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點鐘起床,吃過早飯,便驅車趕往黃山。 吃早飯的時候,一想到今天要爬山,就硬是往獨自了多塞了幾個饅頭。
山下的時候,從車窗望出去,巨大的廣告牌往上,只見黃山標志性的蓮花峰,在早晨的陽光中,宛如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自與山下的青山不同,便很白痴的想:這就是傳說中的蓮花峰了啊。
黃山山勢險峻,這向來知道。只是山下除了蓮花峰的驚鴻一瞥之外,所見都是平常的青山。一上纜車就發現,黃山就此慢慢展現在我們眼前。
看著前面的纜車,發現自己的纜車幾乎是直吊上去的。令人稱奇的便是窗外的青松——白白的岩石上散落著。挺拔,秀氣,迎著風展現著自己的風姿。在你認為不可能長東西的地方都生長著它。不禁為之折服。
同行中突然有人說:“保險費是一塊錢。”另幾個於是來勁了,就在這半空中,在纜車上拼命討論受傷賠多少錢,死了人又是多少。他們越聊越來勁,我和我朋友是越聽越不安。
下了纜車就直往玉屏樓。在導游指點下看了睡觀音。又看了幾個石刻,沒看出什麼名堂。然後導游大手一指旁邊說:“那就是迎客松。”
迎客送麼?似乎是很熟了。在任何地方都能見到它的影子。以至到了黃山,只記的蓮花,天都,光明頂,卻忘了黃山最有沒的像征:迎客松。當時腦子沒轉過來,卻想:迎客送是在黃山嗎?
抬頭望去,迎客松就在那兒,很熟練的擺著那個POSE,背景是天都峰。很美的風景。天都現在上不去了,因為要保護環境,所以封山三年。只能看看過過干癮。但心中卻沒多少激動。只覺的:人真多啊!
人是真多,連找個地方下腳仔細觀察都不行。就只見一大堆的人忙著拍照留念。二十塊一張,數碼照相。和老媽也一起照了一張。在這地方拍照,不僅得排隊,而且得速戰速決,就只聽見一邊有人不停的催促:快,快。
拿到照片,有點類似於“某某到此一游”的證明。看著一大堆人忙著拍照,就是沒時間看風景,突然覺得有點荒謬。出來旅行的目的是什麼?為了換個背景拍照?
然後去爬蓮花峰。老媽擔心我,不想讓我上。但我想不上蓮花峰,就沒上過黃山。我又不是為了在迎客松前拍證明照才上黃山的。何況,我也想知道讓李白當年留下:“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生絕頂,下窺天目松”的蓮花峰頂是什麼樣的。
上山的路其實都算好走的,這時體力也還可以,一路上又有人照顧著,只要不往下看。往下看,才知道自己是在絕壁上走。往下,座做挺拔的山峰都在腳下。兩邊都是空空如也。心就有點慌。但感覺卻是其他地方沒有的,於是又經常往下看。玉屏樓在腳下,在遠處,似乎已經很小了。那邊人還是一樣密密麻麻。看看前面,是光明頂。上面的建築正是徐遲在《黃山記》中提到的氣像站。已近山頂,旁邊沒有多少游人,只覺的風呼呼吹過耳邊,回顧四周,岩上偶有幾棵青松。雖能看見遠處的青山,近出的光明頂,腳下的那寫我叫不出名的山峰,可是還是覺的不過是“空空”二字。心中覺的有種蒼茫的感覺。
到了頂上,就又是一大堆的人,圍在那邊拍照留念。沒了那中在路上見到的感覺,有點無為。人家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倒是覺的在路上,在半山腰的風景才是最美的。
然後下天梯,上一線天,走過鰲魚背,下天海。吃過午飯,稍稍休息了一下,便去往光明頂。光明頂是觀日出的地方,現在是沒什麼的。只是我驚訝於那邊竟有那麼多的蜻蜓,滿眼都是。
然後去北海。去的路上看到了那塊“飛來石”。電視劇《紅樓夢》取景的那塊石頭。這時雲霧有點上來了。看著遠處那塊石頭,在雲霧中有點模糊,又有點飄飄欲仙。感覺有點遺世獨立,有點孤獨。歷劫歸來的石頭其實本來是被女媧遺棄的石頭啊。
北海便是有名的“夢筆生花”所在。但是我搞不清那幾座山峰中哪一座才是屬於李白的那支筆,人又太多,看了一下,又被擠出來。
下山的時候被告知纜車檢修。於是從白鵝嶺走十五裡的台階下山。一路上見到不少挑山工。覺的他們很辛苦,也很厲害。但,這都是為了生活。
下山的時候,人已經沒多大力氣了。就一個勁的想:怎麼還沒完啊。不斷有人上山來,彼此不相識的人,天南地北的人在這山上遇見,開始相互鼓勵起來。玩笑,加油,在陌生人中卻變的很自然。
回頭看看走過的山路,它早已被掩蓋在陡峭的山勢,茂密的綠蔭之下。
好了,可以告訴你我現在的樣子了:我不得不在家當幾天穴居動物了。因為經不起那麼多的路,特別是下坡路,腰部以下開始,每塊肌肉都疼。路都不能走了。於是,這幾天我在想:邯鄲學步的歷史真相該不是那人練習過度照成肌肉損傷,所以才不得不爬回去的吧。
朋友看著我挪動每一部的艱辛,便問:下次你還要不要去黃山?
我想了幾秒鐘:有機會還是要去的。當然,我首先得有錢。
朋友一臉的錯愕。
真的,黃山太美了。這樣的山水,用照片是拍不下來的。當然用我這支笨筆更是寫不下來。惟有親自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一天地之神奇。
黃山歸來不看岳,我信了。
來黃山旅游就找我,登陸www.97hs.com與我交流。黃山旅游在線隨時為您服務!