燙酒,可惜無人問津。飯後幾位同事買了老孫家自制的袋裝羊肉泡饃,像方便面一樣可以煮來吃。這東西西安以外的地方沒見過賣的,帶回去可以讓家人嘗個新鮮,不過價格不菲。

24日吃完早飯,到人人樂購物,除了買些在火車上吃的東西,還要給家人朋友捎點兒禮物。我又買了幾袋大棗、棗片、柿子餅等,這次陝西之行可謂滿載而歸。快10點從超市出來,去火車站。在進站口與小賈告別。11點20分發車,依舊一路瞎侃。25日上午近9點到西站,各自打的回家,紅色之旅至此圓滿結束。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